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相传为左丘明,鲁国史官,与孔子同时代或稍晚。
年代: 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共255年的历史。
内容简要: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以《春秋》为纲,详细记载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塑造了众多鲜活的历史人物形象,展现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成公-成公十七年-原文
十有七年春,卫北宫括帅师侵郑。
夏,公会尹子、单子、晋侯、齐侯、宋公、卫侯、曹伯、邾人伐郑。
六月乙酉,同盟于柯陵。
秋,公至自会。
齐高无咎出奔莒。
九月辛丑,用郊。
晋侯使荀罃来乞师。
冬,公会单子、晋侯、宋公、卫侯、曹伯、齐人、邾人伐郑。
十有一月,公至自伐郑。
壬申,公孙婴齐卒于貍脤。
十有二月丁巳朔,日有食之。
邾子貜且卒。
晋杀其大夫郤锜、郤犫、郤至。
楚人灭舒庸。
十七年春,王正月,郑子驷侵晋虚、滑。卫北宫括救晋侵郑,至于高氏。
夏五月,郑大子髠顽、侯獳为质于楚,楚公子成、公子寅戍郑。公会尹武公、单襄公及诸侯伐郑,自戏童至于曲洧。
晋范文子反自鄢陵,使其祝宗祈死,曰:“君骄侈而克敌,是天益其疾也。难将作矣!爱我者惟祝我,使我速死,无及于难,范氏之福也。”六月戊辰,士燮卒。
乙酉,同盟于柯陵,寻戚之盟也。
楚子重救郑,师于首止。诸侯还。
齐庆克通于声孟子,与妇人蒙衣乘辇而入于闳。鲍牵见之,以告国武子,武子召庆克而谓之。庆克久不出,而告夫人曰:“国子谪我!”夫人怒。
国子相灵公以会,高、鲍处守。及还,将至,闭门而索客。孟子诉之曰:“高、鲍将不纳君,而立公子角。国子知之。”
秋七月壬寅,刖鲍牵而逐高无咎。无咎奔莒,高弱以卢叛。齐人来召鲍国而立之。
初,鲍国去鲍氏而来,为施孝叔臣。施氏卜宰,匡句须吉。施氏之宰,有百室之邑。与匡句须邑,使为宰。以让鲍国,而致邑焉。施孝叔曰:“子实吉。”对曰:“能与忠良,吉孰大焉!”鲍国相施氏忠,故齐人取以为鲍氏后。仲尼曰:“鲍庄子之知不如葵,葵犹能卫其足。”
冬,诸侯伐郑。十月庚午,围郑。楚公子申救郑,师于汝上。十一月,诸侯还。
初,声伯梦涉洹,或与己琼瑰,食之,泣而为琼瑰,盈其怀。从而歌之曰:“济洹之水,赠我以琼瑰。归乎!归乎!琼瑰盈吾怀乎!”惧不敢占也。还自郑,壬申,至于貍脤而占之,曰:“余恐死,故不敢占也。今众繁而从余,三年矣,无伤也,”言之之莫而卒。
齐侯使崔杼为大夫,使庆克佐之。帅师围卢。国佐从诸侯围郑,以难请而归。遂如卢师,杀庆克,以穀叛。齐侯与之盟于徐关而复之。十二月,卢降,使国胜告难于晋,待命于清。
晋厉公侈,多外嬖。反自鄢陵,欲尽去群大夫,而立其左右。胥童以胥克之废也,怨郤氏,而嬖于厉公。郤锜夺夷阳五田,五亦嬖于厉公。郤犫与长鱼矫争田,执而梏之,与其父母妻子同一辕。既,矫亦嬖于厉公。栾书怨郤至,以其不从己而败楚师也,欲废之。使楚公子茷告公曰:“此战也,郤至实召寡君。以东师之未至也,与军帅之不具也,曰:‘此必败!吾因奉孙周以事君。’”公告栾书,书曰:“其有焉!不然,岂其死之不恤,而受敌使乎?君盍尝使诸周而察之!”郤至聘于周,栾书使孙周见之。公使觇之,信。遂怨郤至。
厉公田,与妇人先杀而饮酒,后使大夫杀。郤至奉豕,寺人孟张夺之,郤至射而杀之。公曰:“季子欺余。”
厉公将作难,胥童曰:“必先三郤,族大多怨。去大族不偪,敌多怨有庸。”公曰:“然。”郤氏闻之,郤锜欲攻公,曰:“虽死,君必危。”郤至曰:“人所以立,信、知、勇也。信不叛君,知不害民,勇不作乱。失兹三者,其谁与我?死而多怨,将安用之?君实有臣而杀之,其谓君何?我之有罪,吾死后矣!若杀不辜,将失其民,欲安得乎?待命而已!受君之禄,是以聚党。有党而争命,罪孰大焉!”
壬午,胥童、夷羊五帅甲八百,将攻郤氏。长鱼矫请无用众,公使清沸魋助之,抽戈结衽,而伪讼者。三郤将谋于榭。矫以戈杀驹伯、苦成叔于其位。温季曰:“逃威也!”遂趋。矫及诸其车,以戈杀之,皆尸诸朝。
胥童以甲劫栾书、中行偃于朝。矫曰:“不杀二子,忧必及君。”公曰:“一朝而尸三卿,余不忍益也。”对曰:“人将忍君。臣闻乱在外为奸,在内为轨。御奸以德,御轨以刑。不施而杀,不可谓德。臣偪而不讨,不可谓刑。德刑不立,奸轨并至。臣请行。”遂出奔狄。公使辞于二子,曰:“寡人有讨于郤氏,郤氏既伏其辜矣。大夫无辱,其复职位。”皆再拜稽首曰:“君讨有罪,而免臣于死,君之惠也。二臣虽死,敢忘君德。”乃皆归。公使胥童为卿。
公游于匠丽氏,栾书、中行偃遂执公焉。召士匄,士匄辞。召韩厥,韩厥辞,曰:“昔吾畜于赵氏,孟姬之谗,吾能违兵。古人有言曰,‘杀老牛莫之敢尸’,而况君乎?二三子不能事君,焉用厥也!”
舒庸人以楚师之败也,道吴人围巢,伐驾,围厘、虺,遂恃吴而不设备。楚公子橐师袭舒庸,灭之。
闰月乙卯晦,栾书、中行偃杀胥童。民不与郤氏,胥童道君为乱,故皆书曰:“晋杀其大夫。”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成公-成公十七年-译文
十七年春天,卫国的北宫括率领军队入侵郑国。
夏天,鲁公与尹子、单子、晋侯、齐侯、宋公、卫侯、曹伯、邾人一起讨伐郑国。
六月乙酉日,诸侯在柯陵结盟。
秋天,鲁公从会盟地返回。
齐国的高无咎逃奔到莒国。
九月辛丑日,举行郊祭。
晋侯派荀罃来请求援军。
冬天,鲁公与单子、晋侯、宋公、卫侯、曹伯、齐人、邾人一起讨伐郑国。
十一月,鲁公从讨伐郑国的战场返回。
壬申日,公孙婴齐在貍脤去世。
十二月丁巳日,发生日食。
邾国的貜且去世。
晋国杀了他们的大夫郤锜、郤犫、郤至。
楚国人灭了舒庸。
十七年春天,周历正月,郑国的子驷入侵晋国的虚、滑两地。卫国的北宫括救援晋国并入侵郑国,到达高氏。
夏天五月,郑国的太子髠顽和侯獳作为人质前往楚国,楚国的公子成和公子寅驻守郑国。鲁公与尹武公、单襄公及诸侯一起讨伐郑国,从戏童到曲洧。
晋国的范文子从鄢陵返回,让他的祝宗为他祈祷死亡,说:“君主骄傲奢侈却能战胜敌人,这是上天加重他的疾病。灾难将要发生了!爱我的人只希望我快点死,以免遭受灾难,这是范氏的福气。”六月戊辰日,士燮去世。
乙酉日,诸侯在柯陵结盟,重申戚地的盟约。
楚国的子重救援郑国,军队驻扎在首止。诸侯军队撤退。
齐国的庆克与声孟子私通,与妇人蒙衣乘车进入闳门。鲍牵看到后,告诉了国武子,国武子召见庆克并责备他。庆克很久不出来,告诉夫人说:“国子责备我!”夫人发怒。
国子作为灵公的相国参加会盟,高氏和鲍氏留守。等到返回时,快要到达时,关闭城门并搜查客人。孟子控告说:“高氏和鲍氏将不接纳君主,而立公子角为国君。国子知道这件事。”
秋天七月壬寅日,砍掉鲍牵的脚并驱逐高无咎。高无咎逃奔到莒国,高弱在卢地叛乱。齐国人召来鲍国并立他为大夫。
起初,鲍国离开鲍氏来到施孝叔那里,成为施孝叔的臣子。施氏占卜选择家宰,匡句须吉利。施氏的家宰,拥有百室的封邑。施氏将封邑给匡句须,让他担任家宰。匡句须将封邑让给鲍国,并将封邑交给他。施孝叔说:“你确实吉利。”匡句须回答说:“能与忠良之人共事,还有什么比这更吉利的呢!”鲍国作为施氏的家宰很忠诚,所以齐国人将他立为鲍氏的后继者。孔子说:“鲍庄子的智慧不如葵菜,葵菜还能保护自己的根。”
冬天,诸侯讨伐郑国。十月庚午日,包围郑国。楚国的公子申救援郑国,军队驻扎在汝水上游。十一月,诸侯军队撤退。
起初,声伯梦见自己渡过洹水,有人给他琼瑰,他吃下去后,哭泣着变成了琼瑰,装满他的怀抱。于是他唱道:“渡过洹水,赠我琼瑰。回去吧!回去吧!琼瑰装满我的怀抱!”他害怕不敢占卜。从郑国返回时,壬申日,到达貍脤后占卜,说:“我害怕死亡,所以不敢占卜。现在跟随我的人很多,已经三年了,没有伤害。”说完这些话后,他在傍晚去世。
齐侯任命崔杼为大夫,让庆克辅佐他。率领军队包围卢地。国佐跟随诸侯包围郑国,因困难请求回国。于是前往卢地的军队,杀了庆克,以穀地叛乱。齐侯与他在徐关结盟并恢复他的职位。十二月,卢地投降,派国胜向晋国报告困难,等待命令于清地。
晋厉公奢侈,有很多宠臣。从鄢陵返回后,想要全部除掉群大夫,立他的左右亲信。胥童因为胥克被废黜,怨恨郤氏,并受到厉公的宠爱。郤锜夺取了夷阳五的田地,夷阳五也受到厉公的宠爱。郤犫与长鱼矫争夺田地,抓住并绑住他,与他的父母妻子同在一辆车上。后来,长鱼矫也受到厉公的宠爱。栾书怨恨郤至,因为他不听从自己而打败楚军,想要废黜他。让楚国的公子茷告诉厉公说:“这次战役,郤至确实召来了我们的君主。因为东方的军队没有到达,与军帅不齐备,他说:‘这次必定失败!我趁机奉孙周来侍奉君主。’”厉公告诉栾书,栾书说:“确实有这事!不然,他怎么会不顾生死,而接受敌国的使者呢?君主何不派他去周国考察一下!”郤至出使周国,栾书让孙周见他。厉公派人监视,果然如此。于是怨恨郤至。
厉公打猎时,与妇人先杀猎物并饮酒,然后让大夫杀猎物。郤至献上野猪,寺人孟张夺走,郤至射杀了他。厉公说:“季子欺骗我。”
厉公将要发动政变,胥童说:“必须先除掉三郤,他们家族大,怨恨多。除掉大族不会引起逼迫,敌人多怨恨会有好处。”厉公说:“好。”郤氏听说后,郤锜想要攻打厉公,说:“即使死,君主也必定危险。”郤至说:“人之所以能立身,是因为信、知、勇。信不背叛君主,知不伤害百姓,勇不作乱。失去这三者,谁还会支持我?死后多怨恨,又有什么用?君主确实有臣子而杀了他,这算什么君主?我有罪,我死后再说!如果杀了无辜的人,将会失去民心,想要安定怎么可能?等待命令而已!接受君主的俸禄,因此聚集党羽。有党羽而争夺命令,罪过还有比这更大的吗?”
壬午日,胥童、夷羊五率领八百甲士,准备攻打郤氏。长鱼矫请求不要用太多人,厉公派清沸魋协助他,抽出戈,系好衣襟,假装诉讼的人。三郤准备在榭中商议。长鱼矫用戈在座位上杀了驹伯、苦成叔。温季说:“逃避威势吧!”于是逃跑。长鱼矫追上他的车,用戈杀了他,将尸体陈列在朝堂上。
胥童用甲士劫持栾书、中行偃于朝堂。长鱼矫说:“不杀这两人,忧患必定会波及君主。”厉公说:“一天之内杀了三位卿,我不忍心再增加。”长鱼矫回答说:“别人将会忍心对君主下手。我听说乱在外是奸,在内是轨。用德来抵御奸,用刑来抵御轨。不施德而杀人,不能称为德。臣子逼迫而不讨伐,不能称为刑。德刑不立,奸轨并至。我请求离开。”于是逃奔到狄国。厉公派人向栾书和中行偃辞谢,说:“我对郤氏有讨伐,郤氏已经伏罪了。大夫们不必受辱,恢复你们的职位。”两人再拜叩头说:“君主讨伐有罪之人,而免我们于死,这是君主的恩惠。我们二人即使死,也不敢忘记君主的恩德。”于是都回到职位。厉公任命胥童为卿。
厉公在匠丽氏游玩,栾书、中行偃趁机抓住了他。召见士匄,士匄推辞。召见韩厥,韩厥推辞,说:“过去我在赵氏那里,孟姬的谗言,我能避开兵祸。古人有句话说,‘杀老牛没有人敢处理尸体’,何况是君主呢?你们这些人不能侍奉君主,还用我做什么!”
舒庸人因为楚军的失败,引导吴国人包围巢地,攻打驾地,包围厘、虺两地,于是依赖吴国而不设防备。楚国的公子橐师袭击舒庸,灭了它。
闰月乙卯日晦日,栾书、中行偃杀了胥童。百姓不支持郤氏,胥童引导君主作乱,所以都记载说:“晋国杀了他们的大夫。”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成公-成公十七年-注解
卫北宫括:卫国的大夫,北宫是氏,括是名。
尹子、单子:尹子和单子分别是周王室的两位大夫,尹子和单子是他们的尊称。
晋侯、齐侯、宋公、卫侯、曹伯、邾人:这些都是春秋时期的诸侯国,晋侯、齐侯、宋公、卫侯、曹伯分别是晋国、齐国、宋国、卫国、曹国的君主,邾人是邾国的代表。
柯陵: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境内,是春秋时期的一个重要盟会地点。
高无咎:齐国的大夫,高是氏,无咎是名。
莒: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位于今山东省莒县一带。
用郊:古代的一种祭祀仪式,通常在郊外举行,以祈求丰收或国泰民安。
荀罃:晋国的大夫,荀是氏,罃是名。
公孙婴齐:鲁国的公子,公孙是氏,婴齐是名。
貍脤:地名,位于今山东省境内。
日有食之:指日食,古代认为日食是不祥之兆。
邾子貜且:邾国的君主,貜且是名。
郤锜、郤犫、郤至:晋国的大夫,郤是氏,锜、犫、至是名。
舒庸: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位于今安徽省境内。
郑子驷:郑国的大夫,子驷是名。
虚、滑:地名,虚位于今河南省境内,滑位于今河南省滑县一带。
高氏: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境内。
郑大子髠顽、侯獳:郑国的太子髠顽和大夫侯獳。
楚公子成、公子寅:楚国的公子成和公子寅。
戏童、曲洧:地名,戏童位于今河南省境内,曲洧位于今河南省境内。
范文子:晋国的大夫,范是氏,文子是谥号。
鄢陵:地名,位于今河南省鄢陵县一带。
祝宗:古代负责祭祀的官员。
士燮:晋国的大夫,士是氏,燮是名。
首止: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境内。
齐庆克:齐国的大夫,庆是氏,克是名。
声孟子:齐国的夫人,声是谥号,孟子是名。
鲍牵:齐国的大夫,鲍是氏,牵是名。
国武子:齐国的大夫,国是氏,武子是谥号。
灵公:齐国的君主,灵是谥号。
公子角:齐国的公子,角是名。
鲍国:齐国的大夫,鲍是氏,国是名。
施孝叔:齐国的大夫,施是氏,孝叔是谥号。
匡句须:齐国的大夫,匡是氏,句须是名。
仲尼:孔子的字,孔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鲍庄子:齐国的大夫,鲍是氏,庄子是谥号。
葵:植物名,古代常用葵来比喻忠诚。
声伯:鲁国的大夫,声是谥号,伯是爵位。
洹:水名,位于今河南省境内。
琼瑰:美玉,古代常用琼瑰来比喻美好的事物。
崔杼:齐国的大夫,崔是氏,杼是名。
卢:地名,位于今山东省境内。
国胜:齐国的大夫,国是氏,胜是名。
晋厉公:晋国的君主,厉是谥号。
胥童:晋国的大夫,胥是氏,童是名。
郤氏:晋国的大家族,郤是氏。
夷阳五:晋国的大夫,夷阳是地名,五是名。
长鱼矫:晋国的大夫,长鱼是氏,矫是名。
栾书:晋国的大夫,栾是氏,书是名。
楚公子茷:楚国的公子,茷是名。
孙周:晋国的大夫,孙是氏,周是名。
寺人孟张:晋国的宦官,孟张是名。
清沸魋:晋国的大夫,清沸是氏,魋是名。
驹伯、苦成叔:晋国的大夫,驹伯和苦成叔是他们的尊称。
温季:晋国的大夫,温是氏,季是名。
中行偃:晋国的大夫,中行是氏,偃是名。
士匄:晋国的大夫,士是氏,匄是名。
韩厥:晋国的大夫,韩是氏,厥是名。
赵氏:晋国的大家族,赵是氏。
孟姬:晋国的夫人,孟是谥号,姬是姓。
舒庸人:舒庸国的居民。
楚公子橐师:楚国的公子,橐师是名。
巢、驾、厘、虺:地名,巢位于今安徽省境内,驾、厘、虺位于今安徽省境内。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成公-成公十七年-评注
《左传》作为春秋时期的重要史书,不仅记录了大量的历史事件,还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物性格。本文所选的这段文字,主要记载了鲁成公十七年(公元前574年)发生的重大事件,涉及多个诸侯国之间的战争、盟会、内乱等复杂局面。
首先,从历史背景来看,这段文字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频繁战争和复杂的政治斗争。郑国、晋国、齐国、楚国等大国之间的冲突不断,小国如邾、莒、舒庸等则在夹缝中求生存。特别是晋国,作为当时的霸主,其内部的政治斗争尤为激烈,郤氏家族的覆灭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其次,从文化内涵来看,这段文字体现了春秋时期的礼制思想和道德观念。例如,晋国的范文子在鄢陵之战后,感到国君骄侈,预感到国家将有大难,因此祈求速死,以避免灾难。这种行为反映了当时士大夫对国家和君主的忠诚,以及对礼制的尊重。
再次,从艺术特色来看,《左传》的叙事手法非常独特。作者通过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复杂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性格。例如,齐国的庆克与声孟子的私通事件,通过鲍牵的告发和国武子的处理,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道德观念和政治斗争的残酷性。
最后,从历史价值来看,这段文字为我们研究春秋时期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通过对这些事件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当时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特别是晋国郤氏家族的覆灭,反映了春秋时期大家族势力的兴衰,以及中央集权与地方势力之间的矛盾。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还通过生动的叙事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春秋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物性格,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