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宣公-宣公十七年

作者: 相传为左丘明,鲁国史官,与孔子同时代或稍晚。

年代: 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共255年的历史。

内容简要: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以《春秋》为纲,详细记载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塑造了众多鲜活的历史人物形象,展现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宣公-宣公十七年-原文

【经】

十有七年春,王正月庚子,许男锡我卒。

丁未,蔡侯申卒。

夏,葬许昭公。

葬蔡文公。

六月癸卯,日有食之。

己未,公会晋侯、卫侯、曹伯、邾子同盟于断道。

秋,公至自会。

冬十有一月壬午,公弟叔肸卒。

【传】

十七年春,晋侯使郤克征会于齐。齐顷公帷妇人,使观之。郤子登,妇人笑于房。献子怒,出而誓曰:“所不此报,无能涉河。”献子先归,使栾京庐待命于齐,曰:“不得齐事,无复命矣。”郤子至,请伐齐,晋侯弗许;请以其私属,又弗许。

齐侯使高固、晏弱、蔡朝、南郭偃会。及敛盂,高固逃归。

夏,会于断道,讨贰也。盟于卷楚,辞齐人。晋人执晏弱于野王,执蔡朝于原,执南郭偃于温。苗贲皇使,见晏桓子,归言于晋侯曰:“夫晏子何罪?昔者诸侯事吾先君,皆如不逮,举言群臣不信,诸侯皆有贰志。齐君恐不得礼,故不出而使四子来。左右或沮之曰:‘君不出,必执吾使。’故高子及敛盂而逃。夫三子者曰:‘若绝君好,宁归死焉。’为是犯难而来,吾若善逆彼,以怀来者,吾又执之以信齐沮,吾不既过矣乎?过而不改,而又久之,以成其悔,何利之有焉?使反者得辞,而害来者,以惧诸侯,将焉用之?”晋人缓之,逸。

秋八月,晋师还。范武子将老,召文子曰:“燮乎,吾闻之,喜怒以类者鲜,易者实多。《诗》曰:‘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君子如祉,乱庶遄已。’君子之喜怒,以已乱也。弗已者必益之。郤子其或者欲已乱于齐乎,不然,余惧其益之也。余将老,使郤子逞其志,庶有豸乎?尔从二三子唯敬。”乃请老,郤献子为政。

冬,公弟叔肸卒。公母弟也。凡大子之母弟,公在曰公子,不在曰弟,凡称弟,皆母弟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宣公-宣公十七年-译文

【经】

十七年春天,周王的正月庚子日,许国的君主锡我去世。

丁未日,蔡国的君主申去世。

夏天,安葬了许昭公。

安葬了蔡文公。

六月癸卯日,发生了日食。

己未日,鲁公与晋侯、卫侯、曹伯、邾子在断道会盟。

秋天,鲁公从会盟地返回。

冬天十一月壬午日,鲁公的弟弟叔肸去世。

【传】

十七年春天,晋侯派郤克去齐国征召会盟。齐顷公让妇人躲在帷幕后观看。郤克登上台阶时,妇人在房间里笑了起来。郤克大怒,出来后发誓说:“如果不报复这件事,我就再也不渡过黄河。”郤克先回国,派栾京庐留在齐国等待命令,说:“如果齐国不答应会盟,就不用回来复命了。”郤克回到晋国后,请求讨伐齐国,晋侯不同意;他又请求用自己的私人部队去讨伐,晋侯还是不同意。

齐侯派高固、晏弱、蔡朝、南郭偃去参加会盟。到了敛盂,高固逃回了齐国。

夏天,诸侯在断道会盟,目的是讨伐那些有二心的国家。在卷楚结盟时,晋国拒绝了齐国的参与。晋国人在野王抓住了晏弱,在原抓住了蔡朝,在温抓住了南郭偃。苗贲皇作为使者,见到晏桓子后,回去对晋侯说:“晏子有什么罪呢?以前诸侯侍奉我们的先君时,都像是赶不上一样,现在群臣都说诸侯不可信,诸侯都有二心。齐君担心得不到礼遇,所以没有亲自来,而是派了四个人来。左右的人劝阻他说:‘君主不去,一定会抓住我们的使者。’所以高固到了敛盂就逃回去了。那三个人说:‘如果断绝了与君主的友好关系,我们宁愿回去死。’他们冒着危险而来,如果我们好好接待他们,以安抚来者,却又抓住他们来证明齐国的劝阻,我们不是已经做错了吗?错了不改,还拖延时间,让他们后悔,这有什么好处呢?让那些逃回去的人有借口,而伤害来者,让诸侯感到恐惧,这有什么用呢?”晋国人于是放松了对他们的控制,让他们逃走了。

秋天八月,晋国的军队返回。范武子即将退休,召来文子说:“燮啊,我听说,喜怒有节制的人很少,容易发怒的人很多。《诗经》上说:‘君子如果发怒,乱子就会很快停止;君子如果喜悦,乱子就会很快平息。’君子的喜怒,是为了平息乱子。如果不能平息,乱子一定会加剧。郤克或许是想平息齐国的乱子吧,如果不是这样,我担心他会加剧乱子。我即将退休,让郤克实现他的志向,或许会有好的结果吧?你要和那几个人一起恭敬行事。”于是范武子请求退休,郤献子执掌政权。

冬天,鲁公的弟弟叔肸去世。他是鲁公的同母弟弟。凡是太子的同母弟弟,如果君主在世,就称为公子;如果君主不在世,就称为弟。凡是称为弟的,都是同母弟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宣公-宣公十七年-注解

许男锡我:许国的君主,名锡我。许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位于今河南省许昌市一带。

蔡侯申:蔡国的君主,名申。蔡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位于今河南省上蔡县一带。

许昭公:许国的君主,谥号昭公。谥号是古代对君主或贵族死后给予的称号,用以评价其一生功过。

蔡文公:蔡国的君主,谥号文公。

日有食之:指日食现象,古代认为日食是不祥之兆,常与国家的兴衰、君主的命运相联系。

断道:地名,位于今山西省境内,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个重要地点。

郤克:晋国的大夫,名克。郤氏是晋国的一个重要家族。

齐顷公:齐国的君主,谥号顷公。齐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强大诸侯国,位于今山东省一带。

栾京庐:晋国的大夫,名京庐,栾氏是晋国的一个重要家族。

高固、晏弱、蔡朝、南郭偃:齐国的大夫,分别名为高固、晏弱、蔡朝、南郭偃。

敛盂:地名,位于今山东省境内。

野王、原、温:地名,分别位于今河南省境内。

苗贲皇:晋国的大夫,名贲皇,苗氏是晋国的一个重要家族。

晏桓子:齐国的大夫,名桓子,晏氏是齐国的一个重要家族。

范武子:晋国的大夫,名武子,范氏是晋国的一个重要家族。

文子:晋国的大夫,名文子,范氏是晋国的一个重要家族。

叔肸:鲁国的公子,名肸,叔表示他是鲁君的弟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宣公-宣公十七年-评注

《春秋》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鲁国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这段文字选自《春秋》中的一段记载,主要记录了鲁国与其他诸侯国之间的政治、军事活动,以及一些自然现象。

从文化内涵来看,这段文字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晋国作为当时的霸主,试图通过会盟来巩固自己的地位,而齐国则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不愿完全屈服于晋国的压力。这种诸侯国之间的博弈,体现了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传统的礼制逐渐被现实政治所取代。

从艺术特色来看,《春秋》的记载简洁明了,语言凝练,往往通过寥寥数语揭示出复杂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关系。例如,‘郤子登,妇人笑于房’这一细节,生动地描绘了郤克在齐国的遭遇,同时也暗示了齐国对晋国的轻视态度。这种简洁而富有深意的表达方式,是《春秋》的一大特色。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段文字不仅记录了具体的历史事件,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政治格局。通过对这些事件的记载,我们可以了解到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权力斗争、外交策略以及社会风俗。例如,齐顷公通过让妇人观看郤克的行为,表现出对晋国的不屑,这种细节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和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

此外,这段文字还涉及到一些自然现象的记载,如‘日有食之’。在古代,日食被视为不祥之兆,常与国家的兴衰、君主的命运相联系。这种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反映了古人对天象的敬畏和对天命的理解。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虽然简短,但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通过对这些信息的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春秋时期的社会、政治和文化背景,从而更好地把握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宣公-宣公十七年》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409.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