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修身篇-致四弟-与官相见以谦谨为主

作者: 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子城,晚清重臣、军事家、学者、政治家。曾国藩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统帅、文化名人,他一生致力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曾国藩是一位具有深厚儒家思想修养的学者,他注重家风的培养和家族的治理。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9世纪中期)。

内容简要:《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一系列书信合集,内容涉及为人处世、家庭教育、政治理政等方面。这些书信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政治理念和治家原则,还深刻揭示了他如何通过儒家思想教育子弟,传承家风的哲理。曾国藩在家书中强调道德修养、节俭为人、读书治学,提倡勤奋努力和自律自省。他的家书涉及了很多实际的管理经验和心灵感悟,也对后代家族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本书不仅是家族教育的经典之作,更是了解曾国藩个人思想和治家文化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修身篇-致四弟-与官相见以谦谨为主-原文

澄弟左右:

沅弟金陵一军,危险异常;伪忠王率悍贼十余万,昼夜猛扑,洋枪极多,又有西洋之落地开花炮。幸沅弟小心坚守,应可保全无虞。

鲍春霆至芜湖养病,宋国永代统宁国一军,分六营出剿,小挫一次。春霆力疾回营,凯章全军亦赶至宁国守城,虽病者极多,而鲍张合力,此路或可保全。

又闻贼于东霸抬船至宁郡诸湖之内,将国卫出大江,不知杨彭能知之否?若水师安稳,则全局不至决裂耳。

来信言余于沅弟,既爱其才,宜略其小节,甚是甚是。

沅弟之才,不特吾族所少,即当世亦不多见。

然为兄者,总宜奖其所长,而兼规其短,若明知其错,而一概不说,则又非特沅一人之错,而一家之错也。

吾家于本县父母官,不必力赞其贤,不可力低其非,与之相处,宜在若远若近,不亲不疏之间。

渠有庆吊,吾家必到,渠有公事,须绅士助力者,吾家不出头,亦不躲避。

渠于前后任之交代,上司衙门之请托,则吾家丝毫不可与闻。

弟既如此,并告子至辈常常如此,子侄若与官相见,总以谦谨二字为主。

(同治元年九月初四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修身篇-致四弟-与官相见以谦谨为主-译文

澄弟左右:

沅弟在金陵的军队,情况非常危险;伪忠王率领的凶悍的贼兵有十多万,日夜不停地猛攻,洋枪很多,还有西洋的落地开花炮。幸亏沅弟小心谨慎地坚守,应该可以保全没有问题。

鲍春霆到芜湖养病,宋国永代替他统领宁国的军队,分出六个营去剿敌,小有挫败。春霆虽然身体不适,但仍然努力回营,凯章的全军也赶到了宁国守城,虽然病号很多,但鲍春霆和张凯章合力,这条路应该可以保全。

又听说贼兵在东霸的地方把船运到宁郡的各个湖泊里,打算把国卫军从大江里调出来,不知道杨彭能不能知道这个消息?如果水师稳定,那么整个战局不至于崩溃。

来信说我对沅弟,既然喜欢他的才华,就应该忽略他的小错误,非常正确。

沅弟的才华,不仅我们家族少见,就是在当世也不多见。但是作为哥哥,我总是应该表扬他的长处,同时也指正他的短处,如果明明知道他的错误,却不说出来,那就不仅仅是沅弟一个人的错误,也是我们整个家族的错误。

我们家族对于本县的父母官,不必极力称赞他的贤能,也不必极力指责他的不是,和他相处,应该保持在既不远也不近,既不亲近也不疏远之间。他有喜庆或丧事,我们家族一定要到场,他有公事需要绅士帮忙,我们家族不带头也不回避。对于他前后的职务交接,上司衙门的请托,我们家族一点都不能插手。

你既然这样做了,也告诉子侄辈常常这样做,子侄如果和官员见面,总要以谦逊谨慎为原则。

(同治元年九月初四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修身篇-致四弟-与官相见以谦谨为主-注解

澄弟:指写信人的弟弟,这里可能是曾国藩给他的弟弟曾国荃的信。

沅弟:指曾国荃,曾国藩的弟弟,当时在金陵(今南京)领兵。

金陵:古称南京,是六朝古都,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伪忠王:指太平天国将领李秀成,因曾自称忠王,故称。

悍贼:对敌人的贬义称呼,表示敌人凶猛。

昼夜猛扑:形容敌人日夜不停地进攻。

洋枪:指西方制造的现代枪械。

西洋之落地开花炮:指西方的榴弹炮,可以发射爆炸性弹丸。

小心坚守:指小心谨慎地防守。

保全无虞:指确保安全,没有问题。

鲍春霆:指鲍超,字春霆,是曾国藩的部将。

芜湖:安徽省的一个城市,位于长江中下游。

宋国永:指宋国永,鲍超的部将。

宁国:今安徽省宣城市宁国市,历史上是军事要地。

六营:古代军队编制,一营约为一千人。

出剿:指出兵征讨。

小挫:指小规模的挫折。

凯章:指鲍超的部将,姓凯名章。

东霸:指某个地方或势力。

抬船:指用人力或畜力将船抬起移动。

宁郡诸湖:指宁国地区的湖泊。

国卫:指国家的保卫力量。

大江:指长江。

杨彭:指杨岳斌和彭玉麟,都是湘军的将领。

全局不至决裂:指整个战局不会出现崩溃。

余:指写信人自己,即曾国藩。

才:指才能,才华。

吾族:指自己的家族。

当世:指当时的社会。

奖其所长:表扬他的长处。

规其短:指正他的短处。

父母官:指地方官员,如同父母般对待百姓。

力赞:竭力赞扬。

力低:竭力贬低。

若远若近:既不亲近也不疏远。

庆吊:指庆祝和哀悼,指各种喜庆和丧葬活动。

绅士:指地方上的有地位的人士。

出头:指出头露面。

请托:指请求和委托。

丝毫不可与闻:指一点都不能参与。

谦谨:谦虚谨慎。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修身篇-致四弟-与官相见以谦谨为主-评注

澄弟左右:

此句开篇即点明书信的对象,以‘澄弟左右’称呼,体现出写信者对收信人的亲近和尊重,同时也为后续的谈话内容奠定了亲切的基调。

沅弟金陵一军,危险异常;伪忠王率悍贼十余万,昼夜猛扑,洋枪极多,又有西洋之落地开花炮。

此句描绘了战场上的紧张局势。‘沅弟金陵一军’点明战场所在,‘危险异常’强调了战况的严峻。‘伪忠王率悍贼十余万’揭示了敌人的强大,‘昼夜猛扑’和‘洋枪极多’、‘西洋之落地开花炮’则具体描绘了敌人的武器装备,凸显了敌我力量对比的悬殊。

幸沅弟小心坚守,应可保全无虞。

此句转而表达了对沅弟的赞赏和信心。‘幸’字表明虽然情况危急,但沅弟的表现令人欣慰。‘小心坚守’是对沅弟行动的肯定,‘应可保全无虞’则是对未来局势的乐观预测。

鲍春霆至芜湖养病,宋国永代统宁国一军,分六营出剿,小挫一次。

此句介绍了其他战场的局势。‘鲍春霆至芜湖养病’说明了鲍春霆的暂时缺席,‘宋国永代统宁国一军’和‘分六营出剿’则展现了宋国永的军事行动。‘小挫一次’则是对其行动的评价。

春霆力疾回营,凯章全军亦赶至宁国守城,虽病者极多,而鲍张合力,此路或可保全。

此句进一步描述了鲍春霆和凯章的行动。‘力疾回营’表明鲍春霆不顾病痛,迅速返回战场,‘凯章全军亦赶至宁国守城’则说明凯章也加入了战斗。‘虽病者极多’揭示了军队面临的困境,但‘鲍张合力’和‘此路或可保全’则传达了希望。

又闻贼于东霸抬船至宁郡诸湖之内,将国卫出大江,不知杨彭能知之否?若水师安稳,则全局不至决裂耳。

此句提出了新的情况,‘贼于东霸抬船至宁郡诸湖之内’描述了敌人的动向,‘将国卫出大江’则是对敌人意图的推测。‘不知杨彭能知之否’表达了对杨彭是否了解情况的疑问,‘若水师安稳,则全局不至决裂耳’则是对局势的担忧。

来信言余于沅弟,既爱其才,宜略其小节,甚是甚是。

此句是对收信人意见的回应。‘来信言余于沅弟’表明了收信人的观点,‘既爱其才,宜略其小节’则是赞同收信人的看法,认为应该关注沅弟的才华而非小节。

沅弟之才,不特吾族所少,即当世亦不多见。

此句进一步赞扬了沅弟的才华,认为他的才能不仅在家族中罕见,在整个当世也极为难得。

然为兄者,总宜奖其所长,而兼规其短,若明知其错,而一概不说,则又非特沅一人之错,而一家之错也。

此句强调了教育弟子的原则,认为作为兄长,应该既表扬弟子的优点,也要指出其不足,避免因为忽视错误而导致家族整体的失误。

吾家于本县父母官,不必力赞其贤,不可力低其非,与之相处,宜在若远若近,不亲不疏之间。

此句讲述了与地方官员相处之道,强调不应过分赞扬或贬低官员,而应保持适当的距离,既不过于亲近也不过于疏远。

渠有庆吊,吾家必到,渠有公事,须绅士助力者,吾家不出头,亦不躲避。

此句具体说明了与地方官员相处的具体做法,如对方有喜庆之事,自家应前往庆祝;对方有公事需要绅士协助,自家不应主动出头,也不应躲避。

渠于前后任之交代,上司衙门之请托,则吾家丝毫不可与闻。

此句强调了自家不应干预官员之间的交接和上司的请托,以保持清正廉洁。

弟既如此,并告子至辈常常如此,子侄若与官相见,总以谦谨二字为主。

此句是对家人的告诫,要求子孙后代在与官员交往时,应以谦逊和谨慎为准则。

(同治元年九月初四日)

此句为书信的落款,表明了书信的撰写时间,也为整封信的内容画上了句号。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修身篇-致四弟-与官相见以谦谨为主》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4472.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