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致四弟九弟-述应诏面陛之策

作者: 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子城,晚清重臣、军事家、学者、政治家。曾国藩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统帅、文化名人,他一生致力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曾国藩是一位具有深厚儒家思想修养的学者,他注重家风的培养和家族的治理。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9世纪中期)。

内容简要:《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一系列书信合集,内容涉及为人处世、家庭教育、政治理政等方面。这些书信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政治理念和治家原则,还深刻揭示了他如何通过儒家思想教育子弟,传承家风的哲理。曾国藩在家书中强调道德修养、节俭为人、读书治学,提倡勤奋努力和自律自省。他的家书涉及了很多实际的管理经验和心灵感悟,也对后代家族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本书不仅是家族教育的经典之作,更是了解曾国藩个人思想和治家文化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致四弟九弟-述应诏面陛之策-原文

沅澄弟左右:

初二接奉寄谕,饬沅弟迅速进京陛见,兹用排单恭禄谕旨,咨至弟处。

上年十二月,温斋先生力言京师上大夫于沅弟毫无间言,余吕知不久必有谕旨片召,特不料有如是之速。

余抉于日复奏一次,言弟所患夜不成寐之病,尚未痊愈,赶紧调理,一俟稍痊,即行进京,一面函商臣弟国荃,今将病状详细陈明云云。

沅弟奉旨后,望作一折,寄至金陵,附余发折之便更奏。

余意不寐屡醒之症,总由元二年用心太过,肝家亦暗暗受伤。

必须在家静养一年或右奏效,明春再行出山,方为妥善。

若此再后有谕旨来催,亦须稍能成寐,乃可应诏急出,不审两弟之意,以为何如?

筱荃来抚吾湘,诸事尚不至在有更张,惟次山以微罪去官,令人怅怅!

沅弟前函有长沙之行,想正值移宫换羽之际,难为情也。

(同治六年三月初四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致四弟九弟-述应诏面陛之策-译文

沅澄弟左右:

初二接到你寄来的信,得知朝廷命令你迅速进京觐见皇帝,现在用排单恭禄谕旨,通知到了你这里。去年十二月,温斋先生极力称赞京师的大夫对你评价很高,我知道不久后朝廷会有命令召唤你,但没想到这么快。

我已经决定每天再次上奏一次,说明你患的失眠症还没有完全康复,需要赶紧调理身体,一旦稍有好转,就会立即进京。同时,我也写信给我的弟弟国荃,现在将你的病情详细告诉他。

我猜测你失眠多次醒来的症状,可能是因为元二年你过于用功,肝脏也受到了暗中的伤害。必须在家静养一年或者右边的药奏效,明年春天再出山,才是妥善之策。如果之后还有命令催促,也必须等到稍微能入睡了,才能急速应诏出山。不清楚你的想法,你觉得如何?

筱荃来湖南担任巡抚,各方面的事情应该不会有大变动,只是次山因为小过错丢掉了官职,让人感到惋惜!你之前提到要去长沙,现在应该是宫廷迁移的时候,你一定觉得很难为情。

(同治六年三月初四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致四弟九弟-述应诏面陛之策-注解

沅澄弟:指作者的弟弟,沅澄是他的字。

寄谕:指上级或皇帝下达的命令或指示。

进京:指前往京城,古代中国的政治中心。

陛见:指臣子觐见皇帝。

排单:指安排好的日程表。

恭禄:指恭敬地接受禄位或荣誉。

谕旨:指皇帝的命令或旨意。

咨:指官方的文书或通知。

上年:指前一年,即上一年。

温斋先生:指某位先生,温斋是他的字或号。

上大夫:指古代高级官员,相当于现代的部长级别。

间言:指非议或批评。

吕:可能是“余”的笔误,指作者自己。

抉:指决定或选择。

日复奏:指每天上奏。

夜不成寐:指晚上无法入睡。

调理:指调养身体,使其恢复健康。

稍痊:指稍微好转。

函商:指写信商量。

臣弟:指自己的弟弟。

国荃:指作者的弟弟国荃的字或号。

病状:指病情。

陈明:指详细说明。

奉旨:指接受皇帝的命令。

一折:指一封奏折,古代官员向上级或皇帝呈递的文书。

金陵:指南京,古代中国的古都之一。

元二年:指某年的前两年,具体年份未提及。

用心太过:指用功过度。

肝家:指肝脏及其相关的生理功能。

暗暗受伤:指不知不觉中受到伤害。

右奏效:指向皇帝上奏并有效果。

出山:指从隐居或退隐状态中出来,比喻重新担任官职。

妥善:指妥当,合适。

不审:指不知道,不确定。

筱荃:指某人的字或号。

抚:指担任地方行政长官。

吾湘:指作者的家乡湖南。

更张:指改变,调整。

次山:指某人的字或号。

去官:指辞去官职。

怅怅:指失望或遗憾的样子。

移宫换羽:指比喻改变计划或策略。

同治六年:指同治年间的第六年,即1877年。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致四弟九弟-述应诏面陛之策-评注

沅澄弟左右:

此句以‘沅澄弟左右’开篇,体现了写信者对收信人的亲切与尊重,‘左右’一词在古代书信中常用于称呼对方,有‘左右近侍’之意,显示出写信者的谦逊和礼貌。

初二接奉寄谕,饬沅弟迅速进京陛见,兹用排单恭禄谕旨,咨至弟处。

此句描述了写信人接到朝廷的命令,要求沅弟迅速进京觐见皇帝。‘寄谕’指皇帝的命令或诏书,‘饬’意为命令,‘进京陛见’则是古代臣子觐见皇帝的礼节。‘排单恭禄谕旨’和‘咨至弟处’则说明了命令的传达方式和收信人的身份。

上年十二月,温斋先生力言京师上大夫于沅弟毫无间言,余吕知不久必有谕旨片召,特不料有如是之速。

此句中,写信人提到上年十二月温斋先生曾对沅弟赞誉有加,自己也有所预料,但没想到皇帝的命令来得如此之快。‘温斋先生’可能是指当时的某位官员或学者,‘上大夫’则是对高级官员的尊称,‘吕’是写信人的自称,‘片召’指皇帝的紧急召见。

余抉于日复奏一次,言弟所患夜不成寐之病,尚未痊愈,赶紧调理,一俟稍痊,即行进京,一面函商臣弟国荃,今将病状详细陈明云云。

此句中,写信人表达了自己对沅弟病情的关心,并说明自己已经多次上奏,请求等待沅弟病情好转后再进京。‘抉于日复奏’意为每天上奏一次,‘调理’指治疗,‘函商’则是通过书信商议,‘臣弟国荃’指的是写信人的弟弟,‘病状详细陈明’则是对病情的详细描述。

沅弟奉旨后,望作一折,寄至金陵,附余发折之便更奏。

此句要求沅弟在接到皇帝的命令后,写一份奏折寄到金陵,以便与自己的奏折一同上奏。‘一折’指一份奏折,‘金陵’是南京的古称,此处指沅弟的所在地。

余意不寐屡醒之症,总由元二年用心太过,肝家亦暗暗受伤。

此句中,写信人分析沅弟失眠的原因,认为是因为过去两年过于用心,导致肝气受损。‘不寐屡醒’指失眠多梦,‘元二年’可能是指过去两年,‘用心太过’和‘肝家亦暗暗受伤’则是对病因的深入分析。

必须在家静养一年或右奏效,明春再行出山,方为妥善。

此句提出了治疗失眠的建议,即在家静养一年,如果效果不佳,则等到明年春天再出山。‘右奏效’指治疗效果好,‘出山’指复出官场。

若此再后有谕旨来催,亦须稍能成寐,乃可应诏急出。

此句强调,如果之后还有皇帝的催促,沅弟也必须先保证自己能够稍微入睡,才能急速进京应诏。

不审两弟之意,以为何如?

此句以询问的口吻,表达了对弟弟们的关心和尊重,‘不审’意为不知,‘两弟’指沅弟和写信人的弟弟。

筱荃来抚吾湘,诸事尚不至在有更张,惟次山以微罪去官,令人怅怅!

此句中,写信人提到了筱荃来湖南担任地方官,并表示目前事务稳定,没有大的变动。‘抚吾湘’指担任湖南的地方官,‘次山’可能是某位官员的名字,‘以微罪去官’指因小罪被免职,‘怅怅’表示遗憾。

沅弟前函有长沙之行,想正值移宫换羽之际,难为情也。

此句中,写信人提到沅弟之前有去长沙的计划,但考虑到当时的情况,认为此举不太合适。‘长沙之行’指沅弟去长沙的计划,‘移宫换羽’可能是指朝廷内部的变动,‘难为情也’表示感到尴尬或不好意思。

(同治六年三月初四日)

此句以日期结束,表明了信件的写作时间,‘同治六年’是清朝的一个年号,‘三月初四日’则是具体的日期。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致四弟九弟-述应诏面陛之策》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437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