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子城,晚清重臣、军事家、学者、政治家。曾国藩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统帅、文化名人,他一生致力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曾国藩是一位具有深厚儒家思想修养的学者,他注重家风的培养和家族的治理。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9世纪中期)。
内容简要:《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一系列书信合集,内容涉及为人处世、家庭教育、政治理政等方面。这些书信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政治理念和治家原则,还深刻揭示了他如何通过儒家思想教育子弟,传承家风的哲理。曾国藩在家书中强调道德修养、节俭为人、读书治学,提倡勤奋努力和自律自省。他的家书涉及了很多实际的管理经验和心灵感悟,也对后代家族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本书不仅是家族教育的经典之作,更是了解曾国藩个人思想和治家文化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交友篇-致九弟季弟-述有负朋友-原文
沅季弟左右:
湖南之米,昂贵异常,
东征局无米解来,安庆又苦于碾碓无多,
生日不能春出三百石,不足以应诸路之求,
每月解子药各三万斤,不能再多;
望弟量入为出,少操几次,以省火药为嘱,
扎宫图阅悉,得几场大雨,吟昂等管必日松矣,
处处皆系两层,前层拒城贼,当可稳固无虑,
少泉代买之洋枪,今日交到一单,待物即解弟处,
洋物机括太灵,多不耐久,宜慎用之。
次青之事,弟所进箴规,极是极是,吾过矣!吾过矣!
吾因郑魁士享当世大名,去年袁翁两处,及京师台谏,尚细疏保郑为名将,
以为不妨与李并举,又有郑罪重,李情轻,暨王锐意招之等语,
以为比前折略轻,逮拜折之名,通首读来,实使次青难堪,
今弟指出,余益觉大负次青,愧悔无地!
余生平于朋友中,负人甚少,惟负次青实甚,
两弟为我设法,有可挽回之处,余不惮改过也。
(同治元年六月初三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交友篇-致九弟季弟-述有负朋友-译文
沅季弟弟左右:
湖南的米价非常昂贵,东征局没有足够的米来供应,安庆又苦于缺少碾米设备,生日时无法春出三百石米,不足以满足各方需求。每月只能解送子药三万斤,不能再多了;希望弟弟你量入为出,减少一些开支,以节省火药为要。扎宫图已经阅读完毕,得到了几场大雨,吟昂等人管事必定会松一口气,到处都是两层防守,前层抵御城中的敌人,应当是稳固无虞的。少泉代买的洋枪今天已经收到一批,待物品解送到弟弟那里。洋枪的机括非常灵敏,使用时不宜过度,应该谨慎使用。
次青的事情,弟弟你提出的规劝非常正确,我错了!我错了!我因为郑魁士享有当世大名,去年袁翁在两处,以及京师台谏,我都详细上疏保举郑魁士为名将,认为不妨与李某某并列,又有郑魁士罪行重,李某某情节轻,以及王某某积极招募他等理由,认为这次的奏折比之前的要轻,等到拜读完整个奏折,实际上让次青感到很难堪。现在弟弟你指出了这一点,我更加觉得自己对不起次青,愧疚悔恨无法言表!我一生中在朋友中很少对不起人,只有对不起次青确实很深,两位弟弟为我设法,如果有可以挽回的地方,我不怕改正错误。
(同治元年六月初三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交友篇-致九弟季弟-述有负朋友-注解
沅季弟:指作者的弟弟,沅季可能是他的字或号。
湖南之米:指湖南出产的米,这里可能指的是优质的大米。
昂贵异常:非常昂贵,这里反映了当时湖南米价的高昂。
东征局:指负责东征事务的机构。
无米解来:没有米可以解送,即没有米可以提供。
安庆:指安徽省的安庆市,这里可能是指安庆的某个机构或地方。
碾碓:指用来磨米或面粉的工具。
春出三百石:春天能磨出三百石米,石是古代的重量单位,一石约等于一百斤。
解子药:指解送或分配的药物。
量入为出: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安排支出,避免浪费。
少操几次:减少几次操劳,即减少一些劳作。
省火药:节省火药,火药在古代战争中是重要的物资。
扎宫图:可能是指某种地图或计划图。
吟昂等管:指吟昂等人管理的机构或事务。
必日松矣:必定会逐渐放松,表示情况会有所改善。
两层:指两层结构,可能是指城墙或建筑物的结构。
拒城贼:抵御城外的敌人。
少泉代买之洋枪:少泉代为购买的洋枪,洋枪即外国制造的枪械。
机括太灵:机械结构过于灵敏。
多不耐久:使用时间不会太长,即耐用性不强。
宜慎用之:应该小心使用。
次青之事:指与次青相关的事情。
箴规:劝诫和规劝的话语。
郑魁士:指郑魁士,可能是一位当时的人物。
袁翁:指袁世凯,可能是指袁世凯的某次行动或事件。
京师台谏:指京城中的台谏机构,台谏是古代官职,负责监督官员的行为。
细疏保郑为名将:详细上疏保举郑魁士为名将。
李:指李某人,可能是与郑魁士相对的人物。
暨王锐意招之:以及王某人积极招募他。
比前折略轻:比之前的奏折稍微轻一些。
逮拜折之名:等到拜折(即上奏折)的时候。
实使次青难堪:实际上让次青感到难堪。
余益觉大负次青:我更加觉得我对次青有亏欠。
愧悔无地:感到非常愧疚和后悔,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自己的过错。
两弟为我设法:我的两个弟弟为我想办法。
有可挽回之处:有可以挽回的地方。
不惮改过:不害怕改正错误。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交友篇-致九弟季弟-述有负朋友-评注
此段古文出自清朝同治年间的书信,作者以沅季弟的身份,向其传达家中的实际情况以及对次青之事的反思。以下是对每行内容的赏析:
1. ‘沅季弟左右:’:这是一封书信的开头,’沅季弟’指的是收信人的弟弟,’左右’则是古代书信中常用的敬辞,表示对对方的尊敬。
2. ‘湖南之米,昂贵异常,东征局无米解来,安庆又苦于碾碓无多,生日不能春出三百石,不足以应诸路之求,每月解子药各三万斤,不能再多;’:这段话描述了当时湖南地区米价高昂,东征局缺乏粮食,安庆地区碾米工具不足,导致生日时无法筹集足够的粮食。同时,每月供应的火药有限,不能再增加。这反映了当时战争时期物资匮乏的艰难状况。
3. ‘望弟量入为出,少操几次,以省火药为嘱,扎宫图阅悉,得几场大雨,吟昂等管必日松矣,处处皆系两层,前层拒城贼,当可稳固无虑,少泉代买之洋枪,今日交到一单,待物即解弟处,洋物机括太灵,多不耐久,宜慎用之。’:作者在此处提醒弟弟要合理规划开支,节省火药。同时,提到宫图中描绘的景象,表示得到几场大雨后,局势将有所缓解。对于洋枪的使用,作者提醒弟弟要谨慎,因为洋枪结构复杂,不耐用。
4. ‘次青之事,弟所进箴规,极是极是,吾过矣!吾过矣!’:作者对弟弟提出的箴规表示赞同,并自责自己的过错,表达出悔恨之情。
5. ‘吾因郑魁士享当世大名,去年袁翁两处,及京师台谏,尚细疏保郑为名将,以为不妨与李并举,又有郑罪重,李情轻,暨王锐意招之等语,以为比前折略轻,逮拜折之名,通首读来,实使次青难堪,今弟指出,余益觉大负次青,愧悔无地!’:作者在此处详细叙述了自己对次青之事的处理经过,以及自己的悔过之情。作者提到自己曾保举郑魁士为名将,但后来发现这样做对次青造成了伤害,因此深感愧疚。
6. ‘余生平于朋友中,负人甚少,惟负次青实甚,两弟为我设法,有可挽回之处,余不惮改过也。’:作者表示自己在朋友中很少辜负他人,但次青之事却让自己深感愧疚。最后,作者请求弟弟们为自己设法挽回,并表示自己愿意改正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