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卷中-脚气

作者: 扁鹊(公元前407年-公元前310年),姓秦名越人,战国时期著名的医学家和医术实践家,被誉为“神医”。扁鹊精通脉学、针灸和草药,是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杰出人物之一。其医术的精湛,曾多次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法准确判断病情,治疗了大量疑难杂症。

年代:成书年代不明确,可能为扁鹊生前的医案总结或后代医家整理的版本。

内容简要:《扁鹊心书》是扁鹊对自己医术的总结,主要讲述了脉诊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书中详细描述了如何通过观察脉象来判断病因,扁鹊提出的“望诊”与“脉诊”理论对中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中不仅涉及到多种脉象的辨别方法,还讨论了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等方面的内容。它是古代中医学的重要著作之一,对于脉学、临床诊断以及药物疗法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并且对后世的中医诊断和治疗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卷中-脚气-原文

下元虚损,又久立湿地,致寒湿之气,客于经脉,则双足肿痛,行步少力。

又暑月冷水濯足,亦成干香港脚,发则连足心、腿 ,肿痛如火烙,或发热、恶寒。

治法灸涌泉穴,则永去病根,若不灸,多服金液丹亦好。

平常药临时有效,不能全除。

其不能行步者,灸关元五十壮。

大忌凉药,泄伤肾气,变为中满、腹胀而死。

久患香港脚人,湿气上攻,连两胁、腰腹、肩臂拘挛疼痛,乃肾经湿盛也。

服宣风丸五十粒,微下而愈。

然审果有是证者可服,若虚人断不可轻用。

(香港脚壅疾,言邪气壅滞于下,有如痹证之闭而不行。但此证发则上冲心胸,呕吐、烦闷,甚为危险,即《内经》所谓厥逆是也。

轻者,疏通经脉,解散寒湿,调其阴阳,和其血气,亦易于治。

如苏梗、腹皮、木瓜、槟榔、苍术、独活等药,皆可用也。

其甚者憎寒、壮热、气逆、呕吐、筋急入腹,闷乱欲绝,此邪冲入腹,危险更甚,非重用温化不可,如茱萸、姜附等药,宜皆用之。

至如剥削过度,脉微欲绝,变成虚寒,往往不起,不可谓壅疾而不利于补也。

【治验】

一人患香港脚,两 骨连腰,日夜痛不可忍,为灸涌泉穴五十壮,服金液丹五日全愈。(此证有似痛痹。)

一女人患香港脚,忽手足遍身拘挛疼痛,六脉沉大,乃胃气盛也,服宣风丸三十粒,泄去而愈。(此证须细审的确,方可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卷中-脚气-译文

下元虚弱亏损,再加上长时间站立在潮湿的地方,导致寒湿之气侵入经脉,就会导致双脚肿胀疼痛,行走无力。

在炎热的夏天用冷水洗脚,也会导致干香港脚,发作时连脚心、腿都肿胀疼痛得像火烧一样,或者伴有发热、怕冷的症状。

治疗方法是灸涌泉穴,这样就能永远去除病根。如果不灸,多服用金液丹也很好。平时用药只是临时有效,不能完全治愈。

那些无法行走的人,可以灸关元穴五十壮。特别忌讳使用凉性药物,因为它们会损伤肾气,导致中满、腹胀,甚至死亡。

长期患有香港脚的人,湿气上升攻击,连两胁、腰腹、肩臂都会出现拘挛疼痛,这是肾经湿气过盛的表现。

服用宣风丸五十粒,稍微腹泻后就会痊愈。但是,如果确实有这种症状的人才可以服用,虚寒体质的人绝对不能轻易使用。

香港脚壅疾,说的是邪气在下部壅滞,就像痹证一样,闭而不通。但这个证候发作时会上冲心胸,导致呕吐、烦闷,非常危险,这就是《内经》所说的厥逆。

症状较轻的,可以通过疏通经脉,解散寒湿,调和阴阳,和顺血气来治疗。比如苏梗、腹皮、木瓜、槟榔、苍术、独活等药物都可以使用。

症状严重的,会有怕冷、高热、气逆、呕吐、筋急入腹,感觉闷乱欲绝,这是邪气冲入腹中,危险更大,非得重用温化药物不可,比如茱萸、姜附等药物,都应该使用。

至于那些过度消耗体力,脉搏微弱欲绝,变成虚寒体质的人,往往难以救治,不能说壅疾就不利于补益。

【治验】

有一个人患有香港脚,两腿连着腰部都痛,日夜难忍,通过灸涌泉穴五十壮,服用金液丹五天后完全痊愈。(这个证候有类似痛痹的症状。)

有一个女人患有香港脚,突然手脚全身都出现拘挛疼痛,六脉沉大,这是因为胃气过盛,服用宣风丸三十粒,腹泻后痊愈。(这种证候需要仔细审查,确定无误后才能用药。)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卷中-脚气-注解

下元虚损:指下元(肾气)虚弱,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下元虚损会导致身体虚弱,抵抗力下降。

久立湿地:长时间站立在潮湿的地方,中医认为湿气容易侵入人体,导致疾病。

寒湿之气:寒湿是中医理论中的病邪,指寒气和湿气结合形成的病理性物质,容易导致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

经脉:中医认为人体内部有十二条经脉,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寒湿之气客于经脉会导致经脉不通,引起疼痛。

双足肿痛:双脚肿胀并伴有疼痛,是寒湿之气侵袭经脉的表现。

行步少力:行走时力量不足,是因双足肿痛导致的行动不便。

暑月冷水濯足:夏天用冷水洗脚,中医认为容易导致寒湿之气侵入人体。

干香港脚:香港脚,即足癣,中医认为冷水濯足可能导致足癣。

足心、腿:足底和腿部,是寒湿之气侵袭的部位。

灸涌泉穴:涌泉穴是人体穴位之一,位于足底,中医认为灸涌泉穴可以温经散寒,治疗疾病。

金液丹:一种中药,具有温补肝肾,强筋骨的作用。

平常药:日常使用的药物,通常指作用较温和的药物。

关元:人体穴位之一,位于腹部,是肾经的起始点,灸关元可以温补肾阳,治疗肾虚。

壮:针灸术语,指针灸时使用的艾绒量。

凉药:指性质偏凉的药物,中医认为过量使用会损伤阳气。

中满、腹胀:中医术语,指脾胃功能失调,导致腹部胀满。

宣风丸:一种中药,具有宣肺散寒,祛风止痛的作用。

邪气壅滞:中医术语,指邪气在体内阻塞不通,导致疾病。

厥逆:中医术语,指气血逆乱,可能导致昏迷等症状。

痛痹:中医术语,指因寒湿导致的关节疼痛,活动受限。

苏梗:中药名,具有疏风解表,行气止痛的作用。

腹皮:中药名,具有利水消肿,清热解毒的作用。

木瓜:中药名,具有舒筋活络,化湿和中作用。

槟榔:中药名,具有行气消积,利水消肿的作用。

苍术:中药名,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的作用。

独活:中药名,具有祛风湿,止痛的作用。

茱萸:中药名,具有温中散寒,止痛的作用。

姜附:中药名,指干姜和附子,具有温中散寒,回阳救逆的作用。

虚寒:中医术语,指身体虚弱,阳气不足,表现为怕冷、手脚冰凉等症状。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卷中-脚气-评注

下元虚损,又久立湿地,致寒湿之气,客于经脉,则双足肿痛,行步少力。

此句描述了香港脚(足癣)的成因,下元虚损指人体下部的气血不足,久立湿地则容易导致寒湿之气侵袭,进而客于经脉,引起双足肿痛,行步无力。这是中医对病症成因的深入分析,强调了内外因素结合的重要性。

又暑月冷水濯足,亦成干香港脚,发则连足心、腿 ,肿痛如火烙,或发热、恶寒。

此句进一步说明了香港脚的另一种成因,即暑月冷水濯足,导致足部受寒,引发干燥型的香港脚。病症表现为足心、腿部的肿痛,如同火烙般,伴有发热、恶寒等症状。这反映了中医对季节、环境与人体健康关系的认识。

治法灸涌泉穴,则永去病根,若不灸,多服金液丹亦好。

此句提出了香港脚的治疗方法,通过灸涌泉穴可以根治病根,如果不灸,多服金液丹也有一定的疗效。这里体现了中医治疗疾病的灵活性和个体化原则。

平常药临时有效,不能全除。

这句话指出常规药物只能暂时缓解症状,不能根治疾病,反映了中医对疾病治疗深度的认识。

其不能行步者,灸关元五十壮。

对于行走困难的患者,建议灸关元穴五十壮,这是中医治疗疾病时根据症状调整治疗方法的体现。

大忌凉药,泄伤肾气,变为中满、腹胀而死。

这里强调了治疗香港脚时禁忌使用凉性药物,以免泄伤肾气,导致病情加重,体现了中医对疾病治疗禁忌的重视。

久患香港脚人,湿气上攻,连两胁、腰腹、肩臂拘挛疼痛,乃肾经湿盛也。

这句话分析了久患香港脚的病理变化,湿气上攻,导致两胁、腰腹、肩臂拘挛疼痛,是肾经湿盛的表现,反映了中医对疾病发展过程的深入观察。

服宣风丸五十粒,微下而愈。

此句介绍了宣风丸的使用方法,通过服用宣风丸,可以轻微通便,从而治愈疾病,体现了中医治疗疾病的整体观念。

然审果有是证者可服,若虚人断不可轻用。

这句话提醒医生在使用宣风丸时需谨慎,只有确实符合病症的患者才能服用,虚人则不可轻用,反映了中医治疗疾病的辨证施治原则。

香港脚壅疾,言邪气壅滞于下,有如痹证之闭而不行。

这句话解释了香港脚壅疾的病机,即邪气壅滞于下,导致气血不通,如同痹证之闭而不行,反映了中医对疾病病机的深入理解。

其甚者憎寒、壮热、气逆、呕吐、筋急入腹,闷乱欲绝,此邪冲入腹,危险更甚,非重用温化不可,如茱萸、姜附等药,宜皆用之。

此句描述了香港脚壅疾的严重症状,如憎寒、壮热、气逆、呕吐等,邪气冲入腹中,危险更甚,需要重用温化药物进行治疗,如茱萸、姜附等,体现了中医治疗疾病时的针对性。

至如剥削过度,脉微欲绝,变成虚寒,往往不起,不可谓壅疾而不利于补也。

这句话指出,如果病情严重,导致脉微欲绝,变成虚寒,往往难以治愈,说明壅疾并非完全不利于补益,反映了中医治疗疾病时的全面性。

一人患香港脚,两 骨连腰,日夜痛不可忍,为灸涌泉穴五十壮,服金液丹五日全愈。(此证有似痛痹。)

此段治验记录了一位香港脚患者的治疗过程,通过灸涌泉穴和服用金液丹,五日内痊愈,反映了中医治疗疾病的实效性。

一女人患香港脚,忽手足遍身拘挛疼痛,六脉沉大,乃胃气盛也,服宣风丸三十粒,泄去而愈。(此证须细审的确,方可用。)

此段治验记录了另一位女性患者的治疗过程,通过服用宣风丸,病情得到缓解,反映了中医治疗疾病的个体化原则。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卷中-脚气》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399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