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修身篇-致四弟-述养身有五事

作者: 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子城,晚清重臣、军事家、学者、政治家。曾国藩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统帅、文化名人,他一生致力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曾国藩是一位具有深厚儒家思想修养的学者,他注重家风的培养和家族的治理。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9世纪中期)。

内容简要:《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一系列书信合集,内容涉及为人处世、家庭教育、政治理政等方面。这些书信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政治理念和治家原则,还深刻揭示了他如何通过儒家思想教育子弟,传承家风的哲理。曾国藩在家书中强调道德修养、节俭为人、读书治学,提倡勤奋努力和自律自省。他的家书涉及了很多实际的管理经验和心灵感悟,也对后代家族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本书不仅是家族教育的经典之作,更是了解曾国藩个人思想和治家文化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修身篇-致四弟-述养身有五事-原文

澄弟左右:

乡间谷价日贱,禾豆畅茂,犹是升平气象,极慰极慰。

贼自三月下旬,退出曹郓之境,幸保山运河以东各属,而仍蹂躏及曹宋徐四凤淮诸府,彼剿此窜,倏忽来往。

直至五月下旬一张牛各股,始窜至周家口以西,任赖各股。始窜至太和以西。

大约夏秋数月,山东江苏,可以高枕无忧,河南皖鄂又必手忙脚乱。

余拟于数日内至宿迁桃源一带,察看堤墙,即于水路上临淮而至周家口。

盛暑而坐小船,是一极苦之事,因陆路多被水淹,雇车又甚不易,不得不改由水程。

余老境日逼,勉强支持一年半载,实不能久当大任矣。

因思吾兄弟体气皆不甚健,后辈子侄,尤多虚弱,宜于平日请求养身之法,不可于临时乱投药剂。

养身之法,约有一事:一曰眠食有恒。二曰惩忿,三曰节欲,四曰每夜临睡洗脚,五曰每日两饭后,各行三千步。

惩忿即余篇中所谓养生以少恼怒为本也。

眠食有恒,及洗脚二事;星冈公行之回十年,余亦学行七年矣。

饭后三千步,近日试行,自矢永不间断,弟从前劳苦太久,年近五十,愿将此五事立志行之,并劝沅弟与诸子行之。

余与沅弟同时封爵开府,门庭可谓极盛,然非可常恃之道。

记得已亥正月,星冈公训竹亭公曰:“宽一虽点翰林,我家仍靠作田为业,不可靠他吃皈。”此语最有道理,今亦当守此二语为命脉。

望吾弟专在作田上用工,辅之以书蔬鱼猪、早扫考宝八字,任凭家中如何贵盛、切莫全改道光初年之规模。

凡家道所以可久者,不恃一时之官爵,而恃长远之家规,不恃一二人之骤发,而恃大众之维持。

我若有福,罢官回家,当与弟竭力维持。

老亲旧眷,贫贱族党,不可怠慢,待贫者亦与富者一般,当盛时预作衰时之想,自有深固之基矣。

(同治五年六月初五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修身篇-致四弟-述养身有五事-译文

澄弟左右:

乡下的谷价每天都在下降,庄稼和豆类长得很好,还是和平时期的景象,非常让人欣慰。

贼军从三月下旬开始,退出了曹县和郓城的境界,幸运地保住了山运河以东的各个地区,但仍然蹂躏着曹县、宋县、徐县、凤县和淮县等地。他们这边被剿灭,那边又逃窜,来去匆匆。

直到五月底,贼军才窜至周家口以西,任赖各股,又窜至太和以西。大概在夏秋几个月里,山东和江苏可以高枕无忧,而河南和安徽湖北又必定手忙脚乱。

我打算在几天内去宿迁和桃源一带,查看堤坝,然后从水路上临淮到周家口。盛夏时节坐在小船上,是非常辛苦的事情,因为陆路多被水淹,雇车又非常困难,不得不改走水路。

我年纪越来越大,勉强支撑一年半载,实在不能长久承担重任了。想到我们兄弟身体都不太健康,后辈的子侄们,也有很多体弱多病的,应该在平时寻求养生的方法,不要在生病时乱投医乱用药。

养生的方法大约有几点:一是饮食要有规律;二是要克制愤怒;三是节制欲望;四是每晚临睡前洗脚;五是每天在饭后走三千步。克制愤怒就是我在其他文章中提到的养生以减少烦恼和愤怒为基础。饮食有规律和洗脚这两件事;星冈公在十年前开始这样做,我也学习了七年。饭后走三千步,最近开始尝试,我发誓永远不会间断。弟弟以前劳苦过度,快五十岁了,我希望把这五件事立下志向并付诸实践,并劝告沅弟和孩子们也这样做。

我和沅弟同时被封爵开府,家中的门庭可以说是极盛,但这并不是可以长久依靠的方法。记得在已亥年正月,星冈公对竹亭公说:‘宽一虽然考中翰林,我们家仍然依靠种田为生,不能依靠他吃饭。’这句话非常有道理,现在我们也应该遵守这两句话作为行动的准则。希望弟弟专注于种田,辅以书、蔬、鱼、猪、早、扫、考、宝这八个字,无论家中如何富贵,都不要完全改变道光初年的规模。

一个家庭之所以能够长久,不依赖于一时的官爵,而依赖于长远的家规,不依赖于一两个人的突然发迹,而依赖于大众的维护。如果我有福,罢官回家,一定会和弟弟一起努力维护。对待老亲旧眷和贫贱的族党,不可怠慢,对待穷人也要像对待富人一样,在富贵时预先考虑衰败时的情况,这样才能有坚实的基础。

(同治五年六月初五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修身篇-致四弟-述养身有五事-注解

乡间谷价日贱:指乡村地区的粮食价格每天都在下降,反映了当时经济状况的一种现象。

禾豆畅茂:禾指的是稻谷,豆指的是豆类作物,畅茂表示作物生长得很好,丰收的景象。

升平气象:指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的景象。

贼:古代对敌人的称呼,这里指敌军。

曹郓之境:曹郓是指曹县和郓城县,两县位于今天的山东省和河南省交界处。

山运河以东各属:山运河是指山东西部的一条河流,以东各属指的是该河流以东的地区。

剿此窜:剿指的是剿灭,窜指的是流窜,这里指敌军被剿灭后又流窜到其他地方。

一张牛各股:指敌军的一支部队。

周家口:位于河南省,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

任赖各股:任赖指的是任县和赖县,两县位于河南省。

太和:位于河南省,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

夏秋数月:夏秋指的是夏季和秋季的几个月时间。

山东江苏:山东和江苏是两个省份的简称,位于中国东部。

河南皖鄂:河南、安徽和湖北是三个省份的简称,位于中国中部。

宿迁桃源:宿迁和桃源都是江苏省的地名。

堤墙:指河堤和围墙,这里指河堤。

临淮:指淮河的支流,这里指淮河。

盛暑:指盛夏时节,非常炎热。

星冈公:星冈公是指曾国藩的父亲曾国荃,字星冈。

竹亭公:竹亭公是指曾国藩的祖父曾传茂,字竹亭。

皈:皈指皈依,这里指依赖。

养身之法:指保养身体的方法。

眠食有恒:指睡眠和饮食要有规律。

惩忿:指克制愤怒。

节欲:指节制欲望。

洗脚:指睡前洗脚,有养生保健的作用。

三千步:指饭后散步三千步,是一种养生方法。

养生以少恼怒为本:养生保健的根本在于减少烦恼和愤怒。

星冈公行之回十年:星冈公实行这些养生方法已经十年了。

回十年:回指回顾,这里指回顾十年来的实践。

学行七年:学行指学习和实践,这里指学习和实践了七年。

门庭:指家门,这里指家族。

命脉:指最重要的东西,这里指家族的根基。

作田:指从事农业生产。

书蔬鱼猪:指读书、种菜、养鱼、养猪,这里指生活中的各种活动。

早扫考宝:指早起、打扫、考试、珍惜,这里指生活中的四种美德。

道光初年:道光是清朝的一个年号,初年指的是道光年间的早期。

家道:指家族的经济状况。

官爵:指官职和爵位,这里指官职。

家规:指家族的规矩和传统。

骤发:指突然发财或得势。

大众:指大多数人,这里指家族中的大多数人。

老亲旧眷:指老一辈的亲戚和旧日的朋友。

贫贱族党:指贫穷和低微的家族。

怠慢:指轻视或不尊重。

道光初年之规模:指道光年间的规模和传统。

深固之基:指坚实的基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修身篇-致四弟-述养身有五事-评注

澄弟左右:

此句以亲切的称呼开头,体现了书信的私人性质,同时也表现出写信人对收信人的关心和尊重。

乡间谷价日贱,禾豆畅茂,犹是升平气象,极慰极慰。

此处通过对乡间谷价、作物生长状况的描述,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安定与丰收,表达出写信人的欣慰之情。

贼自三月下旬,退出曹郓之境,幸保山运河以东各属,而仍蹂躏及曹宋徐四凤淮诸府,彼剿此窜,倏忽来往。

此段文字描绘了当时战乱频仍的社会现实,通过贼寇的动向,展现了战事的复杂和无常。

直至五月下旬一张牛各股,始窜至周家口以西,任赖各股。始窜至太和以西。

此处具体描述了贼寇的流动,以及其对地方的影响,体现了写信人对局势的关注。

大约夏秋数月,山东江苏,可以高枕无忧,河南皖鄂又必手忙脚乱。

此句通过对比不同地区的局势,表达了对未来形势的预测,以及对家乡的关切。

余拟于数日内至宿迁桃源一带,察看堤墙,即于水路上临淮而至周家口。

此处说明了写信人的行动计划,显示了他对家乡事务的重视。

盛暑而坐小船,是一极苦之事,因陆路多被水淹,雇车又甚不易,不得不改由水程。

此段文字通过描写旅途的艰辛,反映了写信人对于个人境遇的无奈。

余老境日逼,勉强支持一年半载,实不能久当大任矣。

此处表达了写信人对个人身体状况的担忧,以及对未来可能无法承担责任的忧虑。

因思吾兄弟体气皆不甚健,后辈子侄,尤多虚弱,宜于平日请求养身之法,不可于临时乱投药剂。

此句强调了养生的重要性,提醒家人注重日常保健,不应病急乱投医。

养身之法,约有一事:一曰眠食有恒。二曰惩忿,三曰节欲,四曰每夜临睡洗脚,五曰每日两饭后,各行三千步。

此处列举了具体的养生方法,包括作息规律、情绪管理、节制欲望、个人卫生和适量运动等,体现了写信人对健康生活的重视。

惩忿即余篇中所谓养生以少恼怒为本也。

此句进一步解释了养生之道中的惩忿,强调情绪管理对健康的重要性。

眠食有恒,及洗脚二事;星冈公行之回十年,余亦学行七年矣。

此处提到写信人学习养生之道的经历,显示了他对健康生活的坚持和努力。

饭后三千步,近日试行,自矢永不间断,弟从前劳苦太久,年近五十,愿将此五事立志行之,并劝沅弟与诸子行之。

此段文字表达了写信人对养生之道的践行,并希望家人一同遵循。

余与沅弟同时封爵开府,门庭可谓极盛,然非可常恃之道,记得已亥正月,星冈公训竹亭公曰:“宽一虽点翰林,我家仍靠作田为业,不可靠他吃皈。”此语最有道理,今亦当守此二语为命脉。

此处通过回忆先祖的教诲,强调了家族传承的重要性,以及不应过度依赖个人成就。

望吾弟专在作田上用工,辅之以书蔬鱼猪、早扫考宝八字,任凭家中如何贵盛、切莫全改道光初年之规模。

此句强调了家族产业的稳定发展,以及不应轻易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

凡家道所以可久者,不恃一时之官爵,而恃长远之家规,不恃一二人之骤发,而恃大众之维持。

此处提出了家族长久繁荣的秘诀,强调了家族规矩和团结的重要性。

我若有福,罢官回家,当与弟竭力维持。

此句表达了写信人对家族未来的承诺,以及愿意为家族付出一切的决心。

老亲旧眷,贫贱族党,不可怠慢,待贫者亦与富者一般,当盛时预作衰时之想,自有深固之基矣。

此段文字强调了家族成员之间的互助和团结,以及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困境的预想,体现了写信人的远见和智慧。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修身篇-致四弟-述养身有五事》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4480.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