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子城,晚清重臣、军事家、学者、政治家。曾国藩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统帅、文化名人,他一生致力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曾国藩是一位具有深厚儒家思想修养的学者,他注重家风的培养和家族的治理。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9世纪中期)。
内容简要:《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一系列书信合集,内容涉及为人处世、家庭教育、政治理政等方面。这些书信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政治理念和治家原则,还深刻揭示了他如何通过儒家思想教育子弟,传承家风的哲理。曾国藩在家书中强调道德修养、节俭为人、读书治学,提倡勤奋努力和自律自省。他的家书涉及了很多实际的管理经验和心灵感悟,也对后代家族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本书不仅是家族教育的经典之作,更是了解曾国藩个人思想和治家文化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修身篇-致九弟季弟-治身宜不服药-原文
沅季弟左右:
季弟病似虍疾,近已痊愈否?
吾不以季弟病之易发为虑,而以季好轻下药为虑。
吾在外日久,阅事日多,每劝人以不服药为上策。
吴彤云近病极重,水米不进,已十四日矣。
十六夜四更,已将后事料理,手函托我。
余一概应允,而始终劝其不服药。
自初十日起,至今不服药十一天,昨日竞大有转机,虍疾减去十之四,呕逆各症,减去十之七八,大约保无他变。
希庵五月之杪,病势极重,余缄告之云:
‘治心以广大二字为药,治身以不药二字为药。’
并言作梅医道不可恃。
希乃断药月余,近日病已痊愈,咳嗽亦止;
是二人者,皆不服药之明效大验。
季弟信药太过,自信亦太深,故余所虑不在于病,而在于服药,兹谆谆以不服药为戒,望季曲从之,沅力劝之,至要至嘱!
季弟信中所商六条,皆可允行,回家之期,不如待金陵克复乃去,庶几一劳永逸。
如营中难耐久劳,或来安庆闲散十日八日,待火轮船之便,复还金陵本营,亦无不可。
若能耐劳耐烦,则在营久熬更好,与弟之名曰贞,字曰恒者,尤相符合。
其余各条,皆办得到,弟可放心。
上海四万尚未到,到时当全解沅外。
东征局于七月三万之外,又月专解金陵五万,到时亦当全解沅处。
东局保案,自可照准,弟保案亦日内赶办。
雪琴今日来省,筱泉亦到。
(同治元年七月二十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修身篇-致九弟季弟-治身宜不服药-译文
沅季弟左右:
季弟的病好像是一种虍疾,最近已经痊愈了吗?我不担心季弟容易生病,反而担心你用药过于轻率。
我在外面时间久了,经历的事情也多了,常常劝人最好是不要用药。
吴彤云最近病得很重,连水米都不愿意吃,已经十四天了。在十六夜的第四更天,他已经把后事都安排好了,亲手写信托付给我。我答应了所有的事情,但一直劝他不要用药。从初十日开始,到现在已经不用药十一天了,昨天病情竟然有了很大的好转,虍疾减轻了四成,呕吐和其他症状减少了七八成,大概不会再有其他变化。
希庵在五月底的时候,病势非常严重,我写信给他,告诉他:‘用宽广的心态作为药,不用药作为药。’并且说不能依赖梅医的医术。希庵于是断药一个多月,最近病情已经痊愈,咳嗽也停止了;这两个人,都是不用药的明显效果。
季弟对药物过于信任,对自己的信心也太深,所以我担心的不是病,而是用药。现在我诚恳地以不用药为戒,希望季弟能够听从,沅力劝告他,非常重要!
季弟信中提到的六条,都可以答应执行,回家的时机不如等到金陵克复后再去,这样可能一劳永逸。如果军中难以忍受长时间的劳累,或者来安庆闲散十天八天,等待火轮船方便,再回到金陵本营,也是可以的。如果能够忍受劳累和烦恼,那么在军中久留更好,这与你名字中的‘贞’和‘恒’字尤其相符合。
其他各条,都可以办到,弟可以放心。
上海的四万还没有到,到了的时候会全部解给沅。东征局在七月份三万之外,还会专门解送金陵五万,到了的时候也会全部解给沅。
东局的保案,自然可以批准,弟的保案也会在日内办理。雪琴今天来省城,筱泉也到了。
(同治元年七月二十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修身篇-致九弟季弟-治身宜不服药-注解
沅季弟:指作者的弟弟,沅为他的字,季是他的排行。
虍疾:古代对某些疾病的称呼,虍为虎的象形字,这里可能指的是一种类似于虎性的疾病,即病情凶猛、难以治愈的疾病。
轻下药:指用药过于轻率,剂量不足,可能无法有效治疗疾病。
吴彤云:指吴彤云,作者的朋友,这里提到他病情极重。
水米不进:指病人无法进食水米,形容病情严重。
后事料理:指安排身后事宜,即办理丧事。
手函托我:指吴彤云亲自写信委托作者处理事务。
治心以广大二字为药,治身以不药二字为药:这是一种比喻,意思是治疗心理疾病需要开阔心胸,治疗身体疾病则应避免用药。
作梅医道不可恃:作梅是古代医生的名字,这里说他的医术不可依赖,意味着对药物治疗的怀疑。
贞:指忠诚、坚定。
恒:指恒心、持久。
东征局:指负责东征事务的机构。
东局保案:指东征局提出的保案,即保护功臣的议案。
雪琴:指雪琴,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部下。
筱泉:指筱泉,也是作者的朋友或部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修身篇-致九弟季弟-治身宜不服药-评注
此段古文出自清朝名臣曾国藩之手,其内容是对弟弟季弟病情的关心以及对其用药态度的指导,同时也体现了曾国藩的养生观和处世哲学。
首句‘沅季弟左右’是对季弟的亲切称呼,体现了曾国藩对家人的关怀之情。
‘季弟病似虍疾,近已痊愈否?’这里‘虍疾’指的是疟疾,曾国藩以询问病情的方式表达对弟弟健康的关心。
‘吾不以季弟病之易发为虑,而以季好轻下药为虑。’这句话表明曾国藩对季弟用药态度的担忧,认为季弟过于依赖药物。
‘吾在外日久,阅事日多,每劝人以不服药为上策。’这里曾国藩以自己的经验告诫季弟,不应过度依赖药物,而是应注重养生。
‘吴彤云近病极重,水米不进,已十四日矣。’这里提到吴彤云的病情,以及曾国藩劝其不服药的经历,以此来证明不服药可以治愈疾病。
‘希庵五月之杪,病势极重,余缄告之云:“治心以广大二字为药,治身以不药二字为药。”’曾国藩在这里引用了‘治心’和‘治身’的养生理念,强调心理和身体的调养。
‘季弟信药太过,自信亦太深,故余所虑不在于病,而在于服药,兹谆谆以不服药为戒,望季曲从之,沅力劝之,至要至嘱!’曾国藩再次强调不服药的重要性,希望季弟能够听从他的劝告。
‘季弟信中所商六条,皆可允行,回家之期,不如待金陵克复乃去,庶几一劳永逸。’这里曾国藩对季弟提出的六条建议表示赞同,并建议季弟等待金陵克复后再回家。
‘若能耐劳耐烦,则在营久熬更好,与弟之名曰贞,字曰恒者,尤相符合。’曾国藩以季弟的名字和字来鼓励他要有耐心和毅力。
‘其余各条,皆办得到,弟可放心。’这句话表明曾国藩对季弟的信任,表示他会尽力帮助季弟。
‘上海四万尚未到,到时当全解沅外。东征局于七月三万之外,又月专解金陵五万,到时亦当全解沅处。’这里曾国藩提到了资金的问题,表示会尽快解决。
‘东局保案,自可照准,弟保案亦日内赶办。’曾国藩表示会尽快处理保案的事宜。
‘雪琴今日来省,筱泉亦到。’这句话提到了两位官员的到来,表明曾国藩与官员们的联系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