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交友篇-致诸弟-必须亲近良友

作者: 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子城,晚清重臣、军事家、学者、政治家。曾国藩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统帅、文化名人,他一生致力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曾国藩是一位具有深厚儒家思想修养的学者,他注重家风的培养和家族的治理。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9世纪中期)。

内容简要:《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一系列书信合集,内容涉及为人处世、家庭教育、政治理政等方面。这些书信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政治理念和治家原则,还深刻揭示了他如何通过儒家思想教育子弟,传承家风的哲理。曾国藩在家书中强调道德修养、节俭为人、读书治学,提倡勤奋努力和自律自省。他的家书涉及了很多实际的管理经验和心灵感悟,也对后代家族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本书不仅是家族教育的经典之作,更是了解曾国藩个人思想和治家文化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交友篇-致诸弟-必须亲近良友-原文

四位老弟左右:

四月十六日,曾写信交折弁带回,想已收到,

十六日,朱啸山南归,托带纹银百两,高丽参一斤半,书一包,计九套,

兹因冯树堂南还。

又托带寿屏一架,狼兼毫笔廿枝,鹿胶二斤,对联堂幅一包,内金年伯耀南四条,朱岚暄四条,萧辛五对一幅,江氓山母舅四条,东涤舅父四条,父亲横批一个,叔父折扇一柄,乞照单查收,

前信言送江岷山东海高丽参六两,送金耀南年伯参二两,皆必不可不送之物,

惟诸弟禀告父亲大人送之可也。

树堂归后,我家先生尚未定,

诸弟若在省得见树堂,不可不殷勤亲近,

亲近愈久,获益愈多,

今年湖南萧史楼得状元,可谓极盛,

八进士皆在长沙,

黄琴坞之胞兄及令嗣皆中,亦长沙人也,

余续具,

国藩手草。

(道光二十五年四月二十四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交友篇-致诸弟-必须亲近良友-译文

四位弟弟们,

四月十六日,我曾写信并交给使者带回,想必你们已经收到了。十六日,朱啸山南归,他托我带了一百两纹银,一斤半高丽参,一包书,共九套。现在因为冯树堂也要南归,我又托他带了一架寿屏,二十支狼兼毫笔,二斤鹿胶,一包对联,里面包括金年伯耀南的四条,朱岚暄的四条,萧辛的五对一幅,江氓山母舅的四条,东涤舅父的四条,父亲的横批一个,叔父的折扇一把,请按照清单查收。

前封信提到要送给江岷山东海高丽参六两,送给金耀南年伯参二两,这些都是必须送的东西,只能请各位弟弟告诉父亲大人去送。

树堂回来后,我家先生还未确定。如果各位弟弟在省城见到树堂,不可不热情亲近,亲近的时间越长,受益越多。今年湖南萧史楼中了状元,可以说是非常盛事,八个进士都在长沙,黄琴坞的哥哥和您的儿子也都中了,也是长沙人,我还会继续补充信息。

国藩手书。(道光二十五年四月二十四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交友篇-致诸弟-必须亲近良友-注解

折弁:古代官府中负责递送文书、信件等的官员或其随从。

纹银:古代银币的一种,表面有纹饰,比普通银币更贵重。

高丽参:指朝鲜半岛出产的人参,因其品质优良,在古代中国被视为珍贵药材。

寿屏:古代用于祝寿的屏风,上面通常书写祝寿的词句。

狼兼毫笔:古代书写用笔的一种,以狼毫和兔毫混合制成,书写流畅。

鹿胶:古代用鹿角熬制而成的胶,用于医疗或制作药材。

对联堂幅:指用于悬挂在厅堂的对联。

金年伯耀南:指金耀南,年伯是对长辈的尊称,耀南是他的字。

朱岚暄:朱岚暄,名字,可能是某位长辈或同辈。

萧辛:萧辛,名字,可能是某位长辈或同辈。

江氓山母舅:江氓山,可能是地名或人名,母舅是对母亲的兄弟的尊称。

东涤舅父:东涤,可能是地名或人名,舅父是对母亲的兄弟的尊称。

父亲横批:横批是指对联中横幅上的文字,通常是对对联内容的概括。

叔父折扇:折扇是一种折叠式的扇子,叔父是对父亲的弟弟的尊称。

萧史楼:萧史楼,可能是某位人物的名字或某地的名称。

状元:科举制度中殿试第一名的称号,是古代科举制度中的最高荣誉。

进士: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的称号,是古代文人的最高荣誉。

黄琴坞:黄琴坞,可能是人名或地名。

令嗣:令嗣是对他人儿子的尊称。

国藩:指曾国藩,清朝末年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道光二十五年:道光二十五年是清朝道光皇帝的年号,即公元1845年。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交友篇-致诸弟-必须亲近良友-评注

此段古文出自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四月二十四日,作者曾国藩写给四位弟弟的信件。信中内容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家族事务、礼物赠送、教育子女等,体现了作者对家庭、亲情和教育的重视。

信的开头,曾国藩以‘四位老弟左右’称呼,表现出对弟弟们的亲切和尊重。‘四月十六日,曾写信交折弁带回,想已收到’一句,说明作者在信件之前已经有过一次书信往来,且对信件已送达抱有期待。

‘朱啸山南归,托带纹银百两,高丽参一斤半,书一包,计九套’这段话中,朱啸山南归时携带的纹银、高丽参和书籍,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风俗和物质生活。纹银作为货币,高丽参作为药材,书籍则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兹因冯树堂南还’中的‘兹因’表明了事情发生的原因,即冯树堂南还,这是信中提到的另一个重要事件。‘托带寿屏一架,狼兼毫笔廿枝,鹿胶二斤,对联堂幅一包’等礼物,体现了作者对长辈的尊敬和对亲朋好友的关心。

‘内金年伯耀南四条,朱岚暄四条,萧辛五对一幅,江氓山母舅四条,东涤舅父四条’这一段列举了多位亲朋好友的名字,以及他们所收到的礼物,显示了作者对人际关系的重视。

‘父亲横批一个,叔父折扇一柄’中的‘横批’和‘折扇’是古代文人雅士常用的装饰品,这里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乞照单查收’一句,表现出作者对弟弟们的信任和期待,希望他们能够按照清单核对礼物。

‘前信言送江岷山东海高丽参六两,送金耀南年伯参二两,皆必不可不送之物’中的‘必不可不送之物’强调了礼物的必要性,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礼仪。

‘诸弟禀告父亲大人送之可也’这句话,显示了作者对父亲的尊重,以及对家庭决策的尊重。

‘树堂归后,我家先生尚未定’中的‘树堂归后’指的是冯树堂南还,而‘我家先生’则可能指的是家中的教师或教育者。这句话暗示了作者对家庭教育的重视。

‘诸弟若在省得见树堂,不可不殷勤亲近,亲近愈久,获益愈多’这一段,体现了作者对弟弟们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与冯树堂保持良好的关系,从中受益。

‘今年湖南萧史楼得状元,可谓极盛,八进士皆在长沙,黄琴坞之胞兄及令嗣皆中,亦长沙人也’这一段,反映了当时湖南地区的文化繁荣和科举制度的重要性。

‘余续具,国藩手草’作为信件的结尾,表明了信件的作者和书写时间,同时也体现了作者的自谦和谨慎。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交友篇-致诸弟-必须亲近良友》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441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