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子城,晚清重臣、军事家、学者、政治家。曾国藩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统帅、文化名人,他一生致力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曾国藩是一位具有深厚儒家思想修养的学者,他注重家风的培养和家族的治理。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9世纪中期)。
内容简要:《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一系列书信合集,内容涉及为人处世、家庭教育、政治理政等方面。这些书信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政治理念和治家原则,还深刻揭示了他如何通过儒家思想教育子弟,传承家风的哲理。曾国藩在家书中强调道德修养、节俭为人、读书治学,提倡勤奋努力和自律自省。他的家书涉及了很多实际的管理经验和心灵感悟,也对后代家族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本书不仅是家族教育的经典之作,更是了解曾国藩个人思想和治家文化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致九弟-述纪梁宜承荫-原文
沅弟左右:
臂疼尚未大愈,至为县念。
然治之之法,只宜贴膏药,不宜服水药。
余日内当赴金陵看视,正月当成行也。
尝奉寄谕,知少荃为季弟请二品恤典传,予谥建祠,一一允准,但未接阅谕旨耳。
陈栋之勇既好,甚慰甚慰!
纪梁宜荫一节,予亦思之再四,以其目未痊愈,读书作字,均难加功。
弟且有功于家庭根本之地,不将为同气之冠,亦为各族所罕,质谱祖父在天之灵,亦应如此。
九伏洲北渡之贼,果有若干?
吾意尚以南岸为重;
刘南云王峰臣两军,幸勿速调北渡。
盖北岸守定安合无庐舒五城,此外均可挽救,
南岸若失宁国,则不可救矣。
(同治二年正月廿七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致九弟-述纪梁宜承荫-译文
沅弟左右:
你的手臂疼痛还没有完全好,我很是挂念。但是治疗的方法,只适合贴膏药,不宜服用药物。我日内将前往金陵看望你,正月里就会动身。
我曾经奉寄谕旨,知道少荃为季弟请求二品恤典传,授予谥号并建立祠堂,这些我都一一批准了,只是还没有接到具体的谕旨。
陈栋的勇敢既好,让我非常欣慰。
关于纪梁应该荫封的事情,我也深思熟虑过,因为他眼睛还没有完全恢复,读书写字都难以继续努力。你不仅在家庭根本之地有功,而且在同气中也是佼佼者,为各族所罕见,按照祖父在天之灵的意愿,也应该如此。
九伏洲北渡的敌人,到底有多少?我认为南岸更为重要;刘南云和王峰臣两军,请不要急于调往北渡。
因为北岸守定了安合无庐舒五城,除此之外的地方都可以挽救,如果南岸的宁国失守,那就无法挽救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致九弟-述纪梁宜承荫-注解
沅弟左右:这是书信的开头,‘沅弟’是对收信人的称呼,‘左右’表示问候,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你好’。
臂疼尚未大愈:‘臂疼’指的是手臂的疼痛,‘尚未大愈’表示疼痛尚未完全康复。
至为县念:‘至为’表示非常,‘县念’是古代官职,这里指的是写信人的官职,这里表示写信人对收信人的关心。
膏药:一种外用药物,通过粘贴在皮肤上来治疗疼痛或疾病。
水药:指内服的药物。
金陵:今南京市的古称,这里指的是南京。
寄谕:皇帝下发给大臣的命令或指示。
少荃:指李鸿章,字少荃,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季弟:指李鸿章的弟弟。
二品恤典传:清朝官员死后,根据其官职给予的荣誉,二品是清朝官员的官阶之一。
谥建祠:对官员死后给予的尊称和建立祠堂。
纪梁宜荫:指纪梁宜,这里是对某人的称呼。
同气之冠:比喻兄弟中才能或地位最高的人。
质谱祖父:对祖父的尊称。
九伏洲: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北渡之贼:指从北方渡河过来的敌军。
宁国:地名,今安徽省宣城市宁国市,这里指的是宁国地区。
安合无庐舒五城:指安合、无庐、舒城五个城池。
挽救:这里指的是采取措施来阻止或减轻损失。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致九弟-述纪梁宜承荫-评注
此信为晚清时期曾国藩写给其弟曾国荃的书信,通过信中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曾国藩在军事、家庭、政治等多方面的考量与态度。
首先,信中提到‘臂疼尚未大愈,至为县念’,表现了曾国藩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同时也透露出他对弟弟的关心。这种对家人的关怀,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孝’的价值观。
接着,曾国藩提到‘治之之法,只宜贴膏药,不宜服水药’,这反映了他对医学知识的了解,同时也说明了他对弟弟健康的关心。
在军事方面,曾国藩提到‘九伏洲北渡之贼,果有若干?吾意尚以南岸为重’,这表明他在军事布局上的深思熟虑。他认为南岸的防守至关重要,因为一旦南岸失守,宁国将无法挽救。这种战略眼光,体现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中的‘以静制动’、‘守土有责’等原则。
此外,曾国藩提到‘刘南云王峰臣两军,幸勿速调北渡’,这表明他在军事调度上的谨慎。他认为这两支军队不宜急于北渡,因为北岸的防守已经稳固,而南岸的防守则需要更多的力量。
在政治方面,曾国藩提到‘尝奉寄谕,知少荃为季弟请二品恤典传,予谥建祠,一一允准,但未接阅谕旨耳’,这反映了他对朝廷政策的关注,同时也表明他对弟弟政治地位的关心。
最后,曾国藩提到‘陈栋之勇既好,甚慰甚慰!纪梁宜荫一节,予亦思之再四,以其目未痊愈,读书作字,均难加功。弟且有功于家庭根本之地,不将为同气之冠,亦为各族所罕,质谱祖父在天之灵,亦应如此’,这表明他在评价他人时,注重德才兼备,同时也体现了儒家文化中‘仁爱’、‘忠孝’等价值观。
总体来说,这封信展现了曾国藩在晚清时期,作为一个政治家、军事家、文化人的多方面素养。他在信中不仅关注军事、政治,还关心家庭、个人健康,体现了儒家文化中‘仁爱’、‘孝道’、‘忠诚’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