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修身篇-致九弟-劝弟须保护身体

作者: 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子城,晚清重臣、军事家、学者、政治家。曾国藩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统帅、文化名人,他一生致力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曾国藩是一位具有深厚儒家思想修养的学者,他注重家风的培养和家族的治理。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9世纪中期)。

内容简要:《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一系列书信合集,内容涉及为人处世、家庭教育、政治理政等方面。这些书信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政治理念和治家原则,还深刻揭示了他如何通过儒家思想教育子弟,传承家风的哲理。曾国藩在家书中强调道德修养、节俭为人、读书治学,提倡勤奋努力和自律自省。他的家书涉及了很多实际的管理经验和心灵感悟,也对后代家族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本书不仅是家族教育的经典之作,更是了解曾国藩个人思想和治家文化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修身篇-致九弟-劝弟须保护身体-原文

沅甫九弟左右:

接弟十五夜所发之信,知十六日已赴吉安矣,吉字中营尚易整顿否?

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阙一不可。

弟之综理密微,精力较胜于我。

军中器械,其略精者,宜另立一簿,亲自记注,择人而授之。

古人以销仗鲜明为威敌之要务,恒以取胜。

刘峙衡于火器亦勤于修整,刀矛则全不讲究。

余曾派褚景昌赴河南采买白蜡杆子,又办腰刀分赏各将弁,人颇爱重。

弟试留心此事,亦练理之一端也。

至规模宜大,弟亦讲求及之。

但讲阔大者,最易混入散漫一路。

遇事颟顸,毫无条理,虽大亦奚足贵?

等差不紊,行之可久,斯则器局宏大,无有流弊者耳。

顷胡润芝中丞来书,赞弟有曰“才大器大’四字,余甚爱之。

才报于器,良为知言。

湖口贼舟于九月八日焚夺净尽,湖口梅家洲皆于初九日攻克,三年积愤,一朝雪耻,雪琴从此重游浩荡之宇。

惟次青尚在坎(上穴下臼)之中,弟便中可与通音问也。

李迪庵近有请假回籍省亲之意,但未接渠手信。

渠之带勇,实有不可及处,弟宜常与通信,殷殷请益。

弟在营须保养身体,肝郁最伤人,余平生受累以此,宜和易以调之也。

(咸丰七年十月初四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修身篇-致九弟-劝弟须保护身体-译文

沅甫九弟左右:

接到你十五夜发的信,知道你已经于十六日去了吉安,吉字中营的整顿情况怎么样?

古时候成功做大事的人,既要有远大的规模,又要注重细致的管理,这两者缺一不可。

你在细致管理方面,精力比我更胜一筹。军中的器械,那些比较精良的,应该另外立一个簿子,亲自记录下来,然后挑选合适的人传授给他们。

古人认为兵器鲜明是威慑敌人的重要手段,常常以此取胜。

刘峙衡在火器的修理上也很勤快,但刀矛却完全不讲究。

我曾经派褚景昌去河南采购白蜡杆子,还办理了腰刀分发给各位将领,大家都非常重视。

你也要留心这些事情,这也是一种练理的方法。

至于规模,你也应该追求宏大。但讲求宏大的人,最容易陷入散漫的境地。

遇到事情粗心大意,毫无条理,即使规模再大,又有什么价值呢?

要等差有序,才能长久进行,这样才是器局宏大,没有弊端的做法。

最近胡润芝中丞来信,称赞你‘才大器大’四个字,我非常赞同。

才和器是相辅相成的,这是很有见地的说法。

湖口的贼船在九月八日被烧毁抢夺一空,湖口梅家洲也在初九日攻克,三年的积怨,一朝得以洗雪,雪琴从此可以重新游历广阔的天地。

只有次青还在困境中,你有机会可以和他互通音信。

李迪庵最近有请假回籍省亲的打算,但我还没有收到他的手信。

他带兵打仗,确实有不可及之处,你应该经常和他通信,虚心请教。

你在军营里要保养好自己的身体,肝郁最伤人,我一生受累也正是因为这个,你应该平和地调养。

(咸丰七年十月初四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修身篇-致九弟-劝弟须保护身体-注解

沅甫九弟:指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沅甫是他的字。

左右:古代书信中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现代的‘您’。

吉安:地名,位于江西省中部,历史上是重要的军事和政治中心。

中营:古代军队编制中的一种,指军队中的一个部分。

规模远大:指规划宏伟,目标远大。

综理密微:指综合管理细致入微,注重细节。

器械:指武器装备。

销仗鲜明:指武器装备鲜明,可以威慑敌人。

刘峙衡:指刘峙衡,可能是曾国藩麾下的一位将领。

火器:指火药武器,如火枪、火炮等。

刀矛:指冷兵器,如刀、矛等。

白蜡杆子:指用白蜡制作的枪杆。

腰刀:指挂在腰间的刀,古代士兵常用的武器。

将弁:指军官。

才大器大:指才能大,器量也大,形容人才能出众,气度不凡。

湖口贼舟:指湖口地区的敌军船只。

焚夺净尽:指被彻底焚毁和夺取。

梅家洲:地名,位于湖口附近。

雪琴:指曾国藩,曾国藩的字是涤生,雪琴是他的号。

坎(上穴下臼):指困难或困境。

李迪庵:指李续宾,曾国藩麾下的一位将领。

请假回籍省亲:指请假回家探亲。

带勇:指带兵。

请益:指请教,寻求指导。

肝郁:指因情绪不畅导致的肝脏疾病。

咸丰七年:指清朝咸丰七年,即公元1857年。

初四日:指农历的初四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修身篇-致九弟-劝弟须保护身体-评注

沅甫九弟左右:

此句以书信开篇,亲切而庄重,体现了书信作者与收信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沅甫’、‘九弟’等称呼,既表现出家族间的亲情,也透露出作者对弟弟的关心与期待。

接弟十五夜所发之信,知十六日已赴吉安矣,吉字中营尚易整顿否?

此句表达了作者对弟弟行动的了解和关心。‘接’字表明了作者对弟弟来信的重视,‘知’字则传达了弟弟行动的及时性。‘吉安’、‘吉字中营’等词汇,体现了作者对军事行动的关注和对地方行政的关注。

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阙一不可。

此句强调了成功的关键在于‘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的统一。‘规模远大’体现了远见卓识和宏伟目标,‘综理密微’则强调了具体实施中的细致入微。作者以此告诫弟弟,二者不可偏废。

弟之综理密微,精力较胜于我。

此句是对弟弟能力的肯定。‘综理密微’再次强调了弟弟在具体事务处理上的优势,‘精力较胜于我’则是对弟弟勤奋与努力的认可。

军中器械,其略精者,宜另立一簿,亲自记注,择人而授之。

此句提出了具体的管理建议。‘军中器械’指军队中的武器装备,‘另立一簿’、‘亲自记注’、‘择人而授之’等词语,体现了作者对军事管理的精细化和规范化要求。

古人以销仗鲜明为威敌之要务,恒以取胜。

此句引用了古人的观点,强调了军队中武器装备的重要性。‘销仗鲜明’即武器装备的鲜明,是威慑敌人的关键。

刘峙衡于火器亦勤于修整,刀矛则全不讲究。

此句对比了刘峙衡在火器和刀矛上的不同态度,暗示了在军事管理中应注重全面发展的必要性。

余曾派褚景昌赴河南采买白蜡杆子,又办腰刀分赏各将弁,人颇爱重。

此句讲述了作者在军事管理上的具体举措,体现了对细节的关注和对士兵的关怀。

弟试留心此事,亦练理之一端也。

此句是对弟弟的期望,希望他能关注细节,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

至规模宜大,弟亦讲求及之。

此句再次强调了规模的重要性,并鼓励弟弟在规模上也要有所追求。

但讲阔大者,最易混入散漫一路。

此句提醒弟弟,追求规模的同时,要避免陷入散漫无序的状态。

遇事颟顸,毫无条理,虽大亦奚足贵?

此句进一步强调了条理清晰的重要性,指出即使规模宏大,如果缺乏条理,也是无足轻重的。

等差不紊,行之可久,斯则器局宏大,无有流弊者耳。

此句提出了具体的管理方法,即保持秩序,持之以恒,这样才能够使规模宏大而不产生弊端。

顷胡润芝中丞来书,赞弟有曰‘才大器大’四字,余甚爱之。

此句记录了胡润芝中丞对弟弟的赞誉,作者对此表示赞同,体现了对弟弟才能的认可。

才报于器,良为知言。

此句是对胡润芝中丞赞誉的进一步阐释,认为‘才’与‘器’相辅相成,是成功的基石。

湖口贼舟于九月八日焚夺净尽,湖口梅家洲皆于初九日攻克,三年积愤,一朝雪耻,雪琴从此重游浩荡之宇。

此句记录了军事胜利的消息,表达了作者对胜利的喜悦和对未来的展望。

惟次青尚在坎(上穴下臼)之中,弟便中可与通音问也。

此句提到了弟弟的另一位朋友次青的困境,作者希望弟弟在方便的时候与之联系。

李迪庵近有请假回籍省亲之意,但未接渠手信。

此句讲述了李迪庵的动向,以及作者尚未收到他的来信。

渠之带勇,实有不可及处,弟宜常与通信,殷殷请益。

此句对李迪庵的才能表示赞赏,并建议弟弟与他保持联系,互相学习。

弟在营须保养身体,肝郁最伤人,余平生受累以此,宜和易以调之也。

此句是作者对弟弟的关心,提醒他要注意身体健康,并分享了自己的经验。

(咸丰七年十月初四日)

此句是书信的落款,表明了书信的写作时间。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修身篇-致九弟-劝弟须保护身体》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4436.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