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相传为左丘明,鲁国史官,与孔子同时代或稍晚。
年代: 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共255年的历史。
内容简要: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以《春秋》为纲,详细记载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塑造了众多鲜活的历史人物形象,展现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成公-成公八年-原文
八年春,晋侯使韩穿来言汶阳之田,归之于齐。
晋栾书帅师侵蔡。
公孙婴齐如莒。
宋公使华元来聘。
夏,宋公使公孙寿来纳币。
晋杀其大夫赵同、赵括。
秋七月,天子使召伯来赐公命。
冬十月癸卯,杞叔姬卒。
晋侯使士燮来聘。
叔孙侨如会晋士燮、齐人、邾人伐郯。
卫人来媵。
八年春,晋侯使韩穿来言汶阳之田,归之于齐。季文子饯之,私焉,曰:“大国制义以为盟主,是以诸侯怀德畏讨,无有贰心。谓汶阳之田,敝邑之旧也,而用师于齐,使归诸敝邑。今有二命曰:‘归诸齐。’信以行义,义以成命,小国所望而怀也。信不可知,义无所立,四方诸侯,其谁不解体?《诗》曰:‘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七年之中,一与一夺,二三孰甚焉!士之二三,犹丧妃耦,而况霸主?霸主将德是以,而二三之,其何以长有诸侯乎?《诗》曰:‘犹之未远,是用大简。’行父惧晋之不远犹而失诸侯也,是以敢私言之。”
晋栾书侵蔡,遂侵楚,获申骊。楚师之还也,晋侵沈,获沈子揖,初从知、范、韩也。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诗》曰:‘恺悌君子,遐不作人。’求善也夫!作人斯有功绩矣。”是行也,郑伯将会晋师,门于许东门,大获焉。
声伯如莒,逆也。
宋华元来聘,聘共姬也。
夏,宋公使公孙寿来纳币,礼也。
晋赵庄姬为赵婴之亡故,谮之于晋侯曰:“原、屏将为乱。”栾、郤为征。六月,晋讨赵同、赵括。武从姬氏畜于公宫。以其田与祁奚。韩厥言于晋侯曰:“成季之勋,宣孟之忠,而无后,为善者其惧矣。三代之令王,皆数百年保天之禄。夫岂无辟王,赖前哲以免也。《周书》曰:‘不敢侮鳏寡。’所以明德也。”及立武而反其田焉。
秋,召桓公来赐公命。
晋侯使申公巫臣如吴。假道于莒,与渠丘公立于池上,曰:“城已恶!”莒子曰:“辟陋在夷,其孰以我为虞?”对曰:“夫狡焉思启封疆以利社稷者,何国蔑有?唯然,故多大国矣,唯或思或纵也。勇夫重闭,况国乎?”
冬,杞叔姬卒。来归自杞,故书。
晋士燮来聘,言伐郯也,以其事吴故。公赂之,请缓师。文子不可,曰:“君命无贰,失信不立。礼无加货,事无二成。君后诸侯,是寡君不得事君也。燮将复之。”季孙惧,使宣伯帅师会伐郯。
卫人来媵共姬,礼也。凡诸侯嫁女,同姓媵之,异姓则否。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成公-成公八年-译文
八年的春天,晋侯派韩穿来谈汶阳的田地,将其归还给齐国。
晋国的栾书率领军队入侵蔡国。
公孙婴齐前往莒国。
宋公派华元来访问。
夏天,宋公派公孙寿来送聘礼。
晋国杀了他们的大夫赵同和赵括。
秋天七月,天子派召伯来赐予公命。
冬天十月癸卯日,杞国的叔姬去世。
晋侯派士燮来访问。
叔孙侨如与晋国的士燮、齐国的人、邾国的人一起攻打郯国。
卫国的人来送媵妾。
八年的春天,晋侯派韩穿来谈汶阳的田地,将其归还给齐国。季文子为他饯行,私下对他说:“大国以义为准则作为盟主,因此诸侯都怀有德行并畏惧讨伐,没有二心。汶阳的田地,是我们国家的旧地,而用军队攻打齐国,使其归还给我们国家。现在有第二个命令说:‘归还给齐国。’信义是用来行义的,义是用来完成命令的,这是小国所期望并怀有的。如果信义不可知,义无法确立,四方的诸侯,谁会不解体呢?《诗经》说:‘女子没有过错,男子却有二心。男子没有准则,三心二意。’七年之中,一给一夺,三心二意还有什么比这更严重的呢!男子的三心二意,尚且会失去配偶,何况是霸主呢?霸主应该以德行为准则,而三心二意,怎么能长久地拥有诸侯呢?《诗经》说:‘如果还不远,就用大简。’行父担心晋国不远犹而失去诸侯,所以敢私下说这些话。”
晋国的栾书入侵蔡国,接着入侵楚国,俘虏了申骊。楚国的军队返回时,晋国入侵沈国,俘虏了沈子揖,最初是跟随知、范、韩的。君子说:“从善如流,是应该的!《诗经》说:‘和乐的君子,远不作人。’追求善行啊!作人就会有功绩。”这次行动,郑伯将要会见晋国的军队,在许国的东门,大获全胜。
声伯前往莒国,是去迎接的。
宋国的华元来访问,是来聘娶共姬的。
夏天,宋公派公孙寿来送聘礼,这是礼仪。
晋国的赵庄姬因为赵婴的死亡,向晋侯诬告说:“原、屏将要作乱。”栾、郤作为证据。六月,晋国讨伐赵同、赵括。武从姬氏养在公宫。将他们的田地给了祁奚。韩厥对晋侯说:“成季的功勋,宣孟的忠诚,却没有后代,做善事的人会感到害怕。三代的令王,都数百年保有天赐的禄位。难道没有辟王,依靠前代的哲人而得以免祸。《周书》说:‘不敢欺侮鳏寡。’这是用来明德的。”等到立武而归还他的田地。
秋天,召桓公来赐予公命。
晋侯派申公巫臣前往吴国。借道于莒国,与渠丘公站在池上,说:“城已经破败!”莒子说:“偏僻简陋在夷地,谁会以我为虞?”回答说:“那些狡猾的人想着开拓疆土以利于社稷的,哪个国家没有?正因为如此,所以大国很多,只是有的思考有的放纵。勇夫重视关闭,何况是国家呢?”
冬天,杞国的叔姬去世。从杞国回来,所以记载。
晋国的士燮来访问,谈论攻打郯国的事,因为郯国事奉吴国。公贿赂他,请求延缓出兵。文子不同意,说:“君命没有二心,失信无法立身。礼仪没有加货,事情没有二成。君后于诸侯,这是寡君无法事奉君。燮将再次出兵。”季孙害怕,派宣伯率领军队会合攻打郯国。
卫国的人来送媵妾共姬,这是礼仪。凡是诸侯嫁女,同姓的送媵妾,异姓的则不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成公-成公八年-注解
汶阳之田:位于今山东省汶上县一带的田地,历史上曾多次成为诸侯国争夺的对象。
晋栾书:晋国的大夫,名栾书,是晋国的重要军事将领。
公孙婴齐: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名婴齐,公孙是贵族称谓。
华元:宋国的大夫,名华元,曾多次出使各国。
赵同、赵括:晋国的大夫,赵同和赵括是兄弟,因被诬陷谋反而被杀。
召伯:周王室的使者,负责传达周天子的命令。
士燮:晋国的大夫,名士燮,曾多次出使各国。
郯:春秋时期的小国,位于今山东省郯城县一带。
媵:古代诸侯嫁女时,同姓诸侯派女子随嫁,称为媵。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成公-成公八年-评注
《左传》作为春秋时期的重要史书,不仅记录了大量的历史事件,还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本文所选的段落,主要记载了鲁国与其他诸侯国之间的外交活动和军事行动,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政治博弈和礼制规范。
首先,文中提到的‘汶阳之田’是鲁国与齐国之间的争议之地。晋国作为当时的霸主,派遣韩穿前来调解,最终决定将汶阳之田归还齐国。这一事件不仅体现了晋国在诸侯国中的权威,也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通过外交手段解决领土争端的常态。季文子在饯行时对韩穿的私下谈话,进一步揭示了小国对大国信义的依赖和担忧。季文子引用《诗经》中的诗句,批评晋国的反复无常,认为这种行为会导致诸侯国的离心离德。这种对信义的强调,正是春秋时期礼制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
其次,晋国大夫栾书率军入侵蔡国和楚国,并在战争中取得了胜利。这一军事行动不仅展示了晋国的军事实力,也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频繁的战争状态。文中提到的‘从善如流’和‘恺悌君子’等诗句,体现了当时社会对君子品德的推崇,尤其是对从善如流、追求美德的赞扬。这种思想在春秋时期的贵族阶层中具有广泛的影响。
再次,晋国大夫赵同和赵括被诬陷谋反而被杀的事件,揭示了晋国内部的权力斗争和政治阴谋。赵庄姬的诬告和栾、郤的作证,反映了当时贵族阶层内部的复杂关系。韩厥在晋侯面前为赵氏辩护,强调‘不敢侮鳏寡’的周书思想,体现了春秋时期对德政的重视。这一事件不仅是对赵氏家族的打击,也反映了晋国内部权力斗争的激烈程度。
最后,文中还记载了诸侯国之间的婚姻外交。卫人来媵共姬,体现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通过婚姻关系巩固联盟的常见做法。这种婚姻外交不仅是政治手段,也是礼制规范的一部分。同姓诸侯之间的媵婚,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血缘关系的重视。
总的来说,本文通过对鲁国与其他诸侯国之间的外交、军事、婚姻等活动的记载,展现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和政治博弈。文中对信义、德政、礼制等思想的强调,反映了春秋时期贵族阶层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规范。这些内容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也为后人研究春秋时期的社会风貌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