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致诸弟-喜述得会试房差

作者: 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子城,晚清重臣、军事家、学者、政治家。曾国藩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统帅、文化名人,他一生致力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曾国藩是一位具有深厚儒家思想修养的学者,他注重家风的培养和家族的治理。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9世纪中期)。

内容简要:《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一系列书信合集,内容涉及为人处世、家庭教育、政治理政等方面。这些书信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政治理念和治家原则,还深刻揭示了他如何通过儒家思想教育子弟,传承家风的哲理。曾国藩在家书中强调道德修养、节俭为人、读书治学,提倡勤奋努力和自律自省。他的家书涉及了很多实际的管理经验和心灵感悟,也对后代家族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本书不仅是家族教育的经典之作,更是了解曾国藩个人思想和治家文化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致诸弟-喜述得会试房差-原文

四位老弟足下:

三月初六日,蒙皇上天恩,得会试分差,即于是日始阅卷。

十八房每位分卷二百七十余,到廿三日头场即已看毕,廿四看二三场,到四月初四皆看完。

各房荐卷,多少不等,多者或百余,少者亦荐六十四卷,而惟余中卷独多,共中十九人,他房皆不能及。

十一日发榜,余即于是日出闱,在场月余,极清吉。

寓内眷口,大小平安。

出闱数目、一切忙迫,人客络绎不绝。

朱啸山于十六日出京,余寄有纹银百两,高丽参一斤半,书一包,内《子史精华》六套,《古文辞纂》二套,《绥寇纪略》一套,到家日查收。

加紧有寿及等项,尚未办齐,待筠仙带归。

十四日新进士复试,题曰“君子喻义”,赋得竹箭有筠,得行字。

我县谢吉人中进士后,因一切不便,故邀来在余寓祝十五日接三日初十日家信,内有祖父父亲叔父手谕,及诸弟诗文并信。

其文此次仅半日,忙不及改,准于下次付回。

四弟信,所问盖窦牟窦痒巩兄弟,皆从昌黎游,去年所写牟尼,实误写尼字也。

汪双池先生灿系雍正年间人,所著有《理学逢源》等书。

郭筠仙翌臣兄弟,及冯树堂,俱要出京。

寓内要另请先生,现尚未定,草布一二,祈贤弟禀堂上各位大人。

今日上半天,已作了一函呈父亲大人,交朱啸山,大约六月可到。

国藩手草。

(道光二十年四月十五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致诸弟-喜述得会试房差-译文

四位弟弟们,

三月初六这一天,承蒙皇上的恩典,我被分配到了会试的阅卷工作中,也就是从这一天开始阅卷。

十八个房间中,每个房间分到两百七十多卷,到二十三日就已经看完了头场试卷,二十四日看完了二三场,到四月初四都看完了。

各个房间推荐的试卷数量不同,多的可能有一百多卷,少的也有六十四卷,只有我负责的试卷最多,共有十九人中选,其他房间都无法相比。

十一日公布了名单,我当天就离开了考场,在场一个多月,非常顺利。

家里的人都平安健康。

出考场后,各种事情都很忙乱,来来往往的客人络绎不绝。

朱啸山在十六日离开京城,我寄给他一百两纹银,半斤半两的高丽参,一包书,里面有《子史精华》六套,《古文辞纂》两套,《绥寇纪略》一套,到家的时候查收。

关于庆祝生日和庆祝其他事项的事情,还没有准备齐全,等筠仙回来后再处理。

十四日新进士进行复试,题目是‘君子喻义’,以竹箭有筠为题,得到‘行’字。

我们县的谢吉人中进士后,因为各种不便,所以邀请他来我住处,十五日接到了三日初十日的家信,里面有祖父、父亲、叔父的手谕,还有各位弟弟的诗文和信。

这次的信只写了半天,忙得来不及修改,下次再寄回。

四弟的信中询问的是窦牟、窦痒、窦巩兄弟,他们都曾跟随昌黎先生学习,去年写的‘牟尼’实际上是误写成了‘尼’字。

汪双池先生灿是雍正年间的人,著有《理学逢源》等书。

郭筠仙翌臣兄弟,以及冯树堂,都要离开京城。

家里需要另外请一位先生,现在还没有确定,先简单写一封信,请弟弟们禀告家里的长辈。

今天上午已经写了一封信给父亲大人,交给朱啸山,估计六月份可以到达。

国藩手书。(道光二十年四月十五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致诸弟-喜述得会试房差-注解

皇上天恩:指皇帝的恩赐,古代常用来表示对皇帝赐予的荣誉或恩惠的感激之情。

会试:明清两代科举制度中的考试之一,是科举考试中的第三级考试,只有通过乡试的考生才有资格参加。

分差:分配任务或差事。

阅卷:阅读试卷。

荐卷:推荐试卷。

中卷:指考中试卷。

发榜:公布考试成绩。

出闱:离开考场。

寓内眷口:家中亲人。

纹银:古代银币的一种,指成色较高的银币。

高丽参:来自朝鲜半岛的珍贵药材,具有滋补作用。

子史精华:古代的学术著作,指《子部》和《史部》中的精华部分。

古文辞纂:古代的文学著作,指汇编的古文。

绥寇纪略:古代的军事著作,记载了平定叛乱的事迹。

筠仙:指郭筠仙,字翌臣,清代官员。

新进士复试:新考中的进士在殿试后还需要进行复试。

君子喻义:出自《论语》,意为君子懂得大义。

竹箭有筠:指竹子有皮,比喻有才华的人。

昌黎:指唐代文学家韩愈,字退之,号昌黎先生。

牟尼:佛教用语,指佛号。

理学逢源:清代学者汪双池所著的理学著作。

冯树堂:指冯树堂,清代官员。

手草:亲手书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致诸弟-喜述得会试房差-评注

此信为道光二十年四月十五日曾国藩所写,信中内容涉及会试的经历、家人的情况以及个人事务的安排,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家族的关心。

信的开头,曾国藩对四位老弟的称呼,体现了尊卑有序的封建礼教,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家人的亲切之情。

信中提到‘蒙皇上天恩,得会试分差’,展现了作者对皇权的敬畏和对自身荣幸的感慨。‘阅卷’二字,则透露出作者对学术研究的严谨态度。

‘十八房每位分卷二百七十余’一句,反映了当时科举考试的规模和复杂性。‘廿三日头场即已看毕’至‘到四月初四皆看完’,体现了作者勤奋的工作态度和对时间的珍惜。

‘各房荐卷,多少不等’至‘他房皆不能及’,说明作者在会试中的表现优异,也展现了作者谦虚的态度。

‘十一日发榜,余即于是日出闱’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会试结果的期待和对未来的憧憬。

‘寓内眷口,大小平安’一句,体现了作者对家人的关心和挂念,也反映了作者对家庭和谐的重视。

‘朱啸山于十六日出京’至‘到家日查收’,描述了作者对朋友和家人的关爱,以及细致的生活安排。

‘加紧有寿及等项,尚未办齐,待筠仙带归’一句,反映了作者对家族事务的细致管理,也体现了作者对家族成员的关心。

‘十四日新进士复试,题曰‘君子喻义’’至‘得行字’,展示了作者对学术研究的热情和对科举制度的尊重。

‘我县谢吉人中进士后’至‘去年所写牟尼,实误写尼字也’,体现了作者对地方文化的研究和对友人的关心。

‘汪双池先生灿系雍正年间人’至‘所著有《理学逢源》等书’,展现了作者对古代文化的尊重和对学术研究的追求。

‘郭筠仙翌臣兄弟,及冯树堂,俱要出京’至‘现尚未定’,反映了作者对朋友和同僚的关心,以及对家庭事务的细致管理。

‘今日上半天,已作了一函呈父亲大人’至‘国藩手草’,体现了作者对父亲的尊敬和对家书的重视,也展现了作者勤于家书的传统美德。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致诸弟-喜述得会试房差》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438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