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相传为左丘明,鲁国史官,与孔子同时代或稍晚。
年代: 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共255年的历史。
内容简要: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以《春秋》为纲,详细记载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塑造了众多鲜活的历史人物形象,展现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宣公-宣公十八年-原文
【经】
十有八年春,晋侯、卫世子臧伐齐。
公伐杞。
夏四月。
秋七月,邾人戕鄫子于鄫。
甲戌,楚子旅卒。
公孙归父如晋。
冬十月壬戌,公薨于路寝。
归父还自晋,至笙,遂奔齐。
【传】
十八年春,晋侯、卫大子臧伐齐,至于阳穀。齐侯会晋侯盟于缯,以公子彊为质于晋。晋师还,蔡朝、南郭偃逃归。
夏,公使如楚乞师,欲以伐齐。
秋,邾人戕鄫子于鄫。凡自虐其君曰弑,自外曰戕。
楚庄王卒。楚师不出。既而用晋师,楚于是乎有蜀之役。
公孙归父以襄仲之立公也有宠,欲去三桓以张公室。与公谋而聘于晋,欲以晋人去之。
冬,公薨。季文子言于朝曰:“使我杀適立庶,以失大援者,仲也夫。”臧宣叔怒曰:“当其时不能治也,后之人何罪?子欲去之,许请去之。”遂逐东门氏。子家还,及笙,坛帷,复命于介。既复命,袒、括发,即位哭,三踊而出。遂奔齐。书曰:“归父还自晋。”善之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宣公-宣公十八年-译文
【经】
十八年春天,晋侯和卫国的世子臧一起攻打齐国。
鲁公攻打杞国。
夏天四月。
秋天七月,邾国人在鄫国杀害了鄫子。
甲戌日,楚国的子旅去世。
公孙归父前往晋国。
冬天十月壬戌日,鲁公在路寝去世。
归父从晋国返回,到了笙地,随后逃往齐国。
【传】
十八年春天,晋侯和卫国的大子臧攻打齐国,一直打到阳穀。齐侯与晋侯在缯地会盟,并将公子彊作为人质送到晋国。晋军撤退后,蔡朝和南郭偃逃回了国。
夏天,鲁公派人去楚国请求援军,打算用来攻打齐国。
秋天,邾国人在鄫国杀害了鄫子。凡是自己国家的人杀害君主称为弑,外部的人杀害君主称为戕。
楚庄王去世。楚国军队没有出动。后来使用了晋国的军队,楚国因此有了蜀地的战役。
公孙归父因为襄仲立鲁公而受到宠信,想要除掉三桓以增强公室的势力。他与鲁公商量后前往晋国,打算借助晋国的力量除掉三桓。
冬天,鲁公去世。季文子在朝廷上说:“让我杀掉嫡子立庶子,导致失去强大援助的人,是仲啊。”臧宣叔愤怒地说:“当时不能处理,后来的人有什么罪?你想除掉他们,我请求除掉他们。”于是驱逐了东门氏。子家返回,到了笙地,设坛帷,向介复命。复命后,袒露身体,束发,即位哭泣,三次跳跃后离开。随后逃往齐国。书上写道:“归父从晋国返回。”这是称赞他的行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宣公-宣公十八年-注解
晋侯:指晋国的君主,此处具体指晋景公。
卫世子臧:卫国的太子,名臧。
齐:指齐国,春秋时期的一个重要诸侯国。
公:指鲁国的君主,此处具体指鲁宣公。
杞:指杞国,春秋时期的一个小诸侯国。
邾人:指邾国的人民,邾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小诸侯国。
戕:杀害,特指从外部杀害君主。
鄫子:指鄫国的君主,鄫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小诸侯国。
楚子旅:指楚国的君主,名旅,即楚庄王。
公孙归父:鲁国的贵族,名归父,公孙是贵族的尊称。
路寝:指君主的寝宫,此处指鲁宣公去世的地方。
笙: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阳穀:地名,位于齐国境内。
缯: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公子彊:齐国的公子,名彊。
蔡朝、南郭偃:晋国的将领。
三桓:指鲁国的三个大家族,即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
季文子:鲁国的贵族,名季孙行父,文子是谥号。
臧宣叔:鲁国的贵族,名臧孙许,宣叔是尊称。
东门氏:指公孙归父的家族。
坛帷:古代祭祀时使用的帷帐。
袒、括发:古代丧礼中的一种仪式,表示哀悼。
三踊:古代丧礼中的一种仪式,表示哀悼。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宣公-宣公十八年-评注
这段古文记载了春秋时期鲁宣公十八年发生的一系列政治和军事事件,反映了当时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和内部斗争。
首先,晋侯和卫世子臧联合伐齐,显示了晋国在当时的强大影响力。齐侯与晋侯在缯地会盟,并以公子彊为质,表明齐国在军事压力下不得不妥协。这一事件揭示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联盟与对抗,以及通过人质交换来维持和平的外交手段。
其次,鲁宣公去世后,鲁国内部权力斗争激烈。公孙归父试图借助晋国的力量削弱三桓的势力,以加强公室的权力。然而,季文子和臧宣叔的反对使得公孙归父的计划失败,最终被迫逃亡齐国。这一事件反映了鲁国内部贵族之间的权力斗争,以及公室与贵族之间的矛盾。
此外,楚庄王的去世导致楚国暂时停止对外扩张,转而利用晋国的力量进行蜀之役。这一事件显示了楚国在春秋时期的军事策略,以及诸侯国之间复杂的联盟关系。
从文化内涵来看,这段古文体现了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和内部斗争频繁,礼制逐渐失去约束力。同时,文中提到的丧礼仪式,如袒、括发、三踊等,反映了古代中国对丧葬礼仪的重视,以及通过礼仪表达哀悼之情的文化传统。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段古文语言简练,叙事清晰,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展现了春秋时期复杂多变的政治局势。文中对人物心理和行为的描写,如公孙归父的逃亡、季文子和臧宣叔的对话,生动地刻画了当时贵族之间的权力斗争和复杂的人际关系。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段古文为研究春秋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提供了宝贵的史料。通过对这些事件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关系演变,以及贵族内部权力斗争的复杂性。同时,文中提到的丧礼仪式也为研究古代中国的礼仪文化提供了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