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扁鹊(公元前407年-公元前310年),姓秦名越人,战国时期著名的医学家和医术实践家,被誉为“神医”。扁鹊精通脉学、针灸和草药,是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杰出人物之一。其医术的精湛,曾多次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法准确判断病情,治疗了大量疑难杂症。
年代:成书年代不明确,可能为扁鹊生前的医案总结或后代医家整理的版本。
内容简要:《扁鹊心书》是扁鹊对自己医术的总结,主要讲述了脉诊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书中详细描述了如何通过观察脉象来判断病因,扁鹊提出的“望诊”与“脉诊”理论对中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中不仅涉及到多种脉象的辨别方法,还讨论了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等方面的内容。它是古代中医学的重要著作之一,对于脉学、临床诊断以及药物疗法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并且对后世的中医诊断和治疗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卷中-霍乱-原文
霍乱由于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致阴阳交错,变成吐泻,初起服珍珠散二钱即愈,或金液丹百粒亦愈。
如寒气入腹,搏于筋脉,致筋抽转,即以瓦烧热,纸裹烙筋转处,立愈。
若吐泻后,胃气大损,六脉沉细,四肢厥冷,乃真阳欲脱。
灸中脘五十壮,关元三百壮,六脉复生,不灸则死也。
(霍乱之证,三焦失运,中土受伤。一时心疼腹痛,吐利频作,挥霍撩乱,烦剧不宁。
大法温其三焦,调其中土,一剂可愈。
至若厥冷无脉,非重用温补不可,否则转筋入腹而死。
近世时医不云中暑,即言痧发,禁用官料,竟事凉冰,刺其廉英,针其曲泽,以大泄其血。
不知脾胃受伤,中焦之荣血已竭,而复大泄之,譬下井而投以石也。
此种医人罔顾人命,真野狼心虎腹人耶!
存救人之心者,当须体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卷中-霍乱-译文
霍乱是因为受到外界的风寒侵袭,以及内伤生冷的食物,导致阴阳失调,从而出现呕吐和腹泻的症状。刚开始的时候,服用珍珠散二钱就能治愈,或者服用金液丹一百粒也能见效。
如果寒气进入腹部,与筋脉相搏,导致筋脉扭曲,就可以用瓦片烧烫,用纸包裹后烙在筋脉扭曲的地方,立刻就能治愈。
如果在吐泻之后,胃气严重受损,脉搏沉细,四肢冰冷,那就是真阳即将脱失的征兆。这时需要灸中脘穴五十壮,关元穴三百壮,这样六脉就能恢复,如果不灸的话就会死亡。
霍乱的病证是三焦失去正常运行,中土受到损伤。一开始会有心痛和腹痛,频繁呕吐和腹泻,感觉非常混乱和不安。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温养三焦,调和脾胃,一剂药就能治愈。
至于四肢冰冷且没有脉搏的情况,必须使用重剂温补,否则筋脉扭曲会进入腹部导致死亡。
近代有些医生不说是中暑,就说是因为痧气发作,禁止使用官方规定的药物,却使用凉性的冰块,刺破廉泉穴,针刺曲泽穴,大量放血,却不知道脾胃已经受损,中焦的荣血已经耗尽,再大量放血,就像是掉进井里还往里扔石头。
这种医生不顾人的生命,真是心如狼虎的人啊!有救人之心的人,应当要细心观察和体会。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卷中-霍乱-注解
霍乱:霍乱是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古代医学认为其病因多由外感风寒、内伤生冷引起,导致阴阳失调,表现为剧烈的呕吐和腹泻。
外感风寒:指人体感受了外来的寒邪,寒邪从皮肤、毛孔侵入人体,引起身体不适。
内伤生冷:指饮食生冷,损伤脾胃,导致消化吸收功能失常。
阴阳交错:中医术语,指阴阳平衡被打破,导致身体出现疾病。
吐泻:指同时出现呕吐和腹泻的症状。
珍珠散:古代中药方剂,用于治疗霍乱等疾病。
金液丹:古代中药方剂,用于治疗霍乱等疾病。
筋脉:中医术语,筋指肌肉,脉指血脉,泛指人体经络。
瓦:古代烧制的陶器,这里指用来烧制的瓦片。
烙筋转处:指用烧热的瓦片直接接触肌肉,以治疗筋脉抽搐。
中脘:中医穴位,位于上腹部,是治疗脾胃疾病的常用穴位。
关元:中医穴位,位于下腹部,是治疗脾胃虚弱、肾虚等疾病的常用穴位。
六脉:中医术语,指手和脚的六个主要脉搏,即寸、关、尺脉。
厥冷:中医术语,指四肢冰冷,是阳气不足的表现。
真阳欲脱:中医术语,指人体的真阳之气即将耗尽,是生命危险的表现。
三焦:中医术语,指上焦、中焦、下焦,是人体气机运行的通道。
中土:中医术语,指脾胃,是人体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
挥霍撩乱:形容病情严重,症状复杂多变。
官料:古代指官方提供的药材。
廉英:古代医学名词,指人体的一些特定部位。
曲泽:中医穴位,位于前臂内侧,是治疗脾胃疾病的常用穴位。
荣血:中医术语,指营养丰富的血液。
野狼心虎腹:形容人心狠手辣,不顾人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卷中-霍乱-评注
霍乱由于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致阴阳交错,变成吐泻,初起服珍珠散二钱即愈,或金液丹百粒亦愈。
此段文字详细描述了霍乱的成因和治疗方法。霍乱作为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病机复杂,往往与外感风寒、内伤生冷有关。‘阴阳交错’一语,揭示了阴阳失衡是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吐泻’是霍乱的主要症状,‘珍珠散’和‘金液丹’则是治疗霍乱的传统药物,体现了中医治疗疾病注重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原则。
如寒气入腹,搏于筋脉,致筋抽转,即以瓦烧热,纸裹烙筋转处,立愈。
此句描绘了霍乱中寒气入腹,导致筋脉受侵,出现筋抽转的症状。治疗方法是通过瓦片烧热,用纸包裹后烙在筋转处,以温热之力驱散寒邪,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此法体现了中医治疗疾病注重局部治疗和温热疗法的特色。
若吐泻后,胃气大损,六脉沉细,四肢厥冷,乃真阳欲脱。灸中脘五十壮,关元三百壮,六脉复生,不灸则死也。
此段文字描述了霍乱后期病情恶化,胃气大损,真阳欲脱的危急情况。此时,治疗需采取灸法,灸中脘五十壮,关元三百壮,以温补阳气,恢复六脉生机。如果不采取灸法,则可能导致死亡。此段文字强调了中医治疗疾病注重扶阳固本的原则。
霍乱之证,三焦失运,中土受伤。一时心疼腹痛,吐利频作,挥霍撩乱,烦剧不宁。
此句概括了霍乱的主要症状,即三焦失运、中土受伤。心疼腹痛、吐利频作、挥霍撩乱、烦剧不宁等都是霍乱常见的临床表现。这段文字体现了中医对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整体观念。
大法温其三焦,调其中土,一剂可愈。
此句提出了治疗霍乱的大法,即温其三焦,调其中土。通过温补三焦、调和脾胃,可以达到治愈霍乱的目的。这段文字反映了中医治疗疾病注重整体调理和辨证论治的特点。
至若厥冷无脉,非重用温补不可,否则转筋入腹而死。
此句强调了霍乱后期病情危重,若出现厥冷无脉的症状,必须重用温补之法,否则可能导致转筋入腹而死亡。这段文字提醒医者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近世时医不云中暑,即言痧发,禁用官料,竟事凉冰,刺其廉英,针其曲泽,以大泄其血,不知脾胃受伤,中焦之荣血已竭,而复大泄之,譬下井而投以石也。
此段文字批评了近代医者对霍乱治疗的不当做法。认为医者不知脾胃受伤,中焦荣血已竭,却仍使用大泄之法,犹如下井投石,加剧病情。这段文字反映了中医对医者职业道德的重视,强调医者应严谨治学,关爱生命。
此种医人罔顾人命,真野狼心虎腹人耶!存救人之心者,当须体察。
此句对那些不顾人命的医者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认为他们心如野狼,腹如虎狼。同时,对那些心怀救人之心的医者提出了要求,要求他们认真体察病情,切实为患者着想。这段文字体现了中医对医者职业道德的高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