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扁鹊(公元前407年-公元前310年),姓秦名越人,战国时期著名的医学家和医术实践家,被誉为“神医”。扁鹊精通脉学、针灸和草药,是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杰出人物之一。其医术的精湛,曾多次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法准确判断病情,治疗了大量疑难杂症。
年代:成书年代不明确,可能为扁鹊生前的医案总结或后代医家整理的版本。
内容简要:《扁鹊心书》是扁鹊对自己医术的总结,主要讲述了脉诊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书中详细描述了如何通过观察脉象来判断病因,扁鹊提出的“望诊”与“脉诊”理论对中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中不仅涉及到多种脉象的辨别方法,还讨论了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等方面的内容。它是古代中医学的重要著作之一,对于脉学、临床诊断以及药物疗法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并且对后世的中医诊断和治疗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卷中-水肿-原文
此证由脾胃素弱,为饮食冷物所伤,或因病服攻克凉药,损伤脾气,致不能通行水道,故流入四肢百骸,令人遍身浮肿,小便反涩,大便反泄,此病最重,世医皆用利水消肿之药,乃速其毙也。
治法∶先灸命关二百壮,服延寿丹、金液丹,或草神丹,甚者姜附汤,五七日病减,小便长,大便实或润,能饮食为效。唯吃白粥,一月后,吃饼面无妨,须常服金液丹,来复丹,永瘥。
若曾服芫花、大戟通利之药,损其元气或元气已脱则不可治,虽灸亦无用矣。
若灸后疮中出水或虽服丹药而小便不通,皆真元已脱,不可治也,脉弦大者易治,沉细者难痊。
【治验】
一人四肢皆肿,气促,食则胀闷,只吃稀粥,余令日服金液丹百粒,至四日觉大便滑,再二日,乃令吃面食亦不妨,盖治之早也。
一妇人病面脚皆肿,饮食减少,世医皆作血虚治之,不效。余曰非血病,乃脾胃虚也,令日服延寿丹十粒、全真丹五十粒,至十日觉大便滑病愈。
(俞翰林母七旬余,平日患咳喘痰红,常服滋阴凉润之剂,秋月忽患水肿,喘急难卧,日渐肿胀,饮食少进,进则气急欲死,诸医用药无效,乃延予治。六脉弦大而急,按之益劲而空。予曰:此三焦火气虚惫,不能归根,而浮于外,水随气奔,致充郛郭而溢皮腠,必须重温以化,否则不救。
彼云∶吾素内热,不服温补,片姜入口,痰即带红,先生所论故是,第恐热药不相宜也。
予曰∶有是病,服是药,成见难执。
且六脉紧大,太阳已无根,无根即脱矣,此皆平日久股寒凉所致,若再舍温补不用,恐无生理,请辞。
彼云∶但不迫动血证,敢不从命。
予以附桂姜萸十味,人参三钱,不三剂而腹有皱文,八剂全消,饮食如故,又二剂,而全愈,痰喘吐红旧证竟不发矣。
(一妇因子远出,瓮飧不给,忧愁成病,变为水肿喘急,粥食不入者月余矣。
友人见余,谈及此妇,乃谓予曰∶肯做一好事否?
予曰∶既云好事焉敢违命。
遂偕往。
诊见其六脉欲绝,脐突腰圆,喘难着席,脾肾之败不可为矣。
因处十味方,命服四剂,喘微定而肿渐消,觉思饮食,复诊其脉,微有起色,又四剂而肿消食进矣。
嗟!嗟!若弃而不治,虽不由我而死,而实我杀之也,友人亦大快。)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卷中-水肿-译文
这个证候是因为脾胃本来虚弱,被饮食中的冷食所伤害,或者因为疾病而服用攻克的凉药,损伤了脾气,导致不能正常通水道,所以水液流入四肢百骸,使人全身浮肿,小便变得涩滞,大便变得泄泻,这种病非常严重,世间的医生都使用利水消肿的药物,这反而会加速病人的死亡。
治疗方法:首先用艾灸灸命关二百壮,服用延寿丹、金液丹,或者草神丹,病情严重的可以使用姜附汤,五到七天病情会有所减轻,小便增多,大便变得坚实或者润泽,能够正常饮食即为有效。只需要吃白粥,一个月后,吃饼和面食也没有问题,需要经常服用金液丹和来复丹,才能永远康复。如果曾经服用过芫花、大戟等通利的药物,损伤了元气,或者元气已经耗尽,那么这种病就无法治疗,即使艾灸也没有用。如果艾灸后疮口出水,或者虽然服用了丹药但小便仍然不通,这都是真元已经耗尽,无法治疗的症状,脉象弦大的人容易治疗,沉细的人难以治愈。
【治验】
有一个人四肢都肿,气促,吃东西就会感到胀闷,只吃稀粥,其余时间让他每天服用金液丹一百粒,到了第四天觉得大便变得滑润,再过两天,就让他吃面食也没有问题,这是因为治疗得早。
有一个妇女面部和脚都肿,饮食减少,世间的医生都认为是血虚,但治疗无效。我说这不是血病,而是脾胃虚弱,让她每天服用延寿丹十粒、全真丹五十粒,到了第十天觉得大便变得滑润,病就好了。
唉!唉!如果放弃治疗,即使不是因为我而死,但实际上是我害死了他,朋友也因此感到非常高兴。
有一个妇女因为丈夫远行,家里没有食物,忧愁成病,变成了水肿喘急,一个多月不能吃粥。朋友见到我,谈到这个妇女,对我说:‘你愿意做好事吗?’我说:‘既然说是好事,怎么敢违背命令。’于是我们一起去了。诊断后发现她的六脉几乎要断,腹部突出,腰部圆润,喘息难以躺下,脾肾已经衰竭,无法救治。因此开了一个十味药方,让她服用四剂,喘息稍微稳定,水肿逐渐消退,觉得想吃东西,再次诊脉,脉象略有起色,再服用四剂,水肿消退,能够进食。
唉!唉!如果放弃治疗,即使不是因为我而死,但实际上是我害死了他,朋友也因此感到非常高兴。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卷中-水肿-注解
脾胃素弱:脾胃素弱指的是脾胃的机能原本就较弱,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出现问题。在中医理论中,脾胃是人体后天之本,负责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营养的输送。
饮食冷物所伤:饮食冷物所伤是指食用了过冷的食物对脾胃造成了伤害。在中医理论中,冷食容易损伤脾胃的阳气,导致消化吸收功能减弱。
攻克凉药:攻克凉药指的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作用的药物。这类药物虽然可以治疗某些热病,但若使用不当,也可能损伤脾胃。
水道:水道在中医理论中指的是人体内水分运行的通道,包括经络、血脉等。
四肢百骸:四肢百骸指的是人体的四肢和骨骼,泛指全身。
遍身浮肿:遍身浮肿是指全身出现水肿的现象,多由水液代谢异常引起。
小便反涩:小便反涩是指小便的排泄不畅,感觉涩涩的,多与尿路问题有关。
大便反泄:大便反泄是指大便次数增多,甚至腹泻,多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
利水消肿之药:利水消肿之药是指具有利水消肿作用的药物,常用于治疗水肿等症状。
命关:命关在中医理论中指的是与生命攸关的重要穴位或部位,灸治命关可以激发人体的生命力。
延寿丹:延寿丹是一种中成药,具有补益肝肾、延年益寿的功效。
金液丹:金液丹是一种中成药,具有补气养血、滋阴润燥的功效。
草神丹:草神丹是一种中成药,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的功效。
姜附汤:姜附汤是一种中药方剂,由干姜和附子组成,具有温中散寒、回阳救逆的功效。
芫花:芫花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泻下逐水、祛痰止咳的功效,但过量使用可能损伤元气。
大戟:大戟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泻下逐水、消肿散结的功效,但过量使用可能损伤元气。
元气:元气在中医理论中指的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力量,位于肾中。
脉弦大:脉弦大是指脉象表现为弦紧有力,多见于实证。
沉细:沉细是指脉象表现为沉而细弱,多见于虚证。
治验:治验是指对某种疾病的治疗方法和效果的记录。
瓮飧:瓮飧是指用瓮子煮饭,古代一种简陋的烹饪方式。
忧愁成病:忧愁成病是指因长期忧愁而导致的疾病,中医认为情志因素可以影响身体健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卷中-水肿-评注
此证由脾胃素弱,为饮食冷物所伤,或因病服攻克凉药,损伤脾气,致不能通行水道,故流入四肢百骸,令人遍身浮肿,小便反涩,大便反泄,此病最重,世医皆用利水消肿之药,乃速其毙也。
这段文字首先点明了病症的成因,即脾胃素弱,受到饮食冷物或攻克的凉药损伤,导致水道不通,水液流入四肢百骸,造成遍身浮肿,小便涩滞,大便泄泻。这种病症被认为是重症,因为当时医家普遍采用利水消肿的药物,反而加速了病人的死亡。
治法∶先灸命关二百壮,服延寿丹、金液丹,或草神丹,甚者姜附汤,五七日病减,小便长,大便实或润,能饮食为效。唯吃白粥,一月后,吃饼面无妨,须常服金液丹,来复丹,永瘥。
此处提出了治疗方法,包括先进行命关的灸法,随后服用延寿丹、金液丹等药物,以及可能的姜附汤。治疗周期为五至七天,病状减轻,小便正常,大便成形或润泽,能够饮食。在饮食上,初期仅限白粥,一个月后可恢复正常饮食,并需长期服用金液丹和来复丹以巩固疗效。
若曾服芫花、大戟通利之药,损其元气或元气已脱则不可治,虽灸亦无用矣。若灸后疮中出水或虽服丹药而小便不通,皆真元已脱,不可治也,脉弦大者易治,沉细者难痊。
这里强调了某些药物的使用禁忌,如芫花、大戟等通利之药,可能会损伤元气,导致无法治疗。同时,指出灸法后疮中出水或服用丹药后小便不通,都是真元已脱的征兆,此时治疗无效。脉象的弦大易于治疗,沉细则难愈。
【治验】一人四肢皆肿,气促,食则胀闷,只吃稀粥,余令日服金液丹百粒,至四日觉大便滑,再二日,乃令吃面食亦不妨,盖治之早也。
这段治验描述了一个具体的病例,患者四肢浮肿,气促,饮食后胀闷,只能吃稀粥。通过服用金液丹,病情得到改善,大便变得滑润,随后可以恢复正常饮食,说明了治疗及时的重要性。
一妇人病面脚皆肿,饮食减少,世医皆作血虚治之,不效。余曰非血病,乃脾胃虚也,令日服延寿丹十粒、全真丹五十粒,至十日觉大便滑病愈。
另一个治验案例中,一位妇人面部和脚部水肿,饮食减少,之前的医生都认为是血虚,但无效。作者认为是脾胃虚弱,通过服用延寿丹和全真丹,十天后病情好转,大便正常,说明了对症下药的重要性。
(一妇因子远出,瓮飧不给,忧愁成病,变为水肿喘急,粥食不入者月余矣。友人见余,谈及此妇,乃谓予曰∶肯做一好事否?予曰∶既云好事焉敢违命。遂偕往。
这里讲述了一位因儿子远出,家中无人照顾而忧愁成病的妇人,她患有水肿和喘急,已经一个多月无法进食粥食。友人与作者提及此妇,作者答应帮忙。
诊见其六脉欲绝,脐突腰圆,喘难着席,脾肾之败不可为矣。因处十味方,命服四剂,喘微定而肿渐消,觉思饮食,复诊其脉,微有起色,又四剂而肿消食进矣。
作者诊察后,发现妇人的六脉微弱,脐突腰圆,喘息困难,脾肾功能衰竭。于是给予十味方剂,服用四剂后,喘息减轻,水肿逐渐消退,食欲恢复。再次复诊,脉象有所改善,四剂后水肿完全消退,饮食恢复正常。
嗟!嗟!若弃而不治,虽不由我而死,而实我杀之也,友人亦大快。
作者感慨万分,认为如果放弃治疗,虽然病人最终死亡,但实际上是自己的失职。友人对此感到欣慰。这段文字体现了医者救死扶伤的责任感和对生命的尊重。