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宣公-宣公九年

作者: 相传为左丘明,鲁国史官,与孔子同时代或稍晚。

年代: 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共255年的历史。

内容简要: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以《春秋》为纲,详细记载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塑造了众多鲜活的历史人物形象,展现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宣公-宣公九年-原文

【经】

九年春,王正月,公如齐。

公至自齐。

夏,仲孙蔑如京师。

齐侯伐莱。

秋,取根牟。

八月,滕子卒。

九月,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会于扈。

晋荀林父帅师伐陈。

辛酉,晋侯黑臀卒于扈。

冬十月癸酉,卫侯郑卒。

宋人围滕。

楚子伐郑。

晋郤缺帅师救郑。

陈杀其大夫洩冶。

【传】

九年春,王使来征聘。

夏,孟献子聘于周,王以为有礼,厚贿之。

秋,取根牟,言易也。

滕昭公卒。

会于扈,讨不睦也。陈侯不会。晋荀林父以诸侯之师伐陈。晋侯卒于扈,乃还。

冬,宋人围滕,因其丧也。

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通于夏姬,皆衷其衵服以戏于朝。洩冶谏曰:“公卿宣淫,民无效焉,且闻不令,君其纳之。”公曰:“吾能改矣。”公告二子,二子请杀之,公弗禁,遂杀洩冶。孔子曰:“《诗》云:‘民之多辟,无自立辟。’其洩冶之谓乎。”

楚子为厉之役故,伐郑。

晋郤缺救郑,郑伯败楚师于柳棼。国人皆喜,唯子良忧曰:“是国之灾也,吾死无日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宣公-宣公九年-译文

【经】

九年的春天,周王的正月,鲁公前往齐国。

鲁公从齐国返回。

夏天,仲孙蔑前往京师。

齐侯攻打莱国。

秋天,攻取了根牟。

八月,滕国的君主去世。

九月,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在扈地会面。

晋国的荀林父率领军队攻打陈国。

辛酉日,晋侯黑臀在扈地去世。

冬十月癸酉日,卫侯郑去世。

宋国军队包围了滕国。

楚国的君主攻打郑国。

晋国的郤缺率领军队救援郑国。

陈国杀了他们的大夫洩冶。

【传】

九年的春天,周王派人来征召聘问。

夏天,孟献子前往周朝聘问,周王认为他有礼貌,给予丰厚的赏赐。

秋天,攻取了根牟,说明很容易。

滕昭公去世。

在扈地会面,是为了讨伐不和睦的国家。陈侯没有参加。晋国的荀林父率领诸侯的军队攻打陈国。晋侯在扈地去世,于是军队返回。

冬天,宋国军队包围了滕国,因为滕国正在丧期。

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私通夏姬,都穿着内衣在朝廷上嬉戏。洩冶劝谏说:“公卿公开淫乱,百姓没有效仿的对象,而且名声不好,君主应该制止。”陈灵公说:“我能改正。”陈灵公告诉孔宁和仪行父,两人请求杀掉洩冶,陈灵公没有阻止,于是杀了洩冶。孔子说:“《诗经》上说:‘百姓多有邪僻,不要自己立下邪僻。’这说的就是洩冶吧。”

楚国的君主因为厉地的战役,攻打郑国。

晋国的郤缺救援郑国,郑伯在柳棼打败了楚国的军队。国人都很高兴,只有子良担忧说:“这是国家的灾难,我离死不远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宣公-宣公九年-注解

公如齐:指鲁国的君主前往齐国。这是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常见的外交活动,旨在加强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或解决争端。

仲孙蔑:鲁国的大夫,名蔑,仲孙是姓氏。仲孙蔑如京师,表示他代表鲁国前往周朝的都城进行朝见或执行其他外交任务。

齐侯伐莱:齐国的君主攻打莱国。莱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位于今天的山东省东部。

根牟:古代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当时的一个小国或地区。

滕子:滕国的君主。滕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位于今天的山东省滕州市一带。

扈: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境内,是春秋时期诸侯会盟的地点之一。

荀林父:晋国的大夫,名林父,荀是姓氏。荀林父帅师伐陈,表示他率领晋国军队攻打陈国。

黑臀:晋国的君主,名黑臀。晋侯黑臀卒于扈,表示他在扈地去世。

卫侯郑:卫国的君主,名郑。卫侯郑卒,表示他在位期间去世。

楚子:楚国的君主。楚子伐郑,表示楚国攻打郑国。

郤缺:晋国的大夫,名缺,郤是姓氏。晋郤缺帅师救郑,表示他率领晋国军队救援郑国。

洩冶:陈国的大夫,名冶,洩是姓氏。陈杀其大夫洩冶,表示陈国处死了洩冶。

夏姬:陈灵公的妃子,名姬,夏是姓氏。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通于夏姬,表示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都与夏姬有不正当的关系。

柳棼: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境内,是春秋时期郑国与楚国交战的地点之一。

子良:郑国的大夫,名良,子是姓氏。子良忧曰,表示子良对郑国战胜楚国后的局势感到担忧。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宣公-宣公九年-评注

《春秋》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录了春秋时期鲁国及其他诸侯国的历史事件。本文所选的段落,主要记载了鲁国、齐国、晋国、楚国等诸侯国之间的外交、战争及内部政治事件。这些事件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各国内部的权力斗争。

从文化内涵来看,这段文字体现了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诸侯国之间的战争频繁,外交活动复杂,各国君主和大臣的行为往往违背了传统的礼制。例如,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通于夏姬,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礼制,还导致了洩冶的死亡。洩冶的谏言虽然符合礼制,但最终未能改变陈灵公的行为,反而招致杀身之祸。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社会道德的沦丧和权力的滥用。

从艺术特色来看,《春秋》的叙事风格简洁明了,语言凝练,往往通过寥寥数语便勾勒出复杂的历史事件。例如,‘秋,取根牟,言易也’一句,既记录了晋国攻占根牟的事件,又通过‘言易也’三字,暗示了晋国此次行动的顺利和轻松。这种简洁的叙事风格,使得《春秋》成为后世史书的典范。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段文字为我们研究春秋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例如,晋国、宋国、卫国、郑国、曹国在扈地会盟,讨伐不睦的诸侯国,这一事件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联盟与对抗。此外,楚国攻打郑国,晋国救援郑国,郑国战胜楚国后子良的担忧,这些事件揭示了春秋时期大国争霸、小国求存的复杂局面。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不仅记录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还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叙事,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道德困境和权力斗争。它为我们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视角,同时也展现了《春秋》作为史书的独特艺术魅力。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宣公-宣公九年》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395.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