作者: 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子城,晚清重臣、军事家、学者、政治家。曾国藩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统帅、文化名人,他一生致力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曾国藩是一位具有深厚儒家思想修养的学者,他注重家风的培养和家族的治理。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9世纪中期)。
内容简要:《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一系列书信合集,内容涉及为人处世、家庭教育、政治理政等方面。这些书信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政治理念和治家原则,还深刻揭示了他如何通过儒家思想教育子弟,传承家风的哲理。曾国藩在家书中强调道德修养、节俭为人、读书治学,提倡勤奋努力和自律自省。他的家书涉及了很多实际的管理经验和心灵感悟,也对后代家族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本书不仅是家族教育的经典之作,更是了解曾国藩个人思想和治家文化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劝学篇-禀父母-教弟写字养神-原文
男国藩跪禀
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
三月初,奉大人正月十二日手谕,具悉一切。
又知附有布疋腊肉等,在黄弗卿处,第不知黄氏兄弟,何日进京?
又不知家中系专人送至省城,抑托人顺带也?
男在京身体如常,男妇亦清吉。
九弟体已复元,前二月问,因其初愈,每日只令写字养神。
三月以来,仍理旧业,依去年功课。
未服补剂,男分九药六两与他吃,因年少不敢峻补。
孙男女皆好,拟于三月间点牛痘。
此间牛痘局,系广东京官请名医设局积德,不索一钱,万无一失。
男近来每日习字,不多看书。
同年邀为试帖诗课,十日内作诗五首,用白折写好公评,以为明年考差之具。
又吴子序同年,有两弟在男处附课看文。
又金台书院每月月课,男亦代人作文,因久荒制艺,不得不略为温习。
此刻光景已窘,幸每月可收公项房钱十五千外,些微挪借,即可过度,京城银钱,此外间究为活动。
家中去年澈底澄清,余债无多,此真可喜!
蕙妹仅存钱四百千,以二百在新窑食租,不知住何人屋?
负薪汲水,又靠何人?
率五又文弱,何能习劳,后有家信,望将惠妹家事,琐细详书,余容后呈,
男谨禀。
(道光二十二年三月十一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劝学篇-禀父母-教弟写字养神-译文
儿子曾国藩跪着禀报,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三月初,接到大人正月十二日的手谕,一切都知道了。又得知附有布匹、腊肉等物,在黄弗卿那里,只是不知道黄氏兄弟什么时候进京?又不知道家中是不是专人送到省城,还是托人顺便带的?
我在京城身体还好,妻子和孩子也都平安。九弟的身体已经恢复,前两个月问的时候,因为他刚痊愈,每天只让他写字养神。从三月以来,他又开始做以前的工作,按照去年的学习进度。他没有服用补药,我给了他九药六两,因为他年纪小,不敢给他峻补。孙子孙女们都很好,打算在三月份给他们接种牛痘。这里的牛痘局是由广东在京的官员请来名医设立的,不收取任何费用,万无一失。
我最近每天练习书法,看书的并不多。有同年的朋友邀请我参加试帖诗课,十天内我写了五首诗,用白折纸写好,供大家公评,作为明年参加考试的准备。还有吴子序这位同年,有两个弟弟在我这里跟着学习看文章。另外,金台书院每月的月课,我也帮别人代写文章,因为长时间不写制艺,不得不稍微复习一下。
现在的情况已经有些困难,幸好每月可以收到公项房钱十五千,再稍微借一些,就可以度过难关,京城的银钱在外面的地方确实比较灵活。家里去年彻底清理了一下,剩下的债务不多,这真让人高兴!
妹妹蕙妹只存了四百千钱,其中二百用在 新窑的食租上,不知道住在谁的屋子里?背柴水,又靠谁呢?五岁的又文身体弱,怎么能做劳作的事情?等家信到了,希望你能详细地写信告诉我妹妹的家事,其他的事情我以后再呈报,儿子曾国藩谨禀。(道光二十二年三月十一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劝学篇-禀父母-教弟写字养神-注解
男国藩:指曾国藩,清朝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曾任两江总督,对晚清的政治、军事和文化都有重要影响。
父母亲大人:对父母的尊称,体现了古代的孝道文化。
万福金安:古代问候语,意为祝福对方长寿安康。
手谕:书面命令或指示,通常由上级对下级发布。
布疋:布料,古代指衣服、被褥等。
腊肉:腌制好的猪肉,是古代常见的食物。
黄弗卿:人名,此处指黄弗卿的兄弟。
进京:指前往京城,古代指前往朝廷。
省城:指省级行政区的城市,此处指家中所在省份的省会。
专人:指专门的人,此处指家中派去省城的人。
同年:科举时代指同年考中的人,此处指与曾国藩同年考取功名的人。
试帖诗:科举考试中的一种诗体,要求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白折:古代用于书写或绘画的纸张。
公评:公开的评价或批评。
考差:科举考试中的一种考试,指对考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考察。
金台书院:古代的书院,此处指曾国藩所在地的书院。
月课:书院每月进行的学术活动,包括考试和讲学等。
制艺:指科举考试中的文章写作技巧。
光景:情况,状况。
公项房钱:指房租收入。
澈底澄清:彻底清理,此处指家中的财务状况得到了彻底整理。
余债:剩余的债务。
蕙妹:曾国藩的妹妹。
新窑:新建造的窑,此处指新建造的房屋。
食租:收取租金。
负薪汲水:背着柴草打水,形容劳作。
率五:人名,此处指曾国藩的另一个弟弟。
习劳:学习劳动,此处指能够从事体力劳动。
家信:家书,指家人之间的书信。
琐细详书:详细地书写琐碎的事情。
容后呈:稍后呈上,此处指稍后会将蕙妹家事的详细情况呈上。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劝学篇-禀父母-教弟写字养神-评注
男国藩跪禀,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开篇以‘跪禀’二字,体现了国藩对父母的尊敬和谦卑,‘万福金安’更是表达了对父母安康的祝愿,体现了儒家孝道文化的影响。
‘三月初,奉大人正月十二日手谕,具悉一切。’此句表明国藩对家书的重视,以及他及时回复家书的决心,体现了儒家重视家庭伦理的传统。
‘又知附有布疋腊肉等,在黄弗卿处,第不知黄氏兄弟,何日进京?’此句反映了国藩对家事的关心,同时也体现了古代社会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男在京身体如常,男妇亦清吉。’此句简洁地表达了国藩及其家人的身体状况,体现了儒家重视身体健康的观念。
‘九弟体已复元,前二月问,因其初愈,每日只令写字养神。’此句展现了国藩对九弟的关心和教导,体现了儒家重视教育的思想。
‘三月以来,仍理旧业,依去年功课。’此句体现了国藩对学业的一贯重视,以及他对传统功名利禄的追求。
‘未服补剂,男分九药六两与他吃,因年少不敢峻补。’此句体现了国藩对九弟身体健康的谨慎态度,以及他对中医理论的了解。
‘孙男女皆好,拟于三月间点牛痘。’此句反映了国藩对后代的关心,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医学知识的掌握。
‘此间牛痘局,系广东京官请名医设局积德,不索一钱,万无一失。’此句体现了国藩对医学事业的支持,以及对慈善事业的关注。
‘男近来每日习字,不多看书。’此句反映了国藩的日常生活,以及他对书法艺术的追求。
‘同年邀为试帖诗课,十日内作诗五首,用白折写好公评,以为明年考差之具。’此句体现了国藩对科举考试的重视,以及他对文学艺术的追求。
‘又吴子序同年,有两弟在男处附课看文。’此句反映了国藩对同年的关心,以及他对教育事业的贡献。
‘又金台书院每月月课,男亦代人作文,因久荒制艺,不得不略为温习。’此句体现了国藩对教育事业的贡献,以及他对文学艺术的追求。
‘此刻光景已窘,幸每月可收公项房钱十五千外,些微挪借,即可过度,京城银钱,此外间究为活动。’此句反映了国藩对家庭财务的关心,以及他对生活困境的应对。
‘家中去年澈底澄清,余债无多,此真可喜!’此句体现了国藩对家庭财务的满意,以及他对家庭和睦的期望。
‘蕙妹仅存钱四百千,以二百在新窑食租,不知住何人屋?负薪汲水,又靠何人?率五又文弱,何能习劳,后有家信,望将惠妹家事,琐细详书,余容后呈,男谨禀。’此句体现了国藩对蕙妹的关心,以及他对家庭琐事的细致入微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