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禀父母-附呈考差诗文

作者: 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子城,晚清重臣、军事家、学者、政治家。曾国藩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统帅、文化名人,他一生致力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曾国藩是一位具有深厚儒家思想修养的学者,他注重家风的培养和家族的治理。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9世纪中期)。

内容简要:《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一系列书信合集,内容涉及为人处世、家庭教育、政治理政等方面。这些书信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政治理念和治家原则,还深刻揭示了他如何通过儒家思想教育子弟,传承家风的哲理。曾国藩在家书中强调道德修养、节俭为人、读书治学,提倡勤奋努力和自律自省。他的家书涉及了很多实际的管理经验和心灵感悟,也对后代家族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本书不仅是家族教育的经典之作,更是了解曾国藩个人思想和治家文化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禀父母-附呈考差诗文-原文

男国藩跪禀

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

五月初二日,赴圆明园,

初六日在正大光明报考试,共二百七十人入场,湖南凡是十二人。

首题无为小人儒,次题任官惟贤才一节,诗题霖雨即零,得沾字。

男两文各六百字,全卷未错落一字。

惟久病之后,两眼朦胧,场中写前二开不甚得意,后五开略好。

今年考差,好手甚多,男卷难于出色。

兹命四弟誉头篇与诗一夔寄回,伏乞大人赐观,

男在场中不敢潦草,则知男病后精神,毫无伤损,可以放心。

犄男写卷不得意,则求大人不必悬望得差。

堂上大人不以男病为优,不以得差为望,则男心安逸矣。

男身上癣疾,经张医调治,已愈十之七八。

若从此渐渐好去,不过闰月,可奏全效。

离中大小平安,男妇有梦熊之喜,大约八九月当生。

四弟书法,日日长进。

冯树堂于五月十七到京,

以后纪泽仍请树堂教,四弟可专心读书。

六弟捐监,拟于本月内上兑,填写三代履历,里乡户长,一切男自斟酌,大人心可放心。

纪泽书已读至浩浩吴天,古诗己读半本,书皆熟,

三孙女皆平安,同乡各家皆如常。

京师今年久旱,屡次求雨,尚未优渥,皇上焦思,未知南省年岁何如也?

男谨禀。

(道光二十六年五月十七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禀父母-附呈考差诗文-译文

我曾国藩跪拜禀报,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五月初二日,我去了圆明园,初六日在正大光明殿参加考试,共有二百七十人参加,湖南共有十二人。考试的第一题是关于无为小人的儒家思想,第二题是关于任用官员只选贤才的问题,诗题是关于霖雨即零,得到沾字。我两篇文章各写了六百字,整张试卷没有错别字。只是因为久病之后,我的两眼有些模糊,在考场上写前两篇不太满意,后面的五篇稍微好一些。今年参加考试的人很多,我的试卷很难脱颖而出。现在让四弟抄写头篇和诗篇寄回家,请大人过目。我在考场不敢草率行事,这样大人就可以知道我病后精神状态良好,可以放心。如果我的试卷写得不好,请大人不要对我期望过高。

如果大人不以我的病为忧虑,也不以得差为期望,那么我就安心了。我身上的癣疾,经过张医生的调理,已经好了七八成。如果从这里开始慢慢好转,不过再过一个月,就可以完全康复。家中大小平安,我和妻子有喜讯,大约八九月的时候会生孩子。四弟的书法,每天都在进步。

冯树堂在五月十七日到达京城,之后纪泽仍然请树堂教他,四弟可以专心读书。六弟已经捐了监生,打算在本月内上兑,填写三代履历,里乡户长等一切事务,我自己会斟酌,大人的心可以放心。

纪泽的书法已经读到浩浩吴天,古诗已经读了一半,书都读得很熟,三个孙女都平安,同乡各家也都如常。京城今年久旱,多次求雨,但雨量仍然不足,皇上为此忧虑,不知道南方的年成如何?

我曾国藩谨此禀报。(道光二十六年五月十七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禀父母-附呈考差诗文-注解

男国藩:指曾国藩,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

父母亲大人:古代书信中对父母的尊称,表达对父母的尊敬和孝顺。

圆明园:清朝皇家园林,位于北京西北郊,是清代皇家园林的典范。

正大光明:清朝科举考试的考场名称,意味着公正、光明。

入场:指参加科举考试。

湖南凡是十二人:指湖南共有十二人参加这次科举考试。

无为小人儒:儒家思想中的概念,指不追求名利,不追求世俗功利的君子。

任官惟贤才:指选拔官员应当以才能和德行为标准。

霖雨即零,得沾字:古代诗词中的意境,霖雨即连绵不断的雨,得沾字表示得到润泽。

誉头篇:指文章的开头部分。

一夔:指一个人才,夔为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比喻人才。

伏乞:古代书信中的一种敬辞,表示请求。

癣疾:一种皮肤病,表现为皮肤瘙痒、脱屑等症状。

张医:指张姓的医生。

闰月:农历中的一种特殊月份,每19年出现7次,用来调整农历与太阳年之间的差异。

梦熊之喜:古代成语,指妇女怀孕后梦见熊,象征生男孩的好兆头。

捐监:指捐资入监,即通过捐资获得进入国子监学习的机会。

三代履历:指祖先三代人的生平事迹。

里乡户长:古代行政区划中的基层官员。

浩浩吴天:古代书籍的名称,指《吴越春秋》。

古诗:指古代诗歌。

同乡各家:指同乡的人家。

优渥:充足、丰盈。

南省:指南方的省份。

谨禀:古代书信中的一种敬辞,表示恭敬地禀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禀父母-附呈考差诗文-评注

男国藩跪禀的开头,即体现了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中的尊敬与谦卑。‘男国藩跪禀’中的‘跪禀’一词,表达了写信人对父母亲的极大尊敬,同时也透露出写信人的谦逊态度。

‘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中的‘万福金安’是一种常见的吉祥话,体现了写信人对父母的美好祝愿和深厚情感。

‘五月初二日,赴圆明园’这句话简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事件,体现了古文写作的简洁明了。

‘初六日在正大光明报考试’中的‘正大光明’指的是考场,体现了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公正与严肃。

‘湖南凡是十二人’中的‘凡是’表明了写信人对湖南考生的关注,同时也反映了地域情感。

‘首题无为小人儒,次题任官惟贤才’这两句话揭示了考试的内容,体现了古代科举考试对儒家思想的重视。

‘诗题霖雨即零,得沾字’中的‘霖雨即零’和‘得沾字’是诗歌题目,反映了古代科举考试对文学素养的要求。

‘男两文各六百字,全卷未错落一字’这句话表明了写信人对自己的认真态度,同时也体现了古文写作的严谨。

‘惟久病之后,两眼朦胧,场中写前二开不甚得意,后五开略好’中的‘久病之后’和‘两眼朦胧’反映了写信人的身体状况,同时也表达了对考试成绩的不满意。

‘今年考差,好手甚多,男卷难于出色’这句话表明了写信人对考试成绩的谦虚态度,同时也反映了当时考试的竞争激烈。

‘兹命四弟誉头篇与诗一夔寄回,伏乞大人赐观’中的‘兹’和‘伏乞’等词汇体现了古文写作的典雅。

‘男在场中不敢潦草,则知男病后精神,毫无伤损,可以放心’这句话表明了写信人对父母的关心,同时也体现了自己的责任感。

‘犄男写卷不得意,则求大人不必悬望得差’中的‘犄男’是对自己的谦称,‘悬望得差’则表达了父母对考试成绩的期望。

‘堂上大人不以男病为优,不以得差为望,则男心安逸矣’这句话体现了写信人对父母的理解与尊重。

‘男身上癣疾,经张医调治,已愈十之七八’中的‘癣疾’和‘张医’等词汇反映了古代医学知识。

‘若从此渐渐好去,不过闰月,可奏全效’这句话表明了写信人对病情恢复的信心。

‘离中大小平安,男妇有梦熊之喜,大约八九月当生’中的‘离中’指的是家庭,‘梦熊之喜’和‘当生’则是对家庭幸福的期盼。

‘四弟书法,日日长进’这句话体现了写信人对弟弟的关心和期望。

‘冯树堂于五月十七到京,以后纪泽仍请树堂教,四弟可专心读书’中的‘冯树堂’和‘纪泽’等人物名称体现了古文写作中对人物关系的描述。

‘六弟捐监,拟于本月内上兑,填写三代履历,里乡户长,一切男自斟酌,大人心可放心’这句话表明了写信人对家庭事务的关注和处理。

‘纪泽书已读至浩浩吴天,古诗己读半本,书皆熟,三孙女皆平安,同乡各家皆如常’中的‘浩浩吴天’和‘古诗’等词汇反映了写信人对子女教育的重视。

‘京师今年久旱,屡次求雨,尚未优渥,皇上焦思,未知南省年岁何如也’这句话体现了写信人对国家大事的关注。

‘男谨禀’这句话表明了写信人对信件结尾的恭敬态度,同时也体现了古文写作的规范。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禀父母-附呈考差诗文》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4336.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