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致诸弟-喜述补侍郎缺

作者: 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子城,晚清重臣、军事家、学者、政治家。曾国藩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统帅、文化名人,他一生致力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曾国藩是一位具有深厚儒家思想修养的学者,他注重家风的培养和家族的治理。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9世纪中期)。

内容简要:《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一系列书信合集,内容涉及为人处世、家庭教育、政治理政等方面。这些书信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政治理念和治家原则,还深刻揭示了他如何通过儒家思想教育子弟,传承家风的哲理。曾国藩在家书中强调道德修养、节俭为人、读书治学,提倡勤奋努力和自律自省。他的家书涉及了很多实际的管理经验和心灵感悟,也对后代家族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本书不仅是家族教育的经典之作,更是了解曾国藩个人思想和治家文化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致诸弟-喜述补侍郎缺-原文

澄侯温甫子值季洪四位老弟左右:

正月十日曾寄家信,甚为详备。

二月初三接到澄弟十一月二十夜之信,领悉一切。

今年大京察,侍郎中休致者二人,德远村冯吾园两先生也,余即补吾国先生之缺。

向来三载考绩,外官谓之大计,京官谓之京察。

京察分三项,一二品大员及三品之副都御史,皇上皆能记忆其人,不必引见,御笔自下朱谕,以为彰瘅,此一项也。

自宗人府丞以下,凡三四五品京官,曾引见,有黜而无陟,前在碾儿胡同时,间墨学士奎光,即引见体致者也,此一项也。

自五品而下,如翰林内阁御史大部,由各堂官考差,分别一二三等,一等则放府道,从前如劳辛阶易念园。今年如陈竹伯,皆京察一等也,此一项也。

余自到礼部,比从前较忙冗,恨不得有人帮办离中琐细事:然以家中祖父之病,父叔勤苦已极,诸弟万无来京之理。

且如温甫在京,佟主再三劝诱,令之南归,今岂肯再蹈覆辙,今之北来。

江岷樵以拣发立官达浙,岷樵即应允矣。

适徐爱渠清星阶教书,星阶立即就徐馆,言定秩间仍往浙依江,江亦应允。

邹墨林自河南来京,意欲捐教,现寓圆通观,其为人实诚笃君子也。

袁漱六新正初旬,忽吐血数天,现已痊愈。

黄正斋竟为本部司员,颇难为情。

余一切循嫌恭之道,欲破除江平,而黄总不免拘谨。

余现尚未换绿呢车,惟添一骡,盖八日一赴园,不能不三牲口也。

书不一一。

兄国藩草。

(道光二十九着二月初六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致诸弟-喜述补侍郎缺-译文

澄侯、温甫、子值、季洪四位老弟,您好:

正月十日我曾给家里写信,内容很详细。二月初三收到了澄弟你十一月二十夜写的信,知道了家里的一切。

今年进行的大京察中,有两位侍郎退休了,是德远村的冯吾园两位先生,我就补了他们留下的职位。以往三年一度的考核,外官叫作大计,京官叫作京察。京察分为三项,一、二品的大官员以及三品副都御史,皇上都能记住他们的名字,不需要引见,直接用御笔写下朱谕来表彰或批评,这是第一项。从宗人府丞以下,所有三四五品的京官,曾经被引见过的,有的被贬谪,有的没有被提升,比如我在碾儿胡同时,间墨学士奎光就是被引见后贬官的,这是第二项。从五品以下,如翰林、内阁、御史、大部等官员,由各堂官考核,分为一二三等,一等就能被任命为府道,以前如劳辛阶、易念园等,今年如陈竹伯,都是京察的一等。

我自从到了礼部,比以前更忙了,真希望有人能帮我处理一些琐碎的事:但是因为家中祖父生病,父亲和叔叔已经很辛苦了,弟弟们完全没有来京的道理。而且如果温甫还在京,佟主多次劝诱他南归,现在他怎么可能再犯同样的错误,再次北来。江岷樵因为被挑选分发到浙江做官,岷樵已经答应了。正好徐爱渠清星阶教书,星阶立刻接受了徐馆的邀请,说好一段时间后还是去浙江依从江岷樵,江岷樵也答应了。

邹墨林从河南来京,想要捐资教书,现在住在圆通观,他为人诚实,是位君子。袁漱六新年初旬突然吐血几天,现在已经好了。黄正斋竟然只是本部的司员,让人难以置信。我一切按照谨慎恭敬的原则行事,想要打破江平的局面,但是黄总不免显得有些拘谨。我现在还没有换上绿呢车,只是添了一匹骡子,因为每隔八天就要去园子一次,不能没有交通工具。

信就写到这里了。哥哥国藩写于道光二十九年二月初六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致诸弟-喜述补侍郎缺-注解

澄侯温甫子值季洪四位老弟左右:澄侯、温甫、子值、季洪是四兄弟的称呼,表示写信人对四位弟弟的亲切问候。

正月十日:指道光二十九年正月十日,即道光二十九年正月初十。

大京察:清朝官员的考核制度,每三年进行一次,称为大京察。

侍郎中休致者:侍郎中是官职名称,休致指退休。

德远村冯吾园两先生:德远村和冯吾园是地名,两先生指两位先生。

三载考绩:三载指三年,考绩是对官员三年任期内政绩的考核。

外官谓之大计:外官指地方官员,大计是对地方官员三年任期的考核。

京官谓之京察:京官指京城官员,京察是对京城官员的考核。

御笔自下朱谕:御笔指皇帝亲自书写的笔迹,朱谕是皇帝的诏书。

彰瘅:彰指表扬,瘅指批评。

宗人府丞以下:宗人府丞是官职名称,以下指宗人府丞以下的官员。

碾儿胡同:碾儿胡同是北京的一条胡同名。

墨学士奎光:墨学士是官职名称,奎光是人名。

引见体致者也:引见指皇帝亲自接见,体致指因体弱而退休。

翰林内阁御史大部:翰林、内阁、御史、大部是官职名称。

考差:考差是对官员进行考核以决定升降。

府道:府道是官职名称,指地方行政单位。

劳辛阶易念园:劳辛阶、易念园是人名。

陈竹伯:陈竹伯是人名。

循嫌恭之道:循指遵循,嫌恭指谦逊有礼。

江平:江平指江岷樵,人名。

圆通观:圆通观是寺庙名称。

清星阶:清星阶是人名。

教书:教书指担任教职。

秩间:秩间指任职期间。

捐教:捐教指通过捐献财物来获得教职。

绿呢车:绿呢车是古代官员使用的车辆,绿呢是车辆装饰用的绿色呢绒。

三牲口:三牲指牛、羊、猪三种牲畜,口指车辆需要马拉,所以称三牲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致诸弟-喜述补侍郎缺-评注

澄侯温甫子值季洪四位老弟左右:

此句为书信的开头,使用的是古代书信中常见的称呼方式,表明了写信人与四位弟弟的关系亲密,以及对他们的尊重。

正月十日曾寄家信,甚为详备。

这句话体现了写信人对前一次家信的重视,以及对家信内容的详尽了解。

二月初三接到澄弟十一月二十夜之信,领悉一切。

此处表明了写信人及时收到了弟弟的信件,并且对信中的内容有全面的了解。

今年大京察,侍郎中休致者二人,德远村冯吾园两先生也,余即补吾国先生之缺。

这句话是全文的核心内容之一,提到了大京察的情况,以及写信人自己补缺的消息。这里的‘大京察’指的是对京官的考核,‘侍郎中休致者’是指因年老或其他原因离职的官员,‘吾国先生’则是对自己的谦称。

向来三载考绩,外官谓之大计,京官谓之京察。

这句话解释了‘大计’和‘京察’的内涵,即外官三年一考,京官则是一年一考。

京察分三项,一二品大员及三品之副都御史,皇上皆能记忆其人,不必引见,御笔自下朱谕,以为彰瘅,此一项也。

这里详细描述了京察的三项内容,其中第一项是指一二品大员和三品副都御史,他们因皇帝熟悉,无需引见,直接由皇帝御笔批示。

自宗人府丞以下,凡三四五品京官,曾引见,有黜而无陟,前在碾儿胡同时,间墨学士奎光,即引见体致者也,此一项也。

这句话继续解释了京察的第二项内容,即三四五品京官需要引见,但只有被黜退的官员,没有晋升的。

自五品而下,如翰林内阁御史大部,由各堂官考差,分别一二三等,一等则放府道,从前如劳辛阶易念园。今年如陈竹伯,皆京察一等也,此一项也。

这里描述了京察的第三项内容,即五品以下官员的考核,以及晋升的情况。

余自到礼部,比从前较忙冗,恨不得有人帮办离中琐细事:然以家中祖父之病,父叔勤苦已极,诸弟万无来京之理。

这句话表达了写信人对目前工作繁忙的感慨,以及对家庭情况的担忧,认为家中兄弟无法来京帮忙。

且如温甫在京,佟主再三劝诱,令之南归,今岂肯再蹈覆辙,今之北来。

这里提到了写信人的弟弟温甫的情况,以及他在京城的经历。

江岷樵以拣发立官达浙,岷樵即应允矣。适徐爱渠清星阶教书,星阶立即就徐馆,言定秩间仍往浙依江,江亦应允。

这句话说明了江岷樵和徐爱渠的情况,以及他们对于未来工作的安排。

邹墨林自河南来京,意欲捐教,现寓圆通观,其为人实诚笃君子也。

这里介绍了邹墨林的情况,以及他的品德。

袁漱六新正初旬,忽吐血数天,现已痊愈。

这句话描述了袁漱六的健康状况。

黄正斋竟为本部司员,颇难为情。

这里提到了黄正斋的情况,以及他的尴尬之处。

余一切循嫌恭之道,欲破除江平,而黄总不免拘谨。

这句话表达了写信人对自己的态度和对黄正斋的期望。

余现尚未换绿呢车,惟添一骡,盖八日一赴园,不能不三牲口也。

这里描述了写信人的日常生活,以及他对交通工具的描述。

书不一一。兄国藩草。(道光二十九着二月初六日)

这句话是书信的结尾,表明了写信人的身份和写信的时间。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致诸弟-喜述补侍郎缺》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4390.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