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致诸弟-具奏言兵饷事

作者: 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子城,晚清重臣、军事家、学者、政治家。曾国藩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统帅、文化名人,他一生致力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曾国藩是一位具有深厚儒家思想修养的学者,他注重家风的培养和家族的治理。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9世纪中期)。

内容简要:《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一系列书信合集,内容涉及为人处世、家庭教育、政治理政等方面。这些书信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政治理念和治家原则,还深刻揭示了他如何通过儒家思想教育子弟,传承家风的哲理。曾国藩在家书中强调道德修养、节俭为人、读书治学,提倡勤奋努力和自律自省。他的家书涉及了很多实际的管理经验和心灵感悟,也对后代家族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本书不仅是家族教育的经典之作,更是了解曾国藩个人思想和治家文化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致诸弟-具奏言兵饷事-原文

澄温植洪四弟左右:

三月初四发一家信,其后初九日,予上一折,言兵饷事,适于是日持以粤西事棘,恐现在彼中者,不堪寄此重托,特放赛中堂前往予折所言甚是,但目前难以举行,命将拆封存军机处,待粤西定后,再行办理,赛中堂清廉公正,名望素著,此行应可迅奏肤功。

但湖南近近粤西,兵差过境,恐州县不免借此生端,不无一番蹂躏耳。

魏亚农以三月十日出都,向于借银二十两,既系姻亲,又系黄生之侄,不能不借与渠,渠言到家后,即行送交予家,未知果然否?

叔父前信要鹅毛管眼药,并硇砂膏药,兹付回眼药百简,膏药千张,交魏亚农带回,呈叔父收存,为时行方便之用,其折底付回查收。

澄弟在保定,想有信交刘午峰处;昨刘有信寄子彦,而澄弟书未到,不解何故?已有信往保定去查矣。

澄弟去后,吾极思念,偶自外归,辄至其房,早起辄寻其室,夜或遣人往呼。

想弟在路途,弥思我也,书不一一,余俟续具,

兄国藩手草。

(咸丰元年三月十二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致诸弟-具奏言兵饷事-译文

澄温植洪四弟左右:

三月初四我们一家发了封信,之后初九那天,我上了一个奏折,说的是兵饷的事情。恰巧那天,因为粤西的事情很棘手,担心现在那里的人不能承担这个重任,所以特别让赛中堂前往。我说的奏折内容很正确,但目前难以实施,所以命令将奏折拆封后存放在军机处,等粤西的事情安定下来后再处理。赛中堂为人清廉公正,名声一直很好,这次出行应该能够迅速取得成效。但是湖南离粤西很近,兵差路过,恐怕州县会借此机会生事,难免会有一番骚扰。

魏亚农在三月十日离开京城,之前向我借了二十两银子,他既是姻亲,又是黄生的侄子,不能不借给他。他说是到家后就会送到我家,不知道是否真的会这样做?叔父之前来信要鹅毛管眼药和硇砂膏药,现在给你寄回一百筒眼药和一千张膏药,让魏亚农带回去给你,方便你使用,奏折的底稿也一并寄回给你查收。

澄弟在保定,我想你可能已经写信给刘午峰了;昨天刘有信寄给子彦,但是澄弟的信还没到,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已经写信去保定查问了。澄弟离开后,我非常想念他,偶尔从外面回来,就会去他的房间,早上会去找他的房间,晚上有时派人去叫他。我想你在路上,会更加想念我,信就写到这里,其他的事情我之后再详细告诉你,哥哥国藩亲笔。

(咸丰元年三月十二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致诸弟-具奏言兵饷事-注解

澄温植洪四弟左右:指写信的对象,澄温植洪四弟是对收信人的尊称。

三月初四:指农历三月初四这一天。

初九日:指农历三月初九这一天。

上一折:古代奏章的一种形式,这里指上奏折子。

兵饷事:指军队的粮饷问题。

粤西事棘:粤西地区的事情复杂困难。

赛中堂:指赛尚阿,清朝官员,曾任广东巡抚,此处指赛尚阿前往粤西。

清廉公正:形容赛尚阿为人清廉、公正。

名望素著:指赛尚阿的名声一直很好。

迅奏肤功:迅速上奏,取得显著成效。

州县:指地方上的行政单位,即州和县。

生端:指制造麻烦。

蹂躏:指欺压、摧残。

魏亚农:指魏亚农,此处指魏亚农向借银。

姻亲:指因婚姻关系而结成的亲戚。

黄生:指黄生,此处指黄生的侄子。

鹅毛管眼药:一种用于治疗眼睛疾病的药物。

硇砂膏药:一种用于治疗皮肤疾病的药物。

百简:一百个。

千张:一千张。

刘午峰:指刘午峰,此处指刘午峰处。

子彦:指子彦,此处指子彦处。

保定:指保定地区,此处指澄弟在保定。

刘:指刘某人,此处指刘某人写信给子彦。

手草:指亲手书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致诸弟-具奏言兵饷事-评注

澄温植洪四弟左右:

此句以谦逊的语气开头,表达了写信者的谦卑和对收信者的尊重,体现了古代书信往来中的礼仪之道。

三月初四发一家信,其后初九日,予上一折,言兵饷事,适于是日持以粤西事棘,恐现在彼中者,不堪寄此重托,特放赛中堂前往予折所言甚是,但目前难以举行,命将拆封存军机处,待粤西定后,再行办理。

此段文字详细描述了写信者对军事事务的关心和决策过程。‘一折’指的是奏折,古代官员向上级汇报工作或请示事项的文书。‘粤西事棘’表明当时粤西地区局势紧张,‘赛中堂’指的是赛中堂,一位清廉公正、名望素著的官员。此段文字反映了写信者对国家大事的忧虑和对官员廉洁的重视。

但湖南近近粤西,兵差过境,恐州县不免借此生端,不无一番蹂躏耳。

此句表达了写信者对地方局势的担忧,认为战争可能会给地方带来灾难,体现了写信者的人道主义精神。

魏亚农以三月十日出都,向于借银二十两,既系姻亲,又系黄生之侄,不能不借与渠,渠言到家后,即行送交予家,未知果然否?

此段文字描述了写信者对姻亲的关心和信任,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中亲情关系的重要性。

叔父前信要鹅毛管眼药,并硇砂膏药,兹付回眼药百简,膏药千张,交魏亚农带回,呈叔父收存,为时行方便之用,其折底付回查收。

此段文字体现了写信者对长辈的孝顺和对家人的关怀,同时也展现了古代医术的普及和医疗资源的共享。

澄弟在保定,想有信交刘午峰处;昨刘有信寄子彦,而澄弟书未到,不解何故?已有信往保定去查矣。

此段文字反映了写信者对家人的牵挂和对信件传递的关心,同时也体现了古代书信传递的不稳定性。

澄弟去后,吾极思念,偶自外归,辄至其房,早起辄寻其室,夜或遣人往呼。

此句表达了写信者对家人的深深思念,以及对家庭温暖的向往,体现了古代家庭观念的深厚。

想弟在路途,弥思我也,书不一一,余俟续具,兄国藩手草。

此句以谦逊的语气结尾,表达了写信者对家人的思念和对后续信件的期待,同时也体现了写信者的谦逊和礼貌。‘手草’指的是亲手书写,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素养和对文字的尊重。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致诸弟-具奏言兵饷事》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4382.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