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修身篇-致四弟-不宜露头角于外

作者: 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子城,晚清重臣、军事家、学者、政治家。曾国藩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统帅、文化名人,他一生致力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曾国藩是一位具有深厚儒家思想修养的学者,他注重家风的培养和家族的治理。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9世纪中期)。

内容简要:《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一系列书信合集,内容涉及为人处世、家庭教育、政治理政等方面。这些书信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政治理念和治家原则,还深刻揭示了他如何通过儒家思想教育子弟,传承家风的哲理。曾国藩在家书中强调道德修养、节俭为人、读书治学,提倡勤奋努力和自律自省。他的家书涉及了很多实际的管理经验和心灵感悟,也对后代家族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本书不仅是家族教育的经典之作,更是了解曾国藩个人思想和治家文化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修身篇-致四弟-不宜露头角于外-原文

澄侯四弟左右:

顷接来缄,又得所寄吉安一缄,具悉一切。

朱太守来我县,王刘蒋唐往陪,而弟不往宜其见怪。

嗣后弟于县城省城,均不宜多去。

处兹大乱未平之际,惟当藏身匿变,不可稍露圭角于外,至要至要!

吾年一饱阅世态,实畏宦途风波之险,常思及早抽身,以免咎戾。

家中一切,有关系衙门者,以不兴闻为妙。

(咸丰六年九月初十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修身篇-致四弟-不宜露头角于外-译文

澄侯四弟左右:

最近收到了你的来信,又收到了你寄来的吉安的信,一切都知道了。

朱太守来到我们县,王刘蒋唐都去陪他,而你却没有去,我猜你会觉得奇怪。

以后你无论是去县城还是省城,都不宜多外出。

现在正是大乱未平的时候,我们只能隐藏自己,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这一点非常重要!

我年纪大了,看遍了世态炎凉,实在害怕官场的风波险恶,常常想早点退出,以免招来麻烦。家里所有与官府有关的事情,最好是不要引起注意。

(咸丰六年九月初十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修身篇-致四弟-不宜露头角于外-注解

澄侯四弟:澄侯是书信中称呼弟弟的别称,四弟指的是作者的四弟。

缄:缄,封口,这里指封好的书信。

吉安:吉安,地名,指江西省的一个市,这里指的是作者的四弟寄来的信。

朱太守:朱太守,指朱姓的地方官,太守是古代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市长。

县:县,行政单位,指较小的行政区域。

省城:省城,指省份的省会城市。

大乱未平:指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未结束。

藏身匿变:隐藏自己,避免暴露,以避祸。

圭角:圭角,指锋芒毕露,这里比喻自己的才华或锋芒。

咎戾:咎,过失;戾,恶劣。这里指罪过或不幸。

有关系衙门:有关系,指与某部门或官员有联系;衙门,指官府。

咸丰六年九月初十日:咸丰六年,指清朝咸丰皇帝的第六年,即1856年;九月初十日,指农历九月十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修身篇-致四弟-不宜露头角于外-评注

澄侯四弟左右:

此句开篇即点明了书信的收信人,澄侯四弟,表明了写信人与收信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澄侯四弟在古代可能是对兄弟的一种亲昵称呼,反映了写信人对兄弟的关心和尊重。

顷接来缄,又得所寄吉安一缄,具悉一切。

此句表达了写信人收到澄侯四弟来信的喜悦之情,‘顷接’意为不久前接到,‘来缄’指来信,‘吉安一缄’则是指从吉安寄来的信件,‘具悉一切’表示对信中内容已经全部了解。

朱太守来我县,王刘蒋唐往陪,而弟不往宜其见怪。

此句描述了朱太守来访时,王刘蒋唐等人前往陪同,而澄侯四弟没有前往,可能会引起他人的误解或不满。‘宜其见怪’中的‘宜’字,有应当之意,‘见怪’则是指被人视为怪异或不合常理。

嗣后弟于县城省城,均不宜多去。

此句是对澄侯四弟的劝诫,指出在当前大乱未平之际,不宜频繁出入县城和省城,意在提醒兄弟注意安全,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处兹大乱未平之际,惟当藏身匿变,不可稍露圭角于外,至要至要!

此句强调了在动荡时期应采取的谨慎态度,‘处兹’意为处于这样的时期,‘大乱未平’指国家或地区的混乱局面尚未平定,‘藏身匿变’是说要隐藏自己,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注意,‘不可稍露圭角于外’中的‘圭角’比喻人的锋芒,‘稍露’则是指稍微显露出来,‘至要至要’是强调其重要性。

吾年一饱阅世态,实畏宦途风波之险,常思及早抽身,以免咎戾。

此句表达了写信人对官场生涯的恐惧和厌倦,‘吾年一饱阅世态’表示自己经历了许多世事,‘宦途风波之险’指官场的险恶,‘常思及早抽身’是说他常常想尽早退出官场,‘以免咎戾’则是担心自己可能会因此受到责罚。

家中一切,有关系衙门者,以不兴闻为妙。

此句是对家中事务的处理建议,指出与官府有关的事情,最好保持低调,‘不兴闻’即不让官府知道,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咸丰六年九月初十日)

这是书信的落款,注明了写信的日期,咸丰六年即1856年,九月初十日,具体到日,表明了写信人对时间的高度重视。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修身篇-致四弟-不宜露头角于外》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446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