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子城,晚清重臣、军事家、学者、政治家。曾国藩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统帅、文化名人,他一生致力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曾国藩是一位具有深厚儒家思想修养的学者,他注重家风的培养和家族的治理。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9世纪中期)。
内容简要:《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一系列书信合集,内容涉及为人处世、家庭教育、政治理政等方面。这些书信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政治理念和治家原则,还深刻揭示了他如何通过儒家思想教育子弟,传承家风的哲理。曾国藩在家书中强调道德修养、节俭为人、读书治学,提倡勤奋努力和自律自省。他的家书涉及了很多实际的管理经验和心灵感悟,也对后代家族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本书不仅是家族教育的经典之作,更是了解曾国藩个人思想和治家文化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交友篇-禀父母-述接待朋友之法-原文
男国藩跪禀
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十二月初五,接到家中十一月初旬所发家信,俱悉一切,男等在京,身体平安,癣疾已痊愈,六弟体气如常,纪泽兄妹五人皆好。
男妇怀喜,平安不服药,同乡各家亦皆无恙,陈本六先生来京,男自有处置之法,大人尽可放心,大约款待从厚而打发从薄,男光景颇窘,渠来亦必自悔。
九弟信言母亲常睡不着,男妇亦患此病,用熟地当归蒸母鸡食之,大有效验。
九弟可常办与母亲吃,乡间鸡肉猪肉,最为养人;若常用黄芪当归等类蒸之,略带药性而无药气堂上五位老人食之,甚有益之,望诸弟时时留心办之。
老秧田背后角丘,是竹山湾至我家大路,男曾对四弟言及,要将路改于坎下,在檀山嘴那边架一小桥,由豆土排上横穿过来,其三角丘则我栽竹树;上接新塘坎大枫树,下接檀山嘴大藤,包裹甚为完紧,我家之气更聚,望堂上大人细思,如以为可,求叔父于明年春栽竹种树;如不可,叔父写信示之为幸。
男等于二十日期服已满,敬谨祭告,廿九日又祭告一次,余俟续具,(道光二十六年十二月初六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交友篇-禀父母-述接待朋友之法-译文
男国藩跪拜禀告,父母亲大人身体健康,一切安好。在十二月初五,收到了家中在十一月初旬发出的家信,得知家中一切情况。我在京城,身体平安,癣疾已经痊愈,六弟的身体状况也如常,纪泽和兄妹五人都很好。我妻子怀有喜孕,身体安康,没有服用药物。同乡各家也都平安无事。陈本六先生来京,我已经有处理的方法,大人可以放心,大概会对他款待得丰厚一些,送他回去的时候则会从简,我现在的经济状况比较紧张,他来了也一定会后悔。
九弟的信中提到母亲经常睡不好觉,我和妻子也有这个毛病,我们用熟地、当归和母鸡一起蒸着吃,效果非常好。
九弟可以经常为母亲准备这样的食物,乡间的鸡肉和猪肉,都是很有营养的;如果经常用黄芪、当归等药材一起蒸着吃,既带有药性又没有药味,家里的五位老人吃了都会很有益处,希望弟弟们经常留意并准备这些。
老秧田后面的角丘,是竹山湾到我家的大路,我曾经和四弟提起过,想要把这条路改到坎下,在檀山嘴那边建一座小桥,从豆土排上横穿过来,那个三角丘就种上竹子;上面连接新塘坎的大枫树,下面连接檀山嘴的大藤,这样包裹得非常紧密,我家的气场会更加聚集,希望堂上大人仔细考虑一下,如果觉得可行,就请叔父明年春天种竹子、种树;如果觉得不可行,叔父就写信告诉我,那也是一件幸事。我们二十日已经完成了祭祀仪式,二十九日又进行了一次祭祀,其他的事情待续报告。 (道光二十六年十二月初六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交友篇-禀父母-述接待朋友之法-注解
男国藩:指曾国藩,清朝末年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父母亲大人:古代子女对父母的尊称,表示尊敬和孝顺。
万福金安:古代书信中常用的吉祥话,表示祝福父母身体健康、幸福安康。
十一月初旬:指农历十一月上旬,即农历十一月的初期。
家信:指从家中寄来的信件。
癣疾:一种皮肤病,古代称为癣。
六弟:指曾国藩的六弟曾国荃。
纪泽兄妹:指曾国藩的子女。
男妇:指曾国藩和他的妻子。
怀喜:指怀孕期间身体舒适、心情愉快。
不服药:指没有生病,不需要服用药物。
同乡各家:指同乡的各家。
陈本六先生:指陈本六,曾国藩的同乡。
款待:指接待客人。
光景:指生活状况、经济状况。
渠:指陈本六。
熟地:中药材,具有滋阴补血的作用。
当归:中药材,具有补血调经的作用。
母鸡:家禽,雌性鸡,用于炖汤或药用。
大有效验:指效果非常好。
黄芪:中药材,具有补气固表的作用。
堂上五位老人:指曾国藩的家中的五位长辈。
檀山嘴:地名,指曾国藩家的一个地方。
豆土排:指一种土地类型或地形。
三角丘:指形状像三角的小山丘。
新塘坎:地名,指曾国藩家的一个地方。
大枫树:指一种树木,枫树。
大藤:指一种藤本植物。
完紧:指非常紧密。
气:指家中的风水、气场。
敬谨祭告:指虔诚地进行祭祀并告知祖先。
道光二十六年:指清朝道光二十六年,即公元1846年。
十二月初六日:指农历十二月六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交友篇-禀父母-述接待朋友之法-评注
男国藩跪禀,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十二月初五,接到家中十一月初旬所发家信,俱悉一切,男等在京,身体平安,癣疾已痊愈,六弟体气如常,纪泽兄妹五人皆好。
此段开篇,男国藩以跪禀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尊敬和孝顺,‘万福金安’四字更是对父母安康的美好祝愿。‘俱悉一切’表明他已详细阅读家信,对家中情况了如指掌。‘男等在京,身体平安’及以下对家庭成员健康的描述,体现了男国藩对家人的关怀和牵挂,也反映了其作为家庭支柱的责任感。
男妇怀喜,平安不服药,同乡各家亦皆无恙,陈本六先生来京,男自有处置之法,大人尽可放心,大约款待从厚而打发从薄,男光景颇窘,渠来亦必自悔。
此段中,男国藩对家中和同乡的安康表示欣慰,同时提到陈本六先生来京,他已有妥善安排,让父母放心。‘款待从厚而打发从薄’体现了男国藩的节俭和谦逊。‘男光景颇窘’则反映了他在京城的生活并不宽裕,但仍然尽力照顾他人,体现了他的人情味。
九弟信言母亲常睡不着,男妇亦患此病,用熟地当归蒸母鸡食之,大有效验。
此段中,男国藩关注母亲的身体健康,并分享了自己的治疗方法。‘熟地当归蒸母鸡食之’是一种传统的中医食疗方法,体现了男国藩对中医知识的了解和运用。‘大有效验’则表明此方法确实对治疗失眠有显著效果。
九弟可常办与母亲吃,乡间鸡肉猪肉,最为养人;若常用黄芪当归等类蒸之,略带药性而无药气堂上五位老人食之,甚有益之,望诸弟时时留心办之。
此段中,男国藩不仅关注母亲的身体健康,还关心其他家人的健康。他建议九弟为母亲常备鸡肉猪肉等食物,并用黄芪当归等药材蒸食,既可养生又无药味。‘望诸弟时时留心办之’则表达了男国藩对家人的关爱和期望。
老秧田背后角丘,是竹山湾至我家大路,男曾对四弟言及,要将路改于坎下,在檀山嘴那边架一小桥,由豆土排上横穿过来,其三角丘则我栽竹树;上接新塘坎大枫树,下接檀山嘴大藤,包裹甚为完紧,我家之气更聚,望堂上大人细思,如以为可,求叔父于明年春栽竹种树;如不可,叔父写信示之为幸,男等于二十日期服已满,敬谨祭告,廿九日又祭告一次,余俟续具,(道光二十六年十二月初六日)。
此段中,男国藩详细描述了家乡的路况和自己的规划。他提出要将路改于坎下,并在檀山嘴那边架桥,以改善交通。同时,他还计划在家乡种植竹树,以改善风水。‘望堂上大人细思’表明他尊重父母的意见,并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敬谨祭告’则体现了男国藩对祖先的尊敬和信仰。整段文字充满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家人的关怀,展现了男国藩作为家族成员的责任感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