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致诸弟-述奉旨为较射大臣

作者: 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子城,晚清重臣、军事家、学者、政治家。曾国藩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统帅、文化名人,他一生致力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曾国藩是一位具有深厚儒家思想修养的学者,他注重家风的培养和家族的治理。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9世纪中期)。

内容简要:《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一系列书信合集,内容涉及为人处世、家庭教育、政治理政等方面。这些书信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政治理念和治家原则,还深刻揭示了他如何通过儒家思想教育子弟,传承家风的哲理。曾国藩在家书中强调道德修养、节俭为人、读书治学,提倡勤奋努力和自律自省。他的家书涉及了很多实际的管理经验和心灵感悟,也对后代家族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本书不仅是家族教育的经典之作,更是了解曾国藩个人思想和治家文化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致诸弟-述奉旨为较射大臣-原文

澄侯温甫子植季洪四位老弟足下:

十月初二日接到澄弟八月廿六一书,具悉一切。

是日又从岱云书内,见《南省题名录》,三弟皆不与选,为之怅喟!

吾家系世积德,祖父及父叔二人,皆孝友仁厚,食其报者,宜不止我一人,此理之可信也。

吾邑从前邓罗诸家,官阶较大,其昆季子孙,皆无相继而起之人,此又事之不可必者。

吾近于官场,颇厌其繁俗,而无补于国计民生,惟势之所处,求退不能。

但愿得诸弟稍有进步,家中略有仰事之资,即思决志归养,以行吾素。

今诸弟科策略迟,而否在此间,公私万事丛集,无人帮照,每一思之,未尝不作茫无畔岸之想也。

吾现已定计于明年八月,乞假归省,后年二月还京,专待家中回信,详明见示。

今年父亲六十大寿,吾意不克在家叩祝,悚疚之至!

十月四日,奉旨派作较射大臣;顺天武闱乡试,于初五六马箭,初七日步箭,初九十技勇,十一发榜,十二复命。

此八日皆八武闱,不克回寓,父亲寿辰,并不能如往年办面席以宴客也。

然予既定计明年还家庆寿,刚今年在京,即不称必觞,犹与吾多重逢一不王晋十之例相合。

家中分赠亲族之钱,吾恐银到太迟,难于换钱,故前次为书寄德六七叔祖,并办百折裙送叔曾祖母。

现在廷芳宇尚起行,大约年底乃可到湖南;若曾希六陈体无二家,必待照到,乃送钱来,则我家今年窘矣。

二家捐项,我在京其去京平足纹二百四十一两大钱,若合南中漕平,则当二百三十六两五线。

渠送钱若略少几千,我家不必与之争,盖丁酉之冬,非来煤垄,则万不能进京也。

明年春同,应寄家用之钱,乞暂以曾院捐项用之,我上半年只能寄鹿茸,下半年乃再寄银耳。

‘《皇治经解》一书,不知取回否?若未取回,可令人去取;盖此等书,诸清弟略一涉猎,即扩见识,不宜较以赠人也。’

明年小考,须进十干,大场又须送十千;此等钱家中有人分领、使是一家之祥瑞。

但澄弟须于在省城时,张罗此项,付各考者,乃为及时。

京宫大小平安。

纪泽儿已病两月,近日痊愈,今日已上书馆矣。

纪鸿儿极结实,声音洪亮异常。

仆婢辈皆守旧,同乡各家,亦皆无恙。

邹墨林尚在我家,张雨农闱艺甚佳,而不得售,近又已作文数首,其更可畏爱也!

书不详尽,写此毕,即赴武闱,十二始归寓。

余俟后报。

国藩手草。

(道光二十九年十月初四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致诸弟-述奉旨为较射大臣-译文

澄侯、温甫、子植、季洪四位弟弟们:

十月初二那天,收到了澄弟八月廿六日写的信,知道了所有的事情。那天,又从岱云的信中看到了《南省题名录》,发现三弟没有被选中,感到非常惋惜!我们家族世代积累德行,祖父和父亲叔父两人,都孝顺友爱,仁义厚道,享受他们恩惠的,应该不止我一个人,这个道理是可信的。我们家乡的邓、罗等家族,官位较高,他们的兄弟子孙,都没有人能继续崛起,这是事情的不确定性。

我最近在官场,很讨厌它的繁琐和世俗,这对国家经济和民生没有帮助,但既然身处其中,想要退出来却不能。只希望弟弟们能有所进步,家里能有足够的收入,我就想决意回家赡养父母,实现我平生的愿望。现在弟弟们的科举考试进展缓慢,而且否运就在这里,公私事务繁多,没有人帮忙照应,每次想到这些,都感到一片茫然。

我已经决定明年八月请假回家省亲,后年二月返回京城,专门等待家里的回信,详细告知。今年父亲六十寿辰,我恐怕不能在家祝寿,非常愧疚!十月四日,奉旨我被派为较射大臣;顺天武闱乡试,初五六是马箭,初七是步箭,初九十技勇,十一发榜,十二复命。这八天都是武闱,无法回家,父亲的寿辰也无法像往年那样摆酒宴请客人。但是我既然已经决定明年回家庆祝寿辰,那么今年在京就不必摆酒,这也符合我多重逢一不王晋十的惯例。

家里分给亲族的钱,我担心银两到得太晚,难以换成钱,所以上次写信给德六七叔祖,并准备了百折裙送给叔曾祖母。现在廷芳宇刚出发,估计年底才能到湖南;如果曾希六陈体无二家,必须等到收到通知,才会送钱来,那么我们家今年就非常困难了。

两家的捐款,我在京城时已经汇去京平足纹二百四十一两大钱,如果按照南中漕平计算,应该是二百三十六两五线。他们如果送的钱略少几千,我们家不必与他们争执,因为丁酉年冬天,如果不是来煤垄,就绝对不能进京。明年春天,应该寄回家的钱,请暂时用曾院的捐款项,我上半年只能寄鹿茸,下半年才再寄银两。

《皇治经解》这本书,不知道取回没有?如果还没取回,可以派人去取;因为这样的书,诸清弟们稍微涉猎一下,就能开阔见识,不应该用来赠人。

明年小考,需要进十干,大考又需要送十千;这样的钱,如果家里有人分领,就是一家的吉祥。但是澄弟必须在省城时,安排好这项事情,付给参加考试的人,这样才是及时的。京城的家眷们大小都平安。纪泽儿已经病了两个月,最近已经痊愈,今天已经去上学了。纪鸿儿非常健壮,声音洪亮。仆人和婢女们都守旧,同乡各家也都平安。邹墨林还在我家,张雨农的闱艺很好,但没考上,最近又写了几篇文章,更加令人敬畏和喜爱!信没有写完,就赶去武闱,十二日才回家。其他的事情,等以后再报告。国藩手书。(道光二十九年十月初四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致诸弟-述奉旨为较射大臣-注解

澄侯温甫子植季洪四位老弟足下:足下,古代书信中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现代的‘您’。澄侯、温甫、子植、季洪四位老弟,指的是作者的四个弟弟。

八月廿六一书:指的是澄弟在八月廿六日写的信。

岱云:指的是作者的弟弟。

南省题名录:南省,指古代的南方的省级行政区。题名录,指记录考试合格者的名单。

昆季子孙:昆季,兄弟。昆,哥哥;季,弟弟。子孙,后代。

官阶:古代官员的等级。

国计民生:国家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

仰事之资:指维持家庭生计的资金。

科策略迟:科策,指科举考试的策略;迟,指进展缓慢。

茫无畔岸之想:茫无畔岸,形容心中迷茫,没有边际。

乞假归省:请求休假回家省亲。

较射大臣:古代官职,负责组织射箭比赛的大臣。

顺天武闱乡试:顺天,古代行政区划名;武闱,古代科举考试中的武科考场;乡试,科举考试中的地方考试。

八武闱:指八次武闱考试。

觞:古代喝酒用的器具,此处引申为摆酒设宴。

德六七叔祖:德六、七叔祖,指的是作者的叔祖。

百折裙:古代的一种裙子,因裙摆多折而得名。

廷芳宇:廷芳,人名;宇,住所。

曾希六陈体无二家:曾希六、陈体无二,指的是两家亲戚。

丁酉之冬:丁酉年冬天,指的是某个具体的年份的冬天。

漕平:漕,指漕运;平,指标准。

鹿茸:鹿的幼角,可入药。

皇治经解:一部书名,指对《皇治经》的解读。

清弟:清,可能是对弟弟的敬称。

小考:科举考试中的地方考试。

大场:科举考试中的全国性考试。

京宫:指京城中的宫殿。

纪泽儿:纪泽,人名,作者的儿子。

纪鸿儿:纪鸿,人名,作者的儿子。

仆婢辈:仆人、婢女。

邹墨林:邹墨林,人名。

张雨农:张雨农,人名。

闱艺:科举考试中的文章。

发榜:科举考试后公布考试成绩的名单。

复命:向皇帝报告任务完成情况。

国藩:作者本人,曾国藩,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致诸弟-述奉旨为较射大臣-评注

澄侯温甫子植季洪四位老弟足下:

此句以亲切的称呼开篇,展现了作者对四位弟弟的深厚感情,为全文定下了情感基调。

十月初二日接到澄弟八月廿六一书,具悉一切。

作者详细描述了收到弟弟来信的时间,体现了作者对家书的重视,以及对家中事务的关心。

是日又从岱云书内,见《南省题名录》,三弟皆不与选,为之怅喟!

作者提及《南省题名录》中三弟未被选入,表达了作者的遗憾和忧虑,体现了作者对家庭荣誉的重视。

吾家系世积德,祖父及父叔二人,皆孝友仁厚,食其报者,宜不止我一人,此理之可信也。

作者回顾家族的德行,强调家族的优良传统,表达了对家族荣誉的认同和自豪。

吾邑从前邓罗诸家,官阶较大,其昆季子孙,皆无相继而起之人,此又事之不可必者。

作者以吾邑为例,说明家族荣耀的不可持久性,体现了作者对世事无常的深刻认识。

吾近于官场,颇厌其繁俗,而无补于国计民生,惟势之所处,求退不能。

作者表达了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对国计民生贡献的无奈,体现了作者的高洁志向。

但愿得诸弟稍有进步,家中略有仰事之资,即思决志归养,以行吾素。

作者表达了对弟弟们的期望,以及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作者对家庭和自然的热爱。

今诸弟科策略迟,而否在此间,公私万事丛集,无人帮照,每一思之,未尝不作茫无畔岸之想也。

作者对弟弟们的学业和生活中的困境表示担忧,表达了对家庭未来的忧虑。

吾现已定计于明年八月,乞假归省,后年二月还京,专待家中回信,详明见示。

作者宣布了自己的归家计划,体现了作者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对家人的关心。

今年父亲六十大寿,吾意不克在家叩祝,悚疚之至!

作者因公务繁忙无法回家为父亲祝寿,表达了对父亲的愧疚之情。

十月四日,奉旨派作较射大臣;顺天武闱乡试,于初五六马箭,初七日步箭,初九十技勇,十一发榜,十二复命。

作者列举了自己在京城的公务,展现了作者在官场上的繁忙和责任。

此八日皆八武闱,不克回寓,父亲寿辰,并不能如往年办面席以宴客也。

作者因公务繁忙无法回家为父亲庆寿,表达了对父亲的愧疚之情。

然予既定计明年还家庆寿,刚今年在京,即不称必觞,犹与吾多重逢一不王晋十之例相合。

作者以明年回家庆寿为由,解释了自己今年不能回家为父亲祝寿的原因,体现了作者的谦逊和智慧。

家中分赠亲族之钱,吾恐银到太迟,难于换钱,故前次为书寄德六七叔祖,并办百折裙送叔曾祖母。

作者关心家中财务,提前为亲族准备礼物,体现了作者对家庭的责任感。

现在廷芳宇尚起行,大约年底乃可到湖南;若曾希六陈体无二家,必待照到,乃送钱来,则我家今年窘矣。

作者详细描述了家中财务状况,表达了对家庭困境的担忧。

二家捐项,我在京其去京平足纹二百四十一两大钱,若合南中漕平,则当二百三十六两五线。

作者提及家中捐项,说明了捐项的具体数额,体现了作者对家庭财务的透明度。

渠送钱若略少几千,我家不必与之争,盖丁酉之冬,非来煤垄,则万不能进京也。

作者表达了对捐项的宽容态度,体现了作者的仁厚和宽容。

明年春同,应寄家用之钱,乞暂以曾院捐项用之,我上半年只能寄鹿茸,下半年乃再寄银耳。

作者安排了明年的家庭财务计划,体现了作者对家庭的责任感。

《皇治经解》一书,不知取回否?若未取回,可令人去取;盖此等书,诸清弟略一涉猎,即扩见识,不宜较以赠人也。

作者关心弟弟们的学识,希望他们能够阅读有益的书籍,体现了作者对教育的重视。

明年小考,须进十干,大场又须送十千;此等钱家中有人分领、使是一家之祥瑞。

作者关注弟弟们的学业,希望他们能够取得好成绩,体现了作者对家庭未来的期望。

但澄弟须于在省城时,张罗此项,付各考者,乃为及时。

作者对弟弟们的学业给予具体指导,体现了作者对家庭教育的重视。

京宫大小平安。纪泽儿已病两月,近日痊愈,今日已上书馆矣。

作者关心家人的健康,表达了对家人的关爱。

纪鸿儿极结实,声音洪亮异常。

作者对家人的健康和成长表示欣慰,体现了作者对家庭的关爱。

仆婢辈皆守旧,同乡各家,亦皆无恙。

作者关心家中仆人和同乡的安危,体现了作者对家庭和社会的关心。

邹墨林尚在我家,张雨农闱艺甚佳,而不得售,近又已作文数首,其更可畏爱也!

作者关注朋友和同乡的境遇,体现了作者的人情味和关心他人的品质。

书不详尽,写此毕,即赴武闱,十二始归寓。

作者表示信中未能详尽表达,表达了对家人的歉意。

余俟后报。

作者表示后续还有报告,体现了作者对家人的关心。

国藩手草。(道光二十九年十月初四日)

作者落款,表明了信件的作者和日期,体现了作者对信件的重视。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致诸弟-述奉旨为较射大臣》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4400.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