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成公-成公七年

作者: 相传为左丘明,鲁国史官,与孔子同时代或稍晚。

年代: 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共255年的历史。

内容简要: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以《春秋》为纲,详细记载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塑造了众多鲜活的历史人物形象,展现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成公-成公七年-原文

七年春,王正月,鼷鼠食郊牛角,改卜牛。

鼷鼠又食其角,乃免牛。

吴伐郯。

夏五月,曹伯来朝。

不郊,犹三望。

秋,楚公子婴齐帅师伐郑。

公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曹伯、莒子、邾子、杞伯救郑。

八月戊辰,同盟于马陵。

公至自会。

吴入州来。

冬,大雩。

卫孙林父出奔晋。

【传】

七年春,吴伐郯,郯成。

季文子曰:“中国不振旅,蛮夷入伐,而莫之或恤,无吊者也夫!《诗》曰:‘不吊昊天,乱靡有定。’其此之谓乎!有上不吊,其谁不受乱?吾亡无日矣!”

君子曰:“知惧如是,斯不亡矣。”

郑子良相成公以如晋,见且拜师。

夏,曹宣公来朝。

秋,楚子重伐郑,师于氾。诸侯救郑。

郑共仲、侯羽军楚师,囚郧公钟仪,献诸晋。

八月,同盟于马陵,寻虫牢之盟,且莒服故也。

晋人以钟仪归,囚诸军府。

楚围宋之役,师还。

子重请取于申、吕以为赏田,王许之。

申公巫臣曰:“不可。此申、吕所以邑也,是以为赋,以御北方。若取之,是无申、吕也。晋、郑必至于汉。”

王乃止。

子重是以怨巫臣。

子反欲取夏姬,巫臣止之,遂取以行。

子反亦怨之。

及共王即位,子重、子反杀巫臣之族子阎、子荡及清尹弗忌及襄老之子黑要,而分其室。

子重取子阎之室,使沈尹与王子罢分子荡之室,子反取黑要与清尹之室。

巫臣自晋遗二子书曰:“尔以谗慝贪惏事君,而多杀不辜。余必使尔罢于奔命以死。”

巫臣请使于吴,晋侯许之。

吴子寿梦说之。

乃通吴于晋。

以两之一卒適吴,舍偏两之一焉。

与其射御,教吴乘车,教之战陈,教之叛楚。

寘其子狐庸焉,使为行人于吴。

吴始伐楚,伐巢,伐徐。

子重奔命。

马陵之会,吴入州来。

子重自郑奔命。

子重、子反于是乎一岁七奔命。

蛮夷属于楚者,吴尽取之。

是以始大,通吴于上国。

卫定公恶孙林父。

冬,孙林父出奔晋。

卫侯如晋,晋反戚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成公-成公七年-译文

七年的春天,周王的正月,鼷鼠咬食了郊祭用的牛的角,于是改卜另一头牛。

鼷鼠又咬食了这头牛的角,于是免除了这头牛的祭祀。

吴国攻打郯国。

夏季五月,曹伯来朝见。

没有举行郊祭,但仍然进行了三望之礼。

秋天,楚国的公子婴齐率领军队攻打郑国。

鲁公与晋侯、齐侯、宋公、卫侯、曹伯、莒子、邾子、杞伯一起救援郑国。

八月戊辰日,诸侯在马陵结盟。

鲁公从会盟地返回。

吴国进入州来。

冬天,举行了大雩祭。

卫国的孙林父逃奔到晋国。

【传】

七年的春天,吴国攻打郯国,郯国求和。

季文子说:“中原国家不整顿军队,蛮夷入侵,却没有人去关心,这是没有怜悯之心啊!《诗经》说:‘不怜悯上天,混乱就不会停止。’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如果上位者不怜悯,谁不会受到混乱的影响呢?我们灭亡的日子不远了!”

君子说:“能够如此警惕,就不会灭亡了。”

郑国的子良辅佐成公前往晋国,拜见并请求援军。

夏天,曹宣公来朝见。

秋天,楚国的子重攻打郑国,军队驻扎在氾地。诸侯救援郑国。

郑国的共仲和侯羽率领军队对抗楚军,俘虏了郧公钟仪,将他献给晋国。

八月,诸侯在马陵结盟,重申虫牢之盟,并且因为莒国臣服的缘故。

晋国人将钟仪带回,囚禁在军府中。

楚国围攻宋国的战役结束后,军队返回。

子重请求将申、吕两地作为赏田,楚王同意了。

申公巫臣说:“不可以。申、吕是国家的城邑,是用来征收赋税,抵御北方敌人的。如果取走它们,就等于没有申、吕了。晋国和郑国一定会打到汉水。”

楚王于是停止了这一决定。

子重因此怨恨巫臣。

子反想要娶夏姬,巫臣阻止了他,于是子反娶了夏姬并带她离开。

子反也因此怨恨巫臣。

等到共王即位,子重和子反杀了巫臣的族人子阎、子荡以及清尹弗忌和襄老的儿子黑要,并瓜分了他们的家产。

子重夺取了子阎的家产,让沈尹和王子罢瓜分子荡的家产,子反夺取了黑要和清尹的家产。

巫臣从晋国寄信给子重和子反说:“你们用谗言和贪婪侍奉君主,杀害了许多无辜的人。我一定会让你们疲于奔命而死。”

巫臣请求出使吴国,晋侯同意了。

吴国的寿梦对他很满意。

于是巫臣使吴国与晋国通好。

他带领两支部队中的一支前往吴国,留下一支部队。

他教吴国人射箭和驾车,教他们作战阵法,教他们背叛楚国。

他将自己的儿子狐庸留在吴国,让他担任吴国的使者。

吴国开始攻打楚国,攻打巢国,攻打徐国。

子重疲于奔命。

在马陵的会盟中,吴国进入州来。

子重从郑国疲于奔命。

子重和子反在这一年中七次疲于奔命。

原本属于楚国的蛮夷部落,吴国全部夺取了。

因此吴国开始强大,与中原国家通好。

卫定公厌恶孙林父。

冬天,孙林父逃奔到晋国。

卫侯前往晋国,晋国将戚地归还给卫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成公-成公七年-注解

鼷鼠:一种小型鼠类,古代认为其出现是不祥之兆。

郊牛:古代用于祭祀的牛,通常在郊外饲养。

改卜牛:因鼷鼠食牛角,认为不吉,故重新占卜选择新的祭祀用牛。

郯:春秋时期的小国,位于今山东省郯城县一带。

曹伯:曹国的君主,曹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

三望:古代祭祀仪式,指向三个方向进行望祭。

楚公子婴齐:楚国的公子,名婴齐,楚国是春秋时期的强国之一。

马陵:地名,位于今河北省大名县一带,是春秋时期的重要会盟地点。

大雩:古代求雨的祭祀仪式。

孙林父:卫国的大夫,因政治斗争出奔晋国。

季文子:鲁国的大夫,名季孙行父,以贤能著称。

郑子良:郑国的大夫,名子良,曾辅佐郑成公。

楚子重:楚国的公子,名子重,楚国的重要将领。

申、吕:申国和吕国,春秋时期的小国,位于今河南省南阳市一带。

巫臣:楚国的大夫,名巫臣,因政治斗争逃亡晋国。

吴子寿梦:吴国的君主,名寿梦,吴国是春秋时期的重要国家。

狐庸:巫臣的儿子,被派往吴国担任外交使节。

州来:地名,位于今安徽省凤台县一带,春秋时期属于楚国。

卫定公:卫国的君主,名定公,卫国是春秋时期的重要国家。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成公-成公七年-评注

这段文字出自《左传》,记载了春秋时期鲁国七年发生的一系列事件。通过对这些事件的描述,我们可以窥见当时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和政治斗争。

首先,文中提到鼷鼠食郊牛角,改卜牛。这一细节反映了古人对祭祀的重视和对天象的迷信。郊牛是用于祭祀的重要牲畜,鼷鼠的出现被视为不祥之兆,因此需要重新占卜选择新的祭祀用牛。这不仅体现了古人对神灵的敬畏,也反映了他们对自然现象的敏感和解释。

其次,吴伐郯、楚伐郑等事件,展现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频繁战争和外交活动。吴国和楚国作为当时的强国,不断扩张势力,而小国如郯、郑则处于夹缝之中,不得不依附于大国以求生存。这些战争和外交活动,不仅影响了各国的命运,也塑造了春秋时期的历史格局。

再次,文中提到季文子的言论,反映了当时士大夫阶层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政治现实的批判。季文子认为,中原国家不振,导致蛮夷入侵,无人关心,这是国家衰败的征兆。他的言论不仅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也体现了士大夫阶层对国家政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此外,巫臣的故事则展现了春秋时期复杂的政治斗争和个人恩怨。巫臣因政治斗争逃亡晋国,后又通过外交手段影响吴国,使其与晋国结盟,对抗楚国。这一系列事件不仅反映了巫臣个人的智慧和谋略,也揭示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最后,文中提到的马陵之会、吴入州来等事件,进一步展现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联盟和对抗。马陵之会是晋、齐、宋、卫、曹、莒、邾、杞等国为救郑而结成的同盟,反映了当时诸侯国之间的合作与对抗。吴入州来则标志着吴国势力的扩张和对楚国的挑战,预示着春秋后期吴楚争霸的格局。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通过对一系列历史事件的描述,展现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和政治斗争。它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也为我们理解春秋时期的社会、政治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成公-成公七年》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427.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