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禀父母-请四弟送归诰轴

作者: 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子城,晚清重臣、军事家、学者、政治家。曾国藩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统帅、文化名人,他一生致力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曾国藩是一位具有深厚儒家思想修养的学者,他注重家风的培养和家族的治理。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9世纪中期)。

内容简要:《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一系列书信合集,内容涉及为人处世、家庭教育、政治理政等方面。这些书信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政治理念和治家原则,还深刻揭示了他如何通过儒家思想教育子弟,传承家风的哲理。曾国藩在家书中强调道德修养、节俭为人、读书治学,提倡勤奋努力和自律自省。他的家书涉及了很多实际的管理经验和心灵感悟,也对后代家族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本书不仅是家族教育的经典之作,更是了解曾国藩个人思想和治家文化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禀父母-请四弟送归诰轴-原文

男国藩跪禀

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

九月二三四日内,诰轴用玺,大约十八日右领到。

同乡夏阶平部丁内艰,二十日起程回南。

男因渠是素服,不便托带诰轴,又恐其在道拜客,或者耽搁。

祖母大人于月出廿九寿,若赶紧送回,尚可于寿辰迎接连轴。

祖母特命四弟束装出京,专送诰轴回家,与夏阶平同伴,计十一月十七八可到汉口。

汉口到岳州,不过三四天,雇轿五天可到家。

四弟到省,即专人回家,以便家中办事,迎接诰命。

见事难以逆料,风顺则坐船,风不顺则坐轿。

恐四弟道上或有风水阻隔,不能赶上祖母寿辰,亦未顺知。

家做生日酒,且不必办接诰封事。

若四弟能到,廿七日有信,廿八办鼓手香案,廿九接片可也。

倘四弟能到省之信,则廿九但办寿筵,明睥正月初八日接片可也。

倘四弟不归而托别人,不特廿九赶不上,恐初八亦接不到,此男所以特命四弟送归之意耳。

四弟数千里来京,伊意不愿遽归。

男与国子监祭洒车意园先生商议,令四弟在国子监报名,先交银数十两,即可给顶戴。

男因具呈为四弟报名,缴银三十两,其余俟明年陆续缴纳,缴完之日,即可领照。

男以此打发四弟,四弟亦欣然感谢。

且言愿在家中帮堂上大人照料家事,不愿再应小考,男亦颇以为然。

男等在京,身体平安,男妇生女后亦平善。

六弟决计留京,弟在江西,有信来甚好;陈岱云待之如胞弟,饮食教诲,极为可感!

书法亦大有长进,然无故而依人,究似非宜。

男写书与九弟,嘱其今年偕郭筠仙同伴回家,大约年底可到家。

男在京一切用度,自吸调度,家中不必挂心。

男谨禀。

(道光二十六年十月廿五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禀父母-请四弟送归诰轴-译文

我曾国藩跪拜禀告,祝父母亲大人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九月初二、三、四日内,诰轴用印,大约十八日可以送到。同乡夏阶平因家中有丧事,二十日起程回南方。我因为他是素服,不方便托他带诰轴,又担心他在路上拜访客人,可能会耽误时间。祖母大人于这个月的二十九日过生日,如果赶紧送回,还能在生日那天迎接诰轴。祖母特别命令四弟收拾行装出京,专门送诰轴回家,和夏阶平一起,预计十一月十七八号可以到汉口。

从汉口到岳州,不过三四天,雇轿五天就可以到家。四弟到省城后,立即派人回家,以便家中办事,迎接诰命。事情难以预料,风顺就坐船,风不顺就坐轿。担心四弟在路上可能会遇到风水阻碍,不能赶上祖母的寿辰,也没有事先通知。家里准备生日酒,不必办接诰封的事。如果四弟能到,二十七日会有信,二十八日准备鼓手和香案,二十九日接诰轴。如果四弟能到省城的消息,那么二十九日只办寿宴,初八日接诰轴就可以。

如果四弟不回来而托别人,不仅二十九日赶不上,恐怕初八也接不到,这就是我特别命令四弟送回的原因。四弟从几千里外来到京城,他不愿意立即回家。我和国子监祭洒车意园先生商量,让四弟在国子监报名,先交几十两银子,就可以得到官帽。我因为给四弟报名,交了三十两银子,其余的明年陆续交,交完之日,就可以领到官帽。我这样打发四弟,四弟也很高兴地表示感谢。还说愿意在家中帮堂上大人照料家事,不愿意再参加小考,我也觉得很有道理。

我们在京城,身体都平安,我妻子生了女儿后也一切正常。六弟决定留在京城,我在江西,有信来就好;陈岱云待他如亲弟弟,饮食教诲,非常感激!书法也有很大进步,但是无故依附别人,终究不是合适的选择。我写信给九弟,嘱咐他今年和郭筠仙一起回家,大约年底可以到家。我在京城的一切开销,我自己安排,家里不必担心。我谨此禀告。(道光二十六年十月廿五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禀父母-请四弟送归诰轴-注解

男国藩:指曾国藩,清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父母亲大人:对父母的尊称,表示尊敬。

万福金安:古代对长辈祝福的话语,意为祝愿长辈幸福安康。

诰轴:古代官员授予的文书,上面盖有皇帝的玉玺。

用玺:使用玉玺盖印。

部丁内艰:指同乡夏阶平的家人遭遇不幸。

素服:指不穿官服,表示哀悼。

祖母大人:对祖母的尊称。

月出廿九寿:指祖母的生日是农历二十九。

束装出京:整理行装离开京城。

汉口:湖北省的一个城市,长江中游的重要港口。

岳州:湖南省的一个城市,位于洞庭湖以南。

轿:古代的一种交通工具,用人力抬着。

省:指省城,即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所在的城市。

诰命:古代皇帝对官员或其家属的封号。

逆料:预料,预测。

风水:指地理环境对人的吉凶影响。

顶戴:古代官员的官帽。

国子监:古代的最高学府,负责培养官员。

祭洒车意园先生:指国子监的祭酒,即校长。

小考:指科举考试中的乡试。

郭筠仙: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的朋友。

调度:管理,安排。

谨禀:书信结尾时表示恭敬的用语。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禀父母-请四弟送归诰轴-评注

男国藩跪禀,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此句以‘跪禀’开篇,展现了男国藩对父母亲的尊敬和孝顺,‘万福金安’则是对父母安康的祝愿,体现了儒家孝道的思想。

九月二三四日内,诰轴用玺,大约十八日右领到。此句中‘诰轴用玺’指的是官方文书的使用,体现了古代官场的礼仪和程序。‘右领到’则是对文书送达的期待,也反映了男国藩对家中事务的关心。

同乡夏阶平部丁内艰,二十日起程回南。此句中的‘部丁内艰’指的是同乡夏阶平家中遭遇不幸,男国藩表示同情,并为其安排行程,体现了儒家仁爱的精神。

男因渠是素服,不便托带诰轴,又恐其在道拜客,或者耽搁。此句中‘素服’指的是夏阶平的丧服,男国藩不便托其携带诰轴,体现了对丧礼的尊重。同时,对夏阶平可能耽搁的担忧,也体现了男国藩的细心和周到。

祖母大人于月出廿九寿,若赶紧送回,尚可于寿辰迎接连轴。此句中‘月出廿九寿’指的是祖母的生日,男国藩希望尽快将诰轴送回,以便在祖母生日时一同庆祝,体现了对长辈的孝顺和对家庭和睦的重视。

祖母特命四弟束装出京,专送诰轴回家,与夏阶平同伴,计十一月十七八可到汉口。此句中‘特命’体现了对四弟的信任和重视,同时,与夏阶平一同回南,也是对同乡的照顾。

汉口到岳州,不过三四天,雇轿五天可到家。四弟到省,即专人回家,以便家中办事,迎接诰命。此句中,男国藩对四弟行程的详细安排,体现了对家事的细心和周到。

见事难以逆料,风顺则坐船,风不顺则坐轿。恐四弟道上或有风水阻隔,不能赶上祖母寿辰,亦未顺知。此句中,男国藩对四弟可能遇到的风水阻隔表示担忧,也体现了对家事的担忧。

家做生日酒,且不必办接诰封事。若四弟能到,廿七日有信,廿八办鼓手香案,廿九接片可也。此句中,男国藩对家中庆祝祖母生日的安排,体现了对家庭仪式的重视。

倘四弟能到省之信,则廿九但办寿筵,明睥正月初八日接片可也。此句中,男国藩对四弟是否能按时到达的期待,以及相应的庆祝安排,体现了对家庭团结的重视。

四弟不归而托别人,不特廿九赶不上,恐初八亦接不到,此男所以特命四弟送归之意耳。此句中,男国藩强调四弟亲自送诰轴回家的必要性,体现了对家庭责任的重视。

四弟数千里来京,伊意不愿遽归。男与国子监祭洒车意园先生商议,令四弟在国子监报名,先交银数十两,即可给顶戴。此句中,男国藩对四弟的安排,体现了对家族教育的重视和对四弟前程的关心。

男因具呈为四弟报名,缴银三十两,其余俟明年陆续缴纳,缴完之日,即可领照。男以此打发四弟,四弟亦欣然感谢。此句中,男国藩对四弟的安排,体现了对家族教育的重视和对四弟前程的关心,同时也展现了四弟的孝顺。

且言愿在家中帮堂上大人照料家事,不愿再应小考,男亦颇以为然。此句中,四弟的愿望与男国藩的想法相契合,体现了家族内部的和谐与共识。

男等在京,身体平安,男妇生女后亦平善。六弟决计留京,弟在江西,有信来甚好;陈岱云待之如胞弟,饮食教诲,极为可感!书法亦大有长进,然无故而依人,究似非宜。此句中,男国藩对家中成员的关心,以及对六弟教育的重视,体现了儒家教化的思想。

男写书与九弟,嘱其今年偕郭筠仙同伴回家,大约年底可到家。男在京一切用度,自吸调度,家中不必挂心。此句中,男国藩对九弟的关心和安排,以及对家中用度的安排,体现了对家庭责任的重视。

男谨禀。(道光二十六年十月廿五日)此句以‘谨禀’结尾,再次展现了男国藩对父母的尊敬和孝顺,同时也体现了古代文人对家书的重视。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禀父母-请四弟送归诰轴》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4326.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