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扁鹊(公元前407年-公元前310年),姓秦名越人,战国时期著名的医学家和医术实践家,被誉为“神医”。扁鹊精通脉学、针灸和草药,是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杰出人物之一。其医术的精湛,曾多次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法准确判断病情,治疗了大量疑难杂症。
年代:成书年代不明确,可能为扁鹊生前的医案总结或后代医家整理的版本。
内容简要:《扁鹊心书》是扁鹊对自己医术的总结,主要讲述了脉诊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书中详细描述了如何通过观察脉象来判断病因,扁鹊提出的“望诊”与“脉诊”理论对中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中不仅涉及到多种脉象的辨别方法,还讨论了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等方面的内容。它是古代中医学的重要著作之一,对于脉学、临床诊断以及药物疗法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并且对后世的中医诊断和治疗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卷中-老人两胁痛-原文
此由胃气虚积而不通,故胁下胀闷,切不可认为肝气,服削肝寒凉之药,以速其毙。
服草神、金液十日,重者灸左食窦穴,一灸便有下气而愈,再灸关元百壮更佳。
(老人与病后及体虚人两胁作痛,总宜以调理肝脾,更须察其兼证有无虚实,治颇不易。)
【治验】
一人脾气虚,好食冷物不消,常觉口中出败卵臭,服草神丹即愈。
若服全真、金液亦效。
(脾胃既为食所伤,不可再施消克,唯治以温化,则自健运矣。)
一人脾气虚,致积气留于胁下,两肋常如流水,多服草神丹而愈。
(脾虚致积,当用温行,水流胁下,更仗温化。)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卷中-老人两胁痛-译文
这是由于胃气虚弱积累导致不通畅,所以会感觉胁下胀闷,绝对不能误认为是肝气的问题,服用削减肝气的寒凉药物,只会加速病情恶化。服用草神丹、金液十天后,病情严重的可以灸左食窦穴,一灸就能通气而痊愈,再灸关元穴一百壮效果更好。(老年人、病后以及体质虚弱的人如果两侧胁肋疼痛,总体上应该调理肝脾,还需要观察是否有兼证,虚实情况,治疗起来比较困难。)
【治验】
有一个人脾气虚弱,喜欢食用冷食导致消化不良,经常感觉口中散发出腐败鸡蛋的气味,服用草神丹后立刻痊愈。如果服用全真丹、金液也有同样的效果。(脾胃已经被食物伤害,不能再使用消化的药物,只能通过温化来治疗,这样脾胃才能自行恢复健康运转。)
有一个人脾气虚弱,导致积气停留在胁下,两侧肋骨常常感觉像流水一样,多服用草神丹后痊愈。(脾虚导致积气,应该使用温行的方法,如果积气在胁下流动,更要依靠温化来治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卷中-老人两胁痛-注解
胃气:指胃的功能状态,包括胃的消化吸收、分泌等功能。在中医理论中,胃气是人体健康的重要标志。
虚积:指脾胃虚弱,不能正常消化食物,导致食物在胃中积聚。
不通:指气机不畅,气血运行受阻。
胁下胀闷:指胁部(胸部两侧)感到胀满不适。
肝气:指肝脏的功能状态,包括肝脏的疏泄、藏血等功能。在中医理论中,肝气与情绪、视力等密切相关。
削肝寒凉之药:指那些具有清热、凉血、疏肝解郁作用的药物,可能会损伤脾胃。
服草神、金液:草神和金液可能是指某些具有温中、行气、活血功效的草药或药物。
灸: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燃烧艾草产生的热力刺激穴位,以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目的。
左食窦穴:位于人体左侧胸部,是中医针灸中的一个穴位,具有行气活血的作用。
关元穴:位于人体腹部,是中医针灸中的一个重要穴位,具有温中散寒、补益肝肾的作用。
百壮:指艾灸时,每个穴位上灸100壮(即100次)。
脾气虚:指脾胃功能虚弱,不能正常消化吸收食物。
食冷物不消:指食用冷食后,食物在胃中难以消化。
败卵臭:指口中有类似腐败鸡蛋的气味,是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表现。
全真、金液:可能是指某些具有补益脾胃、温中行气功效的草药或药物。
消克:指消食化积的药物,可能会进一步损伤脾胃。
温化:指用温热的药物或方法来促进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卷中-老人两胁痛-评注
此由胃气虚积而不通,故胁下胀闷,切不可认为肝气,服削肝寒凉之药,以速其毙。
此句中,‘此由’二字表明了病因的阐述,‘胃气虚积’揭示了病机,胃气虚衰,积聚不通,导致胁下胀闷。‘故’字引出结果,强调胀闷是由于胃气虚积引起的。‘切不可’语气强烈,提醒医者不要误诊为肝气郁结,以免误用寒凉之药,加剧病情。‘以速其毙’则是对误治的严重后果的警告。
服草神、金液十日,重者灸左食窦穴,一灸便有下气而愈,再灸关元百壮更佳。
此句中,‘服草神、金液’表明了治疗方法,这两种药物具有行气、温中、化积的作用。‘十日’是治疗的时间,‘重者’指病情较重者,‘灸左食窦穴’和‘再灸关元百壮’是针灸治疗方法,通过艾灸可以温经散寒,促进气血流通,达到下气止痛的效果。
老人与病后及体虚人两胁作痛,总宜以调理肝脾,更须察其兼证有无虚实,治颇不易。
此句强调了对于老人、病后及体虚人两胁作痛的治疗原则,‘总宜’表明了一般的治疗方法,即调理肝脾。‘兼证有无虚实’提示医者在治疗时需全面考虑,不可片面。‘治颇不易’则是对此类病症治疗的难度进行的说明。
【治验】
‘治验’部分是对治疗经验的总结,通过具体的病例展示了治疗方法的有效性。
一人脾气虚,好食冷物不消,常觉口中出败卵臭,服草神丹即愈。
此句描述了一个脾气虚的病例,患者因喜食冷物导致消化不良,口中出现恶臭。‘服草神丹即愈’说明了草神丹对此类病症的治疗效果。
若服全真、金液亦效。
此句是对其他药物治疗的补充说明,表明全真、金液也有类似的治疗效果。
脾胃既为食所伤,不可再施消克,唯治以温化,则自健运矣。
此句提出了治疗原则,即脾胃受伤后,不应再使用消食克食的方法,而应采取温化之法,以恢复脾胃的正常功能。
一人脾气虚,致积气留于胁下,两肋常如流水,多服草神丹而愈。
此句描述了另一个脾气虚的病例,患者因脾虚导致积气留于胁下,两肋有如流水之感。‘多服草神丹而愈’说明了草神丹对此类病症的治疗效果。
脾虚致积,当用温行,水流胁下,更仗温化。
此句进一步阐述了治疗原则,即脾虚导致的积气,应当使用温行之法,借助温化之力,以达到治疗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