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子城,晚清重臣、军事家、学者、政治家。曾国藩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统帅、文化名人,他一生致力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曾国藩是一位具有深厚儒家思想修养的学者,他注重家风的培养和家族的治理。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9世纪中期)。
内容简要:《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一系列书信合集,内容涉及为人处世、家庭教育、政治理政等方面。这些书信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政治理念和治家原则,还深刻揭示了他如何通过儒家思想教育子弟,传承家风的哲理。曾国藩在家书中强调道德修养、节俭为人、读书治学,提倡勤奋努力和自律自省。他的家书涉及了很多实际的管理经验和心灵感悟,也对后代家族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本书不仅是家族教育的经典之作,更是了解曾国藩个人思想和治家文化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修身篇-致九弟-望勿各逞己见-原文
沅弟左右:
此次洋枪合用,前次解去之百支,果合用否?如有不合之处,一一指出。
盖前次以大价买来,若过于吃亏,不能不一一与之申说也。
吾固近日办事名望,关系不浅,以鄂中疑季之言相告,弟则谓我不应述及外间指摘,吾家昆弟过恶,吾有所闻,自当一一告弟,明责婉劝,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岂可秘尔不宣?
鄂之于季,自系有意与之为难,名望所在,是非于是乎出,赏罚于是乎人,即饷之有无,亦于是乎判。
去冬金眉生被数人参劾后,至钞没其家,妻孥中夜露立,此岂有万分罪恶哉?亦因名望所在,赏罚随之也。
众口悠悠,初不知其所自起,亦不知其所由止,有才者仇疑谤之无因,因悍然不顾,则谤且日腾。
有筏者畏疑谤之无因,而抑然自修,则谤亦日息。
吾愿弟弟之抑然,不愿弟等之悍然。
弟等敬听吾言,手足式好,向御外侮;不愿弟等各逞己见于门内,计较其雌雄,反忘外患。
至阿兄忝窃高位,又窃虚名,时时有颠坠之虞。
吾通阅古今人物,似此名位权势,能保全善终者极少。
深恐吾全盛之时,不克庇荫弟等,吾颠坠之际,或致连累弟等。
惟于无事时,常以危词苦语,互相劝诫,庶几免于大戾耳。
(同治元年六月二十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修身篇-致九弟-望勿各逞己见-译文
沅弟左右:
这次洋枪合用,之前解送的那一百支,是否合适?如果有不合适的地方,请一一指出。因为之前是以高价买来的,如果过于吃亏,不能不一一去和他们争论。
我最近办事的名望,关系重大,鄂中有人怀疑季某的话,你却认为我不应该提及外界的指责,我们家的兄弟有过错,我听到了,自然应该一一告诉你,明确地责备和委婉地劝导,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怎么能保密不告诉你呢?
鄂中对于季某,显然是有意给他制造困难,名望所在,是非就由此产生,赏罚也由此决定,即使是军饷的发放,也由此来判定。
去年冬天,金眉生被多人弹劾后,家产被抄没,妻子和孩子半夜站在露水中,这难道是万分罪恶吗?也是因为名望所在,赏罚随之。
众口悠悠,最初不知道是从哪里开始的,也不知道会何时停止,有才能的人因为无端被诽谤而愤怒,不顾一切,那么诽谤就会日益增多。有道德的人因为无端被诽谤而谨慎自修,那么诽谤也会逐渐消失。
我希望你能够谨慎自修,不愿意看到你们如此鲁莽。你们要听从我的话,团结一致,抵御外来的侮辱;不愿意看到你们在家里各自为政,争斗雌雄,反而忘记了外来的威胁。
至于我,虽然担任了高位,也获得了虚名,时时都有可能跌落。我通读古今人物,像这样名位权势的人,能够保全善终的很少。我深怕在我全盛的时候,不能保护你们,在我跌落的时候,可能会连累你们。
只有在无事的时候,经常用危言苦语互相劝诫,才能避免大的灾祸。(同治元年六月二十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修身篇-致九弟-望勿各逞己见-注解
洋枪:指西方传入的枪械,即火枪,与传统的冷兵器相比,具有更强的杀伤力和远程攻击能力。
百支:百支指的是一百支枪械,表示数量。
大价:大价指高价,表示购买枪械的代价高昂。
名望:指个人的声誉和影响力,尤其在古代社会中,名望往往与地位和权力紧密相关。
鄂中疑季之言:鄂中指的是湖北省,疑季之言即对季某人的怀疑之词。
昆弟:昆弟是对兄弟的尊称,泛指家族中的兄弟。
过恶:过恶指过失和恶行,这里指家族成员的缺点和错误。
明责婉劝:明责即明确地责备,婉劝则是委婉地劝导。
赏罚:赏罚是指奖赏和惩罚,是古代社会维护秩序的重要手段。
金眉生:金眉生是一个人名,文中指某位官员。
钞没:钞没是指没收财产,此处指官员被抄家。
妻孥:妻孥是指妻子和子女。
悠悠:悠悠形容众口纷纭,议论纷纷。
筏者:筏者指那些能够引导舆论的人。
悍然不顾:悍然不顾表示不畏强权,大胆行事。
抑然自修:抑然自修指自我约束,修养品德。
忝窃高位:忝窃表示谦辞,高位指高官厚禄。
颠坠:颠坠指失去地位或失败。
庇荫:庇荫是指保护和支持,这里指长辈对晚辈的保护。
大戾:大戾指大恶,严重的过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修身篇-致九弟-望勿各逞己见-评注
沅弟左右:
此句以亲切的称呼开头,显示出写信者与收信者之间的亲密关系,体现了封建家族中兄弟间的情感纽带。
此次洋枪合用,前次解去之百支,果合用否?
此句询问洋枪的使用情况,体现了写信者对军事装备的关注,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中国面对西方列强侵略时的无奈与求变。
如有不合之处,一一指出。
此句表明写信者希望对方能坦诚相告,指出问题,体现了写信者求真务实的精神。
盖前次以大价买来,若过于吃亏,不能不一一与之申说也。
此句说明了洋枪购买时的价格不菲,若使用效果不佳,则需一一向卖方申说,体现了写信者对利益的重视。
吾固近日办事名望,关系不浅,以鄂中疑季之言相告,弟则谓我不应述及外间指摘,吾家昆弟过恶,吾有所闻,自当一一告弟,明责婉劝,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岂可秘尔不宣?
此段话体现了写信者对家族内部问题的重视,强调家族成员之间应相互监督、相互劝诫,体现了封建家族的道德观念。
鄂之于季,自系有意与之为难,名望所在,是非于是乎出,赏罚于是乎人,即饷之有无,亦于是乎判。
此句揭示了当时官场中名望对个人命运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权力斗争。
去冬金眉生被数人参劾后,至钞没其家,妻孥中夜露立,此岂有万分罪恶哉?亦因名望所在,赏罚随之也。
此段话以金眉生的案例,说明了名望对个人命运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赏罚观念。
众口悠悠,初不知其所自起,亦不知其所由止,有才者仇疑谤之无因,因悍然不顾,则谤且日腾。有筏者畏疑谤之无因,而抑然自修,则谤亦日息。
此段话以“众口铄金”的成语,说明了流言蜚语的危害,同时也提出了应对流言的方法。
吾愿弟弟之抑然,不愿弟等之悍然。
此句表达了写信者对弟弟们的期望,希望他们能谦虚谨慎,避免因名望而招致是非。
弟等敬听吾言,手足式好,向御外侮;不愿弟等各逞己见于门内,计较其雌雄,反忘外患。
此段话强调了家族成员应团结一致,共同抵御外敌,体现了封建家族的集体主义精神。
至阿兄忝窃高位,又窃虚名,时时有颠坠之虞。
此句表达了写信者对自己地位的不安和对家族未来的担忧。
吾通阅古今人物,似此名位权势,能保全善终者极少。
此句表明写信者对封建社会权势的无奈和对个人命运的担忧。
深恐吾全盛之时,不克庇荫弟等,吾颠坠之际,或致连累弟等。
此段话表达了写信者对家族成员的关爱和对家族未来的担忧。
惟于无事时,常以危词苦语,互相劝诫,庶几免于大戾耳。
此句强调了家族成员应在和平时期相互劝诫,以防患于未然,体现了封建家族的道德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