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濒湖脉学-结(阴)

作者: 王肯堂,明代著名医学家,精通中医脉学,尤其以脉诊著称。他在医学领域有着极高的造诣,是当时中医脉学的代表人物之一。王肯堂总结了大量临床经验,提炼出了脉诊理论的精髓,并通过《濒湖脉学》对脉学进行了系统化的总结。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公元16世纪)。

内容简要:《濒湖脉学》是王肯堂对脉学的一部系统总结,书中全面讨论了脉诊理论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具体操作技巧。全书通过总结不同脉象的变化、脉搏的细微变化以及与各种疾病的关联,提出了详细的脉诊诊断方法。王肯堂在书中强调脉诊在中医诊断中的重要性,并通过实例分析帮助读者理解脉象与疾病的关系。书中内容包括了脉诊的基本理论、脉象的分类、如何解读脉搏的不同表现,以及如何通过脉诊来辨别疾病的不同阶段。该书为中医脉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是脉学研究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濒湖脉学-结(阴)-原文

结脉:往来缓,时一止。复来。

《脉经》。

《脉诀》言:或来或去。

聚而却还。

与结无关。

仲景有:累累如循长竿。

曰阴结蔼蔼如车盖。

曰阳结。

历经又有如麻子。

动摇旋引旋收。

聚散不常者曰结。

主死。

此三脉。

名同实异也。

【体状诗】

结脉缓而时一止,

独阴偏盛欲亡阳,

浮为气滞沉为积,

汗下分明在主张。

【相类诗】

见代脉。

【主病诗】

结脉皆因气血凝,

老痰结滞苦沉吟,

内生积聚外痈肿,

疝瘕为殃病属阴。

结主阴盛之病。

越人曰:结甚则积甚。

结微则气微。

浮结外有痛积。

伏结内有积聚。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濒湖脉学-结(阴)-译文

结脉:脉象往来缓慢,有时会突然停止,然后又恢复。《脉经》中记载。

《脉诀》中提到:脉象有时来有时去,聚集后又返回,这与结脉无关。张仲景说:脉象连续不断,像是沿着长竿行走。说是阴结,就像车盖一样阴暗;说是阳结。又有说脉象像麻子一样,动摇不定,旋转着来又旋转着去,聚集和分散都不规律,这称为结脉。它预示着死亡。这三种脉象,名称相同但实质不同。

【体状诗】

结脉缓而时一止,独阴偏盛欲亡阳,浮为气滞沉为积,汗下分明在主张。

【相类诗】

见代脉。

【主病诗】

结脉皆因气血凝,老痰结滞苦沉吟,内生积聚外痈肿,疝瘕为殃病属阴。

结脉主要预示阴盛之病。扁鹊说:结脉严重则积聚严重,结脉轻微则气微。浮结在外表现为痛积,伏结在内表现为积聚。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濒湖脉学-结(阴)-注解

结脉:结脉是中医脉象学中的一个术语,指的是脉象中脉动不规律,时而缓慢,时而停顿,或者脉动出现间歇。在《脉经》中,结脉被描述为脉动往来缓慢,有时会突然停止,然后又恢复。结脉的出现通常与气血运行不畅有关。

往来缓:往来缓指的是脉动往来缓慢,即脉动速度减慢。

时一止:时一止表示脉动在一段时间内会出现短暂的停止。

复来:复来指的是脉动停止后又能恢复。

脉经:《脉经》是中医学中的一部重要著作,由晋代王叔和所著,对脉学进行了系统性的总结。

脉诀:《脉诀》是古代中医学中关于脉象诊断的著作,其中包含了丰富的脉象知识。

或来或去:或来或去描述的是脉动的无规律性,时而出现,时而消失。

聚而却还:聚而却还指的是脉动在一段时间内聚集,然后又返回。

仲景:仲景指的是张仲景,即东汉末年的著名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累累如循长竿:累累如循长竿是张仲景对结脉的描述,意思是脉象像人沿着长竿行走一样,不连贯。

阴结蔼蔼如车盖:阴结蔼蔼如车盖是张仲景对阴结脉的描述,意思是脉象像车盖一样覆盖,不流畅。

阳结:阳结是张仲景对阳结脉的描述,与阴结相对,脉象表现为阳盛。

历经:历经指的是经过长时间的历史演变。

如麻子:如麻子是描述脉象的一种比喻,意思是脉象像麻子一样,不连贯。

动摇旋引旋收:动摇旋引旋收描述的是脉动的不稳定性,时动时静。

聚散不常:聚散不常指的是脉动不规律,时而聚集,时而分散。

主死:主死表示结脉的出现通常与病情严重,预后不良有关。

体状诗:体状诗是中医学中的一种诗歌形式,用于描述脉象的特征。

相类诗:相类诗是中医学中的一种诗歌形式,用于描述与结脉相类似的脉象。

主病诗:主病诗是中医学中的一种诗歌形式,用于描述脉象所对应的疾病。

气血凝:气血凝指的是气血运行不畅,凝聚不通。

老痰结滞:老痰结滞指的是痰液久积,难以排出。

苦沉吟:苦沉吟形容的是患者因疾病而感到痛苦和沉闷。

内生积聚:内生积聚指的是体内形成的肿块或积聚。

外痈肿:外痈肿指的是体表出现的脓肿或肿胀。

疝瘕:疝瘕指的是腹内肿块,如疝气等。

病属阴:病属阴表示疾病与阴寒性质有关。

结甚则积甚:结甚则积甚是古代医家对结脉与积聚关系的描述,意思是结脉严重则积聚也严重。

结微则气微:结微则气微表示结脉轻微则气血运行不畅。

浮结:浮结指的是结脉出现在脉象的浮部,通常与气滞有关。

伏结:伏结指的是结脉出现在脉象的伏部,通常与积聚有关。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濒湖脉学-结(阴)-评注

结脉,作为中医脉诊中的一种特殊脉象,其描述为‘往来缓,时一止,复来’。这里的‘往来缓’指的是脉象的流动速度较慢,‘时一止’则表明脉动在某一时刻会暂时停止,‘复来’则是指脉动之后会再次出现。这种脉象的描述,反映了脉动的不规律性和间歇性,这在中医理论中往往与气血运行不畅有关。

《脉经》中的描述,为我们提供了对结脉直观的认识。而《脉诀》进一步阐释了结脉的形态,‘或来或去,聚而却还’说明脉象有时来有时去,聚集后又退回,这种动态的变化与结脉的特征相符。‘与结无关’则是对其他脉象的排除,强调了结脉的独特性。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对结脉的描述更为具体,‘累累如循长竿’形容脉象如同沿着长竿滚动,连续不断,而‘阴结蔼蔼如车盖’则形容脉象如同车盖般阴沉。这种形象的比喻,使得结脉的特征更加生动形象。

‘历经又有如麻子,动摇旋引旋收’进一步描绘了结脉的动态变化,脉象如同麻子般聚散不常,动摇不定。‘聚散不常者曰结’明确指出结脉的特点在于其不稳定性,这种脉象的出现往往预示着严重的疾病。

‘主死’这一说法,表明结脉在中医理论中被视为一种凶险的脉象,预示着病情严重,预后不良。‘此三脉,名同实异也’则是对结脉、阴结、阳结三种脉象的区分,虽然名称相同,但实质上却存在差异。

【体状诗】中的‘结脉缓而时一止,独阴偏盛欲亡阳’,是对结脉脉象特征的进一步描述,强调了脉象的缓慢和间歇性,以及与阴阳失衡的关系。

【相类诗】‘见代脉’则将结脉与代脉进行类比,两者虽然脉象不同,但在一定程度上都反映了气血运行不畅的问题。

【主病诗】‘结脉皆因气血凝,老痰结滞苦沉吟’,说明了结脉形成的原因,即气血凝滞,痰湿内阻。‘内生积聚外痈肿,疝瘕为殃病属阴’则是对结脉所主疾病的概括,指出结脉与积聚、痈肿、疝瘕等疾病有关,且多属于阴证。

‘结主阴盛之病’进一步强调了结脉与阴盛的关系,‘越人曰:结甚则积甚。结微则气微’则是对结脉严重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之间关系的阐述。‘浮结外有痛积,伏结内有积聚’则是对结脉在不同部位所主疾病的描述,浮结多见于体表,伏结则多见于体内。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濒湖脉学-结(阴)》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4216.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