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子城,晚清重臣、军事家、学者、政治家。曾国藩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统帅、文化名人,他一生致力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曾国藩是一位具有深厚儒家思想修养的学者,他注重家风的培养和家族的治理。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9世纪中期)。
内容简要:《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一系列书信合集,内容涉及为人处世、家庭教育、政治理政等方面。这些书信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政治理念和治家原则,还深刻揭示了他如何通过儒家思想教育子弟,传承家风的哲理。曾国藩在家书中强调道德修养、节俭为人、读书治学,提倡勤奋努力和自律自省。他的家书涉及了很多实际的管理经验和心灵感悟,也对后代家族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本书不仅是家族教育的经典之作,更是了解曾国藩个人思想和治家文化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修身篇-致四弟-用药须小心谨慎-原文
澄侯四弟左右:
接弟手书,具悉弟病日就痊愈。
至慰至幸!
唯弟服药多,又坚嘱泽儿请医调治,余颇不以为然。
吾祖星冈公在时,不信医药,不信僧巫,不信地师,此三者,弟必能一一记忆。
今我辈兄弟亦宜略法此意,以绍家风。
今年做道场二次,祷祀之事,闻亦常有,是不信僧巫一节,已失家风矣。
买地至数千金之多,是不信地师一节,又与家风相背。
至医药则合家大小老幼,几于无人不药,无药不贵。
迨至补药吃出毛病,则服凉药攻伐之,阳药吃出毛病,则服阴药清润之,辗转差误,非大病大弱不止。
弟今年春间,多服补剂,夏末多服凉剂,冬间又多服清润之剂。
余意欲幼弟少停药物,专用饮食调养。
泽儿虽体弱,而保养之法,亦惟在慎饮食,节嗜欲,断不在多服药也。
洪家地契,洪秋浦未到场押字,将来恐仍有口舌。
地师僧巫二者,弟向来不甚深信,近日亦不免为习俗所移,以后尚祈卓识坚定,略存祖父家风为要。
天下信地信僧之人,曾见有家不败者乎?
北果公屋,余无银可捐;己亥冬,余登山踏勘,觉其渺茫也。
(咸丰十年十二月廿四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修身篇-致四弟-用药须小心谨慎-译文
澄侯四弟左右:
接到你亲手写的信,知道你的病情日渐好转,非常欣慰和高兴!只是你服药太多,又坚决要求泽儿请医生来治疗,我对此并不认同。
我祖父星冈公在世时,不相信医药,不相信僧侣和巫师,不相信风水先生,这三点你一定都记得。如今我们兄弟也应该稍微效仿这种想法,以继承家风。
今年我们举行了两次道场,听说祈祷祭祀的事情也很常见,这样就已经失去了不相信僧侣和巫师的家风了。购买土地花费了数千金,这也是不相信风水先生的表现,与家风相违背。
至于医药,家里老少几乎无人不药,而且药价都不便宜。等到补药吃出毛病,就服用凉药来攻伐;阳药吃出毛病,就服用阴药来清润,这样反复错误,非得大病大弱不可。
今年春天,你服用了很多补剂,夏末又服用了很多凉剂,冬天又服用了很多清润的药剂。我建议你少用药物,专门通过饮食来调养身体。
泽儿虽然体弱,但保养的方法,也只是在饮食上要小心,节制嗜好,而不在于多用药。
洪家的地契,洪秋浦没有到场签字,将来恐怕还会有些纠纷。至于风水先生和僧侣巫师,你以前不太相信,最近也难免被习俗所影响,以后还请你保持坚定,稍微保留祖父的家风。
天下相信风水和僧侣的人,曾经见过有家不败的吗?北果公的房屋,我没有钱可以捐助;己亥年冬天,我登山考察,觉得那地方很渺茫。
(咸丰十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修身篇-致四弟-用药须小心谨慎-注解
澄侯四弟:澄侯是兄弟之间的称呼,澄侯四弟指的是作者的第四个弟弟。
手书:亲手写的信。
痊愈:病愈,恢复健康。
星冈公:星冈公是作者祖父的尊称,星冈是祖父的字号。
医药:指药物和医疗。
僧巫:僧指僧侣,巫指巫师,两者都是古代从事宗教活动的人。
地师:古代指懂得风水、地理知识的术士。
道场:指佛教中的法会或宗教仪式。
祷祀:祈祷和祭祀。
家风:家族的传统风气和家规。
补药:指用来滋补身体的药物。
凉药:指用来清热解毒的药物。
阳药:指用来补阳的药物。
阴药:指用来滋阴的药物。
补剂:指用来补充营养的药剂。
凉剂:指用来清凉身体的药剂。
清润之剂:指用来清热润燥的药剂。
幼弟:对年幼的弟弟的称呼。
泽儿:对儿子或晚辈的亲昵称呼。
体弱:体质虚弱。
保养:保养身体,维护健康。
节嗜欲:节制过度的欲望。
口舌:指纠纷或争吵。
地契:土地的契约。
押字:签字确认。
卓识坚定:有远见和坚定的意志。
北果公屋:指北果公的房屋。
己亥冬:己亥年冬天,己亥是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年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修身篇-致四弟-用药须小心谨慎-评注
澄侯四弟左右:
此句开篇即以亲切的称呼“澄侯四弟左右”起,显示出写信人对收信人的亲近与尊重,同时也为全文奠定了情感基调。
接弟手书,具悉弟病日就痊愈。至慰至幸!
这里表达了写信人对四弟病情好转的欣慰之情,‘至慰至幸’四字更是强调了这种欣慰的深度。
唯弟服药多,又坚嘱泽儿请医调治,余颇不以为然。
此句中,写信人提出了对四弟过度依赖药物的治疗方式的质疑,‘余颇不以为然’表达了写信人对此的不认同。
吾祖星冈公在时,不信医药,不信僧巫,不信地师,此三者,弟必能一一记忆。
这里提到了写信人的祖父星冈公的信仰,强调了家族的传统家风,并期望四弟能够铭记。
今我辈兄弟亦宜略法此意,以绍家风。
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继承家族家风的重要性,体现了写信人对家族传统的重视。
今年做道场二次,祷祀之事,闻亦常有,是不信僧巫一节,已失家风矣。
此处指出四弟在道场和祷祀方面的行为已违背了家族家风,显示出写信人对这一问题的严肃态度。
买地至数千金之多,是不信地师一节,又与家风相背。
这句话进一步指出四弟在购买土地上的行为也与家风相悖。
至医药则合家大小老幼,几于无人不药,无药不贵。
此处描述了家中对医药的依赖,以及药物的高昂价格,暗示了过度依赖医药的弊端。
迨至补药吃出毛病,则服凉药攻伐之,阳药吃出毛病,则服阴药清润之,辗转差误,非大病大弱不止。
这句话通过具体的例子说明了过度用药可能导致的问题,强调了适度用药的重要性。
弟今年春间,多服补剂,夏末多服凉剂,冬间又多服清润之剂。
此处详细描述了四弟一年四季用药的情况,进一步佐证了写信人对四弟用药过多的担忧。
余意欲幼弟少停药物,专用饮食调养。
这里提出了写信人对四弟的治疗建议,即减少用药,通过饮食调养身体。
泽儿虽体弱,而保养之法,亦惟在慎饮食,节嗜欲,断不在多服药也。
这句话同样是对四弟的建议,强调了饮食和节制嗜欲对健康的重要性。
洪家地契,洪秋浦未到场押字,将来恐仍有口舌。
此处提到了家庭事务中的问题,表明写信人对家族事务的关注。
地师僧巫二者,弟向来不甚深信,近日亦不免为习俗所移,以后尚祈卓识坚定,略存祖父家风为要。
这句话再次强调了写信人对四弟的建议,希望他能够坚定自己的信念,继承家族家风。
天下信地信僧之人,曾见有家不败者乎?
这句话以反问的形式,强调了信仰的重要性,以及信仰对家庭稳定的影响。
北果公屋,余无银可捐;己亥冬,余登山踏勘,觉其渺茫也。
这里提到了写信人自己的情况,以及对北果公屋的看法,显示出写信人对家族事务的关心和对未来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