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子城,晚清重臣、军事家、学者、政治家。曾国藩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统帅、文化名人,他一生致力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曾国藩是一位具有深厚儒家思想修养的学者,他注重家风的培养和家族的治理。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9世纪中期)。
内容简要:《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一系列书信合集,内容涉及为人处世、家庭教育、政治理政等方面。这些书信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政治理念和治家原则,还深刻揭示了他如何通过儒家思想教育子弟,传承家风的哲理。曾国藩在家书中强调道德修养、节俭为人、读书治学,提倡勤奋努力和自律自省。他的家书涉及了很多实际的管理经验和心灵感悟,也对后代家族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本书不仅是家族教育的经典之作,更是了解曾国藩个人思想和治家文化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致四弟-述坚守作战之困难-原文
澄侯四弟左右:
此间军事,四眼狗纠同五伪玉救援安庆,
其打先峰者,已至集贤关,
九弟屡信皆言坚地后派,可保无虞,
但能坚守十日半月之久,城中粮米必难再支,
可期克复矣。
徽州六属俱平安,
欠饷多者七个月,少者四五六月不等,
幸军心尚未涣散。
江西省城戒严,
附近二三十里,处处皆贼,
余派鲍军往救。
湖北之南岸,已无一贼,
北岸德安随州等处,有金刘与成大吉三军,
必可口有起色。
余癣疾未痊,
日来天气亢燥,
甚以为苦;
幸公事勉细能了,
近日无积压之弊。
总督关防,
监政印信,
于初四日到营,
余即于初六日开用。
家中雇长沙园丁已到否?
菜蔬茂盛否?
诸子侄无傲气否?
傲为凶德,
惰为衰气,
二者皆败家之道。
戒惰莫如早起,
戒傲莫如多走路,
少坐轿。
望弟留心儆戒,
如闻我有傲惰之处,
亦写信来规劝。
(同治元年七月十四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致四弟-述坚守作战之困难-译文
澄侯四弟左右:
这里的军事情况,四眼狗(指某将领)联合五伪玉(指另一将领)去救援安庆,他们进攻的前锋已经到达集贤关,九弟(指另一位将领)多次来信都说坚守阵地后援,可以保证没有问题,但能坚守十天到半个月,城中的粮食和米粮必定难以再支撑,可以期待攻克的希望。
徽州六个属县都平安,欠薪时间长的有七个月,短的有四到六个月不等,幸运的是军心还没有涣散。
江西省城实行戒严,附近二十到三十里的地方,到处都是敌人,我派鲍军去救援。
湖北的南岸已经没有敌人,北岸的德安、随州等地方,有金刘和成大吉的三军,形势应该会有所好转。
我的皮肤病还没有痊愈,最近天气非常干燥,感到非常难受;幸运的是公务还能勉力细致地完成,近日没有积压的问题。
总督的关防和监政的印信,在初四日到达军营,我就在初六日开始使用。
家里雇佣的长沙园丁到了吗?菜园里的蔬菜长得旺盛吗?孩子们有没有骄傲的态度?骄傲是一种恶行,懒惰是一种衰败之气,这两者都是败家的原因。
戒除懒惰不如早起,戒除骄傲不如多走路,少坐轿。
希望弟弟你留心并警惕这些,如果听到我有骄傲或懒惰的地方,也请写信来规劝我。
(同治元年七月十四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致四弟-述坚守作战之困难-注解
澄侯四弟:澄侯是兄弟中的排行,四弟指的是作者的第四个弟弟。
军事:指战争或军事行动。
四眼狗:可能是指某位将领或军事人物,四眼狗在这里可能是对其外貌特征的贬称。
五伪玉:可能是指某位将领或军事人物,五伪玉可能是对其行为或品质的贬称。
安庆:地名,今属安徽省,是历史上的重要城市。
先峰:可能是指先锋部队,即战斗的最前沿部队。
集贤关:地名,古代的军事要塞。
九弟:作者的第九个弟弟,这里指的是家中的一位成员。
屡信:多次写信。
坚地后派:可能是指坚固的后方部署。
无虞:没有忧虑,安全无恙。
徽州六属:徽州地区的六个属县。
欠饷:欠发的军饷。
七个月:指欠发的时间长度,这里是七个月。
四五六月不等:指欠发的时间长度不等,这里是四到六月不等。
军心:军队的士气。
涣散:士气低落,纪律松散。
江西省城:指江西省的省会城市,今为南昌市。
戒严:军事管制,禁止一切非军事活动。
贼:指叛军或敌人。
鲍军:指鲍某领导的军队。
金刘与成大吉三军:指金刘、成大吉所领导的三个军队。
口有起色:形势有所好转。
癣疾:皮肤疾病,这里指作者的疾病。
亢燥:非常干燥。
勉细能了:努力细致地处理事务。
积压之弊:工作积压,处理不及时的问题。
总督关防:总督的印章,用于证明文件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监政印信:监督政务的印章,用于证明文件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初四日:农历或公历的初四日。
初六日:农历或公历的初六日。
长沙园丁:来自长沙的园艺工人。
菜蔬茂盛:蔬菜生长得很好。
诸子侄:众多的侄子侄女。
傲气:骄傲自大的气质。
惰:懒惰。
败家之道:导致家族衰败的原因。
儆戒:警惕,告诫。
规劝:劝告,劝说。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致四弟-述坚守作战之困难-评注
澄侯四弟左右:
此句开篇直接点明写信对象,简洁明了,体现了古文书信的直率与亲切。
此间军事,四眼狗纠同五伪玉救援安庆,其打先峰者,已至集贤关,九弟屡信皆言坚地后派,可保无虞,但能坚守十日半月之久,城中粮米必难再支,可期克复矣。
此段话详细描述了当时的军事形势,‘四眼狗’和‘五伪玉’是敌方将领的代称,‘集贤关’则是军事要地,‘九弟’则是对家中兄弟的称呼。作者用词精准,展现了其深厚的军事素养和对战局的准确判断。
徽州六属俱平安,欠饷多者七个月,少者四五六月不等,幸军心尚未涣散。
此句说明了徽州地区的局势相对稳定,但也提到了欠饷问题,反映了当时军队的财政状况和军心稳定的重要性。
江西省城戒严,附近二三十里,处处皆贼,余派鲍军往救。
‘江西省城戒严’和‘处处皆贼’反映了当时战乱频发的状况,‘余派鲍军往救’则显示了作者对局势的应对措施。
湖北之南岸,已无一贼,北岸德安随州等处,有金刘与成大吉三军,必可口有起色。
此句说明了湖北地区的战局已有好转,作者对局势的判断准确,展现了其敏锐的洞察力。
余癣疾未痊,日来天气亢燥,甚以为苦;幸公事勉细能了,近日无积压之弊。
作者在信中提及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公务处理情况,体现了其谦虚谨慎的品格和对工作的认真态度。
总督关防,监政印信,于初四日到营,余即于初六日开用。
此句说明了作者对公务的重视和效率,也反映了古代官员的严谨作风。
家中雇长沙园丁已到否?菜蔬茂盛否?诸子侄无傲气否?傲为凶德,惰为衰气,二者皆败家之道。
作者在信中关心家中的事务,体现了其家庭观念和对家族传承的重视。‘傲为凶德,惰为衰气’则是对家族成员的警示,提醒他们要警惕傲气和懒惰。
戒惰莫如早起,戒傲莫如多走路,少坐轿。
作者给出了具体的建议,教导家人如何克服傲气和懒惰,体现了其教子有方的家教。
望弟留心儆戒,如闻我有傲惰之处,亦写信来规劝。
此句再次强调了作者对家人的期望和关心,也体现了其谦逊的品质和对家人的信任。
(同治元年七月十四日)
结尾注明了写信的时间,体现了古文书信的严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