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子城,晚清重臣、军事家、学者、政治家。曾国藩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统帅、文化名人,他一生致力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曾国藩是一位具有深厚儒家思想修养的学者,他注重家风的培养和家族的治理。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9世纪中期)。
内容简要:《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一系列书信合集,内容涉及为人处世、家庭教育、政治理政等方面。这些书信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政治理念和治家原则,还深刻揭示了他如何通过儒家思想教育子弟,传承家风的哲理。曾国藩在家书中强调道德修养、节俭为人、读书治学,提倡勤奋努力和自律自省。他的家书涉及了很多实际的管理经验和心灵感悟,也对后代家族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本书不仅是家族教育的经典之作,更是了解曾国藩个人思想和治家文化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致九弟-述奏议乃为臣之事-原文
沅弟左右:
弟之谢恩折,尚可由安庆代作写代递,
初膺开府重任,心中如有欲说之话,
思自献于君父之前者,尽可随时陈奏,
奏议是人臣最要之事,弟须加一番工夫。
弟文笔不患不说明,但患不简洁,
以后从简当二字上著力。
(同治二年四月初一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致九弟-述奏议乃为臣之事-译文
沅弟左右:
弟弟的谢恩奏折,还可以由安庆代为撰写并递送。刚刚担任了开府的重任,心中如果有想要对君主和父亲说的话,都可以随时上奏,奏议是臣子最重要的事情,弟弟需要在这方面下功夫。
弟弟的文笔不怕不够说明问题,只是担心不够简洁,以后在简洁上多下功夫。
(同治二年四月初一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致九弟-述奏议乃为臣之事-注解
沅弟:指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字沅浦,是晚清著名的军事将领。
谢恩折:古代官员对皇帝的恩赐表示感谢而写的奏折。
安庆:地名,指安徽省的安庆市,历史上是重要的军事和政治中心。
开府:古代官职,指官员被授予一定的权力和辖区,可以设立府署,管理地方。
君父:古代对皇帝的尊称,此处指皇帝。
奏议:古代臣子向皇帝上奏的议政文书,是臣子向皇帝表达意见和建议的一种方式。
人臣:古代对臣子的称呼,指在朝为官的人。
工夫:指时间、精力或努力。
文笔:指写作的文采和技巧。
说明:表达清楚,使人容易理解。
简洁: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话。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致九弟-述奏议乃为臣之事-评注
此段文字为晚清时期曾国藩给其弟弟曾国荃的书信内容,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曾国藩作为一位家族长辈和朝廷官员的严谨治学态度以及对弟弟的关心与指导。
首先,‘沅弟左右’这一称呼体现了曾国藩对弟弟的亲切和尊重,‘左右’一词在古代书信中常用来表示对对方的敬称。
接着,‘弟之谢恩折,尚可由安庆代作写代递’这句话表明曾国藩允许弟弟将谢恩的奏折委托他人代笔,这既体现了曾国藩对弟弟的信任,也反映了他对奏折内容的重视。
‘初膺开府重任’中的‘开府’指的是官员被授予地方行政权,‘重任’则表明弟弟承担了重要的职责。曾国藩提醒弟弟,在新的职务上,心中若有想说的话,应随时向君主陈奏,这体现了儒家‘忠君’的思想。
‘奏议是人臣最要之事’这句话强调了奏议对于人臣的重要性,奏议是臣子向君主表达意见、建议和请求的正式途径,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治。
‘弟须加一番工夫’表明曾国藩对弟弟在奏议方面的能力提升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够在这方面下功夫。
‘弟文笔不患不说明,但患不简洁’这句话指出了弟弟在文笔上的优点和不足。曾国藩认为弟弟的文笔能够清晰地表达意思,但缺乏简洁性,因此他建议弟弟在今后的写作中注重简洁。
‘以后从简当二字上著力’这句话是曾国藩对弟弟写作的具体指导,‘简’指简练,‘当’指恰当,曾国藩希望弟弟在今后的写作中能够做到简练而恰当,避免冗长和啰嗦。
整体而言,这段文字体现了曾国藩对弟弟的关爱和指导,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国家政治和家族教育的重视。在晚清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曾国藩的这种家国情怀和严谨治学精神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