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致九弟-为政切不可疏懒

作者: 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子城,晚清重臣、军事家、学者、政治家。曾国藩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统帅、文化名人,他一生致力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曾国藩是一位具有深厚儒家思想修养的学者,他注重家风的培养和家族的治理。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9世纪中期)。

内容简要:《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一系列书信合集,内容涉及为人处世、家庭教育、政治理政等方面。这些书信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政治理念和治家原则,还深刻揭示了他如何通过儒家思想教育子弟,传承家风的哲理。曾国藩在家书中强调道德修养、节俭为人、读书治学,提倡勤奋努力和自律自省。他的家书涉及了很多实际的管理经验和心灵感悟,也对后代家族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本书不仅是家族教育的经典之作,更是了解曾国藩个人思想和治家文化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致九弟-为政切不可疏懒-原文

沅浦九弟左右:

初七初八连接二信,具悉一切。

亮一去时,信中记封有报销折稿,来信未经提及,或未得见耶?

廿六早地孔轰倒城垣数丈,而未克成功;此亦如人之生死,早迟时刻,自有一定,不可强也。

总理即已接札,则凡承上起下之公文,自不得不照申照行,切不可似我疏懒,置之不理也。

余生平之失,在志大而才疏,有实心而乏实力,坐是百无一成。

李去麟之长短,亦颇与我相似,如将赴湖北,可失至余家一叙再往。

润公近颇综核名实,恐亦未必投洽无间也。

近日身体略好,惟回思历年在外办事,愆咎甚多,内省增咎。

饮食起居,一切如常,无穷廑念。

今年若能为母亲大人另觅一善地,教子便略有长进,则此右豁然畅适矣。

弟年纪较轻,精力略胜于我,此际正宜提起全力,早夜整刷,昔贤谓宜用猛火煮,慢火温,弟今正用猛火之时也。

李次青之才,实不可及,吾在外数年,独觉惭对此人,弟可与之常通书信,一则稍表余之歉忧,一则凡事可以请益。

余京中书籍,承漱六专人取出,带至江苏松江府署中,此后或易报回。

书虽不可不看,弟此时以营务为重,则不宜常看书。

凡人为一事,以专而精,以纷而散。

荀子称“耳不两听而聪,目不两视而明”,庄子称“用志不纷,乃凝于神。”皆至言也!

(咸丰八年正月十一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致九弟-为政切不可疏懒-译文

沅浦九弟,你好:

初七和初八连续收到了你的两封信,一切都清楚了解了。

我离开的时候,信中提到有报销的文稿,但是你回信中没有提到,是不是没有看到呢?

二十六早上,地孔轰倒了城墙数丈,但是没有成功;这也像人的生死一样,早晚的时刻,自然有一定的规律,不可强求。

总理已经接到了命令,那么所有承上启下的公文,自然不得不按照规定申报和执行,切不可像我这样懒散,置之不理。

我一生中的失误,在于志向大而才能不足,有实心却缺乏实力,因此一事无成。

李去麟的优缺点,也颇像我,如果他要去湖北,可以先到我家来叙叙再走。

润公最近对名实进行了综合审查,恐怕也未必能完全投合。

最近身体稍微好了一些,只是回想过去在外面办事,犯的错误很多,自我反省增加了愧疚。

饮食起居都和平时一样,没有什么特别的烦恼。

今年如果能为我母亲大人找到一块好地方安葬,教育孩子就能有所进步,那就心里会舒畅很多。

你年纪比我轻,精力也比我旺盛,现在正是应该全力以赴的时候,日夜努力,就像古人说的,宜用猛火煮,慢火温,你现在就是用猛火的时候。

李次青的才华,实在无法比拟,我在外面几年,只有对他感到惭愧,你可以经常和他通信,一方面可以稍微表达我的歉意,另一方面可以向他请教。

我在京城的书籍,承蒙漱六专程取出,带到了江苏松江府署,以后可能会容易报回。

虽然书不可不看,但你现在以营务为重,就不应该经常看书。

人做一件事,要专一才能精通,要分散就会失败。荀子说‘耳朵不听两边的声音才能听得清楚,眼睛不看两处才能看得明白’,庄子说‘用志不分散,才能精神集中。’这都是至理名言!

(咸丰八年正月十一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致九弟-为政切不可疏懒-注解

沅浦九弟:指作者的弟弟,这里是对弟弟的称呼。

初七初八:指农历的初七和初八这两天。

连接二信:连续收到了两封信。

报销折稿:报销的文件草稿,指作者在信中提到的报销事宜。

廿六早:农历廿六的早上。

地孔:指地下的孔洞,这里可能是指挖掘地道。

城垣:城墙。

总理:指当时的总理,即政府的高级官员。

札:古代的一种文书,类似于现代的公文。

承上起下:指承前启后,处理上下级之间的公文。

志大而才疏:指有远大的志向但才能不足。

实心而乏实力:指有诚心但缺乏实际能力。

李去麟:指李去麟,作者的朋友。

综核名实:指综合考察名义和实际。

投洽无间:指交往融洽,没有隔阂。

无穷廑念:指无尽的忧虑。

母亲大人:对母亲的尊称。

善地:指好的墓地。

昔贤:指古代的贤人。

猛火煮,慢火温:比喻做事要急躁和耐心相结合。

李次青:指李次青,作者的朋友。

营务:指军事或政务。

专而精,以纷而散:指专心致志才能精通,心绪纷乱则会分散精力。

耳不两听而聪,目不两视而明:出自《荀子》,意思是耳朵不要同时听两个声音才能听清楚,眼睛不要同时看两个东西才能看清楚。

用志不纷,乃凝于神:出自《庄子》,意思是心志不分散,才能精神集中。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致九弟-为政切不可疏懒-评注

沅浦九弟左右:

此句开篇点明写信对象,体现了作者对九弟的亲切与尊重,同时也展现了古代书信的格式特点。

初七初八连接二信,具悉一切。

此句表明作者收到九弟的两封信,对信中所述内容已有所了解,体现了作者对九弟的关心和重视。

亮一去时,信中记封有报销折稿,来信未经提及,或未得见耶?

作者询问九弟是否收到之前寄出的报销折稿,表达了对九弟的关心,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官员间的公文往来。

廿六早地孔轰倒城垣数丈,而未克成功;此亦如人之生死,早迟时刻,自有一定,不可强也。

此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军事行动的成败比作人的生死,强调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不可强求。

总理即已接札,则凡承上起下之公文,自不得不照申照行,切不可似我疏懒,置之不理也。

作者以总理的决策为例,强调执行公文的严肃性,同时也反思自己的疏懒。

余生平之失,在志大而才疏,有实心而乏实力,坐是百无一成。

作者对自己一生进行了反思,认为自己的失败在于志向宏大而才能不足,内心有抱负却缺乏实际行动。

李去麟之长短,亦颇与我相似,如将赴湖北,可失至余家一叙再往。

作者与李去麟有相似之处,建议九弟在前往湖北之前,可以到家中相聚。

润公近颇综核名实,恐亦未必投洽无间也。

作者对润公的评价,认为其注重名实,但未必能投合无间。

近日身体略好,惟回思历年在外办事,愆咎甚多,内省增咎。

作者对自己在外的经历进行了反思,认识到自己的过错,内心感到愧疚。

饮食起居,一切如常,无穷廑念。

作者描述了自己的日常生活,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今年若能为母亲大人另觅一善地,教子便略有长进,则此右豁然畅适矣。

作者表达了对母亲的孝心,希望为母亲找到一个好的住处,以便更好地教育子女。

弟年纪较轻,精力略胜于我,此际正宜提起全力,早夜整刷。

作者对九弟的期望,希望他能够抓住年轻时的精力,努力奋斗。

昔贤谓宜用猛火煮,慢火温,弟今正用猛火之时也。

作者引用古人的话,勉励九弟要抓住年轻时的机会,努力拼搏。

李次青之才,实不可及,吾在外数年,独觉惭对此人,弟可与之常通书信。

作者对李次青的才华表示敬佩,建议九弟与其保持联系,以增长见识。

一则稍表余之歉忧,一则凡事可以请益。

作者希望通过书信与李次青交流,一方面表达自己的歉意,另一方面寻求他的指导。

余京中书籍,承漱六专人取出,带至江苏松江府署中,此后或易报回。

作者描述了自己在京中的书籍被取出,带到松江府署的情况,反映了古代官员的生活状态。

书虽不可不看,弟此时以营务为重,则不宜常看书。

作者认为在当前形势下,九弟应以营务为重,不宜过分关注书籍。

凡人为一事,以专而精,以纷而散。

作者引用荀子的话,强调专注的重要性。

荀子称“耳不两听而聪,目不两视而明”,庄子称“用志不纷,乃凝于神。”

作者引用庄子的名言,进一步强调专注的重要性。

皆至言也!(咸丰八年正月十一日)

作者以“至言”总结全文,强调以上言论的重要性,并注明了写信的时间。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致九弟-为政切不可疏懒》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434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