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子城,晚清重臣、军事家、学者、政治家。曾国藩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统帅、文化名人,他一生致力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曾国藩是一位具有深厚儒家思想修养的学者,他注重家风的培养和家族的治理。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9世纪中期)。
内容简要:《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一系列书信合集,内容涉及为人处世、家庭教育、政治理政等方面。这些书信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政治理念和治家原则,还深刻揭示了他如何通过儒家思想教育子弟,传承家风的哲理。曾国藩在家书中强调道德修养、节俭为人、读书治学,提倡勤奋努力和自律自省。他的家书涉及了很多实际的管理经验和心灵感悟,也对后代家族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本书不仅是家族教育的经典之作,更是了解曾国藩个人思想和治家文化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禀父母-不敢求非分之荣-原文
男国藩跪禀
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
九月十七日,接读家信,喜堂上各位老人安康,家事顺遂,无任欢慰!
男今不得差,六弟乡试不售,想堂上大人不免内忧,然男则以不得为喜。
盖天下之理,潢则招损,亢则有悔,日中则昃,月盈则亏,至当不易之理也。
男毫无学识,而官至学士,频频非分之弟,祖父母皆康强,可谓盛极矣。
现在京官,翰林中无重庆下者,惟我家独享难得之福。
是以男悚悚恐惧,不敢求非分之荣,但求堂上大人眠不得差,六弟不中为虑,则大慰矣!
况男三次考差,两次已得,六初次下场,年纪尚轻,尤不必挂心也。
同县黄正斋,乡试当外帘差,出闱即患痰病,时明时昧,近日略愈。
男癣疾近日大好,头面全下看见,身上亦好了。
在京-切自知谨慎。
男谨系。
(道光二十六年九月十九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禀父母-不敢求非分之荣-译文
男国藩跪拜禀报,祝父母亲大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九月十七日,接到家里的信,很高兴地得知家中的长辈们都身体健康,家里的事情也都很顺利,非常欣慰!我现在没有得到任何差事,六弟参加乡试也没有考中,我想长辈们心里不免会有些忧虑,但是我却因此感到高兴。因为天下的道理是,水满则溢会招来损害,过分则会后悔,太阳到了正午就会开始西斜,月亮满了就会开始亏损,这是不易改变的自然规律。我虽然没有多少学识,但官职已经到了学士,频繁地得到不应该有的荣誉,祖父母也都身体健康,可以说是非常幸运了。
我现在在京城做官,翰林院中没有比我更幸福的了,只有我们家独享这种难得的福气。因此我非常谨慎,不敢奢求过分的荣耀,只希望家中的长辈们能够安心,不用为六弟的落榜而担忧,那就非常欣慰了!何况我已经考了三次差事,两次都考中了,六弟第一次参加考试,年纪还小,更不用过于担心。
同县的黄正斋,作为乡试的外帘官,考试结束后就患上了痰病,时好时坏,最近才略有好转。我最近皮肤病也大有好转,头脸上的都已经好了,身上的也好多了。在京城的一切事务,我都会自己小心谨慎。男国藩谨报。(道光二十六年九月十九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禀父母-不敢求非分之荣-注解
男国藩:指曾国藩,清朝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曾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等职。
跪禀:古代书信中的一种敬语,表示写信人跪着向收信人禀报,用以表达尊敬之情。
父母亲大人:对父母的尊称,表示尊敬和亲昵。
万福金安:古代书信中常用的吉祥话,表示祝福对方福寿安康。
九月十七日:指具体的日期,此处用于记录写信的时间。
家信:指从家中寄来的信件。
喜堂上各位老人安康:喜堂上指的是家中长辈居住的地方,此处表示家中长辈身体健康。
家事顺遂:家中事务顺利,没有遇到困难。
无任欢慰:非常高兴和欣慰。
不得差:没有获得官职或差事。
六弟乡试不售:六弟参加乡试(科举考试的一种)没有中举。
内忧:指家庭内部的忧虑和担心。
潢:同“荒”,指田地荒芜,比喻事物衰败。
招损:招致损失或不幸。
亢:过于强盛,超出常度。
悔:后悔,表示对过去行为的懊悔。
日中则昃:太阳到了正午就要偏西,比喻事物发展到极点就会衰落。
月盈则亏:月亮圆满后就会逐渐亏损,比喻事物发展到极点就会走向反面。
至当不易之理也:这是不可改变的道理。
学士:古代官职,相当于现代的大学教授或研究员。
频频非分之弟:指曾国藩经常得到不应得的荣誉或官职。
祖父母:指曾祖父和曾祖母,是曾国藩的长辈。
康强:身体健康,强壮。
盛极矣:非常兴盛,达到了极点。
京官:指在京城(北京)任职的官员。
翰林:古代官署名,后成为高级文官的代称。
重庆下者:指有重庆(指地位或待遇)的人。
悚悚恐惧:非常害怕,担心。
求非分之荣:追求不应该得到的荣誉。
眠不得差:睡不好,担心忧虑。
考差:科举考试中的乡试和会试,差即试。
癣疾:一种皮肤病,可能是指银屑病。
大好:病情好转,情况很好。
谨系:表示谨慎地系上,此处可能是指将信件系好。
道光二十六年九月十九日:指具体的日期,此处用于记录写信的时间。道光是清朝皇帝的年号,二十六年即道光二十六年。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为政篇-禀父母-不敢求非分之荣-评注
男国藩跪禀,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此句开篇即表达了对父母的尊敬与祝福,体现了儒家孝道文化的精髓。‘跪禀’二字,更是凸显了国藩对父母的尊敬之情,符合古代礼仪规范。
九月十七日,接读家信,喜堂上各位老人安康,家事顺遂,无任欢慰!此句传达了国藩收到家信后的喜悦之情,‘无任欢慰’四个字,表达了他对家人安康的欣慰之情。
男今不得差,六弟乡试不售,想堂上大人不免内忧,然男则以不得为喜。盖天下之理,潢则招损,亢则有悔,日中则昃,月盈则亏,至当不易之理也。此段话中,国藩表达了自己对仕途的淡泊态度,认为‘不得’也是一种‘喜’,体现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同时,他引用了‘潢则招损,亢则有悔’等成语,显示出他深厚的文化底蕴。
男毫无学识,而官至学士,频频非分之弟,祖父母皆康强,可谓盛极矣。此句中,国藩自谦地说自己‘毫无学识’,实则是在表达自己对官职的谦逊态度。‘频频非分之弟’则是对自己官职升迁速度的谦虚描述,而‘祖父母皆康强’则是对家族幸福的庆幸。
现在京官,翰林中无重庆下者,惟我家独享难得之福。是以男悚悚恐惧,不敢求非分之荣,但求堂上大人眠不得差,六弟不中为虑,则大慰矣!况男三次考差,两次已得,六初次下场,年纪尚轻,尤不必挂心也。此段话中,国藩表达了自己在官场上的谨慎态度,以及对家人的关爱。‘悚悚恐惧’表现了他对权力的敬畏,‘但求堂上大人眠不得差’则是对家人的关心。
同县黄正斋,乡试当外帘差,出闱即患痰病,时明时昧,近日略愈。男癣疾近日大好,头面全下看见,身上亦好了。在京-切自知谨慎。男谨系。(道光二十六年九月十九日)此段话中,国藩关心同乡黄正斋的病情,同时也关心自己的身体状况。‘男谨系’则是对家人的承诺,表示自己会谨慎行事。
整篇文章,国藩以谦逊、谨慎的态度表达了对家人的关爱,以及对官场的敬畏。这种儒道思想相结合的文风,体现了古代士大夫的道德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