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肯堂,明代著名医学家,精通中医脉学,尤其以脉诊著称。他在医学领域有着极高的造诣,是当时中医脉学的代表人物之一。王肯堂总结了大量临床经验,提炼出了脉诊理论的精髓,并通过《濒湖脉学》对脉学进行了系统化的总结。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公元16世纪)。
内容简要:《濒湖脉学》是王肯堂对脉学的一部系统总结,书中全面讨论了脉诊理论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具体操作技巧。全书通过总结不同脉象的变化、脉搏的细微变化以及与各种疾病的关联,提出了详细的脉诊诊断方法。王肯堂在书中强调脉诊在中医诊断中的重要性,并通过实例分析帮助读者理解脉象与疾病的关系。书中内容包括了脉诊的基本理论、脉象的分类、如何解读脉搏的不同表现,以及如何通过脉诊来辨别疾病的不同阶段。该书为中医脉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是脉学研究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濒湖脉学-短(阴)-原文
短脉:不及本位。《脉诀》。应指而回不能满部《脉经》。
戴同父云:短脉只见尺寸。若关中见短。上不通寸。下不通尺。是阴阳绝脉。必死矣。故关不诊短。
黎居士云:长短未有定体。诸脉举按之。附过于本位者为长。不及本位者为短。
长脉属肝。宜于春。短脉属肺。宜于秋。但诊肝肺。长短自见。短脉两头无。中间有。不及本位。乃气不足以前导其血也。
【体状相类诗】
两头缩缩名为短,涩短迟迟细且难,短涩而浮秋喜见,三春为贼有邪干。
涩微动结。皆兼短脉。
【主病诗】
短脉惟于尺寸寻,短而滑数酒伤神,浮为血涩沉为痞,寸主头疼尺腹疼。
经曰。短则气病。短主不及之病。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濒湖脉学-短(阴)-译文
短脉:指的是脉搏的跳动不够达到正常的位置。《脉诀》中提到。应该是指脉搏跳动到一定程度后不能完全覆盖整个脉位,《脉经》中有这样的描述。
戴同父说:短脉主要出现在寸脉和尺脉。如果关脉中出现短脉,上面不通寸脉,下面不通尺脉,这就是阴阳绝脉,必死无疑。因此,在关脉上不诊查短脉。
黎居士说:长短没有固定的形态。各种脉象在触摸时,如果脉搏跳动超过正常位置的是长脉,没有达到正常位置的是短脉。
长脉属于肝,适合春季;短脉属于肺,适合秋季。只需要诊查肝和肺的脉象,长短自然就能显现出来。短脉的特点是两头跳动不明显,中间跳动较明显,没有达到正常位置,这是因为气不足而无法引导血液。
【体状相类诗】
两头缩缩名为短,涩短迟迟细且难,短涩而浮秋喜见,三春为贼有邪干。
涩微动结,都伴随着短脉。
【主病诗】
短脉惟于尺寸寻,短而滑数酒伤神,浮为血涩沉为痞,寸主头疼尺腹疼。
经书上说:短脉表示气病,短脉主要指的是不足的病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濒湖脉学-短(阴)-注解
短脉:指脉搏跳动幅度短,通常与肺气旺盛有关,适宜于秋季。
不及本位:指脉搏的跳动未能达到正常的位置,即脉搏的跳动幅度小于正常。
尺寸:中医脉诊中指寸脉和尺脉,寸脉位于手腕内侧的腕横纹上,尺脉位于手腕内侧腕横纹下。
关中:指手腕内侧的腕横纹上下的区域,关脉位于寸脉和尺脉之间。
阴阳绝脉:指寸脉和尺脉均出现短脉,表示阴阳两气不通,是极为严重的脉象,通常认为是不祥之兆。
黎居士:指黎明的医家,此处可能指的是古代医家黎明的观点。
长短未有定体:指脉搏的长短没有固定的形态,不同的脉象可以表现为长或短。
举按之:指医生在脉诊时,用手轻轻抬起和按下的动作。
附过于本位:指脉搏跳动时,脉搏的跳动幅度超过了正常的位置。
长脉:指脉搏跳动幅度长,通常与肝气旺盛有关,适宜于春季。
气不足以前导其血也:指气血不足,无法推动血液正常运行。
两头缩缩:形容短脉的脉象,两头跳动幅度小。
涩短:指脉搏跳动既短又涩,涩表示脉搏跳动不流畅。
微动结:指脉搏跳动微弱且有结滞。
酒伤神:指饮酒过度损伤了精神。
血涩:指血液运行不畅,表现为血液黏稠。
痞:中医术语,指胸腹部的痞满不适。
头疼:头部疼痛的症状。
腹疼:腹部疼痛的症状。
短则气病:指脉搏短促表示气机不畅,可能引发气病。
短主不及之病:指脉搏短促表示气血不足,可能引发各种不及之病,即气血不足所引起的疾病。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濒湖脉学-短(阴)-评注
短脉,据《脉诀》所述,是指脉搏的跳动未能达到正常的位置,即未能充满脉管的全部。这种脉象在《脉经》中也有所提及,它描述的是一种应指而回,但不能完全充满脉部的脉象。
戴同父在论述短脉时指出,短脉主要出现在寸脉和尺脉上。如果关脉中出现短脉,那么上不通寸脉,下不通尺脉,这种情况被称为阴阳绝脉,意味着生命即将终结。因此,在诊断时,关脉不应该出现短脉。
黎居士认为,长短脉的判断并没有固定的标准。在诊脉时,如果脉搏的跳动超过了正常的位置,就称为长脉;如果脉搏的跳动未能达到正常的位置,就称为短脉。
在五行学说中,长脉被认为是属于肝的脉象,适宜出现在春季;而短脉则属于肺的脉象,适宜出现在秋季。通过诊断肝肺的脉象,长短自会显现。短脉的特点是两头无脉,中间有脉,这是因为气不足,无法充分引导血液流动。
在《体状相类诗》中,短脉被形容为两头缩缩,脉象涩短而迟缓,细且难以触及。在秋季出现短涩而浮的脉象是喜见的,而在春季则可能是有邪气入侵的表现。
《主病诗》中提到,短脉主要出现在寸脉和尺脉上。如果短脉伴随滑数,可能是酒伤神导致的;如果浮脉出现短脉,可能是血涩引起的;如果沉脉出现短脉,可能是痞气所致。寸脉出现短脉可能与头疼有关,尺脉出现短脉可能与腹部疼痛有关。
经典文献中提到,短脉意味着气病,短脉主要表现为不及之病,即脉搏跳动不足,不能达到正常的位置,这可能是由于气的不足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