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致九弟-不必再行辞谢

作者: 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子城,晚清重臣、军事家、学者、政治家。曾国藩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统帅、文化名人,他一生致力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曾国藩是一位具有深厚儒家思想修养的学者,他注重家风的培养和家族的治理。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9世纪中期)。

内容简要:《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一系列书信合集,内容涉及为人处世、家庭教育、政治理政等方面。这些书信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政治理念和治家原则,还深刻揭示了他如何通过儒家思想教育子弟,传承家风的哲理。曾国藩在家书中强调道德修养、节俭为人、读书治学,提倡勤奋努力和自律自省。他的家书涉及了很多实际的管理经验和心灵感悟,也对后代家族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本书不仅是家族教育的经典之作,更是了解曾国藩个人思想和治家文化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致九弟-不必再行辞谢-原文

沅弟左右:

辞谢一事,本可浑浑言之,但未收回成命,已请筱泉子密代弟与余各拟一折矣,昨接弟咨,已换署新街,则不必再行辞谢。

吾辈所最宜畏人敬慎者,第一则以方寸为严师,其次则左右近习之人,如巡捕戈什幕府文案,及部下营哨官属,又其次乃畏清议。

今业已换称新衔,一切公文体制,为之一变,而又具疏辞官,已知其砂出于至诚矣。

弟应奏之事,暂不必忙。

左季帅奏专衔事之旨,厥后三个月始行拜疏;香琴巡抚及侍郎后,除疏辞复秦二次后,至今未另赛事。

弟非有要紧事件,不必专衔另奏,寻常报仗,仍由余办可也。

(同治二年四月十六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致九弟-不必再行辞谢-译文

沅弟左右:

关于辞谢的事情,本来可以随便说说,但既然已经不能收回之前的决定,我已经请筱泉子秘密代替我跟你各自拟了一份辞呈。昨天接到你的通知,你已经换到了新街的职位,所以就不必再进行辞谢了。

我们这些人最应该敬畏和谨慎对待的,首先是自己的内心,其次是身边的亲近之人,比如巡捕、戈什、幕府文案,以及部下的营哨官属,再其次是畏惧公众的清议。

现在你已经换上了新的官衔,所有的公文格式都随之改变,而你又上疏请求辞官,这表明你是出于极度真诚的。

你应当上奏的事情,暂时不必急于办理。左季帅上奏请求专衔的事情,三个月后才去上疏;香琴巡抚和侍郎之后,除了两次上疏辞官之后,至今没有其他特别的事情发生。

你没有紧急重要的事情,不必专门上疏奏报,平常的报事,仍然由我来处理就可以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致九弟-不必再行辞谢-注解

沅弟:指作者的弟弟,这里可能是指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

辞谢:辞去官职或职务,表示谦让或拒绝。

浑浑言之:说话含糊不清,没有明确表示。

成命:已经决定的事情,命令或决定。

筱泉子:人名,这里指的是曾国荃的幕僚。

密代:秘密代替。

余:我,作者自称。

各拟一折:各自草拟一份奏折。

咨:官府文书,这里指曾国荃的文书。

署新街:任命到新的街门或官职。

畏人敬慎:害怕别人的非议,谨慎行事。

方寸:指心,内心。

严师:严格的老师,这里比喻严格的自我要求。

左右近习之人:身边的亲近之人,如侍从、护卫等。

巡捕戈什:官府中的差役。

幕府文案:幕府中的文书工作。

部下营哨官属:下属的营哨官员及其属下。

清议:清议是指士大夫间的道德议论,这里指公众舆论。

新衔:新的官衔。

公文体制:公文格式和制度。

砂出于至诚:比喻真心诚意,出自内心的真诚。

左季帅:指左宗棠,季帅是对他的尊称。

专衔事:专指某项事务的官衔。

拜疏:上奏疏,即向皇帝上书。

香琴巡抚:指香琴担任巡抚,巡抚是地方行政长官。

侍郎:官职,相当于副部级。

疏辞复秦二次:上疏辞官两次,复秦可能是指恢复原职。

赛事:指官场上的活动或事件。

报仗:报告事项。

同治二年四月十六日:指同治二年(1863年)四月十六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致九弟-不必再行辞谢-评注

首先,这封书信的开头‘沅弟左右’体现了古代书信的称呼习惯,‘沅弟’是对收信人的亲切称呼,‘左右’则是古代书信中的一种敬称,用于表示对对方的尊敬。

‘辞谢一事,本可浑浑言之’这句话中,‘浑浑’一词形容言语含糊不清,此处作者用来自嘲自己的表达方式,同时也表达了对弟弟辞谢一事的宽容和理解。

‘但未收回成命,已请筱泉子密代弟与余各拟一折矣’这句话中,‘成命’指的是已经作出的决定,‘筱泉子’是作者请来帮忙的人,‘一折’指的是一份正式的文书。这里作者说明了自己已经请人代笔,处理了弟弟的辞谢事宜。

‘昨接弟咨,已换署新街,则不必再行辞谢’这句话表明弟弟已经更换了官职,因此不需要再进行辞谢,这也体现了古代官场中对于官员调动的一些规定和礼仪。

‘吾辈所最宜畏人敬慎者’这句话中,‘吾辈’指的是作者自己和弟弟,‘畏人敬慎’则是强调在官场中要谨慎行事,尊重他人。

‘第一则以方寸为严师’这里的‘方寸’指的是人的内心,‘严师’则是对内心自省的比喻,强调了内心修养的重要性。

‘其次则左右近习之人’这句话中,‘左右近习之人’指的是身边亲近的人,如巡捕、戈什、幕府文案等,作者提醒弟弟在官场中要尊重这些身边的人。

‘又其次乃畏清议’‘清议’指的是舆论,作者在这里强调了在官场中要重视舆论,不可忽视公众的看法。

‘今业已换称新衔,一切公文体制,为之一变’这句话说明了弟弟更换官职后,公文体制也随之改变,这是古代官场中常见的现象。

‘而又具疏辞官,已知其砂出于至诚矣’这里的‘疏辞官’指的是上疏辞去官职,‘砂’是‘砂’字的误写,此处应是指‘砂石’,比喻人的真诚。作者认为弟弟辞官是出于真诚,表示理解和支持。

‘弟应奏之事,暂不必忙’这句话中,作者对弟弟的奏事进行了指导,认为不必急于办理。

‘左季帅奏专衔事之旨,厥后三个月始行拜疏’这句话中,‘左季帅’指的是当时的官员,‘专衔’是指专门负责某项事务的官职,‘拜疏’是指上疏。作者以自己的经验提醒弟弟,处理专衔事务需要时间。

‘香琴巡抚及侍郎后,除疏辞复秦二次后,至今未另赛事’这句话中,‘香琴巡抚’和‘侍郎’是当时的官员,作者通过自己的观察,提醒弟弟不要急于行动。

‘弟非有要紧事件,不必专衔另奏,寻常报仗,仍由余办可也’这句话中,作者表示如果弟弟没有重要的事情,不需要专门上奏,一般的事情可以由自己来处理,体现了兄弟间的信任和关照。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致九弟-不必再行辞谢》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4346.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