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子城,晚清重臣、军事家、学者、政治家。曾国藩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统帅、文化名人,他一生致力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曾国藩是一位具有深厚儒家思想修养的学者,他注重家风的培养和家族的治理。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9世纪中期)。
内容简要:《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一系列书信合集,内容涉及为人处世、家庭教育、政治理政等方面。这些书信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政治理念和治家原则,还深刻揭示了他如何通过儒家思想教育子弟,传承家风的哲理。曾国藩在家书中强调道德修养、节俭为人、读书治学,提倡勤奋努力和自律自省。他的家书涉及了很多实际的管理经验和心灵感悟,也对后代家族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本书不仅是家族教育的经典之作,更是了解曾国藩个人思想和治家文化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致诸弟-喜闻九弟得优贡-原文
澄候温甫子植季洪四位老弟足下:
廿六日王如一朱梁七至营,接九月初二日家书,廿九日刘一彭四至营,又接十六日家书,具悉一切。
沅弟优贡喜信,此间廿三日彭山屺接家信,即已闻之。
廿七日得左季高书,始知其实,廿九日得家书乃详也。
沅弟寄信在省,业江西大营甚便,何以无一字报平安耶?
十月初当可回家,为父亲叩祝大喜。
各省优贡朝考,向例在明年五月:沅弟可于明年春间进京,若由浙江一途,可便道由江西至大营兄处聚会。
吾有书数十箱在京,无人照管,沅弟此去,可经理一番。
自七月以来,否得闻家中事,有数件可为欣慰者:
温弟妻妾,皆有梦熊之兆,足慰祖父母于九泉,一也。
家中妇女,大小皆纺纱科布,闻已成六七机,诸子侄读书尚不懒惰,内外各有职业,二也。
阖境丰收,远近无警,此间兵事平顺,足安堂上老人之心,三也。
今又闻沅弟喜音,意吾家高曾以来,积泽甚长,后人食报,更当绵绵不荆
吾兄弟年富力强,尤宜时时内省,处处反躬自责,勤俭忠厚。
以承先而启后,互相勉励可也。
内湖水师,久未开仗,日日操练,夜在防守,颇为认真。
周凤山统领九江陆军,亦尚平安。
李次青带平江勇三千在苏垣渡,去湖口县十里,颇得该处士民欢心。
茶陵州土匪,闻审扰江西之莲花厅,永新县境内,吉安人心震动。
顷已调平江勇六百五十人前往剿办,又派水师千人往吉防堵,河道或可保全。
余癣疾迄未愈,幸精神尚可支持。
王如一等来,二十四日始到,余怒其太迟,令其即归,发途费九百六十文,家中不必加补,以为懒惰者戒。
宽十在营住一个月,打发银六两,途资四千。
罗山于十四日克复崇阳后,尚无信来,罗研山兄于今日到营。
纪泽纪梁登九峰山诗,文气俱顺,且无猥琐之气,将来或皆可冀有成立也。
余不一一。
(咸丰五年九月三日书于屏风水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致诸弟-喜闻九弟得优贡-译文
澄候、温甫、子植、季洪四位老弟们:
廿六日,王如一和朱梁七来到军营,我接到九月初二日的家书,廿九日刘一彭四也来到军营,我又收到了十六日的家书,详细了解了家中的一切情况。沅弟考中优贡的好消息,这里廿三日彭山屺接到家信,就已经告诉我了。廿七日收到左季高的信,才知道实际情况,廿九日收到家书后才知道详细情况。沅弟的信寄到了省城,在江西大营很方便,怎么没有一封信报平安呢?十月初我应该可以回家,为父亲庆祝大喜。各省的优贡生朝考,惯例是在明年五月:沅弟可以在明年春天进京,如果从浙江这条路走,可以方便地通过江西到哥哥我这里聚会。我在京城有几十箱书,没有人照管,沅弟这次去,可以帮忙料理一下。
从七月以来,一直没有收到家里的消息,有几件值得欣慰的事情:温弟的妻子和妾室都有了怀孕的迹象,这足以安慰祖父母在九泉之下,这是第一件。家里的女人们,不论大小都在纺纱织布,听说已经织成了六七台织机,孩子们读书也不懒惰,内外都有各自的工作,这是第二件。整个地区都获得了丰收,远近没有警报,这里的军事情况平稳,足以让家里的老人安心,这是第三件。现在又听说沅弟的好消息,看来我们家族从高祖以来积累的恩泽很深,后人得到了回报,应该会继续不断。我们兄弟年富力强,更应该时时反省,处处自我批评,勤俭忠诚,以继承先辈的遗志,开创后人的道路,互相鼓励。
内湖的水师,很久没有开战了,每天都在操练,晚上在防守,非常认真。周凤山统领九江陆军,也还平安。李次青带领三千平江勇在苏州城外渡过,离湖口县十里,很受当地士民的欢迎。茶陵州的土匪,听说在江西的莲花厅附近,永新县境内骚扰,吉安人心惶惶。最近已经调派平江勇六百五十人前往剿灭,又派水师千人前往吉安防守,希望河道能够保全。
我的癣疾一直没好,幸好精神还能支撑。王如一等人的到来,二十四日才到,我生气他们来得太晚,让他们立刻回去,发了九百六十文的路费,家里不必再补充,以此作为懒惰者的警戒。宽十在营里住了一个月,打发给他六两银子,四千文的路费。罗山在十四日收复崇阳后,还没有来信,罗研山兄今天到了军营。纪泽、纪梁登九峰山写的诗,文采和气势都很顺畅,而且没有低俗之气,将来或许都有成就,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咸丰五年九月三日,在屏风水营写下此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致诸弟-喜闻九弟得优贡-注解
澄候:指澄侯,即作者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的字。
温甫:指温甫,即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葆的字。
子植:指子植,即曾国藩的弟弟曾国潢的字。
季洪:指季洪,即曾国藩的弟弟曾国华的字。
廿六日:廿六日即农历的二十六日。
王如一:指王如一,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部下。
朱梁七:指朱梁七,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部下。
营:指军营,即军队驻扎的地方。
九月初二日:九月初二日即农历的九月二日。
刘一彭四:指刘一彭四,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部下。
十六日:十六日即农历的十六日。
优贡:指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中的一种选拔方式,由地方官学推荐优秀学生参加的考试。
家书:指家信,即家人写的信。
省:指省城,即省的行政中心。
江西大营:指江西的军营,可能是曾国藩的部队所在。
朝考:指科举制度中的会试,即选拔进士的考试。
大营兄:指大营的兄长,即曾国藩。
书:指书籍。
梦熊之兆:梦熊之兆,古代传说中孕妇梦见熊,是生男孩的吉兆。
科布:科布,指织布。
六七机:六七机,指六七台织布机,形容织布机数量众多。
阖境:阖境,指整个地区。
兵事:兵事,指军事行动。
高曾以来:高曾以来,指高祖和曾祖以来。
积泽:积泽,指积累的恩泽。
绵绵:绵绵,指连续不断。
内湖水师:内湖水师,指驻扎在内湖的海军。
周凤山:周凤山,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部下。
九江陆军:九江陆军,指驻扎在九江的陆军。
平江勇:平江勇,指平江地区的士兵。
苏垣:苏垣,指苏州城。
茶陵州:茶陵州,指湖南省的一个州。
审扰:审扰,指侵犯、骚扰。
莲花厅:莲花厅,指江西的一个地方。
永新县:永新县,指江西省的一个县。
吉安:吉安,指江西省的一个市。
剿办:剿办,指剿灭和处理。
水师:水师,指海军。
河道:河道,指河流的水道。
癣疾:癣疾,指皮肤病。
屏风水营:屏风水营,指位于屏风的军营,具体位置不详。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致诸弟-喜闻九弟得优贡-评注
澄候温甫子植季洪四位老弟足下:
此句以亲切的称呼开篇,展现了写信人对四位弟弟的深厚情感,同时也体现了古代书信中称呼的讲究和礼貌。
廿六日王如一朱梁七至营,接九月初二日家书,廿九日刘一彭四至营,又接十六日家书,具悉一切。
这段描述了写信人收到家书的情景,体现了书信在古代通讯中的重要作用。同时,通过具体日期的列举,展现了古代文人对时间记录的重视。
沅弟优贡喜信,此间廿三日彭山屺接家信,即已闻之。
此句提到了沅弟(可能是写信人的弟弟)的喜讯,以及写信人得知这一消息的时间,体现了家族间的紧密联系。
廿七日得左季高书,始知其实,廿九日得家书乃详也。
这里描述了写信人通过左季高的信和后续的家书,逐步了解到沅弟的情况,反映了古代信息传递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沅弟寄信在省,业江西大营甚便,何以无一字报平安耶?
这句话表达了写信人对沅弟未写信报平安的关切,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家庭中长辈对晚辈的关心。
十月初当可回家,为父亲叩祝大喜。
这里提到了写信人即将回家的计划,以及为父亲庆祝的愿望,体现了古代家庭中尊老敬老的传统。
各省优贡朝考,向例在明年五月:沅弟可于明年春间进京,若由浙江一途,可便道由江西至大营兄处聚会。
这句话提到了沅弟未来的计划,以及与写信人聚会的安排,展现了古代家庭中兄弟间的相互扶持。
吾有书数十箱在京,无人照管,沅弟此去,可经理一番。
这里写信人委托沅弟管理在京的书籍,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书籍的重视,以及兄弟间相互帮助的传统。
自七月以来,否得闻家中事,有数件可为欣慰者:温弟妻妾,皆有梦熊之兆,足慰祖父母于九泉,一也。
这句话描述了家中的一些喜事,以及写信人对祖先的怀念,体现了古代文人对家族和祖先的尊重。
家中妇女,大小皆纺纱科布,闻已成六七机,诸子侄读书尚不懒惰,内外各有职业,二也。
这里描述了家中妇女和子侄们的勤劳,以及家庭分工的明确,反映了古代家庭生活的和谐。
阖境丰收,远近无警,此间兵事平顺,足安堂上老人之心,三也。
这句话描述了家乡的安宁和丰收,以及写信人对家庭安宁的欣慰,体现了古代文人对家庭和社会稳定的重视。
今又闻沅弟喜音,意吾家高曾以来,积泽甚长,后人食报,更当绵绵不荆吾兄弟年富力强,尤宜时时内省,处处反躬自责,勤俭忠厚。
这里表达了写信人对家族历史的自豪,以及对兄弟们的期望,强调了勤俭忠厚的家庭价值观。
以承先而启后,互相勉励可也。
这句话总结了写信人的期望,强调了家族传承和相互勉励的重要性。
内湖水师,久未开仗,日日操练,夜在防守,颇为认真。
这里描述了内湖水师的日常训练和防守工作,反映了古代军事组织的严谨。
周凤山统领九江陆军,亦尚平安。
这句话提到了九江陆军的统领周凤山,以及其平安的状态,体现了写信人对军事事务的关注。
李次青带平江勇三千在苏垣渡,去湖口县十里,颇得该处士民欢心。
这里描述了李次青带领的平江勇在苏垣渡的情况,以及他们受到当地民众的欢迎,反映了古代军队与民众的关系。
茶陵州土匪,闻审扰江西之莲花厅,永新县境内,吉安人心震动。
这句话描述了茶陵州土匪的扰民行为,以及其对吉安人民的影响,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治安问题。
顷已调平江勇六百五十人前往剿办,又派水师千人往吉防堵,河道或可保全。
这里描述了政府应对土匪扰民行为的措施,反映了古代政府对治安的重视。
余癣疾迄未愈,幸精神尚可支持。
这句话描述了写信人自己的身体状况,体现了古代文人对身体健康的关注。
王如一等来,二十四日始到,余怒其太迟,令其即归,发途费九百六十文,家中不必加补,以为懒惰者戒。
这里描述了王如一等人的迟到,以及写信人的处理方式,体现了古代文人对纪律的重视。
宽十在营住一个月,打发银六两,途资四千。
这句话描述了写信人对宽十的安排,以及相应的资金支持,反映了古代家庭对成员的关爱。
罗山于十四日克复崇阳后,尚无信来,罗研山兄于今日到营。
这里提到了罗山克复崇阳的情况,以及罗研山兄的到来,反映了古代军事战争中的信息传递。
纪泽纪梁登九峰山诗,文气俱顺,且无猥琐之气,将来或皆可冀有成立也,余不一一。
这句话描述了纪泽纪梁的诗作,以及写信人对他们的评价,体现了古代文人对文学艺术的欣赏。
(咸丰五年九月三日书于屏风水营)
这句话是信的结尾,标注了写信的时间和地点,体现了古代书信的规范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