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扁鹊(公元前407年-公元前310年),姓秦名越人,战国时期著名的医学家和医术实践家,被誉为“神医”。扁鹊精通脉学、针灸和草药,是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杰出人物之一。其医术的精湛,曾多次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法准确判断病情,治疗了大量疑难杂症。
年代:成书年代不明确,可能为扁鹊生前的医案总结或后代医家整理的版本。
内容简要:《扁鹊心书》是扁鹊对自己医术的总结,主要讲述了脉诊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书中详细描述了如何通过观察脉象来判断病因,扁鹊提出的“望诊”与“脉诊”理论对中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中不仅涉及到多种脉象的辨别方法,还讨论了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等方面的内容。它是古代中医学的重要著作之一,对于脉学、临床诊断以及药物疗法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并且对后世的中医诊断和治疗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神方-育婴丹-原文
治小儿面黄肚大,青筋作泻及五疳诸积,健脾进食。
上好白蜡(一两二钱,入铫顿化,倾入碗内七次)
朱砂(飞净,一钱,心疳用之)
赤石脂(一钱,火,脾疳用之)
青黛(一钱,肝疳用之)
寒水石(一钱,用泥罐上下盖定火 ,肺疳用之)
牡蛎(一钱,火 ,肾疳用之)
先将白蜡研碎,后加各经引药,共研细末,分作十帖。
每用鸡蛋一枚,开一小孔,去黄留清,入药一帖,搅匀,纸封口,或蒸,或用火煨,任意食之,酒饭无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神方-育婴丹-译文
治疗小孩子脸色发黄、肚子大,青筋凸起以及五种疳疾和各种积食,需要健脾和增进食欲。
使用上好的白蜡(一两二钱,放入锅中熔化,然后倒进碗里七次)。
朱砂(经过飞粉处理,一钱,用于心疳)。
赤石脂(一钱,经过火炼,用于脾疳)。
青黛(一钱,用于肝疳)。
寒水石(一钱,用泥罐上下盖好,用火炖,用于肺疳)。
牡蛎(一钱,经过火炼,用于肾疳)。
先将白蜡研成粉末,然后加入各经引药,共同研成细末,分成十份。
每次使用一个鸡蛋,打一个小孔,去掉蛋黄留下蛋白,放入一份药末,搅拌均匀,用纸封好口。
可以选择蒸或者用火煨,随意食用,不忌酒饭。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神方-育婴丹-注解
小儿面黄肚大:指小儿营养不良、脾胃虚弱的表现,面色发黄,腹部鼓胀。
青筋作泻:指小儿因消化不良或脾胃虚弱导致的腹泻症状,伴有青筋暴露。
五疳诸积:五疳是指疳积、疳热、疳湿、疳毒、疳疹五种小儿常见病症,诸积则是指多种积滞。
健脾进食:指通过药物或食物调理脾胃,增强食欲,促进消化吸收。
白蜡:一种天然树脂,可入药,具有润燥、解毒、生肌等功效。
朱砂:一种矿物药,主要成分是硫化汞,具有镇惊安神、解毒防腐的作用。
飞净:指将药物研磨成极细的粉末,以便于服用。
赤石脂:一种矿物药,具有收敛、止血、止泻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腹泻。
青黛:一种天然染料,也用于医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作用。
寒水石:一种矿物药,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等功效,适用于治疗热病。
牡蛎:一种贝类动物,其壳可入药,具有滋阴潜阳、软坚散结的作用。
十帖:古代医药中,一帖通常指一剂药,这里指将药粉分成十份。
鸡蛋:指鸡蛋,一种常见的食材,也用于中医药中,具有养血安神、滋阴润燥的作用。
心疳:指因心火亢盛导致的小儿疾病。
脾疳:指因脾胃虚弱导致的小儿疾病。
肝疳:指因肝气郁结导致的小儿疾病。
肺疳:指因肺气虚弱导致的小儿疾病。
肾疳:指因肾精不足导致的小儿疾病。
泥罐:一种用泥土烧制的罐子,用于烹饪或储存食物。
火煨:指用火慢慢煨煮食物,使其熟透。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神方-育婴丹-评注
此段古文描述了一种针对小儿面黄肚大、青筋作泻及五疳诸积的中医治疗方法,体现了中国古代医学的智慧和对疾病诊断与治疗的独到见解。
首先,‘治小儿面黄肚大,青筋作泻及五疳诸积,健脾进食’这一句,点明了病症的主要症状和治疗的根本目的。面黄肚大是脾胃虚弱的表现,青筋作泻则可能是肝火旺盛,五疳诸积则涉及多种积滞。健脾进食是治疗的基础,强调通过调整脾胃功能来改善整体状况。
‘上好白蜡’至‘肾疳用之’这一段,详细列出了治疗所需的药材及其用量。白蜡作为调和剂,具有润燥、解毒的作用;朱砂、赤石脂、青黛、寒水石、牡蛎则分别对应心、脾、肝、肺、肾五经,具有针对性的治疗作用。这些药材的选用,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即根据不同的病证选择相应的药物。
‘先将白蜡研碎,后加各经引药,共研细末,分作十帖’这一句,说明了药材的制备方法。将药材研成细末,有助于提高药效,分作十帖则便于患者服用。这里的‘十帖’可能是指十剂药,或者是十次服用量,体现了中医对药物剂量的精细控制。
‘每用鸡蛋一枚,开一小孔,去黄留清,入药一帖,搅匀,纸封口,或蒸,或用火煨,任意食之,酒饭无忌’这一段,描述了药物的服用方法。使用鸡蛋作为载体,既能保护药物不被胃酸破坏,又能通过鸡蛋的蛋白质增强药效。同时,‘或蒸,或用火煨’说明了服用方式的可选择性,体现了中医的灵活性。
总体而言,这段古文不仅展示了中医的诊疗思路和用药原则,还体现了古人对药物制备和服用的细致考虑。这种治疗方法在古代可能对许多小儿疾病有显著疗效,也为我们今天研究中医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