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致九弟-战事宜自具奏

作者: 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子城,晚清重臣、军事家、学者、政治家。曾国藩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统帅、文化名人,他一生致力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曾国藩是一位具有深厚儒家思想修养的学者,他注重家风的培养和家族的治理。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9世纪中期)。

内容简要:《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一系列书信合集,内容涉及为人处世、家庭教育、政治理政等方面。这些书信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政治理念和治家原则,还深刻揭示了他如何通过儒家思想教育子弟,传承家风的哲理。曾国藩在家书中强调道德修养、节俭为人、读书治学,提倡勤奋努力和自律自省。他的家书涉及了很多实际的管理经验和心灵感悟,也对后代家族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本书不仅是家族教育的经典之作,更是了解曾国藩个人思想和治家文化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致九弟-战事宜自具奏-原文

沅弟左右:

专丁送信,具悉一切,所应复者,仍条列如左:

一、折稿皆轩爽条畅,尽可去得。

余平日好读东坡上神宗皇帝书,亦取其轩爽条畅,弟可常常取阅,多阅数十遍,自然益我神智。

譬如饮食,但得-般适口充肠,正不必求多品也。

金陵战事,弟自行具奏亦可,然弟总以不常奏事为妥。

凡督抚以多奏新事,不袭故常露面。

吾兄弟在此鼎盛之际,弟于此等处,可略退缩-步。

一、鲍军仍须由大胜关进孝陵卫,决不可由下面绕来。

待过中秋后,弟信一到,余别咨鲍由南头进兵。

一、弟骤添多管,与余平日规模不符;然赋势穷蹙之际,求合围亦是正办,余亦不敢以弟策为非。

恽中丞余曾保过,凡大臣密保人员,终身不宜提及一字,否则近于挟长,的于市恩。

此后余与湘中函牍,不敢多索饷项,以避挟长市恩之嫌。

弟不宜求之过厚,以避尽欢竭忠之嫌。

一、江西厘务,下半年当可略旺。

然余统兵已近十万,即半饷亦须三十万,思之胆寒。

弟处米除每月三千石外,本日又解四千石矣。(同治二年七月廿三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致九弟-战事宜自具奏-译文

沅弟啊,

专丁送来的信件我已经全部看过,一切都明白了。我应该回复的内容,我仍然按照以下条目来列出:

一、你的奏折稿件都写得非常清晰流畅,完全可以去掉。我平时喜欢读苏东坡给宋神宗皇帝的书信,也是因为它们清晰流畅。你经常阅读这些书信,多读几十遍,自然会提升你的智慧和见识。就像饮食一样,只要能适口填饱肚子,并不一定要追求品种繁多。

二、金陵的战事,你可以自己上奏,但我觉得你最好还是不要频繁上奏。一般来说,督抚们如果频繁上奏新事,不按常规露面。我们兄弟现在正处于事业巅峰时期,你在这些事情上可以稍微退一步。

三、你突然增加了许多职责,这与我平时所定的规模不符;但在形势紧迫的时候,寻求合围也是正确的做法,我也不敢认为你的策略是错误的。恽中丞我曾经保举过他,凡是大臣秘密保举的人员,终身都不应该再提一字,否则就接近于倚老卖老,显得是在施恩。从今以后,我在给湘中的信件中,不敢过多索要军饷,以避免倚老卖老施恩的嫌疑。

四、你不应该过分追求厚待,以避免显得过于热情和忠诚。

五、江西的厘金收入,下半年应该会稍微好一些。但是我已经统领了近十万的军队,即使只算一半的军饷,也需要三十万。想到这里,我都感到害怕。你那里除了每月三千石的米之外,今天又解送了四千石。(同治二年七月二十三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致九弟-战事宜自具奏-注解

沅弟左右:这里的’沅弟’指的是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左右’是对平辈或晚辈的尊称,表示亲切。

专丁送信:专丁是指专门负责送信的人,’专丁送信’意味着有专人负责送信,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

折稿:指文书、奏折的草稿。

轩爽条畅:形容文风清朗,条理清晰。

东坡上神宗皇帝书:指苏轼(东坡)给宋神宗皇帝的上书,苏轼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其文风豪放,此书是其政论代表作。

充肠:满足肚子,引申为满足需求。

金陵战事:指发生在南京的战事,金陵是南京的古称。

具奏:向上级汇报情况,提出请求或建议。

督抚:指地方行政的最高官员,包括总督和巡抚。

大胜关:位于南京市江宁区,是古代军事要地。

孝陵卫:位于南京市江宁区,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墓所在地。

鲍军:指鲍超的军队,鲍超是清朝末年的将领。

恽中丞:指恽宝惠,曾任江苏巡抚,’中丞’是对巡抚的尊称。

密保人员:指被秘密保荐的人员。

挟长:倚仗自己的长处或地位。

市恩:买施恩惠,指以恩惠换取回报。

江西厘务:指江西的税收事务。

厘金:旧时对商业流通环节征收的一种税。

半饷:指军饷的一半。

米:指粮食,这里指军粮。

三千石:古代的计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这里指三千斗米。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致九弟-战事宜自具奏-评注

沅弟左右:

此句以‘沅弟左右’开头,体现了书信的亲切和直接,‘左右’一词在古代书信中常用于称呼对方,表达了对收信人的尊重和亲近。

专丁送信,具悉一切,所应复者,仍条列如左:

‘专丁送信’说明信件传递的重视和保密性,‘具悉一切’表明写信人对收信人的情况了如指掌,‘条列如左’则是对后续内容的概述,体现了书信条理清晰的特点。

一、折稿皆轩爽条畅,尽可去得。

‘折稿’指的是文章的草稿,‘轩爽条畅’形容文章笔势豪放,条理清晰,‘尽可去得’则是对文章质量的肯定。此处东坡上神宗皇帝书被提及,表明写信人对东坡文风的推崇,同时也暗示了希望收信人能学习东坡之文风。

余平日好读东坡上神宗皇帝书,亦取其轩爽条畅,弟可常常取阅,多阅数十遍,自然益我神智。

‘东坡上神宗皇帝书’是苏轼写给宋神宗的一封信,此句表明写信人喜欢阅读此信,并从中获得启发。‘多阅数十遍’强调了阅读的深度和频率,‘自然益我神智’则是对阅读效果的肯定。

譬如饮食,但得一般适口充肠,正不必求多品也。

此句以饮食为喻,说明文章如饮食,重在适宜和满足需求,不必追求过多花样。

金陵战事,弟自行具奏亦可,然弟总以不常奏事为妥。

‘金陵战事’指的是当时的军事行动,‘自行具奏’表示写信人鼓励收信人直接向朝廷报告战事,‘不常奏事为妥’则是对收信人行为准则的指导。

凡督抚以多奏新事,不袭故常露面。

此句强调了官员应避免频繁上奏新事,以免显得过于张扬。

吾兄弟在此鼎盛之际,弟于此等处,可略退缩一步。

‘鼎盛之际’形容当时的繁荣景象,‘略退缩一步’则是对收信人行事风格的建议,意在提醒收信人应保持谦逊。

一、鲍军仍须由大胜关进孝陵卫,决不可由下面绕来。

此句是对军事行动的具体安排,强调鲍军应从大胜关进入孝陵卫,不可绕道而行。

一、弟骤添多管,与余平日规模不符;然赋势穷蹙之际,求合围亦是正办,余亦不敢以弟策为非。

‘骤添多管’指的是收信人突然增加了管理的事务,‘赋势穷蹙之际’则形容当时的困境,‘求合围亦是正办’表示在困境中采取合围的策略是正确的,‘余亦不敢以弟策为非’则是对收信人决策的支持。

恽中丞余曾保过,凡大臣密保人员,终身不宜提及一字,否则近于挟长,的于市恩。

此句提到写信人曾保举过恽中丞,并强调大臣不应提及被保举人员,以免显得偏私。

此后余与湘中函牍,不敢多索饷项,以避挟长市恩之嫌。

‘湘中函牍’指的是与湘中地区的书信往来,‘不敢多索饷项’则是对自己行为的约束,以免引起猜疑。

弟不宜求之过厚,以避尽欢竭忠之嫌。

此句是对收信人的劝诫,意在提醒收信人不要过分要求,以免显得贪婪。

一、江西厘务,下半年当可略旺。

‘江西厘务’指的是江西地区的税收事务,‘下半年当可略旺’则是对未来形势的预测。

然余统兵已近十万,即半饷亦须三十万,思之胆寒。

此句表明写信人担忧军饷问题,‘思之胆寒’形容了对财政压力的恐惧。

弟处米除每月三千石外,本日又解四千石矣。(同治二年七月廿三日)

此句记录了具体的粮食调拨情况,‘同治二年七月廿三日’则是时间标记,体现了书信的纪实性。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致九弟-战事宜自具奏》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4352.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