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修身篇-禀父母-做事当不苟不懈

作者: 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子城,晚清重臣、军事家、学者、政治家。曾国藩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统帅、文化名人,他一生致力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曾国藩是一位具有深厚儒家思想修养的学者,他注重家风的培养和家族的治理。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9世纪中期)。

内容简要:《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一系列书信合集,内容涉及为人处世、家庭教育、政治理政等方面。这些书信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政治理念和治家原则,还深刻揭示了他如何通过儒家思想教育子弟,传承家风的哲理。曾国藩在家书中强调道德修养、节俭为人、读书治学,提倡勤奋努力和自律自省。他的家书涉及了很多实际的管理经验和心灵感悟,也对后代家族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本书不仅是家族教育的经典之作,更是了解曾国藩个人思想和治家文化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修身篇-禀父母-做事当不苟不懈-原文

男国藩跪禀

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

四月十四日,接奉父亲三月初九日手谕,并叔父大人贺喜手示,及四弟家书。

敬悉祖父大人病体未好,且日加沉剧,父叔离诸兄弟服侍已逾三年,无昼夜之间,无须叟之懈。

男独一人,远离膝下,未得一日尽孙子之职,罪责甚深。

闻华弟荃弟文思大进,葆弟之文,得华弟讲改,亦日驰千里,远人闻此,欢慰无极!

男近来身体不甚结实,稍一一用心,即癣发于面。

医者皆言心亏血热,故不能养肝,热极生风,阳气上肝,故见于头面。

男恐大发,则不能入见,故不敢用心,谨守大人保养身体之训,隔一日至衙门办公事,余则在家不妄出门。

现在衙门诸事,男俱已熟悉,各司官于男皆甚佩服,上下水乳俱融,同寅亦极协和。

男虽终身在礼部衙门,为国家办照例之事,不苟不懈,尽就条理,亦所深愿也。

英夷在广东,今年复请人城;徐总督办理有方,外夷折服竟不入城,从此永无夷祸,圣心嘉悦之至!

术帮每言皇上连年命运,行劫财地,去冬始交脱,皇上亦每为臣工言之。

今年气象,果为昌泰,诚国家之福也!

儿妇及孙女辈皆好,长孙纪泽前因开蒙大早,教得太宽。

项读毕《书经》,请先生再将《诗经》点读一遍,夜间讲《纲鉴》正史,约已讲至秦商鞅开阡陌。

李家亲事,男因桂阳州往来太不便,已在媒人唐鹤九处回信不对。

常家亲事,男因其女系妾所生,已知春不皆矣。

纪泽儿之姻事,屡次不就,男当年亦十五岁始定婚,则纪泽再缓一二年,亦无不可,或求大人即在乡间选一耕读人家之女,男或在京自定,总以无富贵气都为主。

纪云对郭雨三之女,虽未订盟,而彼此呼亲家,称姻弟,往来亲密,断不改移。

二孙女对岱云之次子,亦不改移。

谨此禀闻,余详与诸弟书中。

男谨禀。

(道光二十九年四月十六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修身篇-禀父母-做事当不苟不懈-译文

男国藩跪下禀报,祝父母亲大人福寿安康。四月十四日,收到父亲三月初九日亲笔信,还有叔父大人祝贺的信件,以及四弟的家书。得知祖父大人病情没有好转,而且日渐严重,父亲和叔父离开我们兄弟们已经三年多,不分昼夜地照顾,没有一点懈怠。我独自一人远离父母身边,没有一天能尽到孙子的职责,罪责深重。听说华弟和荃弟的文思大有长进,葆弟的文章经过华弟的讲解修改,也日新月异,听到这些消息,我非常高兴和欣慰!

我最近身体不是很好,稍微用心就会脸上长癣。医生都说是因为心虚血热,所以不能养肝,热极生风,阳气上攻,所以症状出现在头面部。我担心病情加重,就不能进见大人,所以不敢用心,谨遵大人的保养身体之训,每隔一天去衙门办公事,其余时间都待在家里不出门。现在衙门里的各项事务,我都已经熟悉,各个部门的官员都很佩服我,上下关系融洽,同事之间也非常和谐。我虽然终身在礼部衙门工作,为国家办理例行事务,不马虎不松懈,尽量做到有条不紊,这也是我深愿为之的。

英国人在广东,今年又请求进城;徐总督处理得很有办法,外夷心悦诚服,最终没有进城,从此再也没有夷人带来的祸患,皇上非常高兴!术帮常常说皇上连年命运多舛,行劫财地,去年冬天才开始好转,皇上也常常和臣子们提起。今年的形势,果然是昌盛太平,真是国家的福气啊!

儿媳妇和孙女们都很健康,长孙纪泽因为启蒙太早,教得有些宽泛。他读完《书经》后,请先生再帮他点读一遍《诗经》,晚上讲《纲鉴》正史,已经讲到了秦商鞅开阡陌。

李家的亲事,因为桂阳州来回不方便,已经在媒人唐鹤九那里回绝了。常家的亲事,因为女方是妾生的,已经知道春天不会成功了。纪泽的婚事,多次没有成功,我当年也是十五岁才定婚,所以纪泽再缓一两年也无妨,或者求大人可以在乡间选一个耕读人家的女儿,我或者在北京自己定亲,总之以没有富贵气为主。纪云对郭雨三的女儿,虽然没有订婚,但彼此称呼亲家,称姻弟,往来亲密,不会改变。二孙女对岱云的次子,也不会改变。特此禀报,其他细节将在给诸弟的信中详细说明。男国藩谨禀。(道光二十九年四月十六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修身篇-禀父母-做事当不苟不懈-注解

男国藩:指曾国藩,清朝末年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父母亲大人:对父母的尊称,表达尊敬和孝顺。

万福金安:古代书信中常见的祝福语,表示祝福对方身体健康、幸福安康。

手谕:指亲笔信或命令。

叔父大人:对叔父的尊称。

贺喜手示:表示祝贺的信件。

家书:指家人的书信。

祖父大人:对祖父的尊称。

病体未好:指祖父的身体状况不佳。

日加沉剧:指病情逐渐加重。

诸兄弟:指所有兄弟。

服侍:指照顾、照料。

膝下:指父母身边。

孙子之职:指子孙应尽的职责。

罪责甚深:指感到非常愧疚。

华弟荃弟文思大进:指华弟和荃弟的文学才能有了很大的进步。

葆弟之文:指葆弟的文学作品。

讲改:指讲解和修改。

驰千里:指文学才能的提升非常快。

远人:指远方的人。

欢慰无极:指非常高兴和欣慰。

身体不甚结实:指身体不够健壮。

用心:指努力工作。

癣发于面:指面部出现皮肤病。

医者:指医生。

心亏血热:指心理压力大,导致血热。

养肝:指调养肝脏。

热极生风:指热到极点会引发风邪。

阳气上肝:指阳气过盛导致肝脏功能受到影响。

头面:指头部和面部。

大发:指病情加重。

衙门:指官府、政府机关。

诸事:指所有的事情。

各司官:指各个部门的官员。

佩服:指敬佩、钦佩。

上下水乳俱融:指上下级关系融洽,如同水和乳交融。

同寅:指同僚、同事。

协和:指和谐相处。

礼部衙门:指清朝政府礼部所在的官署。

照例之事:指按照惯例办理的事情。

苟不懈:指勤勉不懈。

条理:指条理清晰、井然有序。

英夷:指英国人,当时对西方人的贬称。

徐总督:指徐广缙,清朝官员,曾任广东总督。

外夷:指外国的人。

折服:指屈服、服从。

圣心:指皇帝的心意。

嘉悦:指高兴、喜悦。

术帮:指术数帮派,一种占卜术士的团体。

皇上:指皇帝。

行劫财地:指皇帝的运势中涉及劫财和地运。

交脱:指运势转换。

昌泰:指国家繁荣昌盛。

诚:指确实、的确。

儿妇:指妻子。

孙女辈:指女儿和外孙女。

开蒙:指开始接受教育。

《书经》:即《尚书》,古代经典之一。

《诗经》:古代诗歌总集,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纲鉴》:指《纲鉴易知录》,一种历史书籍。

正史:指官方编纂的历史书籍。

秦商鞅开阡陌:指商鞅变法中实行的土地制度。

李家亲事:指与李家的婚事。

桂阳州:指现在的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

媒人:指介绍婚事的中间人。

唐鹤九:指媒人的名字。

常家亲事:指与常家的婚事。

妾所生:指是妾室所生的子女。

春不皆矣:指春天已经过去了,婚事没有结果。

姻事:指婚姻的事情。

求大人:指请求父亲。

耕读人家:指以耕种和读书为生的家庭。

富贵气都:指富贵人家的风气。

郭雨三:指郭雨三,可能是一个人的名字。

岱云:指岱云,可能是一个人的名字。

次子:指第二个儿子。

订盟:指订立婚约。

亲家:指儿女亲家。

姻弟:指儿女亲家之间的兄弟。

往来亲密:指关系亲密。

改移:指改变或移动。

谨此禀闻:指恭敬地禀报。

道光二十九年:指清朝道光二十九年,即1849年。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修身篇-禀父母-做事当不苟不懈-评注

男国藩跪禀,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开篇即以‘跪禀’二字,表现出国藩对父母的尊敬和孝顺,体现了儒家孝道文化的深厚影响。

四月十四日,接奉父亲三月初九日手谕,并叔父大人贺喜手示,及四弟家书。此句点明了国藩接收到家书的日期,也展现了家族间紧密的联系和相互关心。

敬悉祖父大人病体未好,且日加沉剧,父叔离诸兄弟服侍已逾三年,无昼夜之间,无须叟之懈。此处国藩表达了对祖父病情的担忧,以及对父亲和叔父辛苦服侍的感激之情。

男独一人,远离膝下,未得一日尽孙子之职,罪责甚深。国藩自责自己未能尽到孙子的职责,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对于家庭责任和孝道的重视。

闻华弟荃弟文思大进,葆弟之文,得华弟讲改,亦日驰千里,远人闻此,欢慰无极!国藩对兄弟们的进步表示欣慰,展现了家族间的和睦与相互鼓励。

男近来身体不甚结实,稍一一用心,即癣发于面。医者皆言心亏血热,故不能养肝,热极生风,阳气上肝,故见于头面。此句通过自述身体不适,反映了国藩对于个人健康和身体状态的关心。

男恐大发,则不能入见,故不敢用心,谨守大人保养身体之训,隔一日至衙门办公事,余则在家不妄出门。国藩以身体为由,表达了自己对于工作与生活的态度,既注重工作,又重视身体健康。

现在衙门诸事,男俱已熟悉,各司官于男皆甚佩服,上下水乳俱融,同寅亦极协和。此句展现了国藩在官场中的地位和人际关系,体现了其处理事务的能力和人际交往的技巧。

男虽终身在礼部衙门,为国家办照例之事,不苟不懈,尽就条理,亦所深愿也。国藩表达了自己对官职的忠诚和对国家事务的认真态度。

英夷在广东,今年复请人城;徐总督办理有方,外夷折服竟不入城,从此永无夷祸,圣心嘉悦之至!术帮每言皇上连年命运,行劫财地,去冬始交脱,皇上亦每为臣工言之。今年气象,果为昌泰,诚国家之福也!国藩对于国家政治和社会状况的关注,以及对皇上的忠诚。

儿妇及孙女辈皆好,长孙纪泽前因开蒙大早,教得太宽。项读毕《书经》,请先生再将《诗经》点读一遍,夜间讲《纲鉴》正史,约已讲至秦商鞅开阡陌。国藩关注家庭成员的教育,以及孙子的学习进度,体现了其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视。

李家亲事,男因桂阳州往来太不便,已在媒人唐鹤九处回信不对。常家亲事,男因其女系妾所生,已知春不皆矣。纪泽儿之姻事,屡次不就,男当年亦十五岁始定婚,则纪泽再缓一二年,亦无不可,或求大人即在乡间选一耕读人家之女,男或在京自定,总以无富贵气都为主。国藩对于家族婚姻的态度,以及对于孙子婚姻的考虑,反映了其对于家族延续和子孙后代的关心。

纪云对郭雨三之女,虽未订盟,而彼此呼亲家,称姻弟,往来亲密,断不改移。二孙女对岱云之次子,亦不改移。谨此禀闻,余详与诸弟书中。男谨禀。(道光二十九年四月十六日)国藩对于家族内部婚姻关系的处理,以及对于家族团结的重视。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修身篇-禀父母-做事当不苟不懈》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4420.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