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致诸弟-喜述升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

作者: 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子城,晚清重臣、军事家、学者、政治家。曾国藩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统帅、文化名人,他一生致力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曾国藩是一位具有深厚儒家思想修养的学者,他注重家风的培养和家族的治理。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9世纪中期)。

内容简要:《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一系列书信合集,内容涉及为人处世、家庭教育、政治理政等方面。这些书信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政治理念和治家原则,还深刻揭示了他如何通过儒家思想教育子弟,传承家风的哲理。曾国藩在家书中强调道德修养、节俭为人、读书治学,提倡勤奋努力和自律自省。他的家书涉及了很多实际的管理经验和心灵感悟,也对后代家族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本书不仅是家族教育的经典之作,更是了解曾国藩个人思想和治家文化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致诸弟-喜述升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原文

四位老弟足下:

初二早,皇上御门办事。

余蒙天恩,得升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

次日具折谢恩,蒙召见勤政殿天语垂问,共四十余句。

是日同升官者,李菡升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罗停衍升通政司副使,及余共三人。

余蒙祖父金泽,频叨分之荣,此次升官,尤出意外,日夜恐惧修,实无德足以当之。

诸弟远隔数千里,必须匡我之不逮,时时寄书现我之过。

务使累切积德,不自我一人而呼,则庶几持盈保民,得免带致颠危。

诸弟能常进箴规,则弟即吾之良师益友也。

诸弟亦宜常存敬畏,勿谓家有人作官,而遂敢于侮人,勿谓已有文学,而遂敢于情才傲人,常存此心,则是载福之道也。

今年新进士善书甚多,而湖南尤甚,萧史楼既得状元,而周荇农霆昌去岁中南元,孙芝房鼎臣又取朝元,可谓极盛。

现在同乡请人,讲求词章之学者固多,讲求性理之学者亦不少,将来省运必不盛。

余身体平安,惟应酬太繁,目不暇给,自咕月进闱以来,到今已满月,末得看书。

内人身体极弱,而无病痛。

医者云:“必须服大补,乃可回元。”

现在所服之药,与母亲大人十五年前所服之白术黑方略同,差有效验。

儿女四人,皆平安顺如常。

去年寄家之银两,几次写信,求将分给戚族之数目,详实告我,而到今无一字见示,殊不可解。

以后务求将帐目开出寄京,以释我之疑,又余所欲问家乡之事甚多,兹另开一单,烦弟一条对,是祷!

兄国藩草。

(道光二十五年五月初五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致诸弟-喜述升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译文

四位弟弟们,初二一大早,皇上在宫门办理事务。我蒙受皇上的恩典,被提升为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第二天我上奏折表示感谢,皇上在勤政殿召见我,询问了四十多句话。那天和我一起升官的,有李菡升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罗停衍升任通政司副使,加上我一共是三个人。我承蒙祖父金泽的恩德,经常享受到这份荣耀,这次升官,实在出乎我的意料,我日夜担心,觉得自己实在没有足够的德行来担当这个职位。

各位弟弟们远在千里之外,必须帮助我弥补不足,时常写信指出我的过错。一定要让我不断积累美德,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事,这样才可能保持富贵,避免陷入危险。如果各位弟弟能经常给我提出忠告,那么你们就是我的良师益友了。各位弟弟也应该时刻保持敬畏之心,不要因为家里有人做官就敢侮辱别人,也不要因为自己有学问就敢骄傲自满,常怀这样的心态,才是积累福气的途径。

今年新科进士中擅长书法的人很多,尤其是湖南地区,萧史楼已经考中状元,周荇农去年考中中南元,孙芝房鼎臣又考中朝元,可以说是盛况空前。现在同乡中,追求词章之学的学者固然很多,追求性理之学的学者也不少,但将来省运必然不会很旺盛。

我身体安康,只是应酬太多,忙得没有时间看书。自从进入考场以来,到现在已经满月了,还没有时间看书。我妻子身体非常虚弱,但并没有生病。医生说:‘必须服用大补药,才能恢复元气。’现在服用的药,与母亲大人十五年前所服用的白术黑方差不多,有点效果。

我们四个孩子都平安健康。去年寄回家的银两,我多次写信,要求将分给亲戚的数目详细告诉我,但至今没有收到任何回信,实在让人不解。以后务必将账目列出寄到京城,以消除我的疑虑。另外,我还有许多关于家乡的事情想要询问,这里另开一张清单,麻烦弟弟们一一回复,非常感谢!

兄长国藩敬上。(道光二十五年五月初五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致诸弟-喜述升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注解

御门办事:指皇帝亲自到宫门处理政务。

詹事府:古代官署名,掌管皇后、太子等皇室事务。

右春坊:詹事府下属机构,负责太子教育。

右庶子:右春坊的官员,负责太子教育。

具折谢恩:向上级呈递奏折,表达感谢。

勤政殿:皇帝处理政务的宫殿。

天语垂问:皇帝亲自询问。

都察院:古代官署名,负责监察官员,相当于现代的监察委员会。

左副都御史:都察院的高级官员。

通政司:古代官署名,负责传达皇帝的命令和臣子的奏章。

副使:通政司的官员。

分之荣:分享荣誉。

匡我之不逮:帮助我弥补不足。

寄书现我之过:通过书信指出我的过错。

累切积德:积累美德。

持盈保民:保持国家的繁荣和民众的安宁。

带致颠危:导致国家动荡。

箴规:劝诫和规劝。

新进士:科举考试及第的士人。

善书:擅长书法。

中南元:科举考试中的第二等,即中元。

朝元:科举考试中的最高等级,即朝元。

词章:文学和诗词。

性理:关于道德和宇宙原理的学问。

咕月:农历的七月。

进闱:参加科举考试。

内人:对妻子的谦称。

白术黑方:一种中药方剂。

戚族:亲戚家族。

帐目:财务账目。

释我之疑:消除我的疑虑。

国藩:作者曾国藩的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致诸弟-喜述升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评注

四位老弟足下:

此句以亲切的称呼开篇,表达了写信人对四位弟弟的深情厚谊,为全文奠定了温馨的情感基调。

初二早,皇上御门办事。

此句简洁地描绘了早晨皇帝上朝的情景,体现了皇帝的勤政和对国家事务的重视。

余蒙天恩,得升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

此句是全文的核心,表达了写信人因皇帝的恩赐而获得升迁的喜悦,同时也流露出对皇恩的感激之情。

次日具折谢恩,蒙召见勤政殿天语垂问,共四十余句。

此句详细描述了写信人次日向皇帝谢恩并被召见的情景,展现了皇帝的关怀和对人才的重视。

是日同升官者,李菡升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罗停衍升通政司副使,及余共三人。

此句列举了与写信人一同升官的官员,体现了朝廷对人才的选拔和重用。

余蒙祖父金泽,频叨分之荣,此次升官,尤出意外,日夜恐惧修,实无德足以当之。

此句表达了写信人对升官的谦逊态度,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德行的担忧,体现了儒家的谦德思想。

诸弟远隔数千里,必须匡我之不逮,时时寄书现我之过。

此句强调了写信人对弟弟们的期望,希望他们能时常提醒自己的不足,体现了儒家兄弟间相互扶持的精神。

务使累切积德,不自我一人而呼,则庶几持盈保民,得免带致颠危。

此句进一步阐述了写信人对弟弟们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共同积累德行,以保家国平安。

诸弟能常进箴规,则弟即吾之良师益友也。

此句强调了兄弟间相互学习的重要性,体现了儒家兄弟间相互促进的理念。

诸弟亦宜常存敬畏,勿谓家有人作官,而遂敢于侮人,勿谓已有文学,而遂敢于情才傲人,常存此心,则是载福之道也。

此句告诫弟弟们要常存敬畏之心,不可因家中有官员而傲慢,体现了儒家对谦卑的重视。

今年新进士善书甚多,而湖南尤甚,萧史楼既得状元,而周荇农霆昌去岁中南元,孙芝房鼎臣又取朝元,可谓极盛。

此句对当年科举考试进行了评价,展现了湖南地区人才的兴盛,同时也体现了写信人对家乡的关心。

现在同乡请人,讲求词章之学者固多,讲求性理之学者亦不少,将来省运必不盛。

此句对当时学术风气进行了分析,认为过于追求词章和性理可能导致学术的衰落,体现了写信人对学术发展的担忧。

余身体平安,惟应酬太繁,目不暇给,自咕月进闱以来,到今已满月,末得看书。

此句表达了写信人对自身身体状况的描述,同时也流露出对未能静心读书的遗憾。

内人身体极弱,而无病痛。医者云:“必须服大补,乃可回元。”现在所服之药,与母亲大人十五年前所服之白术黑方略同,差有效验。

此句详细描述了写信人妻子的身体状况和治疗方法,体现了写信人对家人的关心。

儿女四人,皆平安顺如常。

此句对家庭状况进行了简要的描述,展现了写信人对家庭的温馨关怀。

去年寄家之银两,几次写信,求将分给戚族之数目,详实告我,而到今无一字见示,殊不可解。

此句表达了写信人对家书中未提及银两分配情况的疑惑,体现了写信人对家族事务的关注。

以后务求将帐目开出寄京,以释我之疑,又余所欲问家乡之事甚多,兹另开一单,烦弟一条对,是祷!

此句表达了写信人对弟弟们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将家中的账目和家乡的情况告知自己,体现了写信人对家族和家乡的深厚情感。

兄国藩草。(道光二十五年五月初五日)

此句是全文的结尾,表达了写信人对弟弟们的祝福,同时也注明了写信的日期,体现了写信人对细节的关注。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致诸弟-喜述升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4384.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