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致九弟-申请辞退一席

作者: 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子城,晚清重臣、军事家、学者、政治家。曾国藩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统帅、文化名人,他一生致力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曾国藩是一位具有深厚儒家思想修养的学者,他注重家风的培养和家族的治理。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9世纪中期)。

内容简要:《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一系列书信合集,内容涉及为人处世、家庭教育、政治理政等方面。这些书信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政治理念和治家原则,还深刻揭示了他如何通过儒家思想教育子弟,传承家风的哲理。曾国藩在家书中强调道德修养、节俭为人、读书治学,提倡勤奋努力和自律自省。他的家书涉及了很多实际的管理经验和心灵感悟,也对后代家族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本书不仅是家族教育的经典之作,更是了解曾国藩个人思想和治家文化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致九弟-申请辞退一席-原文

沅弟左右:

疏辞两席一节,弟所说甚有道理;

然处大位大权,而兼享大名,自古曾有几人?

能善其末路者,总须设法将权位二字,推让少许,减去几成,则晚节渐渐可以收场耳。

今因弟之所陈,不复专疏奏请,遇便仍附片申请;

但能于两席中辞退一席,亦是一妙。

李世忠处,余抉予以一函,一则四坝卡访请余派员经收,其银钱仍归渠用,

一则渠派人在西坝,封捆淮北之盐,与抢夺无异,请其迅速停止,看渠如何回复?

本月接两次家信,交来人带寄弟阅。

鼎三侄普读书,大慰大慰!

其眉宇本轩昂出群,又温弟郁抑过甚,必有稍伸之一日也。

弟军士气甚旺,可喜!

然军中消息甚微,见以为旺,即通骄机。

老子云:‘两军相对,哀者胜矣。’

其义最宜体验。

(同治二年正月十七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致九弟-申请辞退一席-译文

沅弟左右:

关于辞去两个职位的事情,你所说的很有道理;但是身处高位掌握大权,同时又享有盛名,自古以来有几个人能做到?能够妥善处理晚年的人,通常都需要想办法稍微推让一些权力和地位,减少一些,这样晚年才能有好的结局。现在因为你提出的建议,我不会再专门上疏奏请,有机会的时候还是会附上片状申请;只要能在两个职位中辞去一个,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李世忠那里,我给他写了一封信,一是我要求他去四坝卡访问,请我派人去接收,那里的银钱还是由他使用;二是他派人去西坝,封存了淮北的盐,这和抢夺没有区别,我要求他迅速停止,看看他会怎么回复?

这个月我收到了两封家信,已经交给送信的人带给你看了。鼎三侄子普读书,真是太让人欣慰了!他的气宇轩昂,出类拔萃,而且你一直郁郁寡欢,一定会有他发挥的一天。你军中的士气很旺盛,这很令人高兴!但是军中的消息很微妙,我看到士气旺盛,就想到可能是因为骄傲而导致的。

老子说:‘两军相对,哀者胜矣。’这句话的含义最值得我们去体验。

(同治二年正月十七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致九弟-申请辞退一席-注解

沅弟:指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字沅弟。

疏辞:上疏辞去官职或职位。

两席:指两个官职或职位。

大位大权:指高位的权力。

大名:指显赫的名声。

权位:指权力和地位。

末路:指人生的晚年。

推让:指退让,放弃。

收场:指结束或完成。

李世忠:指清朝末年的将领李世忠。

四坝卡:指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访请:请求或邀请。

经收:接受或管理。

银钱:指金钱。

西坝:指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封捆:指封锁或扣押。

淮北之盐:指淮北地区的盐。

抢夺:指强行夺取。

回复:答复或回应。

家信:家书,指家人的来信。

鼎三侄:指曾国荃的儿子曾国藩的侄子,名字不详。

普读书:普遍读书,指广泛阅读书籍。

轩昂出群:形容人的气度不凡,超出常人。

郁抑:忧郁,情绪低落。

伸:舒展,这里指情绪好转。

军士气:军队的士气。

通骄机:指军队士气过于旺盛可能导致的骄傲情绪。

老子:指春秋时期的哲学家老子,即李耳。

两军相对:指两支军队对峙。

哀者胜矣:指在两军对峙中,哀伤的一方往往能取得胜利,出自《老子》。

体验:亲身经历或领会。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致九弟-申请辞退一席-评注

沅弟左右:

此句以‘沅弟左右’开头,体现了书信的亲切感和私密性,‘沅弟’是对弟弟的称呼,显示出写信者与收信者之间的亲密关系。

疏辞两席一节,弟所说甚有道理;

‘疏辞两席’指的是辞去两个官职,‘一节’是指一个环节或一个方面。此句表明写信者认同弟弟的观点,认为辞去两个官职是有道理的。

然处大位大权,而兼享大名,自古曾有几人?

此句以反问的形式强调了大位大权与兼享大名的不易,同时也表达了写信者对弟弟所处位置的认同和担忧。

能善其末路者,总须设法将权位二字,推让少许,减去几成,则晚节渐渐可以收场耳。

这句话是书信的核心内容,写信者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诫弟弟在权位面前要懂得退让,减少权力的比重,以便在晚年能够保持清誉。

今因弟之所陈,不复专疏奏请,遇便仍附片申请;

‘专疏奏请’是指专门上疏请求,‘附片申请’是指在其他文件中附带申请。这句话说明写信者将根据弟弟的建议,不再专门上疏请求,而是适时地提出申请。

但能于两席中辞退一席,亦是一妙。

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辞去一个官职的益处,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李世忠处,余抉予以一函,一则四坝卡访请余派员经收,其银钱仍归渠用,一则渠派人在西坝,封捆淮北之盐,与抢夺无异,请其迅速停止,看渠如何回复?

这段话涉及到李世忠的事务,写信者通过一封信件传达了两个请求,一是请求李世忠允许派员经收四坝卡的银钱,二是要求停止在西坝封捆淮北盐的行为,并等待李世忠的回复。

本月接两次家信,交来人带寄弟阅。

这句话说明写信者收到了两次家信,并委托来人转交给弟弟阅读,体现了对家人的关心。

鼎三侄普读书,大慰大慰!

‘鼎三侄’是指写信者的侄子,‘普读书’表示侄子勤奋好学。这句话表达了写信者对侄子的赞赏和欣慰。

其眉宇本轩昂出群,又温弟郁抑过甚,必有稍伸之一日也。

这句话描述了侄子的气质和写信者对侄子未来的期待,认为侄子有出人头地的潜力。

弟军士气甚旺,可喜!

这句话是对弟弟军队士气的评价,认为士气旺盛是值得高兴的事情。

然军中消息甚微,见以为旺,即通骄机。

‘然’字转折,表明尽管士气旺盛,但军中消息不畅通,容易导致骄傲情绪的产生。

老子云:‘两军相对,哀者胜矣。’

这句话引用了《老子》的名言,表达了在战争中,士气低落的一方往往能够取得胜利的道理。

其义最宜体验。

‘其义’指的是《老子》中的这句话所蕴含的意义,‘宜体验’则是强调这种道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同治二年正月十七日)

这句话是书信的落款,标明了写信的日期,也是对书信时间的明确记录。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致九弟-申请辞退一席》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4356.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