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修身篇-禀父母-谨守父亲保身之则

作者: 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子城,晚清重臣、军事家、学者、政治家。曾国藩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统帅、文化名人,他一生致力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曾国藩是一位具有深厚儒家思想修养的学者,他注重家风的培养和家族的治理。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9世纪中期)。

内容简要:《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一系列书信合集,内容涉及为人处世、家庭教育、政治理政等方面。这些书信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政治理念和治家原则,还深刻揭示了他如何通过儒家思想教育子弟,传承家风的哲理。曾国藩在家书中强调道德修养、节俭为人、读书治学,提倡勤奋努力和自律自省。他的家书涉及了很多实际的管理经验和心灵感悟,也对后代家族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本书不仅是家族教育的经典之作,更是了解曾国藩个人思想和治家文化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修身篇-禀父母-谨守父亲保身之则-原文

男国藩跪禀

父亲大人万福金安,自闰三月十四日,在都门拜送父亲,嗣后共接家信五封。

五月十五日,父亲到长沙发信,内有四弟信,六弟文章五首。

谨悉祖父母大人康强,家中老幼平安,诸弟读书发奋,并喜父亲出京,一路顺畅,自京至省,仅三十余日,真极神速。

迩际男身体如常,每夜早眠,起亦渐早。

惟不耐久思,思多则头昏,故常冥心于无用,优游涵养,以谨守父亲保身之训。

九弟功课有常,《礼记》九本已点完,《鉴》已看至《三国》,《斯文精粹》诗文,各已读半本,诗略进功,文章未进功。

男亦不求速效,观其领悟,已有心得,大约手不从心耳。

甲三于四月下旬能行走,不须扶持,尚未能言,无乳可食,每日一粥两饭。

家妇身体亦好,已有梦熊之喜,婢仆皆如故。

今年新进士龙翰臣得状元,系前任湘乡知县见田年伯之世兄,同乡六人,得四庶常,两知县,复试单已于闰三月十六日付回。

兹又付呈殿试朝考全单。

同乡京官如故,郑莘田给谏服阙来京,梅霖生病势沉重,深为可虑。

黎樾乔老前辈处,父亲未去辞行,男已道达此意。

广东之事,四月十八日得捷音,兹将抄报付回。

男等在京,自知谨慎,堂上各老人,不必挂怀。

家中事,兰姊去年生育,是男是女?楚善事如何成就?伏望示知。

男谨禀,即请母亲大人万福金安。

(道光二十一年五月十八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修身篇-禀父母-谨守父亲保身之则-译文

男国藩跪拜禀告父亲大人,祝您安康,自从闰三月十四日在京城门口送别父亲以来,至今共收到家信五封。五月十五日,父亲到达长沙后发来书信,信中有四弟的信件和六弟的五首文章。很高兴得知祖父母大人身体康健,家中老少平安,弟弟们读书都很努力,而且很高兴父亲出京后一路顺利,从京城到湖南,只用了三十多天,真是非常迅速。

最近我身体情况良好,每天晚上早些休息,起床也越来越早。只是不太能长时间思考,一思考多了就会头昏,所以经常让自己专注于无意义的事情,悠闲地涵养性情,以此来谨记父亲保重身体的教诲。九弟的学习有规律,《礼记》九本已经读完,《鉴》已经看到《三国》部分,《斯文精粹》的诗文各读了一半,诗歌方面略有进步,文章方面还没有太大进步。我也不急于求成,看他领悟的样子,已经有了自己的心得,可能只是手头的事情还没有跟上心头的想法。

甲三在四月底能够自己行走,不需要扶持,但是还不会说话,没有奶可以吃,每天吃一粥两饭。家中的妻子身体也很好,已经怀上了孩子,家里的仆人也都像以前一样。

今年新科进士龙翰臣中了状元,他是前任湘乡知县见田年伯的侄子,我们同乡有六个人,得了四个庶常,两个知县,复试的成绩单已经在闰三月十六日寄回。现在又寄回了殿试和朝考的成绩单。

在京的同乡官员情况如旧,郑莘田给谏已经服完丧期回来京城,梅霖生病势很重,让人非常担忧。黎樾乔老前辈那里,父亲没有去辞行,我已经转达了这个意思。广东的事情,四月十八日得到了好消息,现在将抄报寄回。

我们在京城,自然知道要谨慎行事,家中的长辈们不必担心。家里的事情,兰姐去年生了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楚善的事情进展如何?请您告知。我谨此禀告,并请母亲大人安康。(道光二十一年五月十八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修身篇-禀父母-谨守父亲保身之则-注解

男国藩:指曾国藩,清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父亲大人:古代书信中对父亲的尊称。

万福金安:古代书信中常用的吉祥话,意为祝福对方长寿安康。

闰三月十四日:指农历的闰三月十四日,即农历的一个特殊月份。

都门:指北京。

长沙:湖南省的省会,曾国藩在此任职。

四弟:指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

六弟:指曾国藩的弟弟曾国华。

文章:指文学作品,这里指曾国华写的诗。

祖父母大人:古代书信中对祖父母的尊称。

康强:健康强壮。

老幼:指家中年长和年幼的成员。

读书发奋:指勤奋学习。

出京:离开京城,即离开北京。

省:指省份,这里指湖南。

身体如常:身体状态正常。

早眠:早上睡觉。

冥心:专心致志。

无用:指没有实际用途的事情。

优游涵养:悠闲自得地修养身心。

保身之训:保养身体的教诲。

九弟:指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

功课有常:学习有规律。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记载了古代礼制。

《鉴》:指《资治通鉴》,中国古代史书。

《斯文精粹》:指《斯文精粹》一书,收录了历代诗文。

庶常: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官职。

复试单:科举考试复试的名单。

殿试:科举考试中的最高级别考试。

朝考:科举考试中的一种考试形式。

同乡:指同乡的人。

给谏:古代官职,负责监察官吏。

服阙:古代丧期结束后,可以重新担任官职。

黎樾乔:指黎樾乔,曾国藩的同乡。

老前辈:对年长者的尊称。

辞行:离开前向人告别。

广东之事:指发生在广东的事情。

捷音:好消息。

兰姊:指曾国藩的姐姐曾国兰。

生育:生孩子。

楚善事:指某件事情的成就。

梦熊之喜:古代生育习俗,指女子怀孕后梦见熊,预示生男孩。

婢仆:家中的女仆和仆人。

新进士:科举考试及第的人。

状元:科举考试中的第一名。

湘乡知县:指湘乡县的知县。

见田年伯:指见田年伯,曾国藩的世伯。

世兄:对同乡长辈的儿子的尊称。

知县:古代地方行政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县令。

朝考全单:科举考试朝考的完整名单。

京官:在京城任职的官员。

郑莘田:指郑莘田,曾国藩的同乡。

给谏服阙:指给谏的服阙,即给谏的服丧期。

梅霖生病:指梅霖生病。

深为可虑:非常令人担忧。

道达此意:传达了这个意思。

家事:家中事务。

伏望示知:恳请告知。

道光二十一年:指道光二十一年,即公元1841年。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修身篇-禀父母-谨守父亲保身之则-评注

男国藩跪禀,父亲大人万福金安,开篇即以‘跪禀’二字表达了对父亲的尊敬和谦卑,‘万福金安’则是对父亲健康的美好祝愿。这种开篇的礼节性表达,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的重要性。

‘自闰三月十四日,在都门拜送父亲’这句话,展现了男国藩对父亲的敬爱之情。‘都门’指的是都城之门,此处暗示了父亲离开京城,男国藩亲自送行的场景,表现了父子情深。

‘嗣后共接家信五封’说明了男国藩与家人保持联系的情况,‘嗣后’二字则表明了时间的连续性,体现了家族成员之间的紧密联系。

‘谨悉祖父母大人康强,家中老幼平安’中的‘谨悉’表明了男国藩对家书的重视和认真阅读的态度,‘康强’和‘平安’则是对家人生理和精神的良好状态的表达。

‘诸弟读书发奋’反映了男国藩对弟弟们的期望和关心,‘读书发奋’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教育、勤奋好学的价值观念。

‘并喜父亲出京,一路顺畅’中的‘并喜’表明了男国藩对父亲出京的喜悦之情,‘一路顺畅’则是对父亲旅途平安的祝愿。

‘自京至省,仅三十余日,真极神速’这句话中,‘仅’和‘真’两个词强调了速度之快,表现了男国藩对父亲行程的惊叹。

‘迩际男身体如常,每夜早眠,起亦渐早’这里的‘迩际’表示最近的情况,男国藩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描述,体现了个人修养和生活习惯。

‘惟不耐久思,思多则头昏’这句话反映了男国藩的个性特点,‘不耐久思’说明他不易长时间思考,‘头昏’则是对这种状态的描述。

‘故常冥心于无用,优游涵养,以谨守父亲保身之训’这里男国藩提到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冥心于无用’和‘优游涵养’表明他追求内心的宁静和生活的平衡,‘谨守父亲保身之训’则是对父亲教诲的遵循。

‘九弟功课有常’中的‘有常’表示九弟的学习生活有规律,‘《礼记》九本已点完’和‘《斯文精粹》诗文,各已读半本’则是对九弟学习成果的列举。

‘男亦不求速效,观其领悟,已有心得’这句话中,男国藩表达了自己对九弟学习态度的认可,强调了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和尊重。

‘大约手不从心耳’是对九弟学习状态的一种猜测,同时也反映了对九弟学习能力的信任。

‘甲三于四月下旬能行走,不须扶持’描述了甲三的成长,‘尚未能言,无乳可食,每日一粥两饭’则是对甲三生活状态的详细描述。

‘家妇身体亦好,已有梦熊之喜’中的‘梦熊之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指代生育男孩的吉祥用语,反映了家中的喜悦之情。

‘婢仆皆如故’表明了家中仆人的稳定,体现了男国藩对家庭和谐的重视。

‘今年新进士龙翰臣得状元’提到了时事,‘前任湘乡知县见田年伯之世兄’则是对人物背景的介绍,展现了男国藩对同乡和家族的关心。

‘复试单已于闰三月十六日付回’和‘兹又付呈殿试朝考全单’说明了男国藩对家族成员科举成绩的关注和记录。

‘同乡京官如故’表示同乡在京的官员情况未变,‘郑莘田给谏服阙来京’和‘梅霖生病势沉重’则是对同乡和朋友的关心。

‘黎樾乔老前辈处,父亲未去辞行,男已道达此意’反映了男国藩对长辈的尊敬和对家族关系的维护。

‘广东之事,四月十八日得捷音’表明了男国藩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兹将抄报付回’则是对家书的补充。

‘男等在京,自知谨慎,堂上各老人,不必挂怀’中的‘自知谨慎’和‘不必挂怀’表现了男国藩对长辈的孝顺和对家人的安慰。

‘家中事,兰姊去年生育,是男是女?楚善事如何成就?伏望示知’这句话中,男国藩对家中事务的询问,体现了对家人的关心。

‘男谨禀,即请母亲大人万福金安’结尾的‘谨禀’和‘万福金安’再次强调了礼节和对母亲的祝福,同时也为家书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修身篇-禀父母-谨守父亲保身之则》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4426.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