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郭璞(276年—324年),字子真,东晋时期著名的学者、文学家和博物学家。郭璞精通地理学、文学、医学等多个领域,他的博物学作品《博物志》在中国古代博物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郭璞的学术思想深刻,善于通过实地考察和总结经验,给后代留下了丰富的自然知识。
年代:成书于东晋(约公元300年左右)。
内容简要:《博物志》是郭璞总结自然界各种现象的集大成之作,是中国古代博物学的经典之一。书中详细描述了动植物、矿物等自然物质,并结合古代神话与自然界奇异现象,为后世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自然学资料。郭璞不仅对植物、动物等自然生物的分类、特点作了详细描述,还对各类矿物、山川景观及神秘现象进行了考察和记录。《博物志》所描述的这些自然现象,为了解中国古代的自然观、地理观和哲学观提供了宝贵资料,展现了古人对自然世界的观察和探索。书中内容不仅有助于自然科学研究,也体现了古代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博物志-序-原文
余视《山海经》及《禹贡》、《尔雅》、《说文》、地志,虽曰悉备,各有所不载者,作略说。
出所不见,粗言远方,陈山川位象,吉凶有征。
诸国境界,犬牙相入。
春秋之后,并相侵伐。
其土地不可具详,其山川地泽,略而言之,正国十二。
博物之士,览而鉴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博物志-序-译文
我看过了《山海经》以及《禹贡》、《尔雅》、《说文解字》和地方志,虽然它们都说得很全,但各自都有没有记载的地方,所以我写了这篇略说。
这些书没有记载的内容,我就大致描述一下远方的见闻,陈述山川的位置和形状,以及吉凶的征兆。
各个国家的边界犬牙交错,相互穿插。
春秋时期之后,各国开始相互侵略和攻打。
关于这些土地的具体情况无法一一详述,但简略地说,有十二个正国。
博学多识的人可以阅读这篇略说,从中得到启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博物志-序-注解
《山海经》:《山海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地理志和神话集,包含了对山川地理、神话传说、民族、物产、药物、祭祀等多方面的记载,是中国古代地理、神话、民俗等文化的重要资料。
《禹贡》:《禹贡》是《尚书》中的一篇,主要记载了大禹治水后,将天下划分为九州,并描述了各州的地理、物产、贡赋等情况,反映了古代中国的地理观念和行政管理。
《尔雅》:《尔雅》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词典,收录了大量的古代汉语词汇、动植物名称、地理名称等,是研究古代汉语和文化的参考书。
《说文》:《说文解字》是东汉学者许慎编写的一部汉字字典,对汉字的形、音、义进行了详细的解释,是中国最早的系统汉字学著作。
地志:地志是指关于某一地区或国家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书籍,类似于现代的地理志。
悉备:悉备指的是详尽完备,没有遗漏。
略说:略说即简要的说明或概述。
出所不见:出所不见指的是超出所见,指超出人们通常所知道或见过的内容。
粗言远方:粗言指的是粗略地描述,远方则指远方的地理。
陈山川位象:陈指的是陈述,山川位象即山川的地理位置和形状。
吉凶有征:吉凶有征指的是吉凶祸福的预兆或迹象。
诸国境界:诸国指的是多个国家,境界即国界。
犬牙相入:犬牙相入形容国界交错,像狗牙一样参差不齐。
春秋之后:春秋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之后即春秋时期之后。
并相侵伐:并相侵伐指的是各个国家之间相互侵略和征伐。
其土地不可具详:其土地指的是那些国家的土地,不可具详即无法详细描述。
其山川地泽:其山川地泽指的是那些国家的山川和湖泊。
略而言之:略而言之即简单地概括。
正国十二:正国指的是中原地区的国家,十二可能是指春秋时期的十二诸侯国。
博物之士:博物之士指的是博学多识的人。
览而鉴焉:览而鉴焉即阅读并从中吸取教训或经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博物志-序-评注
余视《山海经》及《禹贡》、《尔雅》、《说文》、地志,虽曰悉备,各有所不载者,作略说。
此句开篇点明作者对于古代文献的审视态度。作者提到《山海经》、《禹贡》、《尔雅》、《说文》以及地志等文献,认为它们虽然详尽,但仍有所遗漏。‘作略说’表明作者将对此进行简要的阐述,体现了作者对于古代文献的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
出所不见,粗言远方,陈山川位象,吉凶有征。
‘出所不见’意指揭示那些未被前人记载的事物,‘粗言远方’则是对这些事物的大致描述。‘陈山川位象’指作者对山川的地理位置和形态进行了详细描述,‘吉凶有征’则暗示山川的形态与吉凶祸福有关,体现了古代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
诸国境界,犬牙相入。
‘诸国境界’指的是古代各个国家的边界,‘犬牙相入’形容边界交错复杂,如同犬牙交错。这一描述生动地展现了古代国家边界的实际情况,也反映了当时政治地理的复杂性。
春秋之后,并相侵伐。
‘春秋之后’指的是春秋时期之后,即战国时期。‘并相侵伐’说明在那个时期,各国之间频繁发生战争,争夺领土和资源。这一句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也为下文对土地和山川的描述提供了时代背景。
其土地不可具详,其山川地泽,略而言之,正国十二。
‘其土地不可具详’表明作者对于当时各国的土地情况无法详细描述。‘其山川地泽’则是对山川、湖泊等自然地理的简要概括。‘略而言之,正国十二’说明作者以简略的方式描述了十二个主要国家的地理情况,体现了作者对地理知识的概括能力。
博物之士,览而鉴焉。
‘博物之士’指的是具有广泛知识的人,‘览而鉴焉’则表示通过阅读这些内容,可以从中获得知识和启示。这句话强调了《山海经》等文献的价值,不仅为当时的人们提供了地理知识,也为后世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