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子城,晚清重臣、军事家、学者、政治家。曾国藩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统帅、文化名人,他一生致力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曾国藩是一位具有深厚儒家思想修养的学者,他注重家风的培养和家族的治理。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9世纪中期)。
内容简要:《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一系列书信合集,内容涉及为人处世、家庭教育、政治理政等方面。这些书信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政治理念和治家原则,还深刻揭示了他如何通过儒家思想教育子弟,传承家风的哲理。曾国藩在家书中强调道德修养、节俭为人、读书治学,提倡勤奋努力和自律自省。他的家书涉及了很多实际的管理经验和心灵感悟,也对后代家族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本书不仅是家族教育的经典之作,更是了解曾国藩个人思想和治家文化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修身篇-致九弟季弟-必须自立自强-原文
沅季弟左右:
沅于人概天概之说,不甚措意,而言及势利之天下,强凌弱之天下,此岂自今日始哉?盖从古已然矣。
从古帝王将相,无人不由自强自立做出;即为圣贤者,亦各有自立自强之道,故能独立不俱,确乎不拔。
余往年在京,好与有大名大位者为仇,亦未始无挺然特立,不畏强御之意。
近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用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非暴戾之谓也,强矫而已。
柔非卑弱之谓也,谦退而已。
趋事赴公,则当强矫,争名逐利,则当谦退,开创家业,则当强矫,守成安乐,则当谦退。
出与人物应接,则当强矫,入与妻即享受,则当谦退。
若一面建功立业,外享大名,一面求田问舍,内图厚实。
二者皆有盈满之象,全无谦退之意,则断不能久,此余所深信,而弟宜默默体验者也。
(同治元年五月廿八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修身篇-致九弟季弟-必须自立自强-译文
沅季弟左右:
对于沅关于天理和人情之说的讨论,我并不十分在意,但是谈到这个势利的世界,强者欺弱者的世界,这难道是从今天开始的吗?实际上,从古至今都是如此。从古至今,帝王将相,没有人不是通过自强自立来成就事业的;即使是圣贤,也有各自的自立自强之道,因此能够独立而不动摇,坚定而不被拔除。
我往年在北京的时候,喜欢与那些名声显赫、地位崇高的人为敌,也未尝没有那种挺拔独立,不畏强权的心意。
最近我明白了天地之道,刚柔相辅相成,不可偏废,过于柔弱就会衰败,过于刚强就会折断。刚并不是指暴戾,而是指刚强而能矫正;柔并不是指卑弱,而是指谦逊而能退让。在处理事务和公务时,应当刚强而能矫正;在争名逐利时,应当谦逊而能退让;在开创家业时,应当刚强而能矫正;在守成享乐时,应当谦逊而能退让。在与人交往应酬时,应当刚强而能矫正;在家庭生活中享受时,应当谦逊而能退让。
如果一个人一方面建功立业,在外享有盛名,另一方面又追求田地房产,在家图谋富足。这两者都表现出自满的迹象,完全没有谦逊退让之意,那么这样的人断然不能长久,这是我深信不疑的,也是你应当默默体会的。
(同治元年五月廿八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修身篇-致九弟季弟-必须自立自强-注解
沅季弟:沅季弟指的是作者的弟弟,沅季可能是他的字或号。
于人概天概之说:于人概天概之说指的是对人性和天道的概括性论述。
势利之天下:势利之天下指的是一个看重权势和利益的社会。
强凌弱之天下:强凌弱之天下指的是一个强者欺凌弱者的社会。
盖从古已然矣:盖从古已然矣表示这种情况从古代就已经存在了。
帝王将相:帝王将相指的是古代的皇帝、将军和宰相等高官。
自强自立:自强自立指的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提升自己,不依赖他人。
圣贤:圣贤指的是古代的圣人贤者,如孔子、孟子等。
独立不俱:独立不俱指的是不依赖他人,能够独立自主。
确乎不拔:确乎不拔表示坚定不移,不可动摇。
往年在京:往年在京指的是作者过去在京城(北京)的时候。
有大名大位者:有大名大位者指的是名声显赫、地位高的人。
仇:仇在这里指的是对立、敌对的关系。
挺然特立:挺然特立表示坚定独立,不随波逐流。
不畏强御:不畏强御表示不畏惧强权。
天地之道:天地之道指的是自然和宇宙的规律。
刚柔互用:刚柔互用表示刚和柔要相互配合使用。
不用偏废:不用偏废表示不偏重某一方面,要平衡。
太柔则靡:太柔则靡表示过于柔弱会导致衰败。
太刚则折:太刚则折表示过于刚强会导致折断。
强矫:强矫表示刚强而有节制。
谦退:谦退表示谦虚退让。
趋事赴公:趋事赴公指的是投身于公务和事业。
争名逐利:争名逐利指的是为了名利而竞争。
开创家业:开创家业指的是创立和发展家庭或家族的事业。
守成安乐:守成安乐指的是保守现有的成就,享受安逸。
出与人物应接:出与人物应接指的是在外与人交往。
入与妻即享受:入与妻即享受指的是在家中与妻子享受生活。
求田问舍:求田问舍指的是购置田地房产。
厚实:厚实表示充实、稳固。
盈满之象:盈满之象表示充实到极点。
谦退之意:谦退之意表示谦虚退让的态度。
断不能久:断不能久表示肯定不会长久。
默默体验:默默体验表示默默地体会、实践。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修身篇-致九弟季弟-必须自立自强-评注
沅季弟左右:
此句以亲切的称呼开头,体现了作者对弟弟的关爱与尊重,也反映了古代文人之间深厚的兄弟情谊。
沅于人概天概之说,不甚措意,而言及势利之天下,强凌弱之天下,此岂自今日始哉?盖从古已然矣。
作者在此处点明了势利与强凌弱的现象并非始自今日,而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
从古帝王将相,无人不由自强自立做出;即为圣贤者,亦各有自立自强之道,故能独立不俱,确乎不拔。
此句强调了自古以来,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圣贤,都必须依靠自强自立,才能成就大业,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强调的独立自主的精神。
余往年在京,好与有大名大位者为仇,亦未始无挺然特立,不畏强御之意。
作者自述过往的经历,表明自己曾与有权有势的人为敌,表现出了不屈不挠、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
近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用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非暴戾之谓也,强矫而已。柔非卑弱之谓也,谦退而已。
作者在此阐述了天地间刚柔并济的道理,指出过于刚强或过于柔弱都是不可取的,强调在处理事务时应当刚柔相济,不可偏废。
趋事赴公,则当强矫,争名逐利,则当谦退,开创家业,则当强矫,守成安乐,则当谦退。
作者将刚柔并济的原则应用到不同的生活场景中,如为公事奔走应当刚强,争名夺利应当谦退,创业应当刚强,守成应当谦退。
出与人物应接,则当强矫,入与妻即享受,则当谦退。
作者进一步说明,在与外界交往时应刚强,而在家庭生活中则应谦退。
若一面建功立业,外享大名,一面求田问舍,内图厚实。二者皆有盈满之象,全无谦退之意,则断不能久,此余所深信,而弟宜默默体验者也。
作者对弟弟提出警示,指出如果一个人在事业上追求成功,同时又在物质上追求满足,那么这种心态是不可持续的,提醒弟弟要注重谦退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