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扁鹊(公元前407年-公元前310年),姓秦名越人,战国时期著名的医学家和医术实践家,被誉为“神医”。扁鹊精通脉学、针灸和草药,是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杰出人物之一。其医术的精湛,曾多次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法准确判断病情,治疗了大量疑难杂症。
年代:成书年代不明确,可能为扁鹊生前的医案总结或后代医家整理的版本。
内容简要:《扁鹊心书》是扁鹊对自己医术的总结,主要讲述了脉诊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书中详细描述了如何通过观察脉象来判断病因,扁鹊提出的“望诊”与“脉诊”理论对中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中不仅涉及到多种脉象的辨别方法,还讨论了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等方面的内容。它是古代中医学的重要著作之一,对于脉学、临床诊断以及药物疗法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并且对后世的中医诊断和治疗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卷中-黑疸-原文
由于脾肾二经,
纵酒贪色则伤肾,
寒饮则伤脾,
故两目遍身皆黄黑色,
小便赤少,
时时肠鸣,
四肢困倦,
饮食减少,
六脉弦紧,
乃成肾痨。
急灸命关三百壮,
服草神丹、延寿丹而愈,
若服凉药必死。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卷中-黑疸-译文
因为脾和肾这两条经络,如果纵情饮酒和贪恋女色就会伤害肾脏,喝冷饮则会伤害脾胃,所以全身的眼睛和皮肤都会变成黄黑色,小便变得赤红且量少,时常有肠鸣的情况,四肢感到疲倦,食欲减少,脉搏跳动紧张且有力,这就是肾痨的症状。
需要紧急地用艾条灸命关穴三百壮,服用草神丹和延寿丹来治疗,这样就能痊愈。如果服用凉性的药物,必定会死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卷中-黑疸-注解
脾肾二经:中医理论中的两个重要经络,脾经和肾经分别负责消化和生殖系统,以及身体的能量和水分平衡。
纵酒贪色:过度饮酒和沉迷于性欲,这在古代医学中被认为会损伤肾气。
伤肾:损伤肾脏功能,导致肾虚,这在中医中是一个常见的病理状态。
寒饮:饮用寒性饮料,如冰水或性质偏寒的饮品,这在中医中被认为会损伤脾胃。
伤脾:损伤脾胃功能,导致消化吸收不良,这在中医中也是一个常见的病理状态。
两目遍身皆黄黑色:眼睛和全身皮肤呈现黄黑色,这是中医中黄疸病的典型症状,通常与肝胆湿热有关。
小便赤少:尿液颜色深红且尿量减少,这是身体水分代谢异常的迹象。
时时肠鸣:肠道频繁发出声响,通常与消化不良或肠道功能紊乱有关。
四肢困倦:四肢感到疲倦无力,是身体能量不足的表现。
饮食减少:食欲下降,摄入食物减少,可能是由于脾胃功能受损或疾病影响。
六脉弦紧:中医脉诊中,六脉(即寸、关、尺三部各两脉)弦紧,表示脉象紧张有力,可能反映体内有热或气滞。
肾痨:一种古代医学术语,可能指的是肾脏疾病或肾虚导致的慢性消耗性疾病。
命关:中医中指与生命密切相关的穴位,如命门穴,此处可能指的是与生命体征相关的穴位。
三百壮:针灸术语,指进行三百次针灸操作。
草神丹、延寿丹:古代中草药方剂,具体成分和功效可能因方剂而异。
凉药:性质偏寒的药物,可能对某些体质或病情不利。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卷中-黑疸-评注
此段古文出自中医经典,反映了中医对于脾肾二经病变的认识及其治疗原则。
首先,文中提到‘脾肾二经’,中医认为脾肾为后天之本,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肾主藏精,二者相互依存,共同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纵酒贪色则伤肾,寒饮则伤脾’,这句话揭示了不良生活习惯对脾肾健康的危害。酒色过度会耗损肾精,寒饮则容易导致脾阳受损,影响脾胃功能。
‘两目遍身皆黄黑色,小便赤少,时时肠鸣,四肢困倦,饮食减少,六脉弦紧’,这是对肾痨症状的描述。中医认为,肾痨是由于肾精亏损,不能滋养肌肤,导致肌肤出现黄黑色,同时影响水液代谢,表现为小便赤少,肠鸣,四肢困倦等症状。
‘急灸命关三百壮’,这里的‘命关’指的是人体的重要穴位,通过灸法可以温经通络,促进气血运行,达到治疗肾痨的目的。‘三百壮’则表示灸的数量,体现了中医治疗讲究精准度。
‘服草神丹、延寿丹而愈’,草神丹和延寿丹是古代中医常用的药物,具有补肾壮阳、益气养血的作用,通过服用这些药物可以调和脾胃,恢复肾精,从而治愈肾痨。
‘若服凉药必死’,这句话强调了治疗肾痨时用药的禁忌。凉药会进一步损伤脾胃阳气,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综上所述,这段古文体现了中医对于脾肾病变的深刻认识,以及治疗肾痨的独到方法。它不仅揭示了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也体现了中医对生命健康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