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扁鹊(公元前407年-公元前310年),姓秦名越人,战国时期著名的医学家和医术实践家,被誉为“神医”。扁鹊精通脉学、针灸和草药,是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杰出人物之一。其医术的精湛,曾多次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法准确判断病情,治疗了大量疑难杂症。
年代:成书年代不明确,可能为扁鹊生前的医案总结或后代医家整理的版本。
内容简要:《扁鹊心书》是扁鹊对自己医术的总结,主要讲述了脉诊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书中详细描述了如何通过观察脉象来判断病因,扁鹊提出的“望诊”与“脉诊”理论对中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中不仅涉及到多种脉象的辨别方法,还讨论了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等方面的内容。它是古代中医学的重要著作之一,对于脉学、临床诊断以及药物疗法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并且对后世的中医诊断和治疗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神方-还睛丹-原文
治脾肾虚衰,精血不生,致双目成内障。
磁石(活者,火 醋淬七次) 硫黄 雄黄 雌黄(各二两共为粗末,入罐,打三炷香,冷定取出,研细配后药。)
钟乳粉 附子 台椒(炒出汗,各二两)
共为末,醋糊丸梧子大。
每服二十丸,空心米饮下,日二服。
半月觉热攻眼,勿惧,乃肾气潮眼,阳光复生也。
时用两手搓热揉之,揉一番,光明一番,六十日后复明。
药尽再服一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神方-还睛丹-译文
治疗脾肾虚弱,精气血液不能生成,导致双目形成内障。
使用磁石(活磁石,经过火烧醋淬七次)硫磺、雄黄、雌黄(各二两,混合成粗末,放入罐中,点燃三炷香,冷却后取出,研磨成细末,然后与后续的药物混合。)
钟乳石粉末、附子、台椒(炒出汗,各二两)
将这些药物共同研成粉末,用醋和成糊状,制成梧子大小的丸子。
每次服用二十丸,空腹时用米汤送下,一天服用两次。
服用半个月后,会感到眼睛有热感,不要害怕,这是肾气上涌,阳光重新生发的好兆头。
此时应该时常用双手搓热后揉眼睛,揉一次,眼睛就会亮一次,六十天后眼睛会恢复光明。
药物用完后再服用一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神方-还睛丹-注解
治脾肾虚衰:指治疗脾肾两脏虚弱衰败的病症。在中医理论中,脾肾是人体重要的脏腑,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肾主藏精,二者关系密切,共同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精血不生:中医术语,指精和血这两种生命物质生成不足。精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精血不足会导致身体虚弱、视力减退等症状。
内障:中医术语,指眼睛内部出现的障碍,如视网膜病变、白内障等。
磁石:一种矿物,具有磁性,中医认为其有镇静安神、平肝潜阳的作用。
活者:指未经加工的磁石。
火醋淬:一种传统的制药方法,将磁石加热后,用醋淬制,以增强其药效。
硫黄:一种矿物,中医认为其有解毒、杀虫、燥湿的作用。
雄黄:一种矿物,中医认为其有解毒、杀虫、燥湿的作用。
雌黄:一种矿物,中医认为其有解毒、杀虫、燥湿的作用。
粗末:指药材切成粗大的碎片。
罐:指用来盛装药材的容器。
打三炷香:指点燃三根香,用于熏制药材,以增加药效。
冷定:指将熏制后的药材冷却。
研细配后药:指将熏制后的药材研磨成粉末,与其他药材混合。
钟乳粉:指钟乳石磨成的粉末,中医认为其有补益肝肾、强筋骨的作用。
附子:一种植物根茎,中医认为其有回阳救逆、温中散寒的作用。
台椒:指台湾产的大椒,中医认为其有温中散寒、开胃消食的作用。
炒出汗:指将药材炒制至微黄,使其表面出现汗珠,以降低其毒性。
醋糊丸:指用醋和糯米粉制成的糊状物,用于制成药丸。
梧子大:梧子是一种果实,其大小作为药丸大小的参考。
空心米饮下:指在空腹时用米汤送服药丸。
日二服:指每天服用两次。
肾气潮眼:中医术语,指肾气旺盛,眼睛得到滋养。
阳光复生:比喻视力恢复,如同阳光重现。
搓热揉之:指用双手搓热后揉眼睛。
光明一番:指视力得到改善。
药尽再服一料:指药丸用完后,再服用一剂同样的药物。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神方-还睛丹-评注
这段古文描述了一种古代中医治疗眼疾的方法,其中涉及了中医理论、药物配伍和治疗方法。以下是对这段古文的逐行赏析:
治脾肾虚衰,精血不生,致双目成内障。
这句话指出了病因,认为脾肾虚衰导致精血不生,进而引起内障。在中医理论中,脾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肾虚衰则气血不足,精血不生,导致视力下降。
磁石(活者,火 醋淬七次) 硫黄 雄黄 雌黄(各二两共为粗末,入罐,打三炷香,冷定取出,研细配后药。)
这里提到了四种药材:磁石、硫黄、雄黄和雌黄。磁石具有镇惊安神、平肝潜阳的作用;硫黄有温肾助阳、解毒杀虫的功效;雄黄和雌黄则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的作用。这些药材共同作用,旨在温肾助阳,解毒消炎。
钟乳粉 附子 台椒(炒出汗,各二两)
钟乳粉是一种含钙的矿物,具有补钙、镇静、安神的作用;附子具有温阳散寒、回阳救逆的功效;台椒则是温中散寒、理气止痛的药材。这些药材的加入,进一步增强了温肾散寒、调和气血的作用。
共为末,醋糊丸梧子大。
将上述药材研成粉末,用醋调和成糊状,制成梧子大小的丸药。这种制作方法体现了中医的炮制工艺,醋具有调和药性、增强药效的作用。
每服二十丸,空心米饮下,日二服。
服用方法为每次服用二十丸,空腹时用米汤送服,一日两次。这种服用方法体现了中医的个体化治疗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用药量和服用时间。
半月觉热攻眼,勿惧,乃肾气潮眼,阳光复生也。
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眼部热感,这是肾气潮眼、阳光复生的表现,患者不必担忧。这反映了中医对疾病发展过程的认识,强调顺应自然、调和阴阳。
时用两手搓热揉之,揉一番,光明一番,六十日后复明。
在治疗期间,患者需要用双手搓热后揉眼,这样能促进眼部血液循环,改善视力。经过六十天的治疗,视力有望恢复。
药尽再服一料。
当一剂药吃完后,需要继续服用下一剂药,以达到巩固疗效的目的。这体现了中医的连续性治疗观念,强调疾病的长期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