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禀父母-敬请祖父换蓝顶

作者: 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子城,晚清重臣、军事家、学者、政治家。曾国藩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统帅、文化名人,他一生致力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曾国藩是一位具有深厚儒家思想修养的学者,他注重家风的培养和家族的治理。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9世纪中期)。

内容简要:《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一系列书信合集,内容涉及为人处世、家庭教育、政治理政等方面。这些书信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政治理念和治家原则,还深刻揭示了他如何通过儒家思想教育子弟,传承家风的哲理。曾国藩在家书中强调道德修养、节俭为人、读书治学,提倡勤奋努力和自律自省。他的家书涉及了很多实际的管理经验和心灵感悟,也对后代家族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本书不仅是家族教育的经典之作,更是了解曾国藩个人思想和治家文化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禀父母-敬请祖父换蓝顶-原文

男国藩跪禀

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

念九日接到手谕。

系九月底在县城所发者。

男等在京平安,身上癣毒,至今未得全好。

中间自九月中旬数日,即将面上痊愈,毫无疤痕,系陈医士之力,故升官时召见,无陨越之虑。

十月下半月,又觉微有痕迹,头上仍有白皱皮,身上尚如九月之常,照前七八月,则已去大音矣。

一切饮食起居,毫无患苦。

四弟六弟,用功皆有定课,昨二十八始开课作文。

孙男纪泽,《郑风》已读毕,古诗十九首亦已读毕,男妇及三孙女皆平顺。

前信言宗丈毅然家银三十两可也。

萧辛五处鹿胶,准在今冬寄到。

初十皇太后七旬万寿,皇上率百官行礼,四阿哥皆骑马而哑。

七阿哥仅八岁,亦骑马雍容,真龙种气象。

十五日,皇上颁恩诏于太和殿,十六日又生一阿哥,皇上于辛丑所六秩,竺寅年生八可哥,乙巳又生九阿哥,圣躬老而弥康如此。

男得请封章,如今年可用玺,则明春可寄回,如明复用玺,则秋喑寄回。

然既得诏旨,则虽诰轴未归,而恩已至矣。

望祖父先换顶,其四品补吸取,俟候男在京寄回。

可与诰轴并付。

湖南各家俱平安,余俟续具,

男谨禀。

(道光二十五年十月二十九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禀父母-敬请祖父换蓝顶-译文

我曾国藩跪着禀告,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在念九日收到了您的手谕。这封手谕是在九月底在县城发出的。我们在京城一切平安,我身上的癣毒至今还未完全痊愈。从九月中旬开始,脸上的癣毒已经基本痊愈,没有留下疤痕,这都是陈医生的治疗功劳,所以升官时得到了召见,不用担心会有闪失。到了十月的下半月,又觉得有些痕迹,头上还有白色的皱皮,身上的情况还和九月时差不多,比起前七八月已经大有好转。饮食起居一切都很正常,没有不适之处。四弟和六弟都有定期的学习课程,昨天二十八号才开始写作文。孙子纪泽,《郑风》已经读完了,古诗十九首也读完了,家里的妇女和三个孙女都一切顺利。

之前信中提到宗丈毅然决定家银三十两,应该是可以的。萧辛五处的鹿胶,预计会在今冬寄到。

初十皇太后七十大寿,皇上带领百官行礼,四阿哥都是骑马来的,但都没有说话。七阿哥才八岁,骑马的样子也很从容,真是龙种的风范。十五日,皇上在太和殿颁布了恩诏,十六日又生了一个阿哥,皇上在辛丑年六十岁,竺寅年生第八个阿哥,乙巳年生第九个阿哥,虽然年纪大了,但身体却更加健康。

我得到了请封的章,如果今年能用印章,那么明年春天就可以寄回,如果明年再用印章,那么秋天就可以寄回。但是既然已经得到了诏旨,那么即使诰轴还没有回来,恩赐也已经到了。希望祖父先换顶,四品补吸取的官职等待我在京城寄回。可以和诰轴一起寄过去。湖南的各家都平安,其他的事情我稍后再报告,我谨此禀告。(道光二十五年十月二十九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禀父母-敬请祖父换蓝顶-注解

男国藩:指曾国藩,清朝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父母亲大人:对父母的尊称,表达对父母的尊敬和孝顺。

万福金安:古代书信中常用的祝福语,表示祝愿对方幸福安康。

念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有登高、赏菊、饮菊花酒等习俗。

手谕:指上级或长辈的亲笔指示或命令。

县城:指县级城市,这里指曾国藩所在的县城。

癣毒:指皮肤病,这里指曾国藩身上的皮肤病。

陈医士:指医生,这里指为曾国藩治病的医生。

陨越:指失败或受挫。

定课:指规定的学习课程。

孙男纪泽:指曾国藩的孙子曾国纪泽。

《郑风》:《诗经》中的国风之一,为古代诗歌。

古诗十九首:古代诗歌选集,收录了十九首著名的古诗。

男妇及三孙女:指曾国藩的妻子和三个孙女。

宗丈:对长辈的尊称,这里指曾国藩的宗族长辈。

家银:家族中的银两,这里指家族财产。

萧辛五处:指某个地方或人,具体内容不详。

鹿胶:一种中药,具有滋补强壮的作用。

皇太后:指清朝的皇太后,这里指道光皇帝的母亲。

万寿:指皇帝或皇太后的生日,这里指皇太后的七十大寿。

阿哥:对皇子的称呼。

太和殿:故宫中的大殿,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

诰轴:古代官员的任命文书。

四品补吸取:指四品官员的补缺任命。

顶:指官帽上的顶珠,官员等级的象征。

诰轴并付:指将任命文书和官帽顶珠一起交付。

道光二十五年:指清朝道光皇帝的二十五年,即1845年。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禀父母-敬请祖父换蓝顶-评注

男国藩跪禀,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念九日接到手谕。系九月底在县城所发者。

此句开篇即表达了对父母的尊敬与问候,‘男国藩跪禀’一句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礼仪制度,同时也体现了国藩的谦逊。‘念九日接到手谕’则表明了国藩对家书的重视,以及他对家书中内容的期待。

男等在京平安,身上癣毒,至今未得全好。

此句中‘男等’一词,体现了国藩对家族成员的关心。‘身上癣毒’则暗示了国藩身体状况的不佳,但‘至今未得全好’又表达了他对病情的无奈与坚韧。

中间自九月中旬数日,即将面上痊愈,毫无疤痕,系陈医士之力,故升官时召见,无陨越之虑。

此句中,国藩对陈医士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同时也展现了他对自身病情的关注。‘无陨越之虑’则表达了他对升官后能够顺利履职的信心。

十月下半月,又觉微有痕迹,头上仍有白皱皮,身上尚如九月之常,照前七八月,则已去大音矣。

此句中,国藩对自身病情的描述细致入微,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病情变化的关注。‘已去大音’一句,则暗示了他对病情的好转。

一切饮食起居,毫无患苦。

此句表达了国藩对自身生活的满意,同时也体现了他的乐观态度。

四弟六弟,用功皆有定课,昨二十八始开课作文。

此句体现了国藩对家族教育的重视,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弟弟们的关爱。

孙男纪泽,《郑风》已读毕,古诗十九首亦已读毕,男妇及三孙女皆平顺。

此句中,国藩对孙子的教育成果表示满意,同时也表达了对家庭成员的关心。

前信言宗丈毅然家银三十两可也。

此句体现了国藩对家书的重视,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家书中内容的期待。

萧辛五处鹿胶,准在今冬寄到。

此句中,国藩对家书中提到的物品的关注,体现了他的细心与周到。

初十皇太后七旬万寿,皇上率百官行礼,四阿哥皆骑马而哑。七阿哥仅八岁,亦骑马雍容,真龙种气象。

此句中,国藩对皇室的尊敬之情溢于言表,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皇室成员的关注。

十五日,皇上颁恩诏于太和殿,十六日又生一阿哥,皇上于辛丑所六秩,竺寅年生八可哥,乙巳又生九阿哥,圣躬老而弥康如此。

此句中,国藩对皇室的尊敬之情再次体现,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皇室成员的关注。

男得请封章,如今年可用玺,则明春可寄回,如明复用玺,则秋喑寄回。

此句中,国藩对官职的关心,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家族荣誉的重视。

然既得诏旨,则虽诰轴未归,而恩已至矣。

此句体现了国藩对皇恩的感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家族荣誉的重视。

望祖父先换顶,其四品补吸取,俟候男在京寄回。

此句中,国藩对家族长辈的关心,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家族荣誉的重视。

可与诰轴并付。

此句体现了国藩对家族荣誉的重视,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家族成员的关心。

湖南各家俱平安,余俟续具,男谨禀。

此句中,国藩对家族成员的关心再次体现,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家书的重视。‘男谨禀’一句,则体现了国藩的谦逊与尊敬。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禀父母-敬请祖父换蓝顶》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4322.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