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子城,晚清重臣、军事家、学者、政治家。曾国藩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统帅、文化名人,他一生致力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曾国藩是一位具有深厚儒家思想修养的学者,他注重家风的培养和家族的治理。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9世纪中期)。
内容简要:《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一系列书信合集,内容涉及为人处世、家庭教育、政治理政等方面。这些书信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政治理念和治家原则,还深刻揭示了他如何通过儒家思想教育子弟,传承家风的哲理。曾国藩在家书中强调道德修养、节俭为人、读书治学,提倡勤奋努力和自律自省。他的家书涉及了很多实际的管理经验和心灵感悟,也对后代家族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本书不仅是家族教育的经典之作,更是了解曾国藩个人思想和治家文化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修身篇-致九弟-做人须要有恒心-原文
沅甫九弟左右:
十二日正七、有十归,接弟信,备悉一切。
定湘营既至三曲滩,其营官成章鉴亦武弁中之不可多得者,弟可与之款接。
来书谓“意趣不在此,则兴会索然”,此却大不可。
凡人作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
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
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我生平坐犯无恒的弊病,实在受害不校。
当翰林时,应留心诗字,则好涉猎他书,以纷其志;读性理书时,则杂以诗文各集,以歧其趋。
在六部时,又不甚实力讲求公事。
在外带兵,又不能竭力专治军事,或读书写字以乱其志意。
坐是垂老而百无一成,即水军一事,亦掘井九仞而不及泉弟当以为鉴戒。
现在带勇,即埋头尽力以求带勇之法,早夜孽孽,日所思,夜所梦,舍带勇以外则一概不管。
不可又想读书,又想中举,又想作州县,纷纷扰扰,千头万绪,将来又蹈我之覆辙,百无一成,悔之晚矣。
带勇之法,以体察人才为第一,整顿营规、讲求战守次之,《得胜歌》中各条,一一皆宜详求。
至于口粮一事,不宜过于忧虑,不可时常发禀。
弟章既得楚局每月六千,又得江局月二三千,便是极好境遇。
李希庵十二来家,言迪庵意欲帮弟饷万金。
又余有浙盐赢馀万五千两在江省,昨盐局专丁前来禀沟,余嘱其解交藩库充饷,将来此款或可酌解弟营,但弟不宜指请耳。
饷项既不劳心,全剧精神讲求前者数事,行有馀力则联络各营,款接绅士。
身体虽弱,却不宜过于爱惜。
精神愈用则愈出,阳气愈提则愈盛。
每日作事愈多,则夜间临睡愈快活。
若存一爱惜精神的意思,将前将却,奄奄无气,决难成事——凡此,皆因弟兴会索然之言而切戒之者也。
弟宜以李迪庵为法,不慌不忙,盈科后进,到八九个月后,必有一番回甘滋味出来。
余生平坐无恒流弊极大,今老矣,不能不教诫吾弟吾子。
邓先生品学极好,甲三八股文有长进,亦山先生亦请邓改文。
亦山教书严肃,学生甚为畏惮。
吾家戏言戏动积习,明年喜在家,当与两先生尽改之。
下游镇江、瓜洲同日克夏,金陵指日可克。
厚庵放闽中提督,已赴金陵会剿,准其专招奏事。
九江亦即日可复。
大约军事在吉安、抚、建等府结局,贤弟勉之。
吾为其始,弟善其终,实有厚望。
若稍参以客气,将以鼓志,则不能为我增气也。
营中哨队请人气尚完固否?下次祈书及。
(咸丰七年十二月十四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修身篇-致九弟-做人须要有恒心-译文
沅甫九弟,你好:
十二日正七、有十归,接到你的信,一切都了解了。定湘营已经到了三曲滩,他们的营官成章鉴也是武官中难得的人才,你可以和他友好交往。
你信中说‘如果不在意这个,就会兴致全无’,这种想法是绝对不可取的。人做一件事,就应该全身心投入,从头到尾都不放松。不能见异思迁,一会儿想这样,一会儿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如果没有恒心,终身一事无成。我一生中就犯了没有恒心的毛病,实在受害不浅。当我在翰林院时,应该专心研究诗词,但我却喜欢涉猎其他书籍,分散了我的注意力;读性理书时,又夹杂着读诗文各集,改变了我的研究方向。在六部任职时,又不认真处理公事。在外带兵,又不能全力以赴地管理军事,或者读书写字来扰乱我的意志。就这样,到了老年,却一事无成,就像水军的事情,挖井九仞深却没挖到泉水。你应当以此为鉴戒。
现在你带兵,就应该埋头苦干,全力研究带兵的方法,白天黑夜都在思考,白天想,晚上梦,除了带兵以外,其他事情一概不管。不可又想读书,又想中举,又想做州县官,这样纷繁复杂,将来又走我的老路,一事无成,那就后悔莫及了。
带兵的方法,首先要观察人才,其次是整顿军规、讲究战守,《得胜歌》中的各项内容,都应该详细研究。至于军粮问题,不宜过于忧虑,不要经常向上级报告。
你的章营已经从楚局每月得到六千两银子,又从江局得到每月二三千两,这是非常好的情况。李希庵十二日回家,说迪庵想帮你筹集一万两银子。我还有一万五千两浙盐赢余在江省,昨天盐局派专人前来报告,我嘱咐他们解交藩库作为军饷,将来这笔钱或许可以酌情解给你营,但你不宜直接请求。
军饷的事情不用你操心,你可以全力以赴地研究前面提到的几件事情。如果你还有余力,可以联系其他营队,与绅士们交往。你身体虽然弱,但也不宜过于爱护。精神越用越旺盛,阳气越提越强。你每天做的事情越多,晚上睡觉就越快活。如果你存有爱惜精神的想法,就会前怕狼后怕虎,没有精神,事情就很难做成——所有这些,都是因为你说‘兴致全无’的话而特别提醒你的。
你应该以李迪庵为榜样,不慌不忙,循序渐进,到八九个月后,一定会有甜头尝到。我一生因为不恒心而犯了大错,现在年纪大了,不能不教育你,教育我的孩子们。
邓先生品德学问都很好,甲三八股文有长进,亦山先生也请邓先生修改文章。亦山教书严谨,学生们都很敬畏他。我们家里习惯于开玩笑,明年喜在家,应该和两位先生一起改正这个习惯。
下游的镇江、瓜洲在同一天攻克了夏,金陵也指日可下。厚庵被任命为闽中提督,已经前往金陵会师,准许他专管招募和奏报事务。九江也即将收复。大概军事会在吉安、抚州、建昌等府结束,你努力吧。
我开始行动,你好好完成,我对你的期望很高。如果你稍微有些骄傲自满,那就会让我失去斗志,不能为我增加力量。
营中的哨队士气是否稳定?下次写信时请告知。
(咸丰七年十二月十四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修身篇-致九弟-做人须要有恒心-注解
沅甫九弟:指作者的弟弟曾国藩的第九个弟弟,此处是曾国藩给弟弟的信。
定湘营:指曾国藩所创立的湘军中的一个营。
三曲滩:地名,位于湖南省沅陵县。
成章鉴:指定湘营的营官,曾国藩认为他是武官中的佼佼者。
意趣不在此,则兴会索然:指如果对某件事情没有兴趣,就会感到无趣。
首尾不懈:指从头到尾都不松懈,形容做事持之以恒。
见异思迁:指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主意,形容意志不坚定。
坐犯无恒的弊病:指作者自己曾经犯过的缺乏恒心的毛病。
翰林:古代官名,指在翰林院任职的官员,主要负责文学创作。
诗字:指诗歌和书法。
性理书:指研究性理(即儒家思想中的道德、义理)的书籍。
六部:古代官署名,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是中央政府的六个主要部门。
公事:指官府的事务。
带兵:指担任军队的领导。
水军:指水上的军事力量。
掘井九仞而不及泉:比喻做事只做一半就放弃了,未能达到目的。
带勇之法:指带兵的方法。
体察人才:指观察和了解人才。
整顿营规:指整顿军队的规章制度。
讲求战守:指研究战争和防守的策略。
口粮:指军队士兵的粮食。
楚局:指楚地的盐务机构。
江局:指江省的盐务机构。
李希庵:指李续宾,曾国藩的部下。
迪庵:指李续宾的字。
浙盐赢馀:指浙江盐务的盈余。
藩库:指地方政府的财政库房。
饷项:指军队的军饷。
邓先生:指邓辅之,曾国藩的幕僚。
甲三八股文:指科举考试中的八股文,甲三指的是考试等级。
亦山先生:指亦山,邓辅之的别称。
戏言戏动:指开玩笑和随意行动。
下游:指河流的下游地区。
镇江、瓜洲:地名,位于长江下游,是古代军事要地。
金陵:即南京,古代中国的都城之一。
厚庵:指厚福,曾国藩的部下。
闽中提督:指福建省的提督,负责军事。
九江:地名,位于江西省,是长江中游的重要城市。
吉安、抚、建等府:指江西省的一些府,如吉安府、抚州府、建昌府等。
客气:指虚情假意,不真诚。
哨队:指军队中的小队。
咸丰七年十二月十四日:信件发出的日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修身篇-致九弟-做人须要有恒心-评注
沅甫九弟左右:
此句以‘沅甫九弟左右’开头,体现了作者对弟弟的亲切和尊重,同时也显示出书信的私密性。‘左右’一词,古代书信中常用,表示对对方的问候。
十二日正七、有十归,接弟信,备悉一切。
作者首先告知弟弟信件收到的日期,并表达了对弟弟来信的详细阅读,显示出作者对弟弟的关心和重视。
定湘营既至三曲滩,其营官成章鉴亦武弁中之不可多得者,弟可与之款接。
此句赞扬了成章鉴的武艺和才能,同时也提醒弟弟与之交往,体现了作者对人才的重视。
来书谓‘意趣不在此,则兴会索然’,此却大不可。
作者对弟弟来信中表达的观点提出批评,认为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体现了作者对弟弟的教诲和期望。
凡人作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
此句强调做事要专注,全神贯注,不可分心,体现了作者对勤奋和专注的重视。
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
作者再次强调不可见异思迁,不可三心二意,要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废。
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我生平坐犯无恒的弊病,实在受害不校。
作者自省,指出自己一生犯下的错误,即缺乏恒心,并对此深感悔恨。
当翰林时,应留心诗字,则好涉猎他书,以纷其志;读性理书时,则杂以诗文各集,以歧其趋。
作者回顾自己过去的经历,指出自己分心多,无法专注于一项事务。
在六部时,又不甚实力讲求公事。
作者再次自省,指出自己在六部时期对公事不够专注。
在外带兵,又不能竭力专治军事,或读书写字以乱其志意。
作者指出自己在带兵时期,同样存在分心的问题。
坐是垂老而百无一成,即水军一事,亦掘井九仞而不及泉弟当以为鉴戒。
作者总结自己的经历,强调要有恒心,不可半途而废,以此警示弟弟。
现在带勇,即埋头尽力以求带勇之法,早夜孽孽,日所思,夜所梦,舍带勇以外则一概不管。
作者强调自己现在专注于带兵,并以此为榜样,要求弟弟也要专注于自己的事务。
不可又想读书,又想中举,又想作州县,纷纷扰扰,千头万绪,将来又蹈我之覆辙,百无一成,悔之晚矣。
作者再次提醒弟弟不要分心,以免重蹈覆辙。
带勇之法,以体察人才为第一,整顿营规、讲求战守次之,《得胜歌》中各条,一一皆宜详求。
作者提出带兵的方法,强调要善于发现人才,整顿纪律,讲究战术。
至于口粮一事,不宜过于忧虑,不可时常发禀。
作者对弟弟的口粮问题表示关心,并提醒弟弟不要过分担忧。
弟章既得楚局每月六千,又得江局月二三千,便是极好境遇。
作者对弟弟的经济状况表示满意。
李希庵十二来家,言迪庵意欲帮弟饷万金。又余有浙盐赢馀万五千两在江省,昨盐局专丁前来禀沟,余嘱其解交藩库充饷,将来此款或可酌解弟营,但弟不宜指请耳。
作者提到李希庵和迪庵愿意帮助弟弟,并告知弟弟有盐款可以解交藩库充饷。
饷项既不劳心,全剧精神讲求前者数事,行有馀力则联络各营,款接绅士。
作者建议弟弟专注于军事事务,并在有余力的情况下,与其他营队和绅士联络。
身体虽弱,却不宜过于爱惜。
作者提醒弟弟不要过于爱护自己的身体。
精神愈用则愈出,阳气愈提则愈盛。
作者强调精神的力量,认为精神越用越旺盛。
每日作事愈多,则夜间临睡愈快活。
作者认为每天工作越多,晚上睡觉越舒服。
若存一爱惜精神的意思,将前将却,奄奄无气,决难成事——凡此,皆因弟兴会索然之言而切戒之者也。
作者批评弟弟的“兴会索然”,并以此警示弟弟。
弟宜以李迪庵为法,不慌不忙,盈科后进,到八九个月后,必有一番回甘滋味出来。
作者以李迪庵为例,鼓励弟弟要有耐心,持之以恒。
余生平坐无恒流弊极大,今老矣,不能不教诫吾弟吾子。
作者再次自省,强调自己一生犯下的错误,并以此教育子女。
邓先生品学极好,甲三八股文有长进,亦山先生亦请邓改文。
作者赞扬邓先生和亦山先生的品学,并提到邓先生在甲三八股文上的进步。
亦山教书严肃,学生甚为畏惮。
作者对亦山先生的教诲方式表示赞赏。
吾家戏言戏动积习,明年喜在家,当与两先生尽改之。
作者提到自己家的不良习惯,并表示明年将改变。
下游镇江、瓜洲同日克夏,金陵指日可克。
作者报告了军事上的胜利。
厚庵放闽中提督,已赴金陵会剿,准其专招奏事。
作者提到厚庵被任命为闽中提督,并已赴金陵会剿。
九江亦即日可复。
作者报告九江即将收复的消息。
大约军事在吉安、抚、建等府结局,贤弟勉之。
作者对弟弟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在军事上取得成功。
吾为其始,弟善其终,实有厚望。
作者再次表达对弟弟的期望,希望他能善始善终。
若稍参以客气,将以鼓志,则不能为我增气也。
作者提醒弟弟不要过于客气,以免影响自己的志气。
营中哨队请人气尚完固否?下次祈书及。
作者询问弟弟营中哨队的情况,并要求弟弟下次来信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