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沈曾植(1849年-1926年),晚清著名的学者、国学家,精通中医、相学、命理学等多个领域。沈曾植的学术成就主要集中在相学与命理学方面,他提倡将传统的学问应用于现代社会,对中国古代学术的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9世纪末)。
内容简要:《冰鉴》是沈曾植根据自己对相学的深入研究,撰写的一部关于相学的书籍。书中详细探讨了如何通过面相、气色、手相等外部特征来分析一个人的性格、命运等。沈曾植通过观察人的面部特征和气色变化,提出了一些基本的相学原则,指出不同的面部特征与人的性格、命运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冰鉴》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一种通过外貌推测性格和命运的学问,而且也为后世相学研究提供了一个系统的框架。书中的内容不仅有理论部分,还包含了大量的实例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相学的实际应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冰鉴-容貌-原文
容以七尺为期,貌合两仪而论。
胸腹手足,实接五行;耳目口鼻,全通四气。
相顾相称,则福生;如背如凑,则林林总总,不足论也。
容贵“整”,“整”非整齐之谓。
短不豕蹲,长不茅立,肥不熊餐,瘦不鹊寒,所谓“整”也。
背宜圆厚,腹宜突坦,手宜温软,曲若弯弓,足宜丰满,下宜藏蛋,所谓“整”也。
五短多贵,两大不扬,负重高官,鼠行好利,此为定格。
他如手长于身,身过于体,配以佳骨,定主封侯;罗纹满身,胸有秀骨,配以妙神,不拜相即鼎甲矣。
貌有清、古、奇、秀之别,总之须看科名星与阴骘纹为主。
科名星,十三岁至三十九岁随时而见;阴骘纹,十九岁至四十六岁随时而见。
二者全,大物也;得一亦贵。
科名星见于印堂眉彩,时隐时见,或为钢针,或为小丸,尝有光气,酒后及发怒时易见。
阴骘纹见于眼角,阴雨便见,如三叉样,假寐时最易见。
得科名星者早荣,得阴骘纹者迟发。
二者全无,前程莫问。
阴骘纹见于喉间,又主生贵子;杂路不在此路。
目者面之渊,不深则不清。
鼻者面之山,不高则不灵。
口阔而方禄千钟,齿多而圆不家食。
眼角入鬓,必掌刑名。
顶见于面,终司钱谷:出贵征也。
舌脱无官,橘皮不显。
文人有伤左目,鹰鼻动便食人:此贱征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冰鉴-容貌-译文
以七尺为标准来衡量一个人的身材,以天地两仪来讨论一个人的面貌。胸部、腹部、双手、双足,实际上都对应着五行;耳朵、眼睛、嘴巴、鼻子,全部都通达四时之气。如果两者相匹配,就会带来福气;如果相反,那就各种各样,不值得讨论。
身材的‘整’并不是指整齐。身材短小不能像猪那样蹲着,身材高大不能像茅草那样直立,肥胖不能像熊那样吃,瘦弱不能像鹊那样寒冷,这就是所谓的‘整’。背部应该圆润厚实,腹部应该突出平坦,双手应该温暖柔软,弯曲得像弯弓,双脚应该丰满,脚底应该藏有‘蛋’,这也是所谓的‘整’。五短身材的人多贵,两大腿的人不显眼,能负重的人能做高官,走路像老鼠一样的人好利,这些都是固定的格局。其他如手长于身,身过于体,如果搭配上好的骨骼,一定能封侯;如果全身布满罗纹,胸部有秀美的骨骼,如果搭配上妙不可言的神态,不拜相也能成为状元。
面貌有清、古、奇、秀的区别,总之要看科名星和阴骘纹。科名星,从十三岁到三十九岁随时可见;阴骘纹,从十九岁到四十六岁随时可见。两者都有的,是大事;得到其中一个也是贵命。科名星出现在印堂眉彩,时隐时现,有时像钢针,有时像小丸子,有时有光气,酒后和发怒时容易看到。阴骘纹出现在眼角,阴雨天气时容易看到,像三叉形状,在假装睡觉时最容易看到。得到科名星的人会早有成就,得到阴骘纹的人会晚一些发达。两者都没有的,前程就无从谈起。阴骘纹出现在喉咙处,又主生贵子;其他杂路不在此列。
眼睛是面部的深渊,不深就不清澈。鼻子是面部的山,不高就不灵动。嘴巴宽大而方,能享受千钟之禄,牙齿多而圆,不会饿肚子。眼角入鬓,一定能掌管刑法。头顶出现在面容上,最终掌管财谷,这是贵气的征兆。舌头脱出无官职,橘皮不显眼。文人如果左眼有伤,鹰鼻动不动就吃人:这是贱命的征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冰鉴-容貌-注解
七尺:古代以七尺为成人的身高标准,这里指人的身高。
两仪:指天地,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万物由天地两仪生成。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古代认为这五种元素构成了世界的基本物质。
四气:指春、夏、秋、冬四季的气候特征。
相顾相称:指人的面相与身材相匹配,和谐一致。
背宜圆厚:指背部肌肉丰满,显得健康。
腹宜突坦:指腹部平坦,符合健康人的体型。
手宜温软:指手部肌肤柔软,符合健康人的特征。
曲若弯弓:指手部弯曲如弓,显得有力。
足宜丰满:指脚部肌肉丰满,符合健康人的特征。
下宜藏蛋:指脚踝处肌肉丰满,显得健康。
定格:指固定的模式或标准。
科名星:指面相中的吉星,预示着科举考试的好运。
阴骘纹:指面相中的吉纹,预示着命运的好转。
印堂:指额头中间的位置。
眉彩:指眉毛的色泽。
光气:指面相中的光亮现象,通常认为是吉兆。
喉间:指喉咙的位置。
刑名:指法律和刑罚。
钱谷:指财富和粮食。
舌脱:指舌头脱出。
橘皮:指皮肤上类似橘子的皱纹。
鹰鼻:指鼻梁高耸,鼻尖尖锐的面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冰鉴-容貌-评注
此段古文出自中国古代相术的范畴,主要描述了古代中国对人的外貌和气质的赏析标准。以下是对每行的逐句赏析:
‘容以七尺为期,貌合两仪而论。’此句以七尺为人的标准身高,两仪代表天地,强调人的外貌应与天地和谐统一,体现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
‘胸腹手足,实接五行;耳目口鼻,全通四气。’五行指金、木、水、火、土,四气指春、夏、秋、冬,此句说明人的身体各部分都与自然界的五行和四气相对应,人的外貌和气质是自然与人的结合。
‘相顾相称,则福生;如背如凑,则林林总总,不足论也。’这里的‘相顾相称’指人的外貌与内在相匹配,能带来福气;而‘背如凑’则指外貌与内在不相符,无法论及福祸。
‘容贵‘整’,‘整’非整齐之谓。’‘整’在此指人的外貌应和谐而不失个性,不是简单的整齐划一。
‘短不豕蹲,长不茅立,肥不熊餐,瘦不鹊寒,所谓‘整’也。’此句详细阐述了‘整’的具体表现,即人的身材比例要适中,既不过矮过瘦,也不过高过胖。
‘背宜圆厚,腹宜突坦,手宜温软,曲若弯弓,足宜丰满,下宜藏蛋,所谓‘整’也。’进一步细化了‘整’的具体要求,从背部到脚部,每个部位都有其特定的审美标准。
‘五短多贵,两大不扬,负重高官,鼠行好利,此为定格。’这里提到了一些特定的身材特征与命运的关系,如五短身材的人多贵,而两大腿的人则不显扬。
‘他如手长于身,身过于体,配以佳骨,定主封侯;罗纹满身,胸有秀骨,配以妙神,不拜相即鼎甲矣。’此句描述了手长身长、骨骼佳的人有望封侯,而罗纹满身、胸有秀骨的人则有更高的社会地位。
‘貌有清、古、奇、秀之别,总之须看科名星与阴骘纹为主。’这里提到了外貌的四种类型,并以科名星和阴骘纹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
‘科名星,十三岁至三十九岁随时而见;阴骘纹,十九岁至四十六岁随时而见。’科名星和阴骘纹的出现时间,反映了相术对人生阶段的关注。
‘二者全,大物也;得一亦贵。’科名星和阴骘纹的出现,意味着人可能会获得大富贵,即使只得到其中一个,也是尊贵之征。
‘科名星见于印堂眉彩,时隐时见,或为钢针,或为小丸,尝有光气,酒后及发怒时易见。’科名星的具体表现,强调了相术的神秘和难以捉摸。
‘阴骘纹见于眼角,阴雨便见,如三叉样,假寐时最易见。’阴骘纹的描述,同样体现了相术的神秘性。
‘得科名星者早荣,得阴骘纹者迟发。’此句说明了科名星和阴骘纹对人生成就的影响。
‘二者全无,前程莫问。’没有科名星和阴骘纹的人,前程未卜。
‘阴骘纹见于喉间,又主生贵子;杂路不在此路。’阴骘纹的位置和意义,进一步丰富了相术的内容。
‘目者面之渊,不深则不清。鼻者面之山,不高则不灵。’此句说明了眼睛和鼻子在面相中的重要性。
‘口阔而方禄千钟,齿多而圆不家食。’口和牙齿的形状与人的财富和地位有关。
‘眼角入鬓,必掌刑名。顶见于面,终司钱谷:出贵征也。’眼角和头顶的位置与人的职业和财富有关。
‘舌脱无官,橘皮不显。’舌头的状况与官职有关。
‘文人有伤左目,鹰鼻动便食人:此贱征也。’此句反映了相术对文人命运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